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7-09 09:42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撰写医疗活动方案时应注意的事项
正文:
在医疗行业中,活动方案的制定是确保活动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目标的关键环节。以下是在撰写医疗活动方案时应注意的几个重要事项:
一、明确活动目的
1. 确定活动主题:明确活动的核心内容和方向,确保活动方案围绕主题展开。 2. 设定活动目标:根据活动主题,设定具体、可衡量的目标,以便评估活动效果。
二、了解受众需求
1. 分析目标受众:了解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健康状况等基本信息,以便制定符合他们需求的活动方案。 2. 调研受众兴趣: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受众对医疗活动的关注点和兴趣点,为活动内容提供参考。
三、合理规划活动流程
1. 活动时间:合理安排活动时间,确保活动在受众方便的时间段内进行。 2. 活动地点:选择交通便利、设施齐全的场地,为参与者提供良好的活动环境。 3. 活动环节:根据活动目的和受众需求,设计丰富多样的活动环节,如讲座、义诊、互动游戏等。
四、制定详细活动预算
1. 人力成本:预估活动所需的人力资源,包括主讲人、志愿者、工作人员等。 2. 物料成本:计算活动所需的物料费用,如宣传资料、活动用品、场地租赁等。 3. 其他费用:考虑活动
家人们,想健身又怕方法不对损害健康?别担心,今天就给大家分享医学专家都认可的健身方案,让你健康与有型兼得!
日常运动巧搭配
医学专家建议,每周最好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像快走、慢跑、游泳这类运动就很不错。以快走为例,保持每分钟100 - 120步的速度,不仅能增强心肺功能,还能有效燃烧脂肪。如果时间有限,也可以分成30分钟,一周进行5次。除了有氧运动,还要搭配力量训练。像哑铃操、平板支撑等,能帮助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每周进行2 - 3次力量训练,每次20 - 30分钟就可以。
运动频率要恰当
别想着一口吃成个胖子,健身得循序渐进。刚开始时,运动频率不要太高,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比如第一周,有氧运动可以安排3次,力量训练2次。随着身体逐渐适应,再慢慢增加频率。但也别过度运动,过度运动不仅容易受伤,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
饮食营养得跟上
健身期间,饮食也很关键。医学专家强调,要保证营养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优质蛋白质,少吃高热量、高脂肪、高糖的食物。蛋白质可以选择鸡胸肉、鱼虾、豆类等;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能帮助身体恢复。每天还要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至少1500 - 2000毫升的水。
充足休息不能少
身体在休息中才能更好地恢复和生长。每天要保证7 - 8小时的高质量睡眠,晚上尽量11点前入睡。午休也很重要,哪怕只睡20 - 30分钟,也能让下午的精神状态更好。运动后也要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比如力量训练后,同一部位的肌肉最好间隔48 - 72小时再进行训练。
家人们,按照这个医学专家认可的健身方案来,坚持下去,你一定会变得健康又有型!赶紧行动起来吧!
