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推荐《民警的自我鉴定》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7 02:13

推荐《民警的自我鉴定》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民警的自我鉴定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主题明确:自我鉴定的主题应围绕自己的工作性质、职责和表现,突出自己在警察队伍中的角色和贡献。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自我鉴定应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正文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工作表现、成绩和不足;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期望。
3. 语言规范: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随意化的表达。注意语法、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4. 内容真实:如实反映自己的工作经历、成绩和不足,不夸大其词,也不隐瞒事实。
5. 重点突出:在自我鉴定中,应着重描述自己在工作中的亮点和突出贡献,如破案、调解纠纷、服务群众等方面。
6. 反思总结:对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反思,提出改进措施,体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7. 展望未来:在结尾部分,表达自己对未来的期望和决心,展现自己的职业追求和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以下是一些建议,供您参考:
1. 突出政治素质:强调自己的政治觉悟、忠诚度、廉洁自律等方面,展现民警的政治本色。
2. 强调业务能力:详细描述自己在案件侦破、群众服务、执法办案等方面的业务能力,体现自己的专业素养。
3. 展现团队精神:

党旗在警营飘扬丨我是共产党员 我是人民警察

红色基因始终是共产党人血脉中永不熄灭的火种。回望峥嵘岁月,公安队伍始终与党同心、与民同行。在这支队伍里,有人在岁月的沉淀中坚守初心,用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坚定的政治信念,为年轻民警树立了榜样;有人展现青春活力,在新时代的浪潮中勇挑重担,用创新思维和饱满热情,为公安事业注入新的力量。

值此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之际,让我们通过系列党员故事、先锋事迹,记录那些扎根基层、冲锋在前的藏蓝身影,讲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赤诚情怀,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忠诚答卷。

杨永杰
甘谷县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

甘谷县公安局刑侦大队长杨永杰,这位拥有10年党龄的老党员,案头沉睡着“2001.7.04”陈某某命案卷宗。24年光阴积满尘埃,关键缺口却冰冷致命:嫌疑人无照片、身份残缺。杨永杰目光如炬,10年党龄淬炼的信念掷地有声:“翻遍所有发黄的纸堆,也要把他的脸从时光里挖出来!”

灰尘弥漫,昼夜轮转。昏黄灯光下,“沙沙”翻纸声中,杨永杰眼中布满血丝,指尖磨出薄茧,党员先锋的坚韧驱动他如钉子般扫视无数泛黄纸页。终于,布满尘灰的手指捻开一张薄纸——陈某某的半寸黑白照赫然在目!他屏息捧起这尘封二十载的面孔,指尖微颤,为追凶点燃了星火。线索指向外省一处建筑工地,杨永杰即刻带队驱车北上,塞北深秋,寒风刺骨,他们化身沉默桩子,钉在工地外围,蜷缩冰冷车中,鹰隼般的目光穿透喧嚣,死死锁定目标。

深夜,惨白灯光下,一个身影晃入杨永杰视野——轮廓瞬间与脑中影像重合!血液沸腾,他猛地推门,如离弦之箭撕裂夜幕,第一个冲出,铁钳般的双手死死扼住其臂膀,战友们一拥而上,尘埃翻涌中,手铐合拢的脆响,刺破了24年沉沉死寂。他紧握的手臂因力竭而颤抖,目光却穿透夜色,直抵真相。

寒夜一声铐响,卸下24年重负。望着嫌疑人被押走,疲惫涌来,更深沉的是10年坚守终获的平静。无数日夜,凝成“不破不休”的重量,丈量着党员民警用一生步履守护的平安人间。

马银虎
张家川县公安局森林警察大队中队长

在平凡的岗位上,马银虎始终本着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在一线奋战,也在一线成长。2024年4月底获悉辖区居民李某利用微信销售含有违禁成分西布曲明的减肥产品线索后,经过分析研判,锁定了李某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犯罪的组织架构,马银虎和中队民辅警通过对该案进行深挖细查、寻线追踪,分别在山东、黑龙江、湖北、陕西成功抓获相关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犯罪嫌疑人15名。

面对食药环领域犯罪活动易发多发的严峻态势,他始终坚持“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精神,带领民辅警潜心钻研,精准研判,破获了多起食药环案件。今年4月份,森林警察大队民警接到辖区群众报警,有人在网上利用微信销售溶脂减肥胶囊,服用后身体出现不适症状。马银虎组织民警对该溶脂减肥胶囊聘请相关人员对其成分鉴定,发现其含有违禁成分后,立即开展侦查。侦查期间,马银虎带领中队民辅警不厌其烦的核查梳理数据线索,凡是能够有一丝希望和可能,他都丝毫不放过,希望能够从中找到蛛丝马迹。经过他和战友们的不懈努力,最终在河南、青海、临夏将涉嫌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的何某、马某、张某抓获归案。

