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4-30 21: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读后感的主题,即对所读书籍的主要观点、人物、情节等进行概括和总结。主题应明确、具体,便于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所读书籍的作者、背景、内容等;主体部分重点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感悟。
3. 突出重点:在主体部分,要突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对书籍中的关键人物、情节、观点等进行深入剖析。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读书对自己的启发和影响。
4. 逻辑严密:读后感的论述要逻辑严密,观点鲜明。在阐述观点时,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等,使文章条理清晰。
5. 语言表达:语言表达要准确、生动、形象。可以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同时,注意避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6. 适当引用:在论述过程中,可以适当引用书籍中的原文,以佐证自己的观点。引用时要注明出处,保持文章的严谨性。
7. 个人感悟:读后感要体现个人的感悟,不能只是简单地复述书籍内容。要结合自己的
读了书以后,内心很多感慨,那么如何梳理思路写出来呢?
一、选择感点:
读完书后,会有许多感想和体会,但不能面面俱到地写出来。要选择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现实针对性最强且写来顺畅的一个感点作为文章的中心。比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对原作其他内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确定感点后,文章就围绕它展开 。
二、搭建结构
读后感一般有“点 - 引 - 议 - 联 - 结”的结构,以下是各部分的具体写法 :
1.开头(点):要点出所读的作品,包括作者和篇名,还要说说总的感受。例如:“《百年孤独 》是加西亚·马尔克斯最负盛名的作品之一,作者以魔幻现实主义的手法,描绘了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传奇故事,以及加勒比海沿岸小镇马孔多的百年兴衰,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奇幻而又真实的世界,感触颇深。”
2.概括(引):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出后面的感想。概括时要突出重点,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详细些,无关的则略去。比如概括《西游记 》,可以说:“《西游记》讲述了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一路上降妖除魔,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取得真经的故事。”注意要用自己的语言,不要照搬原文 。
3.议论(议):围绕感受最深的点展开议论,这是从“读”到“感”的关键过渡。可以针对故事情节、某句话、某个人物来表达感想,表达模式通常为“观点 + 分析(书中证据) + 联系(生活实例)”。例如针对《西游记》中孙三打白骨精的情节表达感想:“《西游记》中孙三打白骨精,不顾唐僧的误解和紧箍咒的惩罚,坚持降妖除魔,这让我明白了在面对邪恶时,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勇气,不能被表象所迷惑。就像在生活中,当我们遇到坏人作恶时,不能因为害怕而退缩,要勇敢地站出来维护正义。”
4.联系(联):这是读后感的重点,要紧密联系实际,可以由此及彼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相类似的现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反的种种问题,还可以联系个人的思想、言行、经历等。联系时要注意围绕基本观点,为观点服务,不能盲目联系、前后脱节。比如联系《西游记》中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联系到班级拔河比赛:“《西游记》里唐僧师徒四人分工合作,孙降妖除魔,猪八戒挑担,沙僧牵马,唐僧指引方向,最终取得真经。这让我联想到我们班级的拔河比赛,只有大家齐心协力,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胜利。”
5.结尾(结):总结全文,升华感点。可以归纳主旨、点题,再次强调感点,也可以提出希望、发出号召。比如:“《西游记》这本书不仅让我感受到了神话故事的魅力,更让我懂得了坚持、勇气和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也要像唐僧师徒四人一样,坚定信念,勇敢面对困难,与同学们团结协作,共同追求自己的目标。”
三、写作注意事项
1.以“感”为主: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 。
