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7 04: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员工活动目的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员工活动的目的。这有助于在写作过程中保持文章的聚焦和连贯性。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作文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在正文部分,可以按照员工活动目的的各个方面进行论述。
3. 论证充分:在论述员工活动目的时,要充分运用事实、数据、案例等论证材料,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 语言规范:作文的语言要规范、简洁、准确,避免使用口语、方言或网络用语。同时,注意语法、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5. 内容充实:在论述员工活动目的时,要充分展示活动的积极意义,如提高员工凝聚力、增强团队协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等。
6. 视角独特: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员工活动目的,如从员工个人发展、企业战略、社会效益等方面进行论述,使文章更具深度。
7. 逻辑严密:在论述过程中,要保持逻辑严密,避免出现前后矛盾、观点跳跃等问题。
8. 举例说明:在论述员工活动目的时,可以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说明,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和可读性。
9. 遵循道德规范:在论述员工活动目的时,要遵循道德规范,避免出现负面言论或攻击他人。
10. 适应目标读者
想要追求其文化活动的意义,实际上是在探索一个话题:是为长远的文化建设而服务,还是为短期的员工满意度而服务,好的企业文化活动应该是两者兼顾。
但是很多公司会容易陷入其中一方,要么讨好了管理者,要么只讨好了员工。
讨好管理者的,活动常常不接地气。经常被人诟病的就是企业文化填空题、选择题、小作文等,员工不爱,但是不得不做。
讨好员工的活动,常常人气不错、但很难持续,办个两三年就悄无声息了,因为向上无法说服管理者要到更多资源,慢慢地,管理者感受不到性价比,也就慢慢不办了。
要兼顾两者,有一个出发点的问题,有一个闭环的问题。
建议从管理视角出发、从员工视角闭环。什么意思,管理视角是指,要以传递公司文化导向为核心、结合公司需求去办活动,这个是主旨也是最终目的。
但是不能通过手段来实现目的,用管理手段来讲管理,那么就很容易爹味,让员工反感,要转化手段,用a手段讲b目的,用员工喜闻乐见的手段讲管理目的,这样就能兼顾两者。
如何做其中的转化?
关键考验的是活动组织者对于文化的理解能力,理解能力越高,转化效果越好、越能在潜移默化之中将文化于无形之中传递下去。
员工在周末参加单位组织的团建活动时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需根据活动的强制性、目的性及与工作的关联性综合判断。以下是法律分析及操作指引: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人社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二)》(人社部发〔2016〕29号)第四条规定,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时,周末团建受伤可认定工伤:
**✅ 典型可认定情形**:
情形 | 法律依据 | 案例参考 |
完全自愿参加 | 活动通知注明“自愿参与,安全自负” | (2022)浙01行终456号 |
纯娱乐福利活动 | 如自费聚餐、KTV唱歌、自由游玩 | (2021)粤行终789号 |
员工私人行程中受伤 | 如团建后自行爬山涉险 | (2023)京02行终123号 |
⚠️ 重要提示:即使活动由单位组织,若员工醉酒打架、私自离队受伤,也排除工伤(《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六条)。
若单位虽未强制,但暗示“不参加影响晋升”,且活动目的明确(如领导致辞强调团队目标),法院倾向支持工伤认定。
案例:(2020)沪01行终567号 → 单位邮件称“建议全员参与”,实际未参加者扣绩效奖金,员工受伤后认定为工伤。
根据最高法《关于审理工伤保险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六条,从集合地→活动地点→返回住所地的合理路线中,发生非主责交通事故可认定工伤。
案例:(2022)苏行申345号 → 单位大巴统一接送,返程车祸致员工骨折,认定工伤。
书面明示“自愿参与”
签署《风险告知书》购买团体意外险- 注明活动性质为“福利”而非工作任务
- 列明安全注意事项及禁止行为(如饮酒、高危运动)
- 员工签字确认:“已知风险,自愿参加,非因工作原因”
若员工受伤,无论是否认定工伤均应:
① 立即送医并垫付医疗费;
② 30日内向社保局报备情况(避免被认定“瞒报工伤”);
③ 通过雇主责任险理赔。
活动特征 | 是否认定工伤 | 企业风险等级 |
强制参加+工作培训性质 | ✅ 是 | ⚠️⚡⚡⚡(高) |
自愿参加+纯娱乐 | ❌ 否 | ⚠️(低) |
半强制+模糊工作目标 | ⚠️ 可能认定 | ⚠️⚡⚡(中) |
实务提示:企业应避免在周末组织高强度、高风险的“变相加班式团建”。确需举办时,建议安排在周五下午(计入工作时间),可显著降低法律风险。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