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6 09:13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苏杭园林之旅的自我鉴定——反思与感悟
正文:
在炎炎夏日,我有幸踏上了苏杭园林之旅,这是一次难忘的文化之旅,也是一次自我鉴定之旅。以下是我对这次旅行的几点反思和感悟:
一、注意事项:
1. 知识储备:在出发前,我查阅了大量关于苏杭园林的历史资料,了解了园林的背景、设计理念、文化内涵等,为旅行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2. 观察力:在游览过程中,我注意观察园林的布局、建筑风格、植物配置等,力求从细节中体会园林的艺术魅力。
3. 思考与记录:在游览过程中,我不断思考园林的设计意图,并用笔记记录下自己的感悟和发现。
4. 文明游览:在游览过程中,我遵守景区规定,不乱扔垃圾,尊重他人,体现了良好的公民素质。
5. 拓展视野:在游览过程中,我积极与同行者交流,分享彼此的见解,拓宽了自己的视野。
二、自我鉴定:
1. 增长了知识:通过这次旅行,我对苏杭园林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丰富了自身的文化底蕴。
2. 提升了审美能力:在欣赏园林美景的过程中,我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欣赏美,提升了自身的审美能力。
3. 培养了耐心与细心:在游览过程中,我学会了耐心欣赏园林的每一个细节,细心
今人了解苏杭两地的标签,无非是“园林”与“西湖”,但也许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西湖也是园林之一种。原本作为潟湖的西湖在历史上有过多次沼泽化的进程,按照自然规律早就湮灭无存了,但正是李泌、白居易等人开创的疏浚传统,延续了这一湖泊的有限生命。苏州园林与杭州西湖都在随后的千年历史中成为诸多东亚园林的经典范本。
有着“甲天下”之谓的苏州园林,多修建于繁华的市井之中,却有着鲜明的文人个性。这些从属于文人士大夫们的城市园林,是为了在城市的喧嚣中重建一片自然的林泉,因此在设计和意趣上,其核心理念是要以自然山水为原型,并在景观的命名中寄寓主人的志趣和品格。
极为典型的是苏州园林中的集大成者一一拙政园。“拙政”二字,取自西晋潘岳《闲居赋》中的“灌园鬻蔬,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其中委婉表达的就是追求闲适、无心官场的人生愿景。园内著名的“与谁同坐轩”,也是引用了苏轼“与谁同坐”的词句,“明月,清风,我”-这是古典文人们心照不宣的共同答案。遑论庸俗的官场、嘈杂的市肆,就是人间的山水,似乎也是没有资格与清风明月同坐的。
将个人志趣以极为含蓄隐晦,却又在文人群体中能够获得共通共鸣的方式予以表达,是苏州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特点。这种充满雅致、诗情与小小高傲的“曲笔”,无疑是内向收敛于文人群体之中的。哪怕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中,也只是局限于一小撮精英群体的高雅趣味。无怪乎园林大家陈从周评价苏州园林为“文人园”,它的精致营造,它的命名出典,都极富有书卷气息。
相比之下,杭州的园林意趣则大相径庭。历史上,杭州的园林传统也曾盛极一时,南宋时“一色楼台三十里,不知何处觅孤山”,便足可见杭州造园之盛。建筑学家汉宝德认为,南宋时期的园林是江南园林的直接源头,陈从周则在《说园》中指出,南宋叠山匠人的出现,是造园职业化的开端作为南宋都城的杭州,当然理应在中国的园林史中占有一席之地。
童嶲在《江南园林志》中提到:“南宋以来,园林之盛,首推四州,即湖、杭、苏、扬也。”不仅如此,更添一笔“而以湖州、杭州为尤”,可见杭州的园林之风甚至盖过今日以园林见长的苏、扬二州。然而历经元朝至太平天国的多次战乱,无论当时的皇家园林还是私家园林,杭州并没能像苏州那样保存下丰富的标本,以至于逐渐被人遗忘了悠久光辉的园林传统,到了民国年间,已是“未能免俗,而无一巨制”,“远逊于苏矣”。
“园林”在杭州一地的语义因此发生了漂移,从皇家、私家园林向如今普遍认知的公共园林过渡。与缺乏自然山水、以水乡平原为主的苏州相比,杭州拥有非常丰富的湖山资源,现存的郭庄、刘庄在远离城市的湖岸上营建,皆从开放的西湖借景,其水系亦与西湖相通,“私园”与“公园”的界限并不截然,这与深处市井的苏式园林大异其趣。
