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09:2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曲阜孔子观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主题明确": - 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孔子的,具体可以是孔子的教育思想、人格魅力、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等。
2. "观点鲜明": - 在作文中明确表达你对孔子的看法和感受,是赞扬还是批评,或者是综合评价。
3. "内容充实": - 在参观孔子后,整理自己的所见所闻,包括孔庙、孔府、孔林等地的文化氛围、建筑特色等。
4. "引用经典": - 引用孔子及其弟子的经典言论,以支持你的观点和感受。
5. "情感真挚": - 将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入作文中,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
6. "结构清晰": - 合理安排文章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曲阜孔子和你的观后感主题。 - 正文部分可以按照时间顺序或空间顺序展开,描述参观的所见所闻,以及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 结尾部分可以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并提出展望。
7. "语言规范": - 使用规范的汉语写作,避免口语化、方言化表达。 - 注意句子结构和用词,力求表达准确、简洁。
8. "修辞手法": - 可以适当
视频加载中...
编者按:
春,是什么?是萌动,是拔节,是蓬勃……从春初到人间到春深大地,春天就注定是向上的。一年之计在于春,就让我们的篇章“着墨春天”,收获美好。
即日起,大众网济宁推出系列报道《写给春天的情书》,用镜头记录济宁的春日美景,聆听济宁献给春天的情书。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郑州 赵冉冉 通讯员 林琳 乔冠宇 济宁报道
步入孔子博物馆园区,高台基座,仿汉式建筑庄重典雅、恢弘大气。杏花、铃兰、迎春花竞相开放,仿佛盛开在时光里面的花朵,将孔子博物馆包裹在一片春意盎然中,感受穿越千年的儒家文化。
150米的“源远流长”艺术水景雕塑,颇具文化内涵。顺着水流拾级而上,矗立着一尊孔子塑像。孔子像面朝东方,遥望着他的诞生地尼山。行到此处,先师的谆谆教诲犹在耳畔。在主馆的东南方向,有一镜名曰“思乐泮水”的方塘,水面时有雾气升腾流转,令人心旷神怡。
博物馆位于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曲阜城中轴线南端,北距孔庙4公里,与“三孔”世界文化遗产遥相呼应。博物馆占地面积260亩,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博物馆的藏品主要来源于孔府旧藏,承载着孔子故里悠久的历史,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馆藏丰富,拥有各类馆藏文物70万件。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
世界的孔子,孔子的世界。跨越2600年与先师孔子做一次轻松的对话,是这个时代寻找智慧之源的路径之一。
从耳熟能详的《论语》,到循循善诱的经典格言,用心聆听,细细品味,就像一千个读者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每次感悟总能有全新的收获。
过去的一整个夏天,从白天到黑夜,尼山圣境,无疑成了孔子故里曲阜最大的网红打卡地。每一个经典景区之所以让人回味无穷,正是源自那些对文化的传承和全新的表达,我今天想说的是来自尼山圣境的主题文化演艺项目《金声玉振》。
在《孟子·万章下》中,有“集大成也者,金声而玉振之也”之句。“金声”原意是指古代乐器钟发出的声音;“玉振”是古代乐器磬发出的声音。古代演奏音乐,以击钟为始,击磬为终,“金声玉振”将孔子思想比喻为一首完美的音乐,赞誉孔子集古圣贤之大成。
很多人在看完演出之后,都大呼过瘾,美轮美奂的场景变幻,诗、乐、舞等中国古典艺术形式与当代艺技术手段相结合,演绎出孔子“由凡入圣”的过程,深切感受到明礼的典雅生活方式,让人感受到一种余音绕梁的美感。
