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日记本是什么样子的》的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7-08 13:12

一篇文章轻松搞定《日记本是什么样子的》的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日记本的样子:记录生活的小小舞台》
写作关于日记本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 - 确定作文的核心主题是描述日记本的外观、用途还是它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2. "细节描写": - 描述日记本的具体细节,如封面设计、纸张质地、颜色、尺寸等。 -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描述更加生动形象。
3. "情感表达": - 表达自己对日记本的感情,可以是喜爱、依赖、怀念等。 - 通过日记本反映出自己的性格、习惯或者是对生活的感悟。
4. "结构安排": - 采用总分总的结构,先概述日记本的整体印象,再详细描述,最后总结。 -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流畅自然。
5. "具体事例": - 可以结合具体的事例,如第一次使用日记本的经历,或者日记本见证的重要时刻。 - 通过事例展现日记本在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6. "个人视角": - 从个人的视角出发,描述日记本是如何陪伴自己成长的。 - 分享日记本给自己带来的快乐、痛苦或者启发。
7. "避免陈词滥调": - 避免使用过于俗套的词汇和表达,力求语言新颖。 - 避免过度使用形容词和副词

远古人类的“日记本”里都有什么?


在没有文字的时代,岩画就是人类刻在石头上的“日记”,是沉淀了几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石刻史书”,目前仍有诸多秘密尚未破解。正如考古界的一句名言:“唯一能确定的就是不确定!”


中国是岩画资源大国,从北到南,远古的先民们在岩石上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今天地理君就来带你一起看看,这些早期人类的“生活日记”。


贺兰山岩画


贺兰山,地处宁夏回族自治区与内蒙古自治区交界处,北起巴彦敖包,南至毛土坑敖包及青铜峡。其东西宽50多公里,南北长200多公里,在塞北大漠将银川平原和阿拉善高原界分在南北。


贺兰山脉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9月

摄影/杨宏峰


在这条峰峦叠嶂、岩壁险峭的山脉中,分布着极为丰富的岩画遗存。亿万年前形成的岩石,提供了刻画岩画的条件,稀少的降水量,使雨水对岩画的冲刷与侵蚀减少,也使那些刻在石头上的“贺兰山文身”添加了寿数,为我们了解远古时代的社会生活打开了一扇艺术之门。


太阳神岩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月

摄影/袁蓉荪

太阳神岩画是贺兰山岩画中知名度最高的岩画,发现于宁夏贺兰山贺兰口。磨刻在距地面19.5米的山体之上,略呈俯视状,似在俯察和护佑芸芸众生,是居住在贺兰口的先民们祭祀、膜拜的重要对象。


在贺兰山上万幅的岩画中,人面像极具特色。有学者认为,放眼整个地球的岩画图系,在岩画图像中最普遍的人面像,大多集中于环太平洋地区,这个地区有11个国家和地区分布着人面像岩画,但在远离环太平洋的贺兰山却以近千幅的数量成为世界上人面像最集中、图形最丰富的地区。


叙事性狩猎场景岩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0年1月

摄影/王彤

贺兰口,一只岩羊似乎在张望山体上的岩画。这幅岩画表现的是一幅叙事性狩猎场景:画面左上方一人拉弓射箭,射向一群向前疾奔的动物,其中有一只体形较小的动物却没有与其他动物一起遁逃,而向着猎人的方向仰首张望。有学者认为,这可能就是猎人饲养的“猎犬”。


也有学者通过对岩画的解读,认为贺兰山岩画不仅见证了生活在这里的少数部族的原始崇拜、生活场景,也见证了贺兰山地区的人地关系演变。


从贺兰山地区的岩画中鱼、水禽等图形到双峰驼、羊、犬、老虎等动物画像的出现,似乎证实贺兰山走过了一个从水产丰足到牛羊遍地再到降水稀少乃至干旱屡降的环境恶化路径。而大麦地岩画中的祈水图,更是突出了岩画晚期的人们对水的渴望。


