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20:4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闲趣的广告词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标受众:首先,要了解广告词的目标受众是谁,他们的兴趣、需求、年龄、性别等特征,以便更好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2. 突出产品特点:在广告词中,要突出产品的独特卖点,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产品的优势,从而产生购买欲望。
3. 简洁明了:广告词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消费者能够快速理解广告内容。
4. 创意新颖:运用创意手法,使广告词具有吸引力,让人过目难忘。可以采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增强广告词的表现力。
5. 贴近生活:将广告词与消费者的日常生活相结合,使消费者产生共鸣,从而提高广告效果。
6. 语气亲切:广告词的语气要亲切自然,让消费者感受到品牌的温暖和关怀。
7. 遵守法律法规:在撰写广告词时,要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不得含有虚假、夸大、误导消费者的内容。
8. 注意文化差异:如果广告词面向不同地区或国家的消费者,要注意文化差异,避免产生误解。
9. 适当运用数字和案例:在广告词中适当运用数字和成功案例,增强说服力,让消费者相信产品的效果。
10. 调动感官:通过广告词调动消费者的感官,如视觉、
福山福水福州城,有福之州人有福。三山城中鼎峙,两江悠然穿行,山水风光与自然肌理,深深镌刻在榕城街头巷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近年来,福州牢记总书记嘱托,在全市范围建设城市绿道系统,打通“山—水—城”之间的步行联系,400多公里滨河绿道、100 多公里环山休闲步道、125.5公里城市慢行系统,共同为市民带去“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生态福祉。
绿色珍珠沿河布
蜿蜒流转的内河,是福州绿色生态链上惹人心醉的亮色。如何能让市民看水、亲水、乐水,把枕水而居的幸福生活惠及更多百姓?福州的答案是:串起风廊、水道、绿带相结合的立体绿色生态空间。
在白马河沿线,一边触摸古韵,一边感受清新,市民畅享惬意的水畔生活。这条全长4.86公里的河道,通过美丽“加法”,串起四季皆景的内河景观带。
打通断点,是让市民亲水的关键。此前,白马河步道有4处被旧屋、厂房等“拦截”。随着“拔钉”行动顺利完成,河道两岸9.6公里步道实现全线贯通。
通了断点,还得植入亮点。白马河原先就有扎实的“绿底”,为让市民从家门口出来就能亲水、近景,原本被忽视的林下空间、小区周围、公交站后的零散绿地都被系统整理,力求实现“白马沿线处处景”。
随着鼓楼、台江两区的18个串珠公园被精心串起,白马河沿线景观提升面积达45万平方米。沿步道前行,有蓝花楹、宫粉紫荆、红花羊蹄甲等树种,也有香樟、红花继木球等树木点缀。生态驳岸间,黄菖蒲、常绿水生鸢尾、旱伞草等呵护生态的水生植物也已“入住”,为白马河增色添彩。
即便在城郊河道,也是“应拆尽拆”,“串珠”造景。台屿河畔,围绕“繁·花·道”主题,全长约1公里繁花似锦的绿道依河而建;流花溪畔,“香积烟雨”“流花叠影”等景观节点,让“花开时,溪水飘着花香;花谢时,溪面流淌着落花”的美景再次归来……
流花溪畔好闲游。福州日报记者 叶义斌 摄
这些市民喜爱的沿河串珠公园,是福州大力打造水系周边环境的具体体现。围绕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加这一出发点,福州将沿河拆迁留下的空间通盘考虑、优化利用,通过种树、修路、亮灯、造景、建园,串绿成线、串珠成链,让生态型、社区型、文化型公园在不同河道、河段“安家”。目前,城内已有379个串珠公园、500.8公里亲水绿道依河而建,为市民带来“推窗见绿、出门见园、行路见荫”的幸福生活。