自担任森警大队中队长以来,马银虎既当指挥员,又当战斗员,带领中队民辅警将一个个犯罪分子抓捕归案,用辛勤付出和热血汗水守护辖区群众的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

吴昌奎
天水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监管中心主任

32年党龄、19年警龄、20年军龄。即便是现在回想起入党的时情景,激动的心情依然久久难以平复,当年面对党旗所立下的铮铮誓言也一直鼓励和鞭策我要永葆初心使命、永远对党忠诚。

1993年入党时,指导员那句 “党员就是要在最危险的地方站排头”,如同刻在骨子里的烙印,指引我一路前行。抚摸着胸前擦得锃亮的党徽,曾经的经历,都成了生命中最珍贵的勋章。

作为一名入党32年的转业干部,我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在本职岗位上积极作为。在建党104周年之际,作为一名从军人到人民警察的老党员,早已将自己的个人追求融入到公安工作中,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人民警察和共产党员的神圣誓言,把自己的青春岁月无私地奉献给了所从事的公安交通管理事业。不论身着国防绿,还是公安蓝,始终未曾改变的是对信仰的忠贞、对荣誉的追求和对使命的担当。我将牢记人民警察身份,大力弘扬军转干部“讲政治、顾大局、当先锋、守纪律”的不变本色,继续做好本职工作。

马力
天水市公安局秦州分局藉口派出所所长

我叫马力,是一名农村派出所所长,今年是我入党的第15年。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建统领,积极探索“党建引领、矛盾优调、动中宣防、警务融治”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这份探索与实践,是对我们工作的巨大激励,鞭策着我们守正创新、深耕善治,守护一方平安。

唯有堡垒坚强,方能凝聚合力。面对基层矛盾纠纷的复杂局面,我们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始终挺在最前沿,我们汇聚法官、镇村干部、乡贤能人等多元力量,创新推出“矛盾优调五步法”和“坐蹲站走”群众工作法,构建起高效的“矛盾优调”机制。今年以来,我们成功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保持在高位,有力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的目标,确保了“民转刑”案件零发生。这背后,是我们党员同志们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融化坚冰,努力把和谐的种子深植于群众心田。

唯有紧扣主业,方能筑牢根基。立足“派出所主防”定位,我们首创了“动中宣防”新模式。民辅警一体联动,将“治安巡逻+交通巡查+社区警务+日常服务”融为一体,真正把服务与安全送到了百姓身边。我们组织法治报告会数十场,发放宣传资料数千份,“村喇叭”响彻田间地头,微信群提示信息精准推送。

唯有守正创新,方能激发效能。我们坚信“警力有限、民力无穷”,依托综治中心平台,我们创新构建“警格+网格+交管”模式,联动镇政府、法庭等相关单位,推动警务深度融入基层治理。我们组建了数十个治保组织,发展了百余名网格员,首创并建立了多支“说和人”队伍,建成了一批“最小应急单元”。这支强大的群防群治力量,在协助发现隐患、就地和解纠纷、信息上报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辖区某学校的最小应急单元,实现了“快速响应、视频回传”,大大提升了应急处置效率。正是这股“融”治的力量,推动辖区刑事、治安警情同比实现了大幅下降。

作为入党15年的党员民警,我深知肩上的责任与荣光。警徽映党徽,初心照征程。我将继续带领全所同志,以脚步丈量民情,以匠心深耕善治,以忠诚守护安宁,努力在广袤的田野乡间,用实干担当书写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平安答卷。

潘少刚
清水县公安局反诈大队大队长

6月19日22时17分,手机在值班室的铁柜上疯狂震动。反诈中心联络群跳出的红色预警像一道闪电劈开黑暗——辖区有人正在遭遇“线下现金核验”类诈骗!我攥着手机冲向预警坐席时,屏幕冷光映出同事们从休息室狂奔而来的身影,一场与时间的殊死较量已经打响。

“我负责筛查数据”

“我马上对接银行”

“我去备车”

指令像子弹般穿梭在狭小的作战室。我紧盯着屏幕上不断刷新的交易数据,指尖在键盘上敲出残影,突然发现受害人半小时内4次取现的异常记录。但当电话打过去时,听筒里却传来老人平静的声音:“小伙子,我就是取点钱看病。”

第六通电话打过去时,我已经开着警车在县城的巷子里疾驰。根据定位显示,老人正在城西药店。透过夜幕,我看见那个佝偻的身影握着手机,在店门口反复踱步,指节因为过度用力泛着青白。当我亮明身份要带他回派出所时,他突然剧烈挣扎:“你们别害我!他们说敢报警就按逮捕令抓人!”

