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5 11:48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血凝出科自我鉴定注意事项
正文:
在完成血凝出科自我鉴定时,为了确保鉴定报告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下事项需要特别注意:
1. "明确鉴定目的": - 在开始撰写之前,首先要明确自我鉴定的目的,是为了总结学习成果、提升专业技能,还是为了出科后的职业发展。
2. "回顾学习内容": - 对血凝科的学习内容进行系统回顾,包括理论知识、实验技能、临床应用等。
3. "客观评价自身表现": - 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在血凝科学习期间的表现,包括理论知识掌握程度、实验技能熟练度、临床思维能力等。
4. "突出重点": - 针对血凝科的核心知识和技能,如凝血因子检测、血栓性疾病诊断等,重点描述自己的掌握情况。
5. "具体实例佐证": - 使用具体实例来佐证自己的能力和成就,如参与过的重大病例分析、成功解决的难题等。
6. "反思不足": - 客观分析自己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如理论知识薄弱、实验操作不规范等,并提出改进措施。
7. "遵守格式规范": - 按照规定的格式撰写自我鉴定,包括标题、正文、落款等,确保格式规范、条理清晰。
8. "注意语言表达": - 使用专业术语,但也要确保
文/本报记者 夏莉涓 实习记者 王默 通讯员 陶玲 郭婧 图/通讯员 芮海鹰 郭婧
“之前的我,别说出远门,累一点、碰一下、受点伤对我来说都是生命危险,现在能和正常人一样工作,甚至旅行了!”血友病患者小李激动地说。
近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针对血友病患者,开设了凝血因子家庭自我注射培训班。经过第一期培训,最终4组家庭中有3组通过最终考核,掌握了自我注射的方法,小李家就是其中1组。
凝血因子家庭自我注射培训班培训现场
血友病,是一种是因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凝血障碍的遗传性罕见病。可能因为一个极小的伤口而流血不止,危及生命,随着年纪的增长,还要面对因反复出血所致的疼痛和不低的致残风险。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主任毛敏介绍:“血友病患者从小就要忍受同龄人无法想象的痛苦和煎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根治的办法。现在比较有效控制症状的方法是,规律为患者注射浓缩凝血因子,预防出血。”
小李生活在乌鲁木齐,3岁被确诊为血友病,他的童年没有与小伙伴一起跑跳、打闹的回忆,没有玩过篮球、足球,小李知道,因贪玩而不慎受伤,对他来说是致命的。
血友病患者即使生活中百般注意,牙龈出血,皮下出血,还有最难以忍受的关节疼痛,也会找上门来。“我每周都要去医院注射凝血因子,我觉得自己真的就是‘玻璃人’,从小到大,一直在一个小圈子提心吊胆的生活,怕一个小小的磕碰,就会没命。”小李谈到自己的病情。
血友病健康大讲堂现场
近年来,随着门诊输液限制性措施的实施,血友病患者只能通过急诊、血液科或者社区医院接受注射,便利性不及从前。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名誉主任王晓敏,从医40余年,一直致力于推动血友病的科学诊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在她与毛敏共同推动下,血液科将凝血因子的家庭自我注射的培训工作提上日程。
培训现场
毛敏率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多名医护人员,开展了本期培训。综合病症发展情况、患者的依存性、治疗的配合程度几方面,最终选出4组家庭到场。本次培训不仅要求患者本人掌握注射方法,家庭成员也必须一同掌握,通过考核。