通天河岩画


长江上游的通天河流域,拥有数量庞大、内容多元的岩画遗迹,不仅揭示了大河之畔数千年前的岁月图景,也弥补了历史和考古研究中重要的缺环。好似一卷卷彼此联结又各有主题的篇章,被河流“装订”在一起,谱写出一部属于长江的,古老而磅礴的“大河之书”。


在楚玛尔河与通天河交界处寻找岩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0月

供图/甲央尼玛


通天河分布的庞大岩画群,恰如一部巨著的“上、中、下”三卷。根据断代分析,时间跨度为距今约3500年到2000年之间。这部长卷,足足写了一两千年的时间!


上游即通天河早期岩画多在曲麻莱境内,地貌多草甸缓坡。多使用拙朴的通体敲凿法,即用尖状工具在岩石上垂直击打,密密麻麻无数凹点连成片,构成如同剪影般的图像,约有1000个单体图像,距今3500—3000年,代表岩画点有昂然岩画、勒池岩画、格麻岩画等。


格麻岩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0月

供图/玉树州博物馆 尼玛江才

格麻岩画位于曲麻莱县秋智乡境内。此幅岩画位于半山腰一块散落的巨石上,共计7个图像。为狩猎主题,出现了射手、车辆和牦牛。凿刻清晰,生动有趣。位于通天河上游,距今约3500—3000年。


到了中游,从德曲汇入通天河开始,逐渐过渡到山石峡谷地带,从这里开始,线刻手法的使用越来越多,距今约3000—2500年。这个时期,岩画开始出现明显的装饰性和华丽的涡纹,尤其牛和鹿的造型非常优美。代表有江荣岩画、赛航岩画、苏轨岩画等。


木苏岩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0月

供图/甲央尼玛

这是位于通天河中游的木苏岩画。由于岩石节理分为前后两幅。出现了大量的牦牛和鹿的形象,鹿正在被犬追击。距今3000—2500年,这个阶段的岩画已由早期的通体凿刻转变为以线勾勒形象,有的鹿身上还有S形或线性纹饰。


下游即晚期岩画,距今2500—2000年。地貌以险峻的高山峡谷为主,装饰性强的雕凿手法渐渐淡化,转化为朴素写实的线刻法。这个地带较长,单体数量超过1000个,代表有布日岩画、更卓岩画、夏屋懂(意为雄鹿岗)岩画等。除了常见的动物、人物形象外,还出现了一些塔、六芒星、万字符等符号。


夏屋懂岩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19年10月

供图/甲央尼玛

通天河下游的夏屋懂岩画。距今约2500—2000年。深褐色的花岗岩上以线勾勒出一只胸口中箭的鹿和一只似在昂首远眺的鹿,简洁流畅,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值得一提的是,通天河岩画皆为露天岩画,不少还位于无人区。


柴达木岩画


如果说通天河岩画群是被河流“装订”在一起的“大河之书”。那么柴达木地区的岩画,则与山和高地密不可分。


这里平均海拔在2600米到3200米,本就是我国四大盆地之中地势最高的,近30处岩画群则更位于盆地的高处,多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祁连山脉、昆仑山脉、阿尔金山及余脉的石壁上,或是出山河流的河谷台地上。把这些点连缀起来看,或密或疏,近似一个环绕盆地的巨大环形画廊。


荒原将成百上千幅岩画高高举起,展示给时光、天空和风沙,成为盆地一道古老而神秘的“镶边”。


青海海西主要岩画点分布示意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8月


除了与山和高地密不可分,大部分岩画点都人迹罕至,有些还带着奇妙的色彩——怀头他拉的一处岩画点位于托素湖畔,湖水蓝如翡翠,湖底卵石和淤泥因矿物质等原因而呈现出斑斓色彩,仿佛潜伏的巨蟒或神龙。湖畔有白色山丘宛如金字塔,山洞中有奇异的管状物质,还有“外星人遗址”的诨名。


