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15: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新闻的300字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确定作文的主题,确保围绕新闻事件或现象展开,避免偏离中心。
2. "简洁明了":由于字数限制,语言要简洁有力,避免冗余和复杂的句子结构。
3. "事实准确":确保新闻内容的真实性,引用的数据、事实和观点都要有可靠的来源。
4. "客观公正":保持中立立场,避免主观臆断和情绪化表达,尊重不同观点。
5. "结构清晰":通常遵循引言、主体、结论的结构,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新闻背景,主体部分分析事件或现象,结论部分总结观点。
6. "重点突出":在有限的字数内,突出新闻的核心内容,避免面面俱到。
7. "语言生动":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使文章更具吸引力。
8. "避免套话":减少使用陈词滥调,用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9. "检查语法":确保文章语法正确,无错别字,避免因语法错误影响文章质量。
10. "结尾有力":结尾部分应总结全文,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通过以上注意事项,可以确保你的新闻作文既符合要求,又具有一定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暑期来临,如何让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又有意义的假期?别再犹豫,《顶端少年》2025合订本(上)就是这个暑期的必备刊物!它不仅是一本读物,更是孩子成长路上的得力伙伴,在炎炎夏日为孩子开启知识的大门,带来无尽的惊喜与收获。
在这本书里,有2025年上半年发生的120多个新闻故事。“封面新闻”“读世界”“看中国” 三大板块,从全球视野聚焦到身边的土地,为孩子展现多元的世界。在这里,孩子们足不出户便能知晓天下事,从国内外的时事热点,到深厚的历史典故、人文故事,每一篇文章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孩子对世界认知的新窗口,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知识储备,成为课本知识的绝佳补充。
在这本书里,有让孩子提升语文阅读和写作技巧的“秘籍”——18个作文阅读写作专题+18个传统文化专题,一套 “组合拳” 直击痛点。让孩子阅读有方法、作文有技巧,学习有提升;紧扣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孩子知识储备无忧。“名师堂” 板块各大中小学名师逐段逐句指导阅读技巧,从细微处传授阅读精髓;“育明珠” 则为孩子们提供展示作品的舞台,刊物中每篇主稿遵循 300 字左右讲清小篇章的规范,既契合小学生写作篇幅要求,又在无形中助力孩子搭建稳固的写作架构,写作从此不再是 “拦路虎”。
从形式上看,《顶端少年》更是为孩子量身打造。针对低年级孩子注意力易分散的特点,它借鉴绘本优势,打造 “绘本式视觉”。明快鲜亮的色彩、丰富生动的图片与精心设计的构图,瞬间抓住孩子的目光,让他们不由自主地沉浸到阅读中,轻松开启阅读之旅。当其他孩子还在局限于课本的方寸之间,阅读《顶端少年》的孩子已将目光投向广阔天地,格局就此打开。
《顶端少年》2025年上半年合订本,包括2025年1-6月全部内容,200多页内容,全是孩子学习成长的重点。
120多个国内外重大时事新闻,让孩子看新闻、知天下,提升综合素质;
18个作文阅读专题,让孩子阅读有方法、作文有技巧,学习有提升;
18个传统文化专题,紧扣新课标小学语文教材、继承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6个红色文化专题故事,让孩子继承先辈奋斗精神,知道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18个漫画时事新闻故事,让孩子在轻松快乐中爱上阅读,成为阅读达人!
它是孩子期末备考、暑假阅读首选!
它是大语文时代家长为孩子学习成长的更优之选!