2.内容真实: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自己是怎样受到感动和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把想法写得越具体、越真实,文章就越情真意切,生动活泼,越能使人受到启发 。
3.语言简洁:读后感需要简洁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冗长乏味的描述。在叙述原文和论述观点时,都要注意语言的精炼 。
4.灵活掌握思路:写读后感的基本思路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善于灵活掌握。比如,“简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观点”前,但二者先后次序互换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三个步骤摆事实讲道理时所摆的事实就是社会现象或个人经历,就不必再写第四个部分了
读了文章、书籍,把自己的体会和感想写下来,就是读后感。读后感贵在“感”,写自己真切的感受,联系实际非常重要。读后感是最好写的文章,也是最难写的文章。说它好写,是因为其“有章可循”——读后感有五字口诀:引、概、议、联、结,只要“照章办事”,一般不会太离谱;说它难写,是因为其囊括了阅读与作文的几个难点——概括(概)、议论(议)、联想(联)、总结(结)。可以说,如能熟练老道地写好读后感,那么阅读与作文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了。
范文:学习要有取舍——读《妙处难学》有感陆芊妍(四年级)翻开《小幽默大道理》,我被其中的一篇故事——《妙处难学》吸引住了。(引)
这个故事讲的是从前有个书呆子,父亲叫他跟老师学本事。结果,他什么都学老师——老师吃一口饭,他也吃一口饭;老师夹一筷菜,他也夹一筷菜。老师发现他在学自己,放下筷子哈哈大笑,不料被菜呛了,打了一个响亮的喷嚏。没想书呆子也放下筷子,干笑了几声,还装模作样打喷嚏,可怎么打不出来,他不无遗憾地对老师说:“还真是妙处难学呀!”(概)
我觉得那个书呆子真傻,做事不经大脑思考,怎么不分好坏啥事都学呢?难道老师生病,他也要跟着生病吗?其实有的东西是可以学的,比如好的思想品质、好的学习方法等;但也有的是不能学的,比如懒惰、愚笨,或者一些不好的习惯等。(议)
其实我也是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因为故事中书呆子干的傻事我也干过。
记得上国画课时,因为不知道应该怎么画,便以老师的动作为规范动作,老师打水,我也打水;老师挤颜料,我也挤颜料,连动作也一模一样。自己还一无所知,直到老师笑起来了我才知道难为情。其实这种“盲学”的故事还有很多,《邯郸学步》里面的燕国人,觉得赵国的邯郸人走路特别优雅,便千里迢迢地来到赵国,学邯郸人走路。结果他不仅没学会邯郸步,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法忘了,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燕国,笑掉了人家的大牙。(联)
是的,有位文学家曾经说过“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可也要懂得取舍,不可以什么都学。我们要学那些对自己有益的、值得学的好经验、好方法,而不是没有主见地照猫画虎,生搬硬套。那样,反而会闹出笑话。(结)
( 龙城故事作文学员作品,载于《扬子晚报》 )
寒假习作:
小故事里往往藏着大道理。今天,我翻开《小故事,大智慧》这本书,里面的《圣人也会错》这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
孔子,春秋时期教育家,人们尊称他为“孔圣人”。一天,孔子带着门生出去讲学,不幸下起了大雨,遇一老渔翁,带他们进山洞避雨。孔子望着雨中的大海,不禁吟诵起来:“风吹海水千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可老渔翁听了觉得不对。孔子虚心向老渔翁请教,老渔翁经过反复推敲后,说出了合乎常理的诗句,“风吹海水层层浪,雨打沙滩万点坑”。孔子仔细回味着老渔翁的点评,这才意识到自己错了。
俗语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可事实证明,圣贤也不是百分百完美,也有犯错的时候。在这个故事中的圣人孔子,其实也算不得什么大错误,但他却能够忽略自己的身份地位,也不管老渔翁的地位有多卑微,毫不顾忌地承认它,纠正它,虚心接受老渔翁的教导。一代圣人能够这样不耻下问,不仅不损他的声望,反而让人更加敬佩。
古今中外,有许多名人也像孔子一样,遇错知错就改。大作家萧伯纳在莫斯科访问时,遇到了一个小女孩叫娜塔莎。萧伯纳同她玩了好久,离别时,萧伯纳自夸地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著名的大作家萧伯纳。”出乎意料的是,小女孩竟学着萧伯纳的口吻,说:“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的小女孩娜塔莎。”那一刻,萧伯纳才意识到自己刚刚太自夸了。你看,就连圣人名人也会错,更何况是我们呢?因此,我们做错事时也要大胆地承认、面对并改正,这样才能真正地“吃一堑长一智”。
背着错误的包袱去旅行,这场旅途将会很累。错了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承认错误。知错就改,你就是“圣人”。
(引)罗琳的名著《哈利波特》可谓是家喻户晓,能够得到这么多读者喜爱的书一定是一本不同寻常的书,我抱着这样的心情翻开了这本书。