怀头他拉岩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8月

摄影/肖永明


野牛沟岩画被发现时,所在的荒野到处都是野生动物,河水中流淌着金砂。卢森岩画则藏身在湿地之中,纵横的河流和沼泽形成了一道道天然的封锁线,让人难以接近……


卢森岩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23年8月

摄影/乌席勒


除了一些抽象画面和符号,岩画中也有很多青藏高原上的动物,却往往有着奇异的变形——鹿的双角异常宽大绵长,甚至像花朵一样盛开;牦牛的身上铺展着华丽神秘的涡纹;雄鹰则在空中列阵起舞。


贵州岩画


贵州岩画主要分布在六枝、开阳、关岭、贞丰、长顺、丹寨、龙里等县境内。黔地多山,俗称“地无三里平”。山地文化受地理因素的制约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形态。


奇怪的是,贵州岩画在这种山重水复的地理环境中,表现出的却是高度的一致性。无论是作画地点,还是岩画风格,抑或是绘画的颜料、图像的大小,甚至是画中的符号,都呈现出明显的一致性。


牧马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0月

摄影/沈福馨

傅家院是长顺县威远乡的一个村寨,岩画就在离寨子不远的两座山崖上,一处叫红崖洞,一处叫白崖洞。红崖洞岩画保存完好,除因风雨侵蚀引起的部分画面颜色变淡及岩石风化使画面剥蚀外,很少见人为的损坏。整个岩画面积有140平方米左右,可辨图像有200多个,有人形、飞鸟、田畴、马匹、野兽、狗、符号等。此幅画表现的是牧马情景。


官岭牛角井岩画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0月

摄影/沈福馨

在关岭县板贵乡牛角井的一个黎族村寨附近,一些岩石上有十多个清晰醒目、奇特怪异的岩画形象。这些图像非常奇特,只有4个图像可称为人,其中3个有五官,另一个可据而推之。其余图像则似虫非虫,似兽非兽,还有的似字非字,似符非符。与其他地方的岩画不同的是,它们是用树枝之类的“工具”单线描绘的,线条很生硬。


巫山抄纸岩岩画局部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4年10月

摄影/沈福馨

龙里县巫山抄纸岩是一东西长约150米、高略30米的一壁石崖,岩画就像一巨幅手卷悬挂于岩壁之上。画幅中,人、马、牛数量众多。画中的人形有许多是头戴羽饰的;在贵州其他地方的岩画不见的动物的形象,如牛、麋鹿、水鹿等,在此均可见到。此外岩画中还有如汉字“山”、“天”、“大王”、“日”样的符号,是贵州古岩画中除“红岩碑”以外的特例。


一种可能是这些岩画是由同一支人绘制的。他们可能是一支不断迁徙流动的族群,那些保留在不同地方的岩画就是他们在流迁过程中留下的作品。


另一种可能是这些岩画虽不是由同一支人所作的,但创作者可能是同属一种文化的族群。在社会生活中他们可能彼此有所往来,也可能由于复杂的地理因素使彼此很长时期没有任何联络,但由于归属文化的相同,使得他们各自的图像表达在物质和精神层面上都显得非常的相似。



一篇微信文章的体量

无法将“中国岩画”介绍完

如果你想深入、全面地了解

中国岩画的发现经过、历史

就让中国国家地理为你深度解读吧

点击按钮查看杂志电子版

<animate attributeName="width" begin="click + 0.6s" dur="0.01" fill="freeze" from="1" restart="never" to="0"/>

岩画物语

贵州专辑

塞北 西域

长江专辑

阿富汗

甘宁黄河三峡

万寿宫

宁夏专辑(上)


还想看更多杂志电子版?

点击下图

进入「中国国家地理畅读」小程序

你错过的经典这里能看


编辑:小罐



中国大地上的“聚宝盆”,

你知道几个?