另一脉络有更鲜明的“开放性”。杭州对东亚园林传统更直观的一大贡献转而体现在西湖的空间格局上。这片开放的湖山也是一片充满包容精神和创造力的山水园林,相较苏式园林,西湖的影响更多地进入了公共场域:南宋时期成形的“西湖十景”,最终引领了中国各地的“十景”热潮,成为题名景观的经典代表;而一湖两堤三岛的格局,则成为东亚地区众多大型园林的建设蓝本,圆明园、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中皆有鲜明的西湖印记,乃至远涉东洋,深刻影响了日本的造园艺术。
苏州市井之内封闭的私家园林与杭州城墙外开放的山水园林,存在着巨大的环境与空间差异,亦拥有截然不同的两种园林精神。但有趣的是,它们殊途同归,在两个不同的维度上,成为儒家社会环境中指导文人审美的两条索引,成为东亚最具有代表性的美学模型和艺术灵感的源泉。
“太棒了!捡漏到一个拍摄名额!”昨天(4月6日)下午,摄影师小年顺利拿到拍摄预约作业牌后,兴奋地从耦园游客中心跑出,向约拍客户传达这一好消息。小年告诉记者,自耦园公布《关于耦园各类拍摄活动的管理细则》之后,摄影预约名额有限,因此这次拍摄机会尤显难得。
日前,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出台《苏州园林景区文明拍摄行为管理规范》,自3月下旬起,沧浪亭、网师园、耦园等多个园林陆续规范商拍,对预约制度、拍摄器材等提出明确要求,引发网络热议。这个清明小长假,记者走访了几处热门园林,探寻新规实施后的变化。
身穿汉服的年轻姑娘在耦园里拍照。记者 凌欣炜/摄
商拍扎堆现象缓解 不用抢机位很幸福
昨天下午1点半,耦园内人流如织,随处可见身着汉服、旗袍的游客。但与以往不同,身旁拉服装、道具的行李车几乎不见,多数是伙伴间用手机或相机互拍。偶有专业旅拍摄影师出现,也未携带反光板、补光灯等摄影器材。园林内,不少工作人员来回巡视,热门打卡点的喇叭循环播放着“文明拍摄”提醒。
“我们妆造是找人做的,拍摄自己来。”其中一位游客告诉记者,商拍摄影师“看这、看那”的指令太多,自己拍还自然点儿,“我们入园拍照很顺利,一路体验都很好。”来自安徽合肥的李女士则表示:“上个月和朋友来看玉兰,感觉进了摄影基地。一进门那两株玉兰下‘长’满了商拍,等了半小时才拍到空景。这次假期再来,很惊喜耦园有如此大的改变。”
一对新人经预约后进耦园拍婚纱照。记者 凌欣炜/摄
记者还在园子里遇到一对拍婚纱照的新人,摄影师没有带助手,拍摄工具仅有一台单反。“现在不能带大型器械和道具,很考验拍摄技术。”摄影师刘先生笑道。对于园方对商拍的管理规范要求,他坦言:“确实该管,耦园离平江路近,门票不贵,是商拍首选园林之一,之前扎堆现象严重。虽然规范之后预约难度升级,但还是支持官方做法。”新人也表示:“通过旅行社知道了关于文明拍摄的新规,进来后发现管理很到位,整个体验感不错。”
之后,记者又先后来到网师园、沧浪亭,商拍团队同样肉眼可见地减少了,游客多自行在景区拍照。“少了商拍的沧浪亭非常舒适,很久没有这种感觉了。”园林爱好者小方告诉记者,沧浪亭翠玲珑处的光影窗景曾是她最爱的景点之一,然而很长一段时间这里挤满摄影师,自行开窗却又不关好,园方为保护古建筑,不得已给窗户加上了铁丝锁,期待规范商拍后的窗景再现。
管理商拍引发热议 有人支持有人发愁
近年来,商拍成为文旅产业发展中的一股新潮流,迅速风靡全国各地。社交平台上,“在苏州某某园林拍到人生照片”的贴文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吐槽的声音也不少,如“一步一景一商拍,但凡好看点的地方都被商拍占据了”“有没有人管管没素质的商拍行为”。
于是,《苏州园林景区文明拍摄行为管理规范》应运而生。《规范》明确,婚纱摄影、个人写真等商业拍摄应在指定园林景区耦园、环秀山庄、沧浪亭、网师园、怡园、艺圃、虎丘内进行,须提前通过 “苏州园林旅游” 微信公众号预约。同时,禁止随意堆放拍摄物品、设置临时布景、攀爬假山花木、摆摊揽客等扰序行为。
苏州园林商拍新规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记者 凌欣炜/截图
此番整治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支持,评论区中一片“早该如此”的呼声。不少网友称:“被摄影师吼、拍不到热门机位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啦。”但也有普通摄影爱好者担心被 “误伤”,有网友发文问:“平时爱到园林拍摄,没商业行为,带相机能进吗?” 还有人疑惑:“给朋友拍古风照片算商拍吗,会被拦吗?”
