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4 11:15

怎么写《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长征胜利80周年演讲稿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主题明确":确保演讲稿的主题紧扣长征胜利80周年这一主题,突出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
2. "历史背景":简要介绍长征的历史背景,包括长征的起因、过程和重要节点,使听众对长征有基本的了解。
3. "长征精神":深入挖掘长征精神,如坚定信念、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团结协作等,并结合现实,阐述长征精神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
4. "结构清晰":演讲稿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可引用相关名言或历史故事,吸引听众注意力;主体部分分几个小节,每个小节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号召或期望。
5. "语言表达":使用简洁、生动的语言,避免过于学术化的词汇。同时,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演讲更具感染力。
6. "情感投入":在演讲过程中,要充分表达对长征胜利的喜悦和对长征精神的敬仰之情,使听众产生共鸣。
7. "案例分析":可以结合一些具体的案例,如长征途中的英雄事迹、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体现等,使演讲更具说服力。
8. "互动环节":在适当的时候加入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等,提高听众的参与度。
9

我们穿着这身戎装歌唱——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

作者:何丽

当年,我们的父辈,穿着这身戎装,

为了祖国的独立解放,

用生命寻找革命的方向。


他们无视敌强我弱,无视土豪列强;

无视血雨腥风,无视刺刀钢枪。

他们,他们终于在斗争中,

找到了英明领袖毛泽东,

找到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就这样,不屈的中国人民,

跟着毛主席,跟着共产党,

前仆后继、英勇奋斗,

夺取政权、建立武装;

为革命胜利,

有多少无畏的红军将士,

爬雪山过草地,

把青春年华、稚嫩的生命,

留在了没有墓碑的长征路上;

在陕甘宁边区十三年,

毛主席一声号召——

“自力更生,丰衣足食”,

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激荡起边区军民的热情,

使贫瘠的山沟沟、梁峁峁,响起了机器声,

盖起来了大工厂;

土窑洞里办起一座座大学,

几辈辈无名的小山村,

竟然飞出了一只只金凤凰;

革命文艺大发展,

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把露天舞台变成了大剧场。

这里扭秧歌儿,那里拉歌儿忙。

这里排练活报剧,那里锣鼓又开场。

《白毛女》《血泪仇》《夫妻识字》《黄河大合唱》……

无一不让边区的军民感动、震撼、情绪昂扬。

就是“打渔杀家”胡琴声一起,

老汉、婆姨、就连娃娃,

就都静静儿地坐下来一声不响。

延安啊,你那么偏僻闭塞的山沟沟,

文艺活动咋会这么活跃?

咋能创作出这样一个个、一部部不朽的红色乐章?

却原来,

是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文艺发展的道路,

指出了文艺为工农兵、为人民大众服务的立场。

一时间,穿越时空的红色经典,

飞向国统区、敌占区,

飞向抗日前线,飞向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

无论它飞到哪里,

都成为宣传人民,动员人民,

组织人民,鼓舞人民的巨大力量。

在那个年代,

红色经典,

鼓舞着我们走过岁月,

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在今天,

《讲话》的精神继续鼓舞着我们,

创作时代经典,颂扬英雄楷模,

弘扬清风正气,讴歌伟大理想。


虽然从延安到北京,时代完全变了样,

但,毛主席的《讲话》,

永远是文艺工作者的指路明灯;

永远是文艺创作不可改变的方向——

因为,人民是地;

因为,人民是天。

人民是共产党永远的挂牵,

是文艺创作永远的源泉和力量。


今天,我们穿着这身戎装歌唱。

用诗歌纪念《讲话》发表80周年;

用诗歌歌颂中国革命百年奋斗的成就与辉煌;

用诗歌歌颂共产党的红色基因;

用诗歌歌颂浩浩荡荡的文艺大军,

为实现中国梦、为民族复兴、为世界和平,

在嘹亮的军号声中,高举猎猎红旗,

迎着东方红日,奋进在新的长征路上!


今天,我们纪念《讲话》80周年的发表,

为这盏延安宝塔山上不灭的灯火歌唱;

我们纪念《讲话》80周年的发表,

为革命文艺的指路明灯歌唱;

我们纪念《讲话》80周年的发表,

永远为新时代文艺创作歌唱!

这歌声,承载着前辈的嘱托;

这歌声,背负着人民的期望;

这歌声,绽放着对理想的追求;

这歌声,闪耀着《讲话》的辉煌。


今天,我们穿着这身戎装歌唱。

让这穿越时空的歌声,

永远在祖国大地,永远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激荡、飞扬!

我们,歌唱,再歌唱。

让这穿越时空的歌声,

永远在祖国大地,永远在中华儿女的心中,

激荡,飞扬!

