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服务情况自我评价》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5 13:14

写作《服务情况自我评价》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服务情况自我评价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评价目的: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这篇自我评价的目的,是为了自我反思、总结经验,还是为了向上级汇报工作。明确目的有助于你更好地组织内容和调整语言。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自我评价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自己的工作背景;主体部分具体阐述自己在服务工作中的表现、收获和不足;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改进措施。
3. 突出重点:在写作过程中,要突出自己在服务工作中的亮点和不足。对于亮点,要详细描述具体事例,展现自己的能力和价值;对于不足,要诚实地分析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4. 客观公正:在评价自己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不过分夸大自己的成绩,也不贬低自己的能力。客观公正的评价有助于提升自己的形象,同时也为他人提供参考。
5.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清、过于口语化的词汇。同时,注意段落之间的衔接,使文章更具连贯性。
6. 结合实际:在评价自己的服务情况时,要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说明。通过实际案例,使评价更具说服力,同时也能让读者更好地了解你的工作情况。
7. 持续改进:

旌德县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近年来,旌德县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各类活动为载体,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小、落细、落实,努力营造崇德、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尚,为建设富强人文健康旌德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

坚持价值引领夯实道德基石。一是加强制度建设。出台了《关于印发<2016年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施意见>的通知》、《关于印发<旌德县“十三五”精神文明建设规划>的通知》等文件。二是抓好阵地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广场建设纳入考核,全县10个乡镇均建有主题广场。在全县所有公共区域、学校、单位等场所营造宣传氛围,全面提升市民群众的知晓率。三是发挥典型示范作用。通过先进模范的发掘、弘扬和宣传,形成示范效应,引导人们崇德向善,使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群众的精神追求,外化为实际行动。

坚持创建为民,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诚信建设,定期发布红黑榜,增加守信红利、提高失信代价;开展诚信企业、诚信经营示范店和信用村评选活动,推动形成不愿失信、不能失信、不敢失信的社会环境。结合市场监管活动开展,在全县餐馆服务企业全面推行文明餐桌宣传。深入开展窗口单位创建,每季度检查考核,通报存在问题,督促整改。加大文明旅游宣传,在全国率先建设县级智慧旅游中心,结合推介旅游产品,宣传文明旅游。

推进移风易俗,营造文明和谐乡风。在全县68个村居指导组建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反邪会等自治组织,采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评价的模式,加强道德教化,抓农村社会移风易俗,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地生根。积极选树乡贤人物,发挥新时代乡贤人物的示范引领作用,刘芳盛、夏万余等一批乡贤用自己人生经历为乡民树立榜样,成为当地道德教化楷模。组织单位与乡村联点共建,举办道德讲堂、好人交流活动;开展送政策、送理论、送科技、送文化、送戏曲等系列下乡活动;组织乡村广场舞、健身操比赛及乡村春晚等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常态开展月评、推、展“好人”,季度开展“十星清洁户”评选,年度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媳妇”等选树活动,掀起家庭比和睦、邻里比和谐、村村比环境的热潮,有效推动了乡风文明的提升。截至2017年10月,我县共推选中国好人7人、安徽省历届道德模范及提名奖3人、安徽好人3人,宣城市历届道德模范2人,宣城好人69人。三年来,全县共推选出各级“最美家庭”223户。

家政服务人员心理状态与职业发展分析

日前,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连维良在《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吹风会上透露:2018年,我国家政服务业的经营规模达到5762亿元,同比增长27.9%,从业人员总量超过3000万人。近年,家政服务市场总规模保持20%左右的增速。

在大连市人社局编制并发布的2018年本市人力资源市场常用的8个职业的工资指导价位中,月嫂的平均月收入是最高的,在8000元至12000元之间。北上广深一线城市的月嫂平均月收入可达15000元到20000元。北京各大家政平台的App上,签约小时工一小时收费50元。

高收入、高需求的家政服务行业,缘何一直缺少高质量、稳定的从业者?

家政服务人员普遍学历偏低,易产生自卑心理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受天津市妇联委托,从2018年4月到11月做了《天津市家政人员现状调查与心理筛查》,此次调查是我国首次针对家政服务的心理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涉及天津市妇女家庭服务业协会的52个会员单位,男女比例为30:421,绝大部分为中年女性。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有49.44%的被调查者教育程度集中在高中及以下学历。

调查结果显示,家政服务人员的职业选择主要有三大类原因:挣钱,离家近、方便照顾家庭,自己没有其他技能。由此可知,家政服务人员选择家政工作主要因素是现实因素,考虑其兴趣特长、职业发展的因素微乎其微。