条条绿道山间行
山在城中,城在山间,一座座青山构筑福州绿色生态骨架。近年来,借着慢行系统全面推进的契机,一条条城市生态休闲步道纷纷亮相于青山绿树之间,高空栈道飞架树冠,生态步道穿梭林中。以福道为代表的一系列环山步道,成为福州又一张城市名片。
福道蜿蜒绿树间。福州日报记者 池远 摄
谈起森林步道,不得不提贯穿整个金牛山的福道。西连闽江,东接西湖,贯穿五大公园,作为全国首条悬空钢架城市森林栈道,福道吸引了无数市民游客的目光,也为后续环山步道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无障碍通行与生态理念,是福道的两大突出特点。以前的登山道以台阶为主,坡度陡,行走难,不利于老人和孩子漫步。福道则以无障碍为核心理念,沿线以缓坡为主,不设陡峭台阶,即便推着轮椅也能悠然散步;传统登山道容易破坏山林生态,福道打造高空栈道,更采用格栅栏铺设桥面,给步道下方植物留足生长空间,最大限度保护生态。
吸取福道的建设理念,越来越多的环山步道与生态公园在一座座青山间悄然建起。去年10月全线贯通的福山郊野公园,是“生态、便民、健身、休闲、共建、共享”多种理念的集大成者:20多个出入口方便人们进出;观景台、充电站等便民设施随处可见;无障碍步道上,随处可见嬉笑的孩童与精神矍铄的老人;24处生态景观,让市民时而置身巨大的隧道中,欣赏千姿百态的奇石景观,时而拐入清澈的潭边,感受水乡意境……
高盖山、飞凤山、屏山等山体公园的山道也得到全面提升。未来,各大山道将朝着“智慧”方向靠拢,借助公共视频、智能灯杆等设施,实现高效管理。这些公园以保护原生态自然植被、展现山林乡野风貌为主旨,为市民提供登高游览、休闲健身的好去处。
四大慢道串绿意
一边是车水马龙,一边是鸟语花香;走出风景如画的西湖,便可直通视野开阔的闽江。福州打造“吉”“文”“福”“乐”4条总长125.5公里的城市慢行步道,串联城市山水,搭建起人与自然沟通的桥梁。
4条步道,或依山盘旋,或沿河穿行,各具魅力。“吉道”串联光明港和森林公园,贯穿榕城南北;“文道”连接西湖和闽江,串起人文景观;“福道”有全长33.5公里的“双福环线”,主打山野闲趣;“乐道”聚焦慢行特色,主打健身休闲功能。
平坦舒适的步道上,藏着无数小惊喜:四条慢行步道不是简单地“另起炉灶”,而是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升级改造,在打通断点的同时,完善各类配套设施,增设景观节点,为市民打造温馨舒适的出行环境。各类下穿步道与过街天桥“相牵”,配合明晰的标识,让市民在城市道路中也能找到各个出入口;清幽古朴的木栈道,带人尽览闽都千年风韵。
遍布大街小巷的慢行步道,既串联山水风光,又连接起城市发展的古今脉络。以慢行步道为“线”,福州系统整合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加强景点联系,打造绿色网络,也为沿线景观节点“挂”上全新品牌。彬德水闸、流花溪、古城公园……乘着慢行系统的“东风”,曾经“隐藏”的城市景观越来越被人们所熟悉。
以“绿”为基底,做好“花”文章。在慢行系统之外,福州着手打造城市立体花化景观,做到四季有花、四处有花。港头公园的黄花风铃木、茶亭公园的荷花、森林公园的梅花……幸福之城,繁花似锦。
福州日报记者 孙漫 阮冠达
来源:福州新闻网
春始属木,生木者必水也,故名雨水。
雨水无雨,却让我想起了随风入夜的春雨,想起悠闲听雨的时光。
那个初春,绵绵的雨,下得人无端地生出一丝烦恼来。恼什么呢?又说不清楚,像人生中无缘无故的一段情,不痛不痒地牵扯着你的神经。夜深人静,那滴答的雨声——雨滴打在了窗外的雨篷上、钢管上,又清清脆脆飘飘逸逸入我梦来。刹时没有了睡意,静卧细听,滴答的雨声像极了从从容容的钢琴,一个音符,又一个音符,优雅地滴落,让人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冥想雨夜花开,如同肖邦的前奏曲《雨滴》渲染的美妙意境。