这句话让我血液瞬间凝固,典型的“冒充公检法”话术。我死死攥住老人颤抖的手:“叔,逮捕令会通过短信发?他们连警车车牌号都能伪造!”经过一番讲解,老人终于崩溃痛哭——他把攒了十年的26万养老钱取出来,正准备按公安局“赵队长”要求送到指定地点自证清白。

后半夜的反诈中心像台高速运转的精密仪器,我们顺着ATM监控锁定嫌疑人踪迹,逐渐穿透层层伪装账户。当晨光刺破云层时,蹲守在废弃仓库的同事发来消息:戴着鸭舌帽的嫌疑人刚接过装钱的塑料袋,人赃俱获,26万元现金成功拦截。

这场与诈骗分子惊心动魄的对抗,不过是我们日常工作的缩影。有人笑称我们是“电诈克星”,我却知道,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我们每快一秒,就能多守住一个家庭的希望。毕竟,那些颤抖着递来的感谢信里,藏着比勋章更珍贵的重量。

伏朝曦
秦安县公安局北关派出所所长

秦安县公安局北关派出所所长伏朝曦,2008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12年8月参加工作,他将17年党龄熔铸进13年从警路。警徽与党徽在他胸前交相辉映,见证着"人民警察"与"共产党员"双重身份下的热血担当。

2014年深秋,辖区连续发生商铺盗窃案,他在零下10度的街角蹲守三昼夜,笔记本上记满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作案时间规律。当嫌疑人第五次作案时,他一个箭步冲上去将其扑倒,手掌被嫌疑人随身携带的刀片划开一道血口,却顾不上包扎,先检查失主的财物是否完好。失主感动地送来绣着“人民卫士”的锦旗,他却红着脸说:“这是我该做的。”

2024年,局里计划抽调他到专案组办理重大案件,当时北关派出所正面临排查治安隐患复杂治安问题。有人劝他“专案组更出成绩”,他却坚持留下:“这里的群众需要我,组织安排我在这里,我就要守好这片责任田。”正是这种“哪里需要哪里搬”的服从意识,让他在每个岗位都干得有声有色。

在他的带领下,北关派出所荣获全省公安机关基层执法示范单位、全省公安机关警务服务评价“零差评”窗口单位等多项集体荣誉,但他最珍惜的,是孩子们画给他的彩色贺卡。这些“礼物”,被他小心地收在办公室的抽屉里,成为他坚守的动力。

杨新浪
武山县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室主任

哪里有罪案现场,哪里就有杨新浪的身影。他以高度的政治担当和工作热忱,始终将组织重托与人民期盼放在首位。面对大要案件,他总是第一时间召集技术精锐奔赴现场,从复杂蛛丝中提取关键物证,为案件侦破奠定科学基石。多年来,带领团队以技术利剑直指犯罪核心,累计为1000余起案件告破提供决定性支撑。2010年“7.16”案件攻坚时刻,尚在病榻休养的杨新浪接到指令,不顾病痛,立刻扑进现场,带着强烈的使命感连续六昼夜地毯式勘查,不厌其烦搜寻比对,最终锁定了至关重要的痕迹证据,成为此案告破的制胜关键。

在担任科室负责人的岁月里,他带领团队走出了一条艰辛而辉煌的创业之路,实现了从“边缘辅助”到“破案中枢”的历史性跨越——专业由少而广,技术由弱变强,规模从小到大。技术破冰的征途上,杨新浪率先垂范,被评为“全省百名刑事技术骨干”,科室同年荣立集体三等功后,2022年再次被授予集体二等功及“全省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集体”荣誉称号。

在平凡的物证桌旁,在寂静的实验室灯下,杨新浪的身影无声地诠释着何为“择一事,终一生”的职业信仰。现场勘查时,他勤勉如探针;物证检验中,他严谨似标尺;基础建设中,他创新如拓荒牛。面对没有硝烟却瞬息万变的犯罪战场,他始终以最坚定的脚步坚守刑事科学技术一线,用默默耕耘诠释“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智慧,以数十年如一日的奉献让忠诚警魂熠熠生辉,他的奋斗已融入公安刑侦技术事业的每一次突破,以技术破雾的执着为盾,用利剑无言的忠诚为刃,在平凡的岗位上镌刻下了新时代人民警察最动人的精神注解。

王应芳
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桥南派出所内勤

王应芳,从事公安工作19年以来,一直在基层派出所工作,现为天水市公安局麦积分局桥南派出所内勤,主要负责全所党建和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一名党员,王应芳在工作中一贯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乐于奉献,团结同志,尽到了一名党务工作者和档案管理员应尽的义务,在各项工作中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档案管理工作中,王应芳始终秉持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对每一份文件、每一起案件档案都进行严格分类、规范整理、精准录入并归档。面对陈旧杂乱的历史档案,她主动放弃休息时间,加班加点进行数字化改造,建立起完善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实现了档案的高效查询与利用。

在党建工作中,王应芳积极协助支部书记加强党组织规范化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认真做好会议记录和资料整理工作,确保组织生活的严肃性和规范性。无论是党建工作还是档案管理工作,看似平凡琐碎,却承载着党组织建设的根基与公安工作的历史脉络。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王应芳始终保持对党的忠诚和对工作的热情,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在党建和档案管理工作岗位上继续发光发热,为公安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祝贺!被公安部点赞的青年民警李乐凯再获2025年度自治区新时代青年先锋奖!