对此,一位园林工作人员回应,普通游客正常有序的个人拍摄行为在各园林景区不受限制。对于如何辨别商拍和自行拍摄,他表示:“经常来的摄影师,安保一眼就能识别出来。即使摄影师和游客佯装不认识混进,也逃不过园林中巡视保安的‘法眼’。”
目前,苏州市园林局直属园林景区已依据《规范》制定实施细则。耦园工作人员介绍,耦园每天开放8个时段,每个时段最多预约5组商拍,需提前7天预约。预约当日,摄影师凭身份证在游客中心登记换取作业牌,在预约时段入园,单个景点拍摄不超5分钟,总拍摄时间不超两小时。
沧浪亭、网师园、艺圃的预约组数和时段与耦园不同。这三座园林工作日开放7:30-9:30、9:30-11:30、15:00-17:00三个时段,每个时段仅一组拍摄,周末及节假日不开放预约。怡园实则去年就发布了相关须知,工作日8个时段、周末4个时段可供预约,法定节假日不预约。
身穿旗袍的姑娘在网师园拍照。记者 凌欣炜/摄
美景美照何以兼得 游客园方共同守护
旅拍本是一种丰富旅游体验的方式,“人景相映”于其他游客而言也是美事一桩,将精美照片晒在社交平台上,还能为景区贡献一波流量。但当与旅游共生的商拍变得无序、泛滥,公共空间便沦为少数人的摄影棚,游客的沉浸感与景区的文化保护双双折损。
记者对比发现,在是否“一刀切”禁止商拍的问题上,国内同类景区举措不一。北京故宫禁止商品广告拍摄和古装旅拍;陕西西安钟楼专门为游客圈出拍照区,并规定17时后禁止商拍和直播;泉州开元寺要求商拍人员需经过文明培训并取得商拍临时许可证后,才能进寺院进行拍摄。
苏州独立摄影师刘立认为,旅拍是新兴产业,目前缺乏良好的管理,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他支持加强管理,希望相关部门介入,进行摄影师登记,加强宣传培训。对于拍摄场地管理,他建议可采取错峰限制,比如旅游旺季4、5、9、10月等,严格实行预约制,限制名额;淡季适当放开,满足游客拍摄精美纪念照的需求。像虎丘等场地大的园林景区,可多设预约名额。
也有游客提出,理解大家想“出片”的心情,可以在一些园林内设立特定时段、划定“商拍区域”,并提前预约、支付押金,以缓解普通游客和商拍之间的游览冲突。“希望在合理的管理下,依然能拍出好的照片。”
记者在社交平台上发现,部分商拍从业人员已经将目光转向苏州其他景点。有摄影师表示:“《苏州园林名录》中收录了108座园林,除此之外,盘门景区、上方山、重元寺、石湖公园、穹窿山等大型户外旅游景点,以及木渎、甪直、同里等古镇,拍照场景丰富,都是不错的选择。希望各位摄影同行能够自觉维护好本地的旅游资源和环境。”
园林文化研究专家曹林娣表示,根据苏州市园林局发布的《规范》,开放商拍的园林除虎丘外,其余面积都不大,预约拍摄很有必要,且要控制人数,这对园林管理方的执行也提出了挑战,可适当招募园林志愿者,共同守护世界文化遗产。另外,不仅是商拍团队,任何人在公共场合进行拍照记录时,都应遵循文明游览与文明拍摄的基本准则,尊重景区的管理规定,不随意占道、不破坏环境、不损坏文物古迹。(记者 凌欣炜/文)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