以乐明礼、以乐行礼、以乐演礼,整个演出将礼、乐完美交织在一起,以乐的仪式感强化明礼生活方式,强化“不学礼,无以立”的思想准则。正如孔夫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也就是说,一个人生命的长度并不受他所控制,这正如滚滚的流水一般,奔流到海不复回,可是,我们可以控制生命的宽度,让一个人的人生更加有价值、更加利他,生命也会变得更加有质量。
细细品读,整个演出分为了启蒙开智、少年授读、君子加冠、大婚仪典、习礼修德、齐家治世等若干个篇章,随后呈现出孔子对于人的一生各个阶段的认知,最后呈现的是全场齐诵的儒家经典格言。
启蒙开智,是人生的起点,是明礼的伊始。此时的孩子天真烂漫,如一张白纸;热烈奔放,如初升的太阳;无所顾忌,如初生的牛犊。如果放任之,则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通过有仪式感的启蒙开智,让孩子开始步入学堂,学习文化,约束心智,开启漫漫的求学之路。这一路如攀登高峰一般,需要全身心投入到系统的学习中去。每个孩子都喜欢玩耍,但是一直玩下去,可能未来的人生就荒废了,对孩子加以约束,才能打牢基础,养成习惯,就像大树一样,根基扎得越牢,未来才能长成参天大树。从另一个层面,培养孩子,一方面是要成才,更重要的一方面要明礼,需要系统地建立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需要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懂得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不应该做。
少年授读,则是指在学习的路上,不断去丰富自己所涉猎的知识,汲取先师优秀的文化,不断去丰富自己的大脑,让自己在成长的路上充实自我,读懂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放在当代,对我们的教育观依然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让孩子读什么书、接受什么知识,也需要教育者和家长加以甄别,引导孩子去读正确的书,有计划地读书,从而在不断成长的路上,慢慢建构起属于自己的知识宝典,以备通过思考去读懂社会,感悟人生真谛。
君子加冠,则是要通过“成人礼”去告诫孩子,你已经学成归来了,你应该去担当了,你应该用自己的所学所思去回报社会、贡献社会了。十年寒窗,厚积薄发,通过系统学习的孩子长大成人,仅仅是去谋生还是闯荡一番事业,这是摆在眼前的一个问题。既然已经成长为大人了,这是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应该怀有一种家国情怀,怀有远大的抱负和理想,投身于某项事业之中脚踏实地,力争在某个领域里有所建树。始于理想,脚踏实地,应该是属于这个年龄段应有的状态。
大婚仪典,则是讲的完成大婚,进而承担起更多的家庭责任。在这个年龄段,一个人渐渐变得心智成熟,事业有成,而置身家庭中,肩上的担子也更加重了,既要履行工作的职责,更要担负起家庭的责任,孝敬好老人,爱护好妻子,教育好子女,团结好身边人。大婚之后,会让一个人的付出变得更多,这就需要我们变得更具有担当意识,甘于做出更多的付出和牺牲,为了家国的未来不辱使命。
习礼修德,则指的是一个人功成名就之时,要不断追求礼和德,让自己变成一个正能量满满的人,不断去影响和教化身边更多的人,助力社会变得更加美好。人们常说,一个人有才无德,那么,他的能量越多,可能对社会的危害越大;有才有德,则反之。所有,不断的习礼修德,则会让社会变得更加和谐,则会避免因内耗而导致的停滞不前,这可见习礼修德的重要性。
齐家治世,则是指一个人有了更大的权利和担当后,小到可以管理一个家庭,大到管理一个国家,通过前半生的知识积累和习礼修德,并最终通过自身的感悟和心得,推动家国朝向一个向好的方向不断往前。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句话值得每个人细细品味和对标自我,寥寥数语,却是如此的透彻:十几岁的时光里,就是要好好学习;到了三十岁,人要成熟起来了,言行都很得当,成为一个在社会上受尊重的人;四十岁左右的年龄,人生充满了睿智,不会轻易被琐事所迷惑了;到了五十岁的年龄,则更加地洒脱,懂得了天道物理的根本规律;六七十岁则渐渐所闻皆通,人生豁达,随心所欲却不越出法度了。
一场演出,大约一个小时左右,却把人生“由凡入圣”的过程演绎得淋漓尽致,其实约束好人生,明礼守德,我们每个人都能“由凡入圣”。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专栏作者 马辉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