2022年5月20日


作者简介:

何丽,女红军后代长征精神研究会会员。1941年出生于延安。中共党员。自小受到父母及身边伤残红军的影响与教育,1947年至1953年跟随父母所在部队转战陕北、东渡黄河、奔赴晋冀鲁豫到河北武安,以及打太原、南下又北上。这段难忘经历,对自已一生产生重要影响。

1979年退休后,坚持寻根寻史,积极参于、组织、策划传承先辈革命精神的社会活动。撰写出版《不灭的延安灯火》《逝去尘埃的岁月》《我的红军母亲》书籍,并抱病出版了《永不磨灭的记忆》向建国70周年献礼。先后发表几十篇红色记忆相关文章,还向诸多纪念馆捐赠收藏的革命文物史料。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 走好新时代长征路

来源:经济日报

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在“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的紧要关头,中共中央政治局于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遵义举行扩大会议,重点讨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今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时指出,“遵义会议的鲜明特点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确立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创造性地制定和实施符合中国革命特点的战略策略。这在今天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紧要处的关键选择

历史长河波涛汹涌,关键处往往只有几步。

位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子尹路96号的遵义会议会址,一年四季游人如织。

这栋砖木结构、中西合璧的两层小楼,原系国民党黔军二十五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公馆。沿楼房西侧的木质红漆楼梯拾级而上,顺着走廊步行30余步,就到了当年房屋主人的小客厅。在这间仅有27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悬挂在两个壁橱间的挂钟早已不再走动,18张藤木椅子安静地围绕在一张赭色长桌四周,仿佛那场关系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重要会议刚刚结束。

86年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在这里举行扩大会议,重点讨论总结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的经验教训,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

湘江战役之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已由长征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多人,党和红军内部对错误领导的怀疑、不满和要求改换领导的情绪迅速增加。

为了解决行军路线问题,中央先后在湖南通道,以及贵州的黎平、猴场先后召开紧急会议,否定了博古、李德的错误军事战略,在毛泽东的建议下,红军转兵贵州,攻克了黔北重镇遵义,取得了短期休整的机会。

危急关头举行的会议自然不会轻松。据原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编著的《红军长征史》记载,遵义会议“气氛紧张激烈,发言的声音很高,每天总是开到半夜才休会”。

经过激烈争论,遵义会议最终作出了下列重要决定:一是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二是指定洛甫同志(张闻天)起草会议决议,委托政治局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是政治局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是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德、周恩来为军事指挥者,委托周恩来同志为党内对于指挥军事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

遵义会议后,中央红军于1935年1月至3月间,先后来回四次渡过赤水河,巧妙地穿插于敌人重兵包围中,调动和迷惑敌人,并最终于5月9日渡过金沙江,摆脱了数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

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使红军和党中央得以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保存下来……打开中国革命的新局面。这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续写新的伟大篇章

“遵义会议精神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走独立自主道路。”遵义市长征学学会会长曾祥铣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

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院长曲青山在纪念遵义会议召开80周年大会上发言时表示,遵义会议的历史告诉我们,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只有坚持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只有坚持实事求是,才能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

“遵义会议根据不断变化的情况做出正确抉择,善于转变、敢于突破、勇于胜利,全面开启了不同于俄国的中国革命道路。”中共贵州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余福仁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中深刻感悟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咬定目标、勇往直前,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遵义会议前,党内未形成众望所归的领导核心,中国革命屡经挫折甚至面临失败危险。遵义会议后,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开始形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开启了我们党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新阶段。

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什么时候我们党有了领导核心、全党维护核心,党的事业就兴旺发达;如果没有领导核心,党的事业就必然遭受挫折,不能取得胜利。就如遵义会议决议指出的:“全党同志像一个人一样团结在中央的周围,为党中央的总路线奋斗到底,胜利必然是我们的。”

当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曙光在前、前途光明。遵义会议启示我们: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只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才能把全党牢固凝聚起来,进而把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形成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有效防范和化解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战胜任何艰难险阻,夺取新的伟大胜利、创造新的伟大奇迹、续写新的伟大篇章。

伟大精神的时代价值

遵义会议精神的光芒照耀黔贵大地,在岁月的洗礼中历久弥新。

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遵义这座城市的血脉,“红城”儿女持续弘扬革命传统、激发革命精神,苦干实干,老区旧貌换新颜,8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871个贫困村全部出列、92.22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在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共产党员黄大发自20世纪60年代起,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的“天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如今,渠道边上修建了木栈道,村子里也陆续开办了农家乐和民宿,每年进村参观学习、休闲旅游人数超过30万人次。到2020年底,团结村人均纯收入达1.18万元。

“遵义人民以实际行动告慰了长眠在这片土地上的英灵。”遵义市委书记魏树旺说,遵义会议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也始终是遵义人民战胜困难、走向胜利的精神力量。

放眼整个贵州,在这片17.6万平方公里的热土上,红色基因代代相传,各族儿女始终初心如磐,奋勇前行。

从顶云公社“率先实行包产到组”,大关村人“抠万年土、造米粮川”,长顺背篼干部“风里雨里都如是,誓让敦操丢穷窝”,到林海“愚公”文朝荣、“女愚公”邓迎香……时光荏苒、物换星移,唯有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意志始终如一,攻坚克难、奋发图强的斗志日益昂扬。

从“天下最贫苦之地”到全面脱贫实现小康,经过百年奋斗,贵州实现了从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从发展滞后到赶超跨越的历史巨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发生的全方位深层次历史巨变,被习近平总书记赞誉为“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一个缩影”。

——66个贫困县全部出列,923万多人脱贫,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经济增速连续10年位居全国前列,创造了赶超进位的“黄金十年”。

——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组组通硬化路,所有市州通高铁,通航机场9个市州全覆盖。

——森林覆盖率达61.5%,主要河流出境断面水质优良率保持100%,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为传播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平台。

——数字经济增速连续5年位居全国首位,谈大数据必谈贵州成为业界共识。

……

精神所在,就是血脉所在、力量所在。今日之贵州,正继续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奋勇前进。(经济日报记者 王新伟 吴秉泽)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