授课以家庭为单位,一对一进行。培训先介绍了注射药物准备,及储存方法。凝血因子需要在2-8摄氏度保存,外出携带需要冰袋,而且要一次性用完,不可再利用,需要根据凝血因子适宜剂量计算公式,计算出每次注射的用量。
培训现场
培训中重点考核的,就是接下来的注射过程。静脉注射需要无菌操作,要求洗手、准备工作台、取用药物、甚至是打开凝血因子与溶解液的盖子,都有必须遵守流程。
将稀释液注射至凝血因子,等待5-10分钟,因子充分溶解后,就要面临注射中最难的部分,静脉穿刺。因为个体差异,每个人穿刺的难度与流程不尽相同。血液科的医护人员先讲解理论,教会大家选择合适的血管及穿刺时候的一些技术,然后亲自上阵用生理盐水实践,手把手带患者及家人体会正确的进针角度,进针后平移等微小操作。
一对一讲解穿刺技巧
“当时我们一对一讲解了有2个多小时,我才掌握了这个穿刺的技巧,现在基本一针都能成功!”小李在家里特别准备了专门存储药物的小冰箱,主要因子储备充足,除了每周需要花15分钟,给自己注射两次凝血因子,生活与工作跟正常人无异。
一对一讲解穿刺技巧
为了使学习效果达到最好,培训结束后,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病科还为患者或家属发了特别印制的血友病手册,内容包括自我注射程序、简易图谱以及药物保存及配制等相关的文字解释及图片,方便患者在家中随时复习、查阅。
目前全疆在自治区人民医院血液科登记的血友病患者有256人,在乌鲁木齐有40至50人。血液科将以每期选出4组家庭,将培训开展下去,最终使80%的患者能够完成家庭的自我注射。
血液科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内容,还建立了多个血友病患者联络微信群,专科医护人员可以与全疆的患者进行及时地沟通、答疑解惑,普及推送相关疾病自我管理知识,毛敏说:“血友病并不可怕,如果患者能保障凝血因子的注射,生活中注意一点禁忌,同样能获得正常的人生!”
患者报名参加培训并且通过考核后,能够承担自我注射产生的任何风险,才可以在家注射凝血因子,同时必须严格按照标准的操作流程。
常见自我注射问题的处理:
一、在穿刺进针后针管内无回血,推注物时皮肤表面很快肿起大包!那是因为穿刺时进针角度过小,针头未进入血管或穿刺时未在血管中心进针,而从两侧,导致血管滑动。需要在未推注药物前,调整针尖角度,进入血管;如皮肤表面隆起严重,尽快拔除针头,按压穿刺部位超过10分钟,再换手进行穿刺。
二、穿刺后针头进入血管,也看见回血了,再推注药物时局部皮肤仍隆起?因为在见回血后不敢将针头再进入,害怕针头或者穿破血管;针头进入太深,血管一半在血管内一半在血管外。需要见回血后再平行进针,多次反复练习找到感觉,消除紧张心理;如肿胀严重时也需拔除针头,另行注射。
三、如发生发冷或者寒战,继以发热,体温升高,伴有皮肤潮红,头痛。需要减慢输注速度,可以口服退烧药,冰袋冷敷额部、腋下大动脉,但禁忌口服阿司匹林及非甾体药物。
四、如果发生皮肤瘙痒、局部或者全身出现荨麻疹,可以口服开瑞坦、扑尔敏等抗过敏药,避免用手抓皮肤、以免弄破引起出血。
(编辑/田疆 审核/夏莉涓)
1、维生素K的来源及分类
1.1 维生素K是具有叶绿醌生物活性的一类物质:
维生素K有K1、K2、K3、K4等几种形式, K1是从绿色植物中提取的,K2是肠道细菌合成的,两者是脂溶性维生素;K3、K4是通过人工合成的,是水溶性的维生素。2、维生素K在凝血因子羧化中的作用
凝血因子( Ⅱ、Ⅶ、Ⅸ、Ⅹ )和抗凝蛋白(PC、PS)氨基末端区有特定的谷氨酸残基,在凝血因子合成过程中,这些谷氨酸残基需要进行γ羧基化反应,形成γ-羧基谷氨酸结构区。催化γ羧基化反应的酶是肝细胞微粒体羧化酶,而维生素K是肝细胞微粒体羧化酶必须的辅助因子如(图1)(图1)3、维生素K缺乏导致PT、APTT延长的机制及特点
如图2所示,凝血四项(PT、APTT、Fib、TT)是基于经典凝血通路设计的实验,其中PT反应的是外源+共同途径,APTT反应的是内源+共同途径,观察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在凝血通路中的位置,可以发现PT通路上有3个(Ⅲ、Ⅶ、Ⅹ),APTT途径上也有3个(Ⅸ、Ⅹ、Ⅱ),所以当维生素K缺乏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合成减少,PT和APTT都可能延长,那谁先延长呢?答案是PT。