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09: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国家歌曲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你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是关于歌曲的旋律、歌词、创作背景,还是歌曲所传递的爱国情怀等。
2. "了解歌曲背景":在写作前,要充分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这有助于你更深入地分析歌曲。
3. "情感真挚":观后感是对歌曲的直接感受,要真挚地表达你对歌曲的喜爱、感动或启发,避免空洞的赞美或批评。
4. "结构清晰":文章要有明确的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可以简要介绍歌曲,中间部分深入分析歌曲的内容和情感,结尾总结你的感受和体会。
5. "逻辑严谨":在分析歌曲时,要遵循逻辑顺序,避免前后矛盾或跳跃性过大。
6. "引用恰当":在分析过程中,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文献、评论或专家观点,以增强说服力。
7. "语言表达":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避免口语化或过于书面化的表达。同时,注意语言的流畅性和连贯性。
8. "篇幅适中":观后感不宜过长,一般500-800字为宜,突出重点,避免冗长。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事项:
- "开头":简要介绍歌曲的基本信息,如歌曲名称、演唱者、所属专辑等,并点明
视频加载中...
由青岛演艺集团出品、青岛市歌舞剧院创排的大型民族歌剧《国•家》,将于9月28日在城阳大剧院正式立戏,向文旅部民族歌剧传承发展指导委员会专家汇报演出。
“小人物,大情怀;小角度,大视野。”从这个角度呈现家国情怀,《国•家》用现代的舞台审美,融入象征性艺术表达,演绎革命浪漫主义精神。
10月中旬,《国•家》将冲击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作为“文华大奖”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之后,青岛又一部歌剧力作,展示岛城的文艺力量。
“每当我走到天安门广场,总要驻足仰视那座巍峨耸立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特别看到纪念碑底座上镌刻的那些前赴后继的无名烈士们,让我浮想联翩,难以释怀,是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共和国大厦。我写这部民族歌剧《国•家》的初衷就在于此。”著名剧作家代路介绍,他在2018年就开始着手创作《国•家》。
《国•家》的故事集中发生在开国大典举办的前几天里,一股国民党残匪妄图混进北平城制造事端,破坏开国大典顺利进行。首长命令排长赵铁柱带领一个班前去歼灭。一场特殊的战斗拉开序幕。
本剧只写了四位普通战士和一位女民兵队长。他们各自有各自的动人故事,各自都有各自的不同命运,他们用鲜血和生命谱就了一曲英雄赞歌。
代路说,在这部歌剧里我没有写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也没有写有名有姓的大人物,作品写了一群为共和国建立英勇献身的普通战士,他们为追求美好生活而战斗。为建立一个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新中国而英勇献身。他们牺牲在开国大典的前夕,把幸福生活留给我们。他们是无名英雄,永远铭记在我们的心中。
《国•家》中国国家大剧院著名导演沈亮担任导演,国家一级作曲家杜鸣作曲,将为观众献上有一部青岛原创的高质量舞台精品。
“牺牲是结果,而为什么牺牲是核心。牺牲之后是谁带着我们看中国艳阳天,这才是主要的。”沈亮此次执导《国•家》,强调的是革命浪漫主义的色彩。在这位“80后”导演看来,出生在改革开放后的盛世的一代,没有经历过波澜壮阔时代的残酷,但是我们应该了解,“碰到时代波澜,中国人都是有气节的。”《国•家》会带着观众走进革命时代,其中的合唱《平凡的战士》就代表整部戏的精神气质。
《国•家》的作曲杜鸣一直在用创作实践民族歌剧的发展。他担任过《英•雄》《天下黄河》《红流澎湃》《半条红军被》等多部歌剧的作曲,如今在《国•家》中再度作曲,“作为民族歌剧的作曲,我们每一步都在努力,让民族歌剧的音乐离普通观众的审美越来越近,才能感染观众,让更多人来看民族歌剧。”杜鸣认为青年观众也不是一味追求所谓时尚,他们也会接受优美旋律,真实情感的音乐。
今年10月,中国第四届歌剧节将在山东举办,于济南开幕,在青岛闭幕。开幕演出定了山东歌剧《沂蒙山》,而《国•家》则代表青岛再度冲击全国歌剧舞台。“作为东道主,我们必须有精彩作品。”《国•家》制作人、青岛演艺集团副总经理、青岛市歌舞剧院院长张乐群表示,在创排“文华大奖”歌剧《马向阳下乡记》之后,整个团队有信心推出让人耳目一新的《国•家》。
《国•家》入选了2020—2021年度文旅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2021年文旅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百年百部”创作计划重点扶持作品等等。“我们是从全国上百部作品里,脱颖而出,成为七台扶持剧目之一,给我们团队树立很大信心。”张乐群说,青岛一个地方院团能在全国舞台与国家级院团PK,正是因为院团文化体制改革的发展,曾经《马向阳》把歌舞剧院六个团推上了舞台,如今《国•家》集合整个剧院的团队,二百六七十个演职员,为一台戏而凝聚。
冲击第四届中国歌剧节,作为获过“文华大奖”的团队,压力很大。“大家都是带着期待的眼光去看我们,也会带着高标准去评判。”但是张乐群表示,《国•家》团队,很有信心。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薄克国 报道)
读完《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中关于全民族抗日的内容,我的思绪回到74年前那个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伟大时刻:1945年8月15日,日本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从“战斗到最后一刻”的南京保卫战,到“不惜用生命填进火海”的台儿庄血战,从“打完子弹就上刺刀冲锋”的平型关大捷,到“以血肉之躯消灭精良装备”的百团大战……在14年反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特别是8年全民族抗战的艰苦岁月中,中华民族用鲜血谱写出感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也涌现出一批抗日英烈和众多英雄群体。
