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7 10: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诗词演绎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观后感要围绕诗词演绎的哪个方面展开,如演绎形式、表演者、情感表达、文化内涵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3.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所观看的诗词演绎作品,包括作品名称、作者、表演者等基本信息。 - 阐述你对诗词演绎的理解和期待,为后续内容做铺垫。
4. 主体部分: - 分析诗词演绎的形式,如朗诵、歌唱、舞蹈、戏剧等,探讨其特点和优势。 - 评价表演者的表现,包括声音、表情、动作等方面,分析其是否准确传达了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 分析诗词演绎中的文化内涵,如历史背景、地域特色、民族风情等,探讨其如何丰富人们对诗词的理解。 - 结合自身感受,谈谈诗词演绎对你产生的启发和感悟。
5. 结尾部分: - 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和感悟。 - 可以提出对诗词演绎的期望和建议,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参考。
6.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口语化和冗余的表达。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
■ 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网 记者 周韵曦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和央视创造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制作推出的经典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第三季近日完美收官。在秉承前两季“和诗以歌”的原创核心上,进一步突破文化传承与媒体融合的方式,带领观众在一众唱作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
今年的节目自播出以来,共有13个话题词登陆微博热搜,相关微博话题词频登微博话题词榜单,总阅读量突破66亿。豆瓣数据更显示,《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创下近两年文化节目的口碑新高。
经典诗词承载着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也蕴藏着古往今来的人生智慧。《经典咏流传》第三季在保留传承诗文的基础内容上,不断从大众喜闻乐见的素材中获取创作源泉。或借助传唱人有温度的自身故事,带动更多年轻观众学习榜样;或借助流行歌手的创造解读,巧妙实现古今的完美结合;或与战“疫”英雄共唱战歌,在全民防疫抗疫的关键时刻抚慰国人心灵。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被编入歌曲《草》,通过经典传唱人冯家妹和9岁陈果毅的演绎,让鉴赏团成员康震老师为之动容:“展示了生命的奇迹和生命的力量。”原来,16个月大时便被确诊患有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陈果毅,肺活量仅为正常孩子的1/5,但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爱好——唱歌。同样选择“不放弃”的,还有这首《草》的词作者——包珍妮。她曾被医生预言活不过4岁,但凭借强大的意志力,如今已经19岁的她,凭借一台24小时不间断运作的呼吸机和唯一能动的右手大拇指,创作出众多闪光作品。这首歌曲,正是包珍妮与白居易跨越千年隔空对话。对话中,他们再次歌颂了流淌在每个中国人血液中坚韧的生命力,并激励着中华儿女继续砥砺前行。
即使“道狭草木长”,依然“但使愿无违”。第二期,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合唱团带来的《归园田居》,回溯了他们为祖国的科研事业奉献自己的热血青春。老科学家们以一句“把青春献给祖国”,给新时代青年人以身作则的勉励,并借诗人陶渊明归隐后恰然自得、质朴纯粹的生活态度,歌颂生活的美好,传递奉献的快乐。
歌手周笔畅与“千古才女”李清照的“相遇”,上演了一场穿越千年的真情告白,再次让观众感受到古诗词与现代歌曲完美融合所产生的惊艳效果。“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离别后的一腔情思,在细腻的歌声表达中化为女子的“柔”与“勇”,让观众体味到彼时的爱之深、念之切,也焕活出一番至柔至坚的女性力量。
在时空交错的舞台上演绎出中国女性所特有的感情世界与家国情怀的,还有歌手黄绮珊在第十期带来的一首《菩萨蛮·寄女伴》。在黄绮珊刚柔并济、极富感染力的演绎下,诉说出百年之前女英雄秋瑾对千千万万女性的殷切期待。黄绮珊对秋瑾所具有的独立自强的女性力量和爱国忧民的家国情怀的豪情演绎,让观众再次被这位女英雄所感动。
北京协和医院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和同事们在第十期出现在节目现场,共同演唱他们在疫情期间联合创作的歌曲《守护》。这首歌不仅温暖人心,还融入了文天祥的诗作《彭通伯卫和堂》。他们铿锵有力的高唱“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 与子同泽。”无数观众被医护工作者们保家卫国的“医者仁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所打动。有网友评价:“这是用心灵在唱,唱出了广大的医务人员无私奉献的心声!”