已经在抖音、视频号、快手平台上线,现货发售,每册59元,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地点:日喀则市桑珠孜区(海拔3860米)
天气:9℃/22℃ 多云
6月23日上午,日喀则市第十(八)批援藏工作总结大会召开。自治区党委常委、市委书记达娃次仁出席并指出,对口援藏工作开展以来,四省市两企业始终站在讲政治、顾大局的高度,把对口支援日喀则作为重大政治任务,聚焦日喀则所需、竭尽援藏所能,精心组织、扎实推动,先后选派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人才,实施了一大批援藏项目,有力助推了日喀则各项事业不断发展进步,衷心希望援藏干部人才一如既往地关心支持、宣传推介日喀则,继续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日喀则作出贡献。
不知不觉间,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已在珠峰脚下、雅江之畔拼搏了三个春秋,1000多个日日夜夜。
2022年7月进藏以来,青岛市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组牢记山东省委、青岛市委嘱托,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用实干扛起责任担当,用坚实的足迹、满腔的大爱将对党的忠诚写在了“世界之巅”,凭扎实的作风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来自世界屋脊的合格“青岛答卷”,为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青岛贡献。
这三年,是青岛援藏人脚踏天路、砥砺前行,奋力开创青岛援藏工作新局面的三年。三年来,青岛第十批援藏干部人才在鲁藏两地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怀支持下,脚踏天路,砥砺前行,奋力走在前列。我们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和习近平总书记治边稳藏重要论述,心系“国之大者”,聚焦稳定、发展、生态、强边四件大事,锚定当地需求,围绕“六个援藏”,克服高原缺氧、语言不通等困难,以藏为家,真抓实干,聚焦稳定抓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聚焦高质量发展抓产业,着力增强内生动力造血功能;聚焦团结抓交融,着力推进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提升,投入援藏资金约2.5亿元,实施了11类98个援藏项目,先后获得山东援藏优秀党支部、招商引资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作为山东省唯一代表接受国家对口援藏工作阶段性绩效考核组考评,并获得优秀等次,6人次获得日喀则市级以上表彰奖励,日喀则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对青岛援藏工作给予肯定性批示。
这三年,是青岛援藏人埋头苦干、真抓实干,奋力谱写雪域高原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三年。三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干就干成精品、做就做到一流,奋力打造青岛援藏品牌,结合桑珠孜区资源禀赋,助推特色产业发展。按照“桑珠孜所需、青岛所能”,发挥援藏优势,不断拓宽农牧民就业增收渠道,大力推进青稞深加工、清洁能源等特色产业发展,累计签约引进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6个,签约项目数量、投资额度和实际到位资金在日喀则援藏四省市两央企中排名第一。总投资3.26亿元的黑青稞深加工项目一期竣工投产,总投资10.7亿元的中国电建江当50兆瓦、华电曲美90兆瓦、国电投江当90兆瓦光伏发电项目实现并网发电,年均提供清洁电能2.9亿千瓦时,助力桑珠孜区打造西藏清洁能源基地。按照“南林卡、北饲草、中间特色游”思路,在曲美乡拉贵村开展高原和美乡村建设,投入1600万元完成村委会、澡堂、路灯、道路硬化等基础设施建设,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投入50万元打造林卡营地,安装帐篷10顶,累计接待客人超1000人次,实现增收30余万元。投入400余万元建成可存储干饲草1000吨的饲草库1座,试验示范燕麦草新品种15个,带动核心区亩均增产400公斤。
这三年,是青岛援藏人集中力量办大事,聚焦稳定抓民生,努力提升民生福祉的三年。三年来,我们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落实“两个80%”要求,集中援藏资金重点提升桑珠孜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启动桑珠孜区中心医院改扩建项目建设,该项目也是青岛援藏历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床位数、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三个翻番,为桑珠孜区中心医院争创“三乙”奠定坚实基础;新建及改扩建21个村级卫生室,桑珠孜区村级卫生室达标率提高13个百分点;实施区域医疗信息化能力提升项目,助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联合海尔集团对该项目在上海进博会进行了成果发布,青岛援藏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推动实施“山海相拥·大爱同行”高原疾病救治项目,在青岛和桑珠孜两地累计为130名患者实施手术解决病患。教育培根启未来,在西藏率先启动了首个STEM科学课程研究课题、首个小学STEM科学课程,桑珠孜区被教育部认定为西藏唯一的科创赛事基层组织单位。投入1100余万元实施青岛小学校园文化提升工程,投入1400余万元在青少年科学院内建设“1+6+N”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推动桑珠孜区中小学创新教育、国防教育、劳动实践教育走在西藏自治区前列。
