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关于传销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7 12:2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传销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作文主题是关于传销的观后感。在写作过程中,要围绕这个主题展开论述。
2. 了解传销:在写作之前,要对传销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包括传销的定义、特点、危害以及国家政策等。这样,你才能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传销,主体部分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
4. 表达观点: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对传销的看法。可以结合实际案例,阐述传销的危害,以及如何防范传销。
5. 举例说明:为了使作文更具说服力,可以列举一些传销案例,说明传销的危害。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权威数据或政策,增强作文的说服力。
6.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尽量使用书面语。同时,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7. 观点鲜明:在作文中,要表达出自己鲜明的观点。对于传销,可以明确表示反对,并阐述原因。同时,也可以提出一些建议,以防止传销的蔓延。
8. 情感真挚:观后感
丹.布朗的《骗局》读后感
其实我不是很喜欢多线索并列叙述的书,但《骗局》却让我连读了两遍。小说的故事背景是美国的总统竞选。原总统赫尼支持国家航天局,现国会议员塞奇威克.塞克斯顿想要竞选总统,他反对赫尼投资给国家航天局。就在竞争白热化的时候,赫尼总统了一些权威人物召开直播,宣布国家航天局在在北极米尔恩冰架下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含有生物化石的陨石。雷切尔.塞克斯顿还证明专家的水准不容置疑,数据的来源真实可靠。证明有四个,一是陨石熔壳,二是陨石球粒,三是镍的含量,四是陨石里的生物化石。可是,接下来被派去北极的蕾切尔,即议员塞克斯顿的女儿,国侦局负责整理信息的工作人员;科基.马林森,以一位天体物理学博士;迈克尔.托兰,美国“神奇的海洋”纪录片主持人;伟利.明,考古生物学家在北极有了不一样的发现。但是从伟利.明被袭击开始,他们也开始了惊心动魄的逃亡之旅。面对三角洲的猛烈攻击,他们靠着专业的知识,睿智敏捷的反映和顽强的坚持,在广阔严寒的冰川上疾驰,在因绳子磨损而急剧坠落到的冰块上沉浮。靠着声波列阵与潜艇取得联系暂时获救,继续研究验证陨石信息。惊悉陨石是人造的假物。但新的危险却避无可避。她的上司国侦局局长指挥三角洲,并亲自到场对雷切尔他们赶尽杀绝;她的父亲对她的求救置之不理,她和迈克尔.托兰在鲨鱼成群的大海里,在潜艇里密封的圆形仓口里挣扎求生,每一秒钟都面临着死亡的危险,真的是绝处逢生。读着读着,我觉得仿佛自己也跟着他们在逃亡,他们所经受的恐惧和感觉的寒冷和炙热都感同身受。与此同时,赫尼总统的助手和议员的助手也在不停的为双方马不停蹄的工作着……结局和事实让人意外。
我喜欢这本书还因为非常喜欢朱振武,信艳和王巧丽的翻译。他们的语言准确,词句准确优美,真的是体现了“信,达,雅”。如果您想体验一下惊险刺激,险象环生的侦探之旅,真的推荐阅读此书。
《草木人间》有感:传销是罂花,却妆点了很多人的精神家园
请大家先思考下这个问题:
看完影片中吴苔花前后的变化,你觉得她花(被骗)的钱是值得的吗?我就曾参加一个培训,他不是传销,但形式很像,费用也颇高,和吴苔花的花费不相上下,获得的效果也类似,很多同学觉得很值得!
2014年正在创业的时期,被介绍参加一个做团队管理的培训课程,是熟人介绍的,说学员必须是有十人团队以上的管理者,听着挺高大上,去试听了一下。在一间看似档次还不错的酒店宴会厅,近150人参与者,还有很多以前的老学员做教练,对每个人都很热情,课程中很关注人的情感,鼓励大家讲述自己的困惑、挫折和问题,鼓励其他学员给讲述者以拥抱,对其安慰和鼓励;培训过程中进行感情的培养,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让学员之间握手、打招呼、说信任他人、相互拥抱;会做些游戏,让每个人都参与进去,时而扮演领袖,显得庄重、排场,时而扮演做色情服务的人妖,显得低贱、下流;中间还会有些娱乐环节,把会场氛围营造成酒吧一样,让大家在其中尽情跳舞。回顾一下,这些好像和管理培训没什么关系,但当时并没什么人抗拒,这是为什么呢?一大群人在晚上十点的时候,聚在一个高喊“我有信心,我是最棒的”,你会感觉像是在搞传销的洗脑吧,主讲者明确地说,这就是洗脑,你们的脑袋有太多不健康的东西,来这是该给你们洗洗,让你的精神家园变得干净一些;因为疲于生活,追求房子、车子、票子,追逐名利,有多少人关注过自己的情感,关注过自己的精神家园?成功者寥若星辰,大多都是平凡人,他们享受过被簇拥、被关注、被认可吗?
