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8 13: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好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明确作文的主题是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好处,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3. 逻辑严密:在论述过程中,要确保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紧密,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跳跃性思维。
4. 举例说明:为了使论述更具说服力,可以适当引用一些实际案例或数据,以证明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好处。
5.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简洁、流畅,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和词汇,确保读者能够轻松理解。
6. 观点明确:在论述过程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含糊其辞。
7. 适当引用名言警句:引用一些与主题相关的名言警句,可以增强作文的文采和说服力。
8. 注意篇幅:作文的篇幅要适中,一般控制在800-1000字左右。
以下是一些具体注意事项:
1. 引言部分: - 简要介绍课外活动的定义和重要性; - 提出作文的中心论点,即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好处。
2. 正文部分: - 从多个角度论述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好处,如: a. 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b.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c. 增
北京市教委出台的《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课间时间指导意见》提出,以调整课间时长为切入点,重构育人结构。北京小学红山分校基于“六维三层的校本课程体系”实践成果,精心打造富有特色的“慧玩乐学”一刻钟课间活动课程,促进课堂教育模式变革和育人空间重构,有效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
打造“慧玩乐学”一刻钟课间活动课程体系
课间活动的科学性直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与教学质量。北京小学红山分校通过调研师生需求,形成课间活动课程改革方案,延长部分课间时长并增设多元课程:上午第一、三节课后课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开设小帐篷活动、慧心悦读、慧玩乐学百宝箱、操场活动等;第二节课后大课间延长至30分钟,以集体运动和体育专项指导为主;中午增设30分钟主题午休;下午课间延续多元活动,第六节课后大课间新增跨班级“开放空间”社交活动。
学校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慧于心、乐于行”的培养目标,针对6—12岁学生特点,落实义务教育作息管理,将六个年级划分为一二年级、三四六年级、五年级,制定三种作息标准,与“慧玩乐学”一刻钟课间课后一体化课程的落实对接。学校依据不同年级个性化需求,设计五种智慧启迪活动课程,构建起“慧玩乐学”一刻钟课间活动课程体系。
一刻钟课间并非单纯延长时间。学校注重学生课内学习与课间活动的有机协调,强化其在身心调节、个性发展与知识应用中的价值。如学校开发了“小帐篷课程”“慧心阅读吧”“百宝箱”“开放空间”“操场课程”等多元化活动。上午“30分钟大课间”的操场课程涵盖集体运动与专项指导,既保障学生体能锻炼,又缓解课堂压力,为后续学习赋能。其他课间活动聚焦学生兴趣、学科知识迁移与小组协作需求,通过情境化设计帮助学生调节状态、释放压力,促进身心全面发展。
三大机制构建起特色课间活动多样生态
学校在一刻钟课间的改革中,通过空间开放、主题多样、主体互动三大机制,构建起特色课间生态。其中,“小帐篷课程”就是一种典型的实施模式。
主体选择的开放性:搭建自主成长平台。学校在教学楼楼道尽头设置8间帐篷作为“学生角落”,学生可打破年级与班级界限,基于兴趣自主组建小组,教师亦可参与,形成跨龄学习共同体。通过招募“篷主”,学生提交主题方案经评审后,可主持开展一周课程。这种竞争性模式保障了主题多元性,并为所有学生提供展示机会。
主题内容的多样性:深化多维育人内涵。课程主题在横向上体现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纵向上发挥促进能力进阶的作用,由“篷主”自主选择主题、设计方案,教师担任编外指导。课程目前已开设航空、昆虫等主题研讨会和小提琴演奏会。其内容贴近生活,具有趣味性与挑战性;注重自身体验,彰显情境性与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凸显团队协作性与知识融合性。