山西,这泼天的富贵还没完!



哀牢山是一座怎样的山?



8 日记本

8 日记本

8 日记本

五年级的寒假里,小河不再做大河的跟屁虫了。他花了一块五角钱,在前门大街的公兴文化用品商店买了一本美术日记本,精装,苹果绿色的绒面,凹凸印着天安门的城楼和华表,里面插页印着好多好看的画。一块五角钱,对于小河不是一个小数字,买一个作业本,才要五分钱。一块五角钱,得攒好多日子。

寒假里,小河找小鱼姐姐问一道数学题。小鱼姐姐高三了,小河以为小鱼姐姐一定在忙着复习功课准备高考呢,本不想打扰她的,这道题实在太难,他想了好半天,怎么也不会做,还是忍不住去了她家。敲门之后,为小河开门的是小鱼姐姐的妈妈,见是小河,知道一准儿是问问题来了,她也特别喜欢小河,便指着里屋,小鱼姐姐正在那儿复习功课呢。小河进里屋一看,小鱼姐姐没复习功课,趴在桌子上写日记呢。她用的就是这个美术日记本。特别好看,苹果绿色的绒面,像一汪绿色的湖水。

小河问小鱼姐姐写什么呢?

小鱼姐姐悄悄地告诉他:写日记呢!

小河好奇地问:日记?你日记都写什么呀?让我看看行吗?

小鱼姐姐捂住日记本,动作特别夸张,生怕被人抢走似的,笑着说:日记写的都是自己的心里话,是秘密,不能让别人看的。然后,她轻轻地“嘘”了一声,用手指指外屋,示意别让她妈听见。

小河也想像小鱼姐姐一样记日记,写自己的心里话。他也有秘密,不能给别人看。小河问清了小鱼姐姐日记本是哪儿买的,拿出过年时候妈妈给他的压岁钱,跑到公兴买了这本美术日记本。

小河开始写日记,有一天,他在日记里写道:跟屁虫这个称呼,实在是太难听,不过,跟屁虫的历史结束了。我要掀开自己新的一页。

算一算,小河跟屁虫的历史,从三四岁懂事时开始,到五年级十一岁,已经有七八年的时间,不算短了。在一个家庭里,如果有哥哥或姐姐,做弟弟或妹妹的,总会在他们的影子笼罩下,亦步亦趋地走着。忽然,有一天,这一天,不见得是那么有意识,那么明显,那么明确,但总会出现这样一天,作为弟弟或妹妹,会觉得自己长大了,渴望从哥哥或姐姐的影子里面走出来。不是说一下子就长大成大人了,而是不再是跟屁虫一样的小孩儿了。那么,这一天,就是童年和少年之间的一道分水岭。

小孩子,似乎都是在一夜之间长大的。平常难以发觉。但是,就像庄稼拔节儿,在夜里,是能够听得见“啪啪”的声音的。所以,爸爸妈妈对大河小河说过:小孩子长个儿,都是在夜里,你们夜里睡得好,就能长个儿,特别是你们觉得自己的腿在抽筋儿,突然间,使劲儿往前蹬了,那就是长个儿了。

还是全家刚刚搬进这个大院的时候,大河和小河比个儿,他们一个人站在门框前,将身子紧贴在门框上,另一个人比着他的脑袋,用铅笔在门框上画上一道印儿,然后看看大河比小河高出多少。

常常小河会冲大河叫嚷着:你把我画矮了!

也常会遭到大河的反击:你踮脚尖儿了!

那你也把我画矮了!

那是我画矮的吗?是你自己长得矮!

