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手把手教你写《端午的鸭蛋 读后感》,(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8 15:13

手把手教你写《端午的鸭蛋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端午的鸭蛋读后感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读后感的主题,即端午节和鸭蛋之间的关系,以及你从这篇文章中获得的感悟。
2. "理解原文":深入理解原文的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这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读后感的创作。
3. "结构布局": - "开头":简洁明了地介绍端午节和鸭蛋的相关背景,以及阅读这篇文章的感受。 - "主体":分段阐述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如包粽子、赛龙舟等,以及鸭蛋在其中的角色。 - 鸭蛋的文化内涵:探讨鸭蛋在端午节中的象征意义和历史文化价值。 - 作者的观点:分析作者在文章中表达的思想,如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对家乡的思念等。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你的观点和感悟,可以适当提出对未来的展望或建议。
4. "情感表达":在写作过程中,注意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文章更具感染力。可以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文章的表现力。
5. "论证充分":在阐述观点时,要确保论证充分,有理有据。可以引用原文中的例子、名言或相关资料,以增强说服力。
6. "

最近零零散散地读了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这本书

作者 | 茉莉黄金屋

来源 | 孔夫子旧书网APP动态


这本书是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集,精选了先生二十余篇散文佳作以及多篇脍炙人口的小说创作。汪曾祺的创作多以童年、故乡为主题,追寻记忆中的这些人、那些事,语言朴实而美丽,平淡中有丰富的韵味,字里行间充溢着江南恬淡柔美的风韵,映射着京城敦厚闲适的光景。


在作者笔下,无论是家常妥帖的菜式,还是浓墨重彩的味道,都有一份地气、烟火气与人气萦绕的鲜活,既有美食饱腹的世俗之趣,也有从凡俗的吃食中传达出的清俊、淡雅的生活态度和生命意识。走进汪曾祺的吃食世界,便仿佛被松弛和温暖包裹,一边感受着官能的饱饫,一边静静撷取珍重之物安放心底。


其散文风格悠然宁静、鸟飞虫鸣、传统习俗、旧人旧事……随处可见文人的清雅闲趣,语言具浓郁的地方特色与深厚的文化内涵。


《端午的鸭蛋》既有《胡同文化》《端午的鸭蛋》等充满生活情趣的经典散文,也有《受戒》《大淖纪事》等具有写意风俗画特点的经典小说。


他在《端午的鸭蛋》一文中写道:“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高邮咸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不似别处的发干、发粉,入口如嚼石灰。油多尤为别处所不及。”


最让人为之动容的是,汪曾祺居然以孩童的视角,传神而细腻地描写了端午节吃鸭蛋的过程:“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除了敲去空头,不把蛋壳碰破。蛋黄蛋白吃光了,用清水把鸭蛋里面洗净,晚上捉了萤火虫来,装在蛋壳里,空头的地方糊一层薄纸。萤火虫在鸭蛋壳里一闪一闪地亮,好看极了!”


鸭蛋是高邮的骄傲,也是我的乡愁。


我的家乡是水乡,出鸭。高邮大麻鸭是著名的鸭种,鸭多,鸭蛋也多,高邮人也善于腌鸭蛋。高邮咸鸭蛋于是出了名。


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上海的卖腌腊的店铺里也卖咸鸭蛋,必用纸条特别标明:“高邮咸蛋”。


高邮还出双黄鸭蛋。别处鸭蛋也偶有双黄的,但不如高邮的多,可以成批输出。双黄鸭蛋味道其实无特别处。还不就是个鸭蛋!只是切开之后,里面圆圆的两个黄,使人惊奇不已。


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可见他对家乡的热爱。


另外看到他的小说《受戒》,感觉有点像《边城》。


故事也是发生在水乡,明子当了和尚去受戒,明子和英子之间简单而青涩的情感,有一种无形的感染力。两个人都没有明确说着喜欢,互表爱慕之情,可是读起来却可以感觉到他们之间朦朦胧胧的爱,简单得让人动容。两个人一起划船,一起吃莲蓬,一起在田间干活,一起从十三岁成长到十七岁。水里“哗——许,哗——许”的桨声,英子“咭咭呱呱”的喜鹊声,明子“格当嘚”的赶场号子声,荸荠田地里的共同劳作,芦花荡里的彼此交谈。明子和英子间简简单单的交往,在质朴的村庄里,一切都是这样和谐而美好,追求自由和人性解放。


《受戒》的语言具有地方性,用词别具一格,贴近当地人民生活,像是一首充满地域特色的田园牧歌。

《端午的鸭蛋》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第4册 人教2009年版

作者简介

《端午的鸭蛋》是当代作家汪曾祺于1981年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记叙了作者家乡端午节的一些风俗,着重介绍了家乡咸鸭蛋的特色,流露出对儿时生活的怀念,表达出了对儿时生活以及童真童趣的怀想,对故乡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全文布局清晰,各情节环环相扣,一丝不乱,语言闲适自由,趣味盎然,充满生活情趣。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1997年5月16日),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菁中学读高中。1939年夏,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1963年,《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个作品集。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成就斐然,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代表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