生生—师生的互动性:重构教育关系网络。课程的核心价值在于构建多元互动网络。首先,相同兴趣的学生围绕主题形成学习共同体,“篷主”与参与者围坐分享知识,在自由交流中提升自信与人际交往能力,打破传统课间的沉默或无序状态。其次,课程搭建起跨年级互动桥梁,高年级“小篷主”带领低年级学生开展活动(如科学实验、手工制作),既通过知识传递培养责任感,又在组织过程中锻炼统筹协调能力,形成“大带小、小促大”的双向成长模式。
“慧玩乐学”一刻钟课间课程的进阶之路
进行需求与供给相匹配的多样化课间活动课程开发。尽管现有课程覆盖多元领域,学校通过数据分析学生选课偏好,动态增设编程、非遗体验等课程;建立“学生创意孵化机制”,鼓励班级自主开发特色活动,通过资源库实现跨班共享,满足个性化发展。
开展年级与班级相协调的课间活动课程管理设计。学校针对低—中—高学段学生身心差异,构建系统性课间管理体系。一方面,年级组结合季节特点(如春季户外探索、秋季室内实践),制定学年一体化课程方案,以同学段不同年级间活动衔接为核心素养发展提供连续支撑;另一方面,鼓励班级探索“1+2”模式(1项必选集体游戏+2项特色自选活动),形成独特班级文化。
实施课堂与课间相衔接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变革。一刻钟课间时间调整,既涉及课间活动课程设计实施,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变革提出要求。有效衔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与“慧玩乐学”校本课间活动课程,需要教师优化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在有限时间达到最大化教学效果;强化教师在课间活动课程中的多元角色与能力,做好学生的“观众”“粉丝”“伯乐”;系统构建“学科课程教学—课间活动育人—学科课程教学”一体化育人体系,促进学科与课间活动育人衔接互促,实施精准化、个性化教学。
总体而言,北京小学红山分校通过“顶层设计—中层执行—基层创新”协同机制,以课间生态变革撬动育人模式变革,激活学生成长潜能。数据显示,现在学生课间文明率、社团参与率显著提升,教师多元评价意识也大大增强。
(作者单位:北京小学红山分校)
《中国教育报》2025年06月23日 第06版
作者:蔡京华 王萍 李瑶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双减”政策,进一步增强教育服务能力、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近期,浙江浦江各小学充分发挥学校主阵地的作用,以激活学生兴趣和挖掘潜能为核心,丰富教育资源,完善课后服务课程体系,一如既往地推进“课后服务”的工作。
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举行了学生书法考级活动,获得师生的一致认同。
考级时,“—抵二压三衬托,指实掌虚腕灵活,角度适宜方向正,笔画轻重细琢磨。”孩子们一个个坐姿端正,握笔正确,认认真真地写下每一个中国字。学生纷纷表示,看到自己的字越写越好,自己的写字等级越来越高,心中满满的自豪。练字让他们有成就感之余,更让他们对祖国的传统文化心生向往。
据悉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浦江县黄宅镇第二小学积极拓展艺术类的课后拓展社团活动,在校创设书法、美术、音乐、科学、劳动等阵地,并在课后晚托中开设相应课程,让孩子们做到天天练,天天学。在一个学期的结束之时,举办相关考级活动,引领学生积极向善、崇尚美好。真正让孩子成为“双减”的受益者。
放学铃声响起,浦江县园区小学的操场上顿时热闹起来,近1000名参加课后服务的学生拿着各种体育器材奔向不同的运动场所。在学校的室内篮球馆,学生们活力无限,灵活的运球、传球,随时准备投篮。老师在旁指导着学生们的动作和战术,每当有人投中一球,都会引起一阵欢呼和掌声。
由于是新学校,设备、场地等资源充足,体育类社团很快成为学校课后服务的‘金牌’课程。事实上,“双减”政策实施以来,不仅是体育类社团,园区小学通过有效整合资源,以丰富的课程架构,实现了“一校多品”的课后服务体系。目前,学生们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阅读、编程、剪纸艺术、象棋、趣味小实验等42个社团参加,既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兴趣爱好发展需要,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特长和多元发展水平,助力教育教学和学校发展。
下午3:30,走进浦江县郑家坞镇中心小学,校园里都热闹非凡,学生们正在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活动。有该校“第二社团”之称的课后服务活动,采用学生自愿参加、自主选择、走班选课的方式,常态化开展艺术、体育、科技、社会实践、趣味拓展、非遗等6大类30余个课后服务项目,助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供稿人:黄宅镇第二小学 黄丹丽)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