我们把自己遗失得太远、冷落得太久,一旦被别人拾起和关注,几乎很难抵抗,因为你觉得——很值得!《草木人间》这部电影让我想起了自己和传销的一些联系,本人曾在2004年夏天,不幸也曾进去过一次,地点是在天津武清的杨村,当时是暑期打工,他们以药厂招流水线工人的名义,把我们骗到那个地方,还好我警惕性比较高,在他们还不是那么严格的监控下,第二天就跑了出来,随身的衣物都没要,身上只有150元,跑回了家里;后来,在2009年的时候,一位前同事也误入传销组织,想拉我进去“发财”,我是苦劝没效果,他还是成了高级会员,幸好他在从北京去深圳参加他们所谓的全球大会后,意识到自己被骗了,索性就在深圳找了份工作——在腾讯做了名开发工程师,现在生活很好。因为两次与传销组织的亲密接触,看到了参加传销对一个人影响,
从我的内心来说,有些人参加传销,真的过得比以前幸福,就其自身个体来讲,活得更像个人了!传销是骗钱的,这毋庸置疑!想靠它发财,要不是黄粱一梦,要么就身陷囹圄!传销的危害,在社会的各种报道中应该说不少见,大家对它都是普遍的鄙视,可真的误入其中,很多人为什么无法自拔,尤其现在的传销都是比较自由的,成员为什么会死心塌地地为其服务?这是值得我们社会深刻反思的!著名的拉古迪亚拷问,结论是一个人为钱而犯罪,这个人有罪,一个人为面包而犯罪,这个社会有罪。传销是为了钱,所以我们就都觉得加入传销的人,被欺骗就是罪有应得?对他们的同情多出于他们被洗脑或被控制,我们就没有认真地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金钱的向往那么痴迷?社会判断一个人的标准是否太过单一?
2014年,参与过创业,在中关村创业大街待过一段时间,当时那条街上的咖啡馆基本没有空位,每个座位上的人,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一样,总让我联想起传销中的人。当然,他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一个创造社会价值一个消耗社会资源,但两者的精神状态真是神似!
哪方面抵抗能力弱,哪方面就容易被人利用。追名逐利,这注定是少数人成功的游戏,大家千军万马争着过这独木桥,失败怕是免不了如一江春水,有些怕是连桥边看都看不到,突然间有人在他们面前架起座纸桥,他们也就一拥而上了;社会的冷漠、歧视、压力,很多负面的因素,让人深陷其中,困苦不堪,日常适应了倒没觉得怎么样,一旦产生对比,很多人给以慰藉和安抚,受人尊敬、活得成就感,有掌声、有拥抱,你自然就产生错觉,人生似乎已经成功了,需要的只是维持这样的感觉,于是死心塌地。
参加那次培训体验,虽然与传销的形式很像,虽然已经过去10年,到现在我依然认为它是有用的,是值得去做的。为什么呢?在参加那个课之前,我好像没有和陌生人拥抱的经历,熟人之间也极少,好像和父母也没有过,这种接纳别人与被别人接纳的感觉很棒,每个人都卸掉了防卫的铠甲,让自己轻松,且安全感更强了;在参加这个课之前,从未没去过舞厅,自然也就没有跳舞的经历,但在这课上,教练把氛围烘托到了,大家很自然地随着音乐放肆的瞎跳瞎蹦,没人笑话你,这种释放舒服的集体狂欢,体让人很享受;在参加课程之前,很少认真审视自己内心的需要,在意的是怎么让人看得起,怎么挣钱买车买房,换更好的车换更大的房,相比之下,课堂上教练更多的是引导大家关注自己,关怀自己,体谅自己;……,
真的有很多感触,那种氛围下,人真的是高级动物,相互之间隔阂很少,大家比较坦诚,相互支持、相互协作,我的感叹是,如果社会也这样该多好!人能不能只做最好的自己?能不能不被一个唯一的标准去衡量?人能不能不为一个目标而忽略自己?人能不能平凡也能被认可?人能不能在奋斗中也有理解和支持?人能不能多些团结友爱,少些冷落和隔阂?精神家园荒芜了,别人撒下粒种子,就会如获至宝,何况那种子开出的花是那么的艳丽多彩!曾从事过教育行业,接触了不少育儿理念,有个说女儿要富养,原因是说将来不会因为物质的诱惑,而被别人诱骗了。这个道理很朴实,想想也很对,如果你身在富丽堂皇之家,还会被房子而诱惑?如果你从小就随父母参加各种高级别宴会,你还会被上流社会生活而诱惑?你物质生活充裕,还会对金钱不折手段?我们自身家庭就是温馨友爱的,还会对别人的嘘寒问暖受宠若惊?为什么我们认为房子大才能感觉生活是幸福?为什么我们认为灯红酒绿、金碧辉煌、红毯、晚礼服才是成功人生的标配呢?
诱惑只对缺失的人有用!错误的诱因则是认知或者说是共识的错误!传销的组织者是有罪的,需要依法严办;而底层的参与者,多是受害者,是比较可悲。这种悲剧的来源不仅仅是组织者,社会的价值导向和身边人的冷漠都有份。
《草木人间》剧情前后是有矛盾的,剧中吴苔花面对儿子目莲的报警,咆哮着说她加入蝴蝶国际找到自己,觉得自己活得像个人,这时觉得她好像是明白的,即使是让她把买产品(被骗)的钱当服务费来消费,她也是认可的;可到剧尾,当她知道这是骗局后,她又不认可了,我觉得她不单单是觉得被骗钱了,而是她被找回的自己又得不得不丢掉了。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影片中两次刻画了一个虫子粘在吴苔花的衣服上,第一次在茶园还很合理,第二次在传销租的宾馆,其实就有点牵强;而传销组织的名字叫蝴蝶国际,编制可能是想表达靠
传销去实现化茧成蝶终是一场虚幻吧!还是回到开头的那个问题,你觉得吴苔花的这场遭遇,是值了还是不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