在《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里再次读到杨靖宇同志的英雄事迹,我想起中学时代初读他的故事时,浸湿的眼眶、咬紧的牙齿和紧握的拳头。
受五四运动的影响,20岁出头的杨靖宇在开封上学期间就开始传播先进思想;1927年,杨靖宇加入中国共产党,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全国第一个县级人民政权。女儿出生才5天,他就远离家乡,继续坚持投身革命,在开封、洛阳等地从事秘密革命工作,曾多次被捕入狱。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严刑拷打,他从不畏惧,从未动摇要坚持完成党带领人民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1938年,杨靖宇同志时任东北抗联第一陆军总司令兼政治委员,率部突围进入长白山区建立密营。1939年冬天,日军趁大雪封山展开又一轮封锁。杨靖宇带领60余人在分散突围途中与日军多次激战。当地村民碰到长满冻疮、饥肠辘辘的杨靖宇,劝他投降保全性命,被他义正言辞地拒绝:“老乡,我们中国人都投降了,还有中国吗?”1940年2月23日,在冰天雪地的濛江山区,时年35岁的杨靖宇孤身被围,坚持战斗至壮烈牺牲。敌人剖开他的腹部,发现在他的胃里竟没有一粒粮食,有的只是枯草、树皮和棉絮……
泪咽无声,分不清是什么让我深受震撼、感动不已。是杨靖宇同志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还是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或许是全部。正是这些精神特质,铸就了杨靖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英雄伟业,也构成了同杨靖宇一样千千万万共产党人的筋骨血肉,使得中华民族能够渡过一个个最危险的时刻,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从历史中汲取养分和力量,在现实中传承和发扬英雄精神,开创和平和充满希望的未来,我想反复学习党史、新中国史的意义就在于此。(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吴冰婕)
征稿启事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面向各级纪检监察干部征集读书感悟、心得。你来读,我来听。投稿请至zyjwgjjwwz@163.com,附作品标题及作者姓名、单位、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信息。
原文赏析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1945年上半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进入最后胜利阶段。4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美国旧金山举行,包括中国解放区代表董必武在内的中国代表团出席了会议。中国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5月2日,苏联红军攻克柏林;8日,德国法西斯战败投降。
在同盟国军队于各战场陆续转入战略反攻和战略进攻后,中国战场于1943年秋季起逐步转入战略反攻。1944年至1945年春夏,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军队在敌后战场发起此起彼伏、连续不断的攻势作战,对日军占领的点线包围得越来越紧,打通了许多解放区之间的联系,逐步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转变,为转入全面反攻创造了重要条件。沦陷区城市党组织积极开展瓦解日、伪军工作,组织地下军,准备发动武装起义,里应外合,配合反攻。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投降。8月6日和9日,美国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8月8日,苏联发表对日作战宣言。9日,苏联红军开赴中国东北战场,同中国军民一道对日作战,加速了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的进程。同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声明。随后,延安总部朱德总司令发布七道全面反攻命令。中国抗日战争进入全面反攻阶段。
这时,国民党军队主要集中在中国的西南、西北地区,而日军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占领的大部分城镇、交通要道都处在共产党领导的敌后军民的包围中。面对这种局面,美国总统杜鲁门认为:“假如我们让日本人立即放下他们的武器,并且向海边开去,那末整个中国就将会被共产党人拿过去。因此我们就必须采取异乎寻常的步骤,利用敌人来做守备队,直到我们能将国民党的军队空运到华南,并将海军调去保卫海港为止。”“这种利用日本军队阻止共产党人的办法是国防部和国务院的联合决定而经我批准的。”
根据延安总部的指示和命令,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向日、伪军发起猛烈的全面反攻,很快解放大片国土。
8月14日,日本政府正式照会中、美、英、苏四国政府,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的形式发布《终战诏书》。日本无条件投降。9月2日,在东京湾的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侵华日军128万人随即向中国投降。至此,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结束,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也胜利结束。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的第二日即9月3日,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节选自《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第四章)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