原因有二,首先人体会有一定量的凝血因子储备,当维生素K缺乏时,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并不会马上缺乏,而是随着半衰期不断衰减后才会缺乏,半衰期短的因子势必先缺乏,Ⅶ因子半衰期最短,其次是Ⅸ、Ⅹ、Ⅱ,所以PT较APTT容易延长;其次,我们看图中PT和APTT两个途径上均有3个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但PT途径上凝血因子少,所以对维生素K缺乏会更敏感。因此,维生素K缺乏时先出现PT延长,继续发展APTT也会延长,典型表现为:PT、APTT均延长,PT延长为主,Fib和TT无影响。如何判断“PT、APTT均延长,PT延长为主”,不要比较PT、APTT具体数值孰高孰低,而是看PT、APTT哪个升高的比例高就是哪个延长为主。4、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
4.1 影响维K的摄入:新生儿。
新生儿出生后第一天都要肌注一次维生素K,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维生素K不能通过胎盘而母乳中又缺乏维生素K;二是新生儿肠道正常菌群未建立;三是新生儿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较弱。因此,新生儿易发生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而导致出血,故出生第一天要肌注维生素K。4.2 影响维生素K的吸收:肠道病变,禁食(比频繁呕吐)、胆道阻塞。
这类患者较容易理解,人类维生素K来源之一的食物来源被截断了,自然容易发生维生素K缺乏进而导致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缺乏。4.3 影响维生素K的利用:双香豆素类(华法林),杀鼠剂。
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谷氨酸残基γ羧基化需要肝细胞微粒体羧化酶,而该酶需要还原型维生素K作为其辅因子,同时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需要维生素K氧化还原酶,而华法林通过抑制该氧化还原酶阻断了维生素K的循环利用,从而干扰维生素K依赖凝血因子的合成。鼠药中毒有自服、误服及投毒等,故问病史常不典型,凝血四项结果可以起到提示作用,最终诊断需要做毒物分析,治疗则需要关注长期随诊。友情提示,若一人确诊鼠药中毒,如非自杀,也无个人特殊进食情况的,共同生活的家人也有必要查个凝血四项看看,以防家人也出现中毒情况。4.4 影响维K的合成:长期抗生素(尤其是头孢类抗生素)使用。
抗生素导致维生素K缺乏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抑制或杀灭肠道正常菌群,影响肠道正常菌群合成足量维生素K;另一方面是干扰维生素K的利用,一些头孢类抗生素含有N-甲基硫化四氮唑基团(N-MTZ),这个基团与谷氨酸相似 ,二者形成竞争关系,影响维生素K参与的谷氨酸γ-羧基化反应,进而使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等的水平降低,含有N-MTZ的头孢类抗生素有拉氧头孢、头孢哌酮、头孢孟多、头孢美唑等。上述为抗生素致维生素K缺乏原因,而头孢菌素诱导的凝血功能障碍除了上述机制,还有产生获得性血小板功能缺陷等。现在大家可能又有疑问了,我的病人用头孢类抗生素多了,也没见凝血功能出问题呀?是的,如果使用抗生素但食欲并不差,营养补充也足够,不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抗生素导致维生素K缺乏也是有“易感人群”的,主要见于年老体弱 、肝肾功能不全、手术等需长时间禁食、营养状况不良及癌症等病人。另外,维生素K缺乏导致的凝血异常是需要时间的,体内是有一定量凝血因子储备的,所以往往使用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周左右出现异常。(来源:长治市第二人民医院)
(责任编辑:张文卫)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