在一曲曲或美妙动人、或慷慨激昂的演绎中,古人之诗与今人之歌邂逅碰撞,古人之心与今人之情交织升华。正如主持人撒贝宁在《经典咏流传》第三季最后一期所说:“历史如尘烟消散,情感凝结成永恒,用经典照亮前程。”文以载道,歌以咏志。这些经典力量,必将穿越时空、历久弥新,不断唤起大众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自内心的热爱与向往。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大型文化节目《诗画中国》第五期,将于10月30日晚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本期节目延续“诗画合璧”的特色,将带来《落花游鱼图》卷、《出水芙蓉图》页、《斫琴图》卷、《牡丹二十四种图》卷、《长江万里图》卷等5幅传世佳作。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自古以来,莲花深受文人雅士的青睐,周敦颐的《爱莲说》更是歌颂了莲花的坚贞品格。本期开卷人保剑锋将为观众带来《出水芙蓉图》页。在CG技术的加持下,莲花幻化出“芙蓉仙子”,舞蹈演员孟庆旸身着以北宋古莲为灵感设计的服装,用曼妙舞姿展现莲花的亭亭优雅。千年古莲经历了从花朵到诗词、绘画,再到舞蹈的流转演变;莲花的美好与高洁,随着经典诗画流淌在岁月长河中,流淌在我们的血脉基因中。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北宋刘寀的《落花游鱼图》卷生动绘制了一群鱼儿围着飘落在水的花瓣,往来穿梭、自由嬉戏的画面。节目将采用AR技术,营造出鱼儿在水中灵活游动的视觉效果。厦门六中合唱团的同学们仿佛置身鱼塘之中,用充满青春气息的演绎,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内涵。
“何烦故挥弄,风弦自有声。”古琴演奏家、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古琴艺术”代表性传承人王鹏,将带领观众走进《斫琴图》卷。青年演员周帅将以戏剧表演的方式,还原古人一凿一斧制作古琴的画面。王鹏还将演奏来自唐、宋、元、明不同时期的古琴,带领观众感受穿越千百年的悠悠琴声,感受那份“清雅和淡”的审美情趣和中正平和的人生态度。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清代画家钱维城的《牡丹二十四种图》卷描绘了24朵形态各异的牡丹,它们仰俯顾盼有致,枝叶衔接交错有序,用色丰富,构图巧妙。青年舞蹈演员王雪柔与北京歌剧舞剧院的舞蹈演员们,将一同展现牡丹的端庄华丽和优雅韵致。
而舞台上由巨大剪纸作品构成的艺术装置,则是由青年剪纸艺术家陈粉丸和团队按照24朵牡丹的特点,历时一个月制作而成。牡丹之美,不仅在于它的国色天香和雍容华贵,更在于它时刻透露出的自信之美,激励着中华儿女传承优秀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你从雪山走来,春潮是你的风采;你向东海奔去,惊涛是你的气概。”中国交响乐团男声六重唱将以一首《长江之歌》,呈现南宋赵芾的《长江万里图》卷,不仅歌唱出长江的雄浑气韵,更抒发了中华儿女对锦绣河山的无限深情。
画卷视通万里,诗歌思接千载。《诗画中国》前四期播毕,“置身千年前的中国山水画是何体验”“这幅可以聆听的水墨长卷太浪漫了”等话题相继登上热搜榜,截至目前话题总阅读量累计超15.5亿,全网视频播放量累计达1.95亿。(本文图片均由《诗画中国》节目组提供)
责任编辑:郭韶明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