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与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共建“心血管技术创新合作中心”。
参展商向参会嘉宾介绍产品。
为积极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西海岸新区医疗医学领域产学研深度融合发展,吸引更多高端医疗人才集聚新区,6月27日至29日,中国医院创新转化瑯琊汇暨第七届CMIA医学创新大会在新区举办,大会由海南博鳌医学创新研究院、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健康界、青岛西海岸新区管委、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海南博鳌乐成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管理局联合主办。中国医学创新联盟院士专家、全国顶级三甲医院院长、医学专家、医院科研管理者、医疗领域企业代表等1200余名医疗专家人才出席大会,旨在指引医学创新风向、探讨医学创新机制、分享医学创新路径、探讨医学创新系统化解决方案。
报告发布
为医学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风向指引
“我的祖籍是山东,来到青岛参会倍感亲切,尤其是大会‘瑯琊汇’的命名巧妙融合了琅琊文化开放包容的基因与当代创新精神。西海岸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其生物医药产业布局与峰会主题高度契合,就像古代琅琊台汇聚天下贤士,今天的医学创新也需要打破地域壁垒,深度践行‘医工交叉’创新融合模式,推动各项创新成果早日成为服务大众的临床医学产品,奋力将中国医学创新事业推向国际领先水平。”中国医学创新联盟(CMIA)总发起人葛均波表示。
会上,葛均波发布了《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并作权威解读。据悉,《报告》覆盖国内所有三甲医院,系统分析了医学科技成果和转化现状,持续为国内医院的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最准确、最权威、最高效的风向指引。“联盟开展《报告》研究这项工作,一直以‘形成价值导向、反映整体现状、树立行业标杆、促进整体提升’为目标。今年的《报告》不对单家医院数据指标进行评价,只作公正客观的医院创新转化数据汇总统计,希望可以透过具体数据整体呈现国内医院创新转化数据全貌,展示国内医院创新转化整体趋势和方向,并发挥风向标作用,指引医疗机构以及外部各创新主体开展创新转化工作。”葛均波说。
牵手合作
推动心血管医疗器械全产业链发展
会上,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心血管器械工程研究中心正式启动,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与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签署共建“心血管技术创新合作中心”合作备忘录。据悉,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心血管器械工程研究中心将深度整合复旦大学本部及多家顶尖附属医院的卓越科研与临床资源,融汇国内外心血管医疗器械创新生态,共同推动心血管医疗器械的全产业链自主研发和产业化。
大会主论坛汇聚了多位院士、专家,洞察科技前沿,剖析转化路径,解码医疗创新的中国范式。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房建成基于医工融合的视角交流剖析了零磁医学的临床研究与突破,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深入解析了介入放射学领域在医学创新与转化上的实践,南京大学副校长郑海荣聚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作主题演讲。
此外,大会还设置了专科创新、数智创新、服务创新、医疗创新、生态创新等近20场专题论坛及交流会、超100个主题报告,近200位来自政、产、医、研、资领域的大咖嘉宾出席并作分享,围绕科技驱动、成果转化、交叉融合、数智赋能等议题,系统呈现了医学创新从“技术突破”到“临床应用”、从“单点实践”到“生态共建”的完整路径。
平台赋能
推动医学医疗人才加速向新区集聚
据了解,中国医院创新转化瑯琊汇暨医学创新大会已成为中国医学创新的标志性名片,已连续三年在新区召开,有力推动区属医院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20余家顶尖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吸引67名高水平专家学者在新区设立工作室,开展新技术、新项目102项,有效推动医学医疗人才向新区集聚,为新区打造国内一流医疗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高地注入强劲动能。
通过此次大会举办,将为中国卫生健康行业医疗创新与发展提供可复制的“青岛方案”,有效提升国内医疗创新资源对青岛、新区的关注度,吸引一批优质医疗创新成果转化项目在新区落地,加快建设半岛区域医疗中心。
“大会自2018年举办首届以来,已成为国内医学创新转化交流互动平台,未来,希望大会持续发挥标杆示范、趋势引领、生态共建三大作用。”葛均波表示,标杆示范作用即通过发布中国医院创新转化报告、分享创新转化典型实践案例,为各主体开展医学创新转化工作提供可参考范式与蓝本;趋势引领方面,大会通过汇聚全国政、医、产、研、资专家,解析医学创新政策动向与技术前沿,发挥方向引领作用,逐步成为医学创新转化风向标;生态共建方面,大会搭建跨界对话平台,推动政、医、产、学、研、资从“单点合作”转向“全链条协同”,纵深推进医学创新从结合走向融合,从“技术突破”走向“生态重构”,以创新转化服务健康中国建设。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近年来,新区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始终把人才作为赢得竞争主动、率先科学发展的战略性资源,统筹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探索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四链”融合发展体系,不断拓展人才引进渠道、涵养一流人才发展生态,以高水平人才集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品质西海岸”建设打造新引擎。
(大众新闻·青岛西海岸报记者 龚鹏)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