两人谁也不服气谁,只好再一次站在门框前,重新比个儿,画印儿,叫嚷着,闹成一锅粥。

每隔几天,他们就会站在门框前画印儿,比个儿,看看门框上这一次的铅笔印儿,是比上一次缩短了呢,还是一个样,或者是拉长了。让小河憋气的是,大河总比小河高出一大截,门框上的那两道印儿,像是河的两岸,河水哗哗地冲击着河岸,始终不把中间的距离缩短。每逢看到小河垂头丧气的样子,大河总会呵呵地笑,门框上的那一道道铅笔印儿,好像跟着大河一起嘲笑小河。小河憋气又不服气的时候,爸爸妈妈便会说着上面安慰小河的这番话。

大河听了,心里暗笑:夜里长个儿?别做梦了!能不能长个儿,在体育锻炼,再有,就是天生的,遗传的!爸爸个子高,我是遗传爸爸的;妈妈个子矮,小河是遗传妈妈的,要不妈妈怎么老偏向着他呢。

小河好多天早晨起来,总是在使劲儿回忆昨天夜里自己蹬腿没有,最好是蹬了,把被子都蹬到地上了。他也想长个儿,长不了大河那样高,起码也长点儿,别总让大河嘲笑自己。

好几年过去了,门框上那一道道的铅笔印儿还在,大河小河早不再玩这种比个儿的把戏了。小河已经不再在乎自己的个儿矮了,他觉得学习好,才是重要的,是比个儿高不高更重要的。大河个头儿再高,能有前门楼子高吗?小河常在心里这么想。

每天放学,回到家里,小河就拿起课本作业本练习本,不是做练习,就是复习和预习。他还用牛皮纸糊了一个信封,把每一次做错的题,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塞进信封,等到星期天,他会先把日记本拿出来,写完日记后,再把这一周做错的题都从信封里倒出来,重新再做一遍。老师早给他们全班下了毛毛雨,马上就是六年级了,就到了小学毕业考初中的关键时刻了。毕业考试,全市统一出题,统一考试,考试的成绩决定你能上哪所中学。在这一片,最好的中学是汇文中学,也是全市十大中学名校之一。这是一所有百年历史的老校,校园美丽,师资力量雄厚,如果考上这所中学,考大学等于手拿把掐。提起汇文,不仅老师这么说,所有人都这么说。

小河当然是瞄准了汇文中学的。心里有了目标,才是一个人真正长大的标志。有时候,小河会想起当年爸爸妈妈对自己讲过的夜里睡觉蹬被子长个儿的话,觉得好笑又好玩。长个儿,和长大,不是一回事。

大河上初一了,他还是和以前一样,吃凉不管酸,总觉得人间万事,玩最有意思,玩就是天堂,现在不玩,什么时候玩?等老了吗?老胳膊老腿,佝偻着腰,拄着拐杖,走不动了,还怎么玩?他总觉得还没有玩够。任凭爸爸妈妈怎么数落,玩是绝对不能耽误的。

星期天,上午大河和小河一起,趴在桌子上写完作业,已经熬得他心里像猫爪挠心一样难受了。到了下午,雷打不动,他一定要出去玩。

爸爸妈妈会指着还趴在桌子上复习功课的小河,对大河说:你看看小河,你再看看你自己,屁股底下长草了?怎么就那么坐不住,就知道往外跑?

这些话,即便再苦口婆心,砸烂了,磨碎了,也都像水浇在水泥地上,一滴也渗不进去。而且,大河最反感爸爸妈妈总是拿小河和自己比,你们偏向他就偏向他吧,还非要拿自己和他比,好像小河成为了他必须学习的榜样?好像只有考上汇文中学才是好学生,考别的中学的人都是马尾儿拴豆腐提不起来的货色了?我就是考上了一般的中学,怎么啦?就没有前途了怎么着?那么多没有考上汇文的人长大了,不都过得好好的吗?

只要一听爸爸妈妈这么数落自己,大河就来气,一股火拱上心头,即使本来想晚点儿走,也得拔腿就走,恨不得快点儿离开家。任凭爸爸妈妈在后面怎么喊,他早已经一阵风似的跑出大院。终于像飞出笼子的小鸟,可以尽情飞翔了。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