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08: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餐厅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写作主题,即对餐厅的哪些方面进行了阅读,如菜品、环境、服务、文化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明确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a. 引言:简要介绍阅读的餐厅背景,如餐厅名称、地理位置、特色菜品等,引起读者的兴趣。
b. 正文:正文部分是作文的核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菜品:描述餐厅的菜品特色,如口味、食材、烹饪方法等,并表达自己的评价。
- 环境:描绘餐厅的装修风格、氛围、座位安排等,展示餐厅的整体形象。
- 服务:评价餐厅的服务质量,如服务员的态度、效率、专业度等。
- 文化:探讨餐厅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如地方特色、传统工艺等。
c.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可以提出一些建议或期望。
3. 语言表达:读后感作文要求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 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文采。
- 运用感官描写,如视觉、听觉、味觉等,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 适当引用餐厅的相关
高天
2025.6.25
午履栖霞酒肆,闲餐漫品韶光。轩窗添彩韵悠长。店姬陈旧忆,眉黛染秋霜。
遥念昔时盈座,堪怜此际微茫。禁奢令下意徬徨。政行须善度,莫负贾人忙。
有些年不当班主任了,虽然还是一直工作在教学一线,但和学生的思想沟通总是少了些,甚至有些时候感觉自己在了解学生方面“落伍”了。有时我也到学校餐厅和学生一起吃饭,看到学生就餐前后的情况,不免有些感慨。
眼看工作快三十年了,在这些年中,我历经了学校教育的发展变化过程。随着社会发展和经济的逐年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教育的理念也有了一个全新的认知,党和国家对教育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学校的办学条件越来越好,学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也达到了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吃、住”方面。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住宿生都是从家把家长蒸好的干粮带到学校,由学校伙房统一馏热后再吃,一次带足三天的,星期三中午回家再带后三天的,没有菜,只有咸菜,学校伙房统一供应热水。那是各家的干粮有好有坏,各不相同,但在记忆中,不论食物好坏,连同咸菜学生都吃的干干净净,没有一丝浪费。
后来,经过教育资源整合,乡镇中原有的四所学校合并成一处学校,并在政镇府所在地建立了新校区,仍为寄宿学校。可能由于资金短缺的原因,学校餐厅建的有点小,一下容纳不了所有学生同时就餐,这样就给学校的日常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学生同时就餐问题,学校把餐厅承包给个体户经营并由承包者出资修建了“辅助”餐厅。虽然这样一下子解决了以上问题,但新的问题很快就来了:一方面是学生大量浪费,一方面是学生伙食的数量、价格和质量受到有些家长的质疑。后来这事还被闹得沸沸扬扬,曾一度被省电视台曝光——于是学校餐厅被外界承包阶段便落下帷幕。
现在,在教委和学校领导的不懈努力下,一座宽敞明亮、整洁卫生、高规格的学生餐厅修建完成并投入使用。由于是由学校自主经营,所以饭菜质量不但有了保障,价格也在家委会的参与下制定的合情合理,饭食花样也多,还增添牛奶水果等辅食。
在由衷的赞叹现在学生就餐条件的优越之后,也不免有这样的担忧:我们国家政府和学校及家长在努力为学生创造优越条件的同时,是不是对学生在勤俭节约方面的教育短缺了?
我亲眼看到,在吃蒸包的时候,有些学生把包子馅抖落到垃圾桶而只吃包子皮,快到吃饭结束时,甚至你能看到垃圾筐内还扔了不少整个蒸包或大半个蒸包;有的学生大盘的饭菜吃不了几口便倒入了垃圾筐;馒头也是如此---看着确实让人心疼。待问及这些学生为何这样做时,答案是“不可口”,“没胃口”,“吃不了不扔掉留着干嘛”。
仔细想来,我们的学生之所以出现浪费、不珍惜粮食的现象,归根结底是他们的意识形态出现了问题。这首先追溯到家庭教育上---现在的孩子,是在蜜罐中长大的,在社会经济快速高度发展的现在,他们的父母决计不让自己的孩子吃一点苦的,自他们记事起,吃的,穿的,玩的应有尽有,而从来就没有想过这些吃的、穿的、玩的是怎么来的,有的孩子就连自己的父母干什么工作都不知道,他们的父母可能也不告诉他们钱是怎么辛苦挣来的,至于勤俭节约习惯的培养几乎等于零——看看孩子脚上的鞋就知道——动辄就是上千元。
有这么一个意识形态基础,再加之现在的教材中有关勤俭节约的内容被删减所剩寥寥无几,学校老师空洞的语言教育就显得很苍白无力,捉襟见肘。
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修养。孔老夫子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奢侈显得骄傲,节俭显得寒伧。与其骄傲,宁可寒伧。”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中华民族凭借勤俭节约的精神创造了世界瞩目的文明,同时也把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代代发扬,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有勤俭败有奢,历史上有多少典型事例和惨痛教训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作为新世纪的年轻一代的孩子们,应该从小就让他们懂得资源危机意识,培养他们勤俭节约习惯养成意识。这就要求我们社会、家庭、学校切实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统一认识,密切携起手来,培养好我们的孩子,使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 燕西元,笔名逍遥,汉族,毕业于华东石油大学数理系,山东省东营市广饶县人,文学爱好者。
壹点号博山区作协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