6月26日上午,由内蒙古自治区团委、内蒙古自治区青年联合会主办的“在建功两件大事中解锁青春模样”“寻找我心中的蒙古马”主题活动启动仪式在呼和浩特市举办,活动现场公布了2025年度全区共80名新时代青年先锋奖表彰名单,巴彦淖尔市公安局青年民警李乐凯荣获表彰。

李乐凯,男,汉族,1987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三级警督,现任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副大队长。

因工作成绩突出,李乐凯先后获评全国公安机关成绩突出青年民警、自治区“感动北疆、最美警察”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个人三等功2次。今年3月,公安部新闻传媒中心微信公众号刊发了题目为《他不在现场,却破解了现场的秘密!》的文章,对李乐凯的先进事迹进行宣传报道。

业精技强 屡破大案要案

2012年李乐凯从事刑事技术工作,当时的实验室设备尚不完善,DNA检验技术也处于起步阶段,为了尽快提升自身刑事技术,他一头扎进专业书籍与实验操作中,在无数个深夜里反复调试仪器、比对数据,利用一切时间、如饥似渴的钻研最新的DNA检测技术理论。

13年来,他共受理案件4千余起,检测各类生物检材2万余份,出具各类鉴定文书3千余份,用真实可靠的证据揪出真凶、打击违法犯罪,先后参与侦破重特大刑事案件190余起。虽然从不亲手抓捕犯罪分子,但是在每一起大要案的侦办中,他却是名副其实的精英骨干,在实验室里发挥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屡屡从蛛丝马迹中找到破案的关键线索。

爱岗敬业 甘作幕后英雄

李乐凯不断钻研DNA技术,提升检验鉴定水平,他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让隐藏的证据“说话”,这就是李乐凯追求的工作目标。显微镜下的生物检材、离心机转动的嗡鸣、电脑屏幕上跳动的基因图谱,构成了他过去十三年的工作日常。

2012年7月18日晚,一男子闯入辖区群众家中实施抢劫性侵,由于现场条件差、物证少,公安机关虽经过大量排查,案件却一直没有明显进展。接手案件后,李乐凯再次对现场的物证中进行反复筛查,虽然提取到了嫌疑人的DNA信息,但始终没有比对成功。为了揪出凶手,他与同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对可疑人员进行比对,即使是无数次的失败也毫不气馁,终于在2022年1月,成功比对中了犯罪嫌疑人赵某某,沉寂十年的悬案成功告破,让冰冷的物证成为了惩治罪恶的铁证。

巴彦淖尔市公安机关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开展以来,李乐凯主动担当、靠前作为,第一时间对全市命案积案检材再次进行细致梳理,每天将自己泡在实验室里,在海量的数据中一个个比对、一个个排除,先后成功侦破11起命案积案,在幕后默默维护着公平与正义。

忠诚履职 践行初心使命

2022年8月,群众孙先生通过内蒙古广播电视台联系到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希望公安机关帮助他寻找失散多年的亲生父母。接到求助后,李乐凯和同事通过采血排查、信息比对后,历经重重困难,成功帮助孙先生找到了家人。这一刻,四十多年的骨肉分离终于有了一个团圆的结局。在公安部组织的团圆行动中,李乐凯与同事已经帮助14个家庭实现团圆。

20世纪60年代初,在党和政府关怀下,3000多名孤儿从上海、江苏等地被送到内蒙古自治区,在草原牧民抚养下长大,写就了“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他们也被称为“国家的孩子”。

2024年5月,“国家的孩子”张健向巴彦淖尔市公安局寻求帮助,希望公安机关帮助自己寻找亲人。李乐凯立即为他重新采集血样进行检验,通过缜密分析、比对DNA数据,李乐凯发现远在江苏省的某户人家很可能与张健有亲缘关系,他随即与当地公安机关联系,采集到可能是张健亲属的血样,经过DNA数据复核比对,成功为张健找到了亲人,为“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续写了团圆相聚的新篇章。


供稿单位:巴彦淖尔市公安局

编 辑:戴紫君 姜向锋

校 对:陆 晗 樊 琨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