这三年,是青岛援藏人与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心手相连、携手奋进,共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三年。三年来,我们聚焦团结抓交融,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选项,深入推动青桑两地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结对共建架桥梁,协调推动桑珠孜党政代表团赴青考察,谱写两地协同发展新篇章;积极争取17个市直单位部门、5个区(市)、50余家企业及社会团体开展帮扶及交流活动,连同抗疫赈灾捐赠款物超过800万元;在中国孔子基金会支持下,在24所社区、学校成立日喀则市首批孔子学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实践探索走在日喀则前列;争取西藏首家“孝心工程·幸福食堂”在曲美乡拉贵村落地运营,切实解决该村65岁以上老年人就餐难题;安排资金1415万元,组织6000余人次参加各种培训;岛城知名美术家、书法家、非遗项目传承人、文旅网络大V等进藏,开展“青岛文化西藏行”活动;桑珠孜区艺术团、非遗项目传承人等90人次赴青集中举办文艺演出、非遗产品展示交流、唐卡展、西藏风情展等“西藏文化青岛行”系列活动。推动青岛地铁“日喀则”号开通运行,运营期间预计覆盖乘客超260万人次。
这三年,是青岛援藏人提升境界、磨炼意志、增长才干的三年。三年来,我们对“国之大者”“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没有人天生就是坚强的,我们在与高反的斗争中,在与疫情的战斗中,在陌生复杂环境的考验下,风风火火干事业,风雨无阻向前进,磨炼了意志,延展了韧性,增长了本领。2025年初西藏定日地震发生后,援藏组领队王东岳、副领队张本成服从组织安排,第一时间回到工作岗位待命,及时联络对接,将青岛捐赠的230余万元救灾款物落实到位。2022年进藏伊始就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把抗疫当成“自家事”“分内事”,全天候保障。坚决服从工作分工,当好“指导员”,桑珠孜突发疫情后,安排6名援藏干部人才第一时间赶赴区疫情防控指挥部报到,直接参与到专家研判、医疗救治、社区管控、交通物流、物资保障、宣传舆论、接待服务等防疫工作中去;积极投身抗疫一线,当好“战斗员”,及时协调后方支援,当好“联络员”,全力守好桑珠孜前方“主阵地”同时,积极与青岛“大后方”汇报对接、争取支持。在山东援藏各地市中,青岛市是除派员参与山东省援藏抗疫医疗工作以外,唯一单独派出援藏抗疫医疗队的地市,连同前期派出的“组团式”援藏医生,累计50名医护工作者直接参与了日喀则市抗疫救护救治工作;青岛市也是驰援物资第一批运抵、支援力度最大的地市,共调拨捐赠了价值625万元的防疫物资及资金。
这三年,是青岛援藏干部人才把西藏当作第二故乡,把西藏群众视为亲人的三年。三年来,我们以藏为家、以苦为乐,以援藏为荣,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斗志和走在前的标准投入到援藏工作中,始终与当地干部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工作中密切配合、团结协作,生活中心心相印、相互照顾,结下了亲如手足、血浓于水的兄弟情、民族情。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干部群众对援藏组政治上高度信任、工作上全力支持、生活上格外关心,给了我们家的温暖和无穷的动力,与我们结下了血浓于水、亲如手足般的深情厚谊,谱写了新时代“鲁藏一家亲”的人间佳话,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说的那样,援藏是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经历。回首三年援藏路,这是一段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的难忘历程,更是一段守初心、担使命、践诺言的神圣征程。在海拔3800米的雪域高原书写“援藏答卷”的背后,是党徽照耀下的坚定步履,是汉藏同心浇筑的深情厚谊。对我们而言,援藏之行有终点,援藏之路永无止境,援藏期满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未来的日子里,无论身在何处,我们将永远铭记“缺氧不缺精神”的誓言,像格桑花一样向下扎根、向上生长,让雪域印记成为生命中永不褪色的忠诚烙印。
三年雪域洗礼,我们的信念更加坚定,意志更加坚韧,作风更加顽强,斗志更加昂扬。这段经历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面向新岗位、开启新征程,请组织放心,无论身在何处,我们都一定把援藏这段宝贵的人生历练发挥好、运用好,把革命理想高于天的援藏精神发扬好、传承好,以“走在前、开新局”为标准,努力创造更加优异的成绩,绝不辜负组织的期望和培养。
回首来路,时光瞬间,历经艰辛但收获满满。
展望未来,征程新启,怀揣热忱且信心灼灼。
天下没有远方,有爱便是故乡。
三年援藏路,一生西藏情。
衷心祝愿日喀则市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和全国各族人民大力支援下,走向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青岛援藏干部 王建亮)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