同时,有95.3%的家政服务人员属于低自尊。在调查中,有5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48.3%的被调查者选择了“归根结底,倾向于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这一条目,还有39.5%的被调查者选择了“我感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不多”这一条目。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家政服务人员的自我评价比较低,社会定位比较卑微,很多从业人员缺乏归属感、安全感,自我效能感也比较低,不敢提出自己的合理要求。

天津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副部长、《天津市家政人员现状调查与心理筛查》课题组负责人吴捷介绍:“家政服务人员大部分接触的都是家庭中的弱势群体,比如老人、儿童、病人,这就要求家政服务人员需要具备一定的情绪管理能力和沟通技巧,这是重要且必备的素质。但现实是,大部分家政从业人员原生家庭贫困或者被家庭成员边缘化,她们有的人格‘带伤’,有的干脆是‘逃离’到雇主家庭,在工作和相处中,很容易产生焦虑、自卑、甚至仇恨等负面情绪。”

老家在安徽省阜阳市的杨阿姨今年已经49岁了,她24岁离家从事家政工作,到现在已经25年。一开始照顾老人,现在照顾儿童,从一开始不认识字到现在可以顺利地读书看报用手机,她已经完全融入了雇主家庭并适应城市生活。可她也承认存在自卑心理,原生家庭重男轻女,没有读过书,儿子的成长过程自己始终缺位,这些都会让她敏感。“好在我命好,遇见的雇主都对我很好,像家人一样,但这是可遇不可求的。”尽管如此,杨阿姨也有自己的焦虑,城市没有家,回家乡又已无法适应,老了怎么办?有这样顾虑的家政服务人员不在少数,频繁往返于家乡和城市之间,也是造成该职业流动性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参与课题研究的毋嫘博士介绍:“在对问卷进行分析调查后发现,分别有62.7%和63.9%的被调查者认为,‘心理健康的知识与心理调节的方法’和‘主人家信任与理解’是保障他们心理健康的主要措施。仅有30.6%的被调查者认为需要专业的心理咨询来保障其心理健康。由此可以看出,家政服务人员迫切需要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和心理调节的方法,同时,雇主家庭对其信任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保障家政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

规范化、职业化发展家政服务业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促进家政服务业提质扩容的意见》,该《意见》围绕“提质”和“扩容”这两个关键词,提出了36条具体政策。《意见》包括支持院校增设一批家政服务相关专业,以市场化为导向培育一批产教融合家政企业,在岗家政服务人员每两年至少得到一次“回炉”培训等。此外,《意见》还明确提出,将从加大税费减免力度、加强公租房保障等多个方面,支持发展员工制家政企业。

针对家政服务行业“痛点”,国家颁布了多项家政服务业相关政策。除了本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意见》外,2019年3月,商务部、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建立家政服务业信用体系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内容包括建立家政服务员信用档案,建立家政企业信用档案,建立统一的家政服务业信用信息平台,实施家政服务领域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机制。

此外,家政服务行业立法也提上了日程。上海人大工作研究会第二届二次会员大会7月11日举行,其中关于《上海市促进家政服务业发展立法研究报告》引起媒体关注,课题起草小组围绕本市家政服务业市场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结构性矛盾和服务管理短板开展课题研究,以期理顺家政服务行业和产业发展中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为上海率先出台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地方性立法提供参考。

政策和立法层面的重视和保障,势必推动家政服务行业的良性发展。同时吴捷也代表课题组提出了针对从业者在心理建设方面的建议。他建议:“家政服务人员在入职前,应接受全面的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了解,同时作为家政服务员行业准入的条件之一。此外还要接受岗前培训。对家政服务员行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可能遇到的挑战、解决问题的渠道有较为清晰的了解,也可作为自己是否适合从事此行业的参考。”

除了家政公司应重视家政服务人员的心理健康之外,吴捷还建议相关的政府部门和专业机构担起社会责任,对家政服务人员提供心理培训和帮助。他说:“应有专业机构建立家政服务人员心理健康培训、心理健康服务的体系,提高从业人员心理健康水平;政府相关部门应建立家政服务人员心理健康数据库,家政服务人员在入职前、入职中定期接受心理健康状况筛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实施动态监测,及时发现问题苗头,予以干预和化解;相关部门可线上线下相结合举办心理健康科普公开课,重点就情绪管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正确理解心理健康、婚姻与家庭、社会适应,以及常见的心理问题等方面进行普及和讲授。通过公开课的宣传和讲授,一方面增进家政服务员对自身的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让家政人员掌握各年龄阶层客户的心理特点,便于更快地融入工作中。”

本文源自中国青年报客户端。阅读更多精彩资讯,请下载中国青年报客户端(http://app.cyol.com)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