听雨,享受的是一份闲趣。现代的城市生活,眼花缭乱的节奏,挤压得大家喘不过气来。某年秋天,游丽江古城,见一家饭馆醒目地打出了一条广告语:“免费发呆”,当时以为不过是个噱头。过后想想,如今的人忙于事务,谨记“寸金难买寸光阴”,哪舍得浪费时间去发呆?若一个人逍遥自在,品茗听雨,更像是神仙过的日子了。而这寂静的夜晚,没有了嘈杂,没有了纷扰,悦耳的雨声,让你毫无羁绊地融入这场春雨,融入这片淡淡的春的气息,那真是一场至纯至美的享受。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心生。”凡人听雨,免不了生出些烦恼。记得上初中时,逢着周日夜雨,因了明晨要赶十多里的泥泞小道,躺在床上,听着淅淅沥沥的雨声,不禁愁上心头。不过那是少年心中的愁滋味,轻轻一抹,了无踪影。第二天清晨,听着广播里响起“啊莫愁,啊莫愁,劝君莫忧愁……”的柔美歌声,感慨不已,顿时鼓足勇气,翻身起早,走在了风雨路上。青春年少,风华正茂,听到的雨声多是激昂的进行曲,只盼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但偶遇挫折,或许一下子又讨厌起淫雨霏霏的日子。刚工作一年多,乡下养病半年,逢着雨季,心情很是不爽,生活的天空仿佛愁云惨淡。那时爱听贝多芬的《第四钢琴协奏曲》,伴着雨声,听出了一种云开日出的感觉。
不觉人到中年,知足常乐,更多地有了一份听雨的闲适心情。只是烦恼还会如雨丝,偶尔调皮地钻入怀抱。爱人和几位有钱的朋友多了些交往,感言:原来一直挺满足的,一比较方知钱少。雨夜相谈,悟道:有钱与幸福并不画等号,朋友还羡慕我们的幸福指数高呢。其实许多珍贵的东西都是钱买不到的,譬如爱情、友谊、健康、快乐……还有,听雨的那份闲情。
古人也会听雨生愁。“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南唐后主李煜夜卧听雨,因故国江山而愁。“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南宋遗臣蒋捷暮年听雨僧庐下,因悲情人生而愁。“秋风秋雨愁煞人”,秋瑾被捕后狱中听雨,因民族前途而愁。如此比较,我辈若为名利而愁,实在羞煞人也。世人熙熙攘攘,皆为利来,不觉羞也罢,却也少了一份从容的心态,活着像是受累。纵情酒色,身能不累?追名逐利,心能不累?而一颗塞满了俗尘琐事的心,即使有工夫,如何听得出雨的韵味?
所以,听雨着实要有一颗空灵的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听雨,像一位老农,为一场知时节的春雨欣喜不已,流露出一种最朴素最单纯的情感。“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听雨,听出了一片清新的田园风情和一份难得的闲情逸致。“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听雨,于肃杀秋意中听出了荷花的心事、自己的心语,清远而宁静,就连一向不喜欢李义山诗的多愁善感的林妹妹也偏爱这一句。
但问:何谓空灵?曰:纯净的透明,透明的含蓄。让人一眼看到你的内心,却又能够细细地品味。童年的记忆里,逢着下雨的时候,最喜在屋檐下或是屋内漏雨处置放脸盆水桶,叮叮咚咚盛接天雨水。雨声盈耳,宛如大珠小珠落玉盘,胜似天籁。雨下得愈欢,孩童的心愈是扑腾不已,直盼檐雨成水帘,自己快活做个美猴王。孩童的心便是一种空性——透明澄澈,不懂啥是苦滋味,苦中依然能作乐。但人总会长大,心灵总会受到程度不同的污染,故佛家劝言: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于凡人而言,最好保持一股灵气——轻盈玲珑,心灵没有利名牵役的担负。再去听雨,是要让那雨丝洗去心中的污物,洗出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超然心态,洗出一颗冰清莹洁的灵魂。自然,要看各人的机缘与悟性了。
念一场雨,点点滴滴,濡湿了夜,融化了心,亦悄悄叩响春之门。
文字:木 火
主播:馨 悦
摄影:麦 子
潘 杨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