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12:41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高中生社会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正文: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实践活动已成为高中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高中生不仅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还能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以下是高中生在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时需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一、明确活动目的
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之前,首先要明确活动的目的。这有助于确保活动内容与个人发展目标相一致,提高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 培养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2. 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 3. 了解社会现状,拓宽视野; 4. 增强团队协作精神; 5. 锻炼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
二、选择合适的实践活动
1. 结合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擅长的领域,有助于提高活动的积极性和参与度; 2. 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助于提升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3. 考虑实践条件:了解实践活动的具体要求,确保自己具备相应的条件; 4. 选择正规机构:选择有资质、信誉良好的组织或单位进行实践活动。
三、做好准备工作
1. 制定详细计划:明确活动时间、地点、内容、人员安排等; 2. 提前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活动合法合规; 3. 准备必要的物资和装备:如服装、工具、资料等; 4. 做好安全防范措施:
今年申城的夏天,到处一片火热!不仅“斗暑”成了每日热词,孩子们的“社会实践”也成了“熟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每天都有热度、有新度。看,这不又来了——
近日,在桃浦镇党群服务中心参加乐学乐益 靠谱行动“普陀大学堂(公益学堂)”高中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们,正迎来“大火收汁”的高能时刻!他们与区人大代表面对面,开启一段别开生面又意义非凡的社区治理探索之旅,他们化身美好社区“建设者”,从“高中生视角”畅聊社区治理的那些事儿……
一起看看,学生们都具体经历了些什么?人大代表与学生们又聊了些什么?
化身“社区建设者”:深入发掘身边“疑难杂症”
自学生进入“暑假模式”,桃浦镇就与区教育局、辖区高中学校、乐助乐龄等协同联动向高中生“敞开怀抱”,以镇党群服务中心为阵地,以基层一线为舞台,不仅将学生们的“实践日程表”排得满满当当,更紧紧围绕推进“普陀青年发展型城区”建设目标开设一系列社区治理体验岗,创新青年社区治理模式,让学生的社区参与感、体验感前所未有。
连日来,学生们踏上走访之路,深入了解社区治理中的大小环节。他们走进居委会调研、与居民拉家常,收集和记录“第一手”社情民意;跟随带教工作者慰问社区老党员、老红军,开展共享单车整理、小区环境整治等社区治理志愿服务活动,全方位“沉浸式”实景“绘出”社区工作“百态”。在实践过程中,他们接触到了最真实的群众生活,感受到了社区大家庭的复杂多样,还发掘了不少社区存在的疑难问题与治理短板,比如建筑垃圾时常占地、占车位、占绿化问题,小区车辆乱停放导致停车难等等,都被一一记录了下来。
高中生们的思维最是活跃,在工作人员的轻轻“点拨”下,大家便深入观察、全面了解问题发生的根源,并理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与人大代表面对面:共探社区“痛点”治理之道
学生们的“治理招数”刚见“雏形”,桃浦镇党群服务中心便“趁热打铁”,搭建学生亲身体验、亲身参与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议事平台,并区人大代表周璟芳共同参与。会上,学生们与周璟芳代表面对面,以实践中发掘的社区热点难点问题为题,大胆表达想法、积极提出疑问,演绎出一场干货满满的社区治理“智慧盛宴”。
“我发现最明显现象就是建筑垃圾随处堆放,占地、占车位、占绿化带,对此我觉得不仅要规定指定区域堆放建筑垃圾,还需要居民们时时监督,一旦发现及时上报物业或居委会。”桃浦中学的一位陈同学首先说出了自己发现的问题并分享了解决方案。
“我们走访了周边五个小区,居民们反映不文明养宠和流浪猫狗问题比较普遍,我们小组讨论认为……”担任“社区文明督查员”的几位学生从宣传教育、设立监督机制、强化法律执行、处理流浪猫狗四项措施提出了提升居民文明养宠意识、改善社区环境的“金点子”。
小区“停车难、车辆乱”等问题也被学生“搬上”了桌面共商共讨。现场氛围轻松、愉悦,每一个主题都是贴近居民生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描绘出了一幅桃浦青年积极探索社区、参与社区建设的美好画面,展现了高中生对社区治理的独特见解。
周璟芳代表充分肯定了学生们爱提问、勤思考、乐实践的精神,她结合自己丰富的社区治理经验对学生们提出的治理问题及解决方案进行一一分析与点评,增强了学生们对社区治理的认知,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激发他们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创新的思维、更加务实的行动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最后,周璟芳代表还希望学生们能继续散发性实践下去,积极为社区建设建言献策、贡献青春之力。
接受共治成果熏陶:争做社区建设“合伙人”
共建、共治、共享一直是桃浦美好家园建设的奋斗目标,近年来经过一系列民生项目和治理工作的持续发力和成果积淀,社区生活的更多“小确幸”被相继“点亮”。为了让学生们充分共享家乡共治成果,感受桃浦发展、社区之美,激励他们更进一步融入到社区建设中来,中心还打造了独一无二的“本土课堂”,带领学生们实地参观桃浦镇阳光水岸苑居民区党群服务站和启动林公园,体验“家门口”一站式服务阵地的便捷高效,见证居民们舒适惬意的社区生活,树立桃浦青年“爱中心 爱桃浦 爱上海”的情怀。
此外,中心还凝聚党建资源开设青年党课,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感悟;联建共建举办消防车观摩、非遗纸伞制作活动,以学习的多样化培训学生们的实践创新能力和社区服务能力。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学生们实现了从课堂到社会的无缝对接,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他们的付出,同样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滚烫的青春能量,为桃浦建设共建共治共享的“青年发展型社区”打开了新局面。
7月1日,普陀区教育局联合上海乐助乐龄为老服务中心,组织普陀学子走进中共四大纪念馆,开展探寻力量之源——庆“七一”童心向党·普陀少年“红途行”暨普陀大学堂(公益学堂)高中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是普陀大学堂(公益学堂)高中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的理论深化,旨在引导青少年在红色寻访中感悟思想伟力,筑牢信仰根基。
上午9点,来自曹杨二中青少年学习马列主义协会(简称“马协”)与铜川学校共青团员代表齐聚中共四大纪念馆。作为上海“大思政课”建设整体试验区基地学校的学生,他们肩负特殊使命。此次实地寻访四大旧址,正是对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及历史课堂的实践呼应,形成“从理论浸润到实地感悟”的育人格局。
活动在庄严的纪律宣言中拉开帷幕。全体团员重温入团誓词,一场关于纪律力量的深度探索正式启航。主题探索环节,学生们手持任务卡,聚焦历史场景,于历史长廊中开启了一场“精神寻根”。中国共产党如何在危急关头,将“组织力量”确立为关乎存续发展的生命线?五卅运动中的青年先锋们又是如何全力坚守秘密的?学生们驻足于各个展区,仔细阅读着每一处先烈们严守机密、甘愿牺牲的影像记载,汲取着其中的“精神伟力”。
百年前,中共四大以纪律建设凝聚革命力量;百年后,普陀学子以规矩意识锚定成长航向。这场“穿越时空”的纪律教育之旅,是一次历史寻访、更是一场精神接力。下阶段,普陀区教育局将持续擦亮“大思政课”实践育人品牌,将“学校+社会”校社联动新模式推向新高度,助推形成切实有效的实践育人长效机制。
原标题:《普陀少年“红途行”暨普陀大学堂(公益学堂)高中生志愿服务社会实践活动举行》
栏目编辑:顾莹颖 文字编辑:赵菊玲
来源:作者:张曦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