(概)哈利从小就失去了父母,被寄养在了姨妈家,受尽了欺辱和虐待。后来,他收到了霍格沃茨魔法学校的入学通知书,就这样他来到了一个全新的魔法世界。哈利每天都刻苦学习魔法,每天在魔法世界摸索、探究,生活跟原来成了截然不同的反比。在这里,哈利可以骑着魔法扫帚打魁地奇,可以让猫头鹰去送信,甚至还看到了许多有趣的家养小精灵。最后,哈利把自己锻炼成了一个优秀的魔法师,完成了父母的遗愿。
(议)故事里的哈利是不幸的,从没见过父母。但他也是幸运的,因为有幸进入了一个魔法世界,开启了一场魔法之旅。当然,命运还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成功并不是一块从天上掉下来而正好砸中你的馅饼。哈利为了学习更深奥的魔法,每天一下课就像个小书虫似的钻到图书馆,遨游在魔法的世界里。一天,他在图书馆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发现了混血王子留下的魔法药书,之后他更加努力,终于成为了一位优秀的魔法师。
(联)一个人不能选择他的出身,但是可以选择他的命运。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同样也是一名孤儿,受尽磨难艰辛。但她没有沉沦,而是在各种磨难中不断努力,坚持自我,发奋图强,最终写成了经典名著《简·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尼克胡哲,一个来自澳洲的80后,天生没有四肢,一个连自杀都不能的上帝的弃儿。却微笑着说出:“每个人都要有勇气去接受不能改变的,然后改变能改变的。”如今,他是一位知名的励志演讲家,获会计和财务规划的双学位,同时也是一家非政府机构的行政总裁,更被誉为“生命的勇士”。
(结)是的,每个人都应该有梦想,每个梦想都有可能被实现,而实现梦想的基础就是努力。只有努力到无能为力,拼搏到感动自己,才能尝到梦想成真的滋味。
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说的是要多多读书,才能轻松作文。寒假里,我读到一篇《四块糖的鼓励》的文章,感触颇深。
故事讲的是陶行知的教育故事。一个学生用泥块砸了另一个学生,被陶行知看见后制止,并责令该学生放学后去校长室。这个学生一放学就等在校长室门口,陶行知见了,就给了他一块糖奖励他遵约守时。接着又拿出两块糖,一块是学生听话及时住手,说明尊重老师,另一块则是奖励该学生有正义感,因为被打男孩当时在欺负女同学。听到这里,学生流泪了,诚心诚意地道了歉,陶行知于是又奖励了一颗糖,理由是知错能改。
陶校长不按常理出牌,用奖励的方法教育学生,让学生心悦诚服,从而“流着眼泪承认错误”。我们假设一下,如果陶校长直接用严厉的语气批评那个学生,结果会怎样?学生一定会认为校长不辨是非,治病不找“根”,也许表面迫于压力承认错误,心里却满是气愤和叛逆,这样也就没了教育的效果。而陶行知四块糖的奖励,让学生得到理解和尊重,感动之余承认了错误,陶行知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有位名人说过:谁能谅解人,谁就能拯救人。但是我们很多人并不知道这一点,包括我的爸爸在内。我的爸爸非常严厉,我一做错事就骂我,有时还上演全武行,可我并不服气,有时会不听他的话,跟他对着干。而我妈妈就比较温柔,会推心置腹地跟我讲道理,遇到我想不通的时候还允许我慢慢想。因此,我更愿意听妈妈的话。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大人们也要选择正确的方法,如春风化雨般理解和鼓励,让孩子心悦诚服地改变错误,这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真心希望大人们也来读读这篇文章……
王锦雯
西汉文学家刘向曾说:“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小故事,大智慧》里的《六尺巷》便有此等效果。
康熙年间,有个叫张英的在京城做宰相。一天,他收到了侄儿派人送来的一封信,大意是讲邻居要跟他争抢地盘,请求叔叔拿出态度替侄儿做主。张英啥话也没说,当即提笔回了封信:“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侄儿看信后豁然开朗,不仅不再与邻居理论,还真依言让出了三尺。邻居了解情况后也觉羞愧,随之也跟着退让了三尺,于是便有了“六尺巷”这个故事。
这个故事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是因为它有着“引人向上,劝人为善”的正能量。宰相张英是个拥有大智慧的人,以一首打油诗四两拨千斤,轻松化解邻里矛盾。他教育侄子要学会让步,不要为一时得失破坏邻里关系。而隔壁的邻居也是明事理、知进退的人,见人家主动退让,反倒觉得不好意思,跟着也退后三尺,结果成为美谈。
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矛盾自是必不可少,古今一样。记得有年夏天,爷爷要在后院造一间厢房,便喊了一辆卡车装了建筑材料回来。可是车子刚一开到邻居家的场地上,就听“咔嚓”一声,场上的水泥地裂开了!邻居奶奶闻声跑了出来,对着爷爷就嚷嚷起来。我当时很不服气,因为那块水泥地其实早就有裂痕了。可爷爷什么也没说,一直低声下气地道歉,并表示一定修好如新。后来邻居奶奶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坦言自己有点小题大做了。 爷爷忍一时之气,却和谐了邻里关系,让人敬佩。
俗话说:忍一时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退让,是胸怀豁达的表现,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修养。每个人都退一小步,世界将会前进一大步。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