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1 18:26
写作核心提示: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作文注意事项
中班科学教育活动作文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确保作文的质量,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明确活动主题
1. 确定活动主题:根据中班学生的认知特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启发性的科学主题。
2. 主题要具体:避免过于宽泛的主题,如“科学探索”,可以具体化为“探索植物的生长过程”。
二、注重观察与体验
1. 观察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现象,记录观察结果。
2. 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或实践活动,增强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培养科学思维
1. 培养提问意识:鼓励学生在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 培养推理能力: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四、合理运用语言表达
1. 语句通顺:确保作文语句通顺,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2. 生动形象:运用丰富的词汇和修辞手法,使作文生动形象。
3. 结构完整:遵循开头、发展、高潮、结尾的结构,使作文层次分明。
五、注重作文评价
1. 评价标准:从主题、观察、体验、思维、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互评等方式,提高作文质量。
六、激发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影子游戏》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运用各种感官,积极探索,体验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影子游戏》含反思教案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影子游戏》含反思
活动目标:
1、 玩影子游戏,初步了解物体都有影子。
2、 知道影子的变化与光和物体的位置有关,在探索实验中获得对影子变化的经验。
3、 运用各种感官,积极探索,体验科学探索活动带来的乐趣。
4、 培养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
5、 能理解画面的主要内容,学习用连贯的语言讲述图片内容。
活动准备:
幻灯机、台灯或手电筒、玩具等。
活动过程:
1、 手影魔术,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手小手变变变,变只小兔蹦蹦跳,变只小狗汪汪汪,变只蝴蝶飞飞飞。”(鼓励幼儿用小手与影子做游戏)
2、 找影子,初步探索光与影子的关系。
(1)将灯光关掉,请小朋友找找影子去哪了?
(2)请幼儿说说阳光下都有哪些影子,如:大树的影子,滑梯的影子,小朋友的影子等。为什么阴天的时候影子都藏了起来?
引导幼儿懂得:有光的地方有影子。
3、 游戏“影子变变变”,深入探索影子与光的关系。
(1) 请幼儿分组,用玩具挡住光线,观察影子的形状。
(2) 引导幼儿探索怎样使玩具影子变大,怎样使玩具影子变小。
(3) 鼓励幼儿变换灯及玩具的位置,探索发现影子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总结实验结果:影子会动,影子也会变,光源的位置变了,影子的大小就变了;物体的姿势变了,影子的形状也变了。
4、 踩影子游戏,进一步巩固光与影子的关系。
户外游戏踩影子,活动前先让孩子观察自己在阳光下的影子及变化,然后分组游戏,引导幼儿想想怎样使别人踩不到自己的影子。
(提醒幼儿游戏过程中,注意安全。)
活动延伸:
发现活动:你会让影子消失吗?通过发现、实验、探索、懂得影子是盖不住的,没有光,影子就消失了。
课后反思:
影子一直是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将科学教育融于幼儿生活中中心的观念的体现,设计活动旨在通过让幼儿探索影子,让幼儿来了解影子与光的密切关系,激发幼儿对影子的好奇与兴趣,学习科学的方法,养成良好的科学态度。本次科学探索活动,我抓住了孩子对科学现象好奇、好动手的特点,让孩子们在充分自主的实践探索中发现科学道理,活动效果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孩子个别操作无目的,所以没有能很好地发现问题,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小百科:影子是一种光学现象。由于物体遮住了光的传播,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而形成的较暗区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子。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轻和响》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感受声音的轻和响,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轻和响》含反思教案吧。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轻和响》含反思
活动目标:
1、感受声音的轻和响;
2、初步体验在不同的场景中发出轻和响不同的声音;
3、学会自我控制,兼顾他人。
4、主动参与实验探索。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如:午餐、点心、搬椅子、穿衣服、睡觉、问好、唱歌、上课问题等)的图片;
2、玩具动物一只、轻和响的分类标志各一;
3、噪音的录音。
活动过程:
1、讲述故事,引出轻和响(声音越讲越轻,直至听不到)能听到我的声音吗?为什么?
原来,为了能让别人听清楚,我们必须用响亮的声音说话。
2、用响亮的声音介绍自己
3、听噪音录音,感受响是不是所有的时候都要用响亮的声音呢?
(听噪音的录音)你能听清楚他们在说什么吗?为什么?
有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大声说话,就太吵了。
4、回忆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区分轻和响
1)、在幼儿园你都会做些什么?(随着幼儿的逐一出示图片)
2)、什么时候需要轻轻的,什么时候需要响一点呢?(出示轻和响的分类标志)
3)、将一日生活各环节图片按照轻和响的要求分类。
5、实践轻和响
1)、大声的向老师问好、大声的唱歌
2)、小动物想睡觉了,轻轻的哄小动物睡觉;小动物睡着了,轻轻的搬椅子、轻轻的走路。
教学反思:
该活动最大的亮点在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让幼儿感受、区分和实践不同场景下的轻和响,真正体现了"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教育观念。
整个活动一气呵成,首先是感受轻和响,借助讲故事和听录音这两种形式,潜移默化中让幼儿知道,轻和响是相对的,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同样的行为在不同的环境下应该采取不同的方式。其次,区分轻和响,则运用幼儿自己制作的在园一日生活各环节的图片作为教学具,在按标志分类中体会不同场景下轻响有度的做法及其原因。最后有针对性的选择了几个易于操作的行为让幼儿实践轻和响,首尾连贯自然。
小百科: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是通过介质(空气或固体、液体)传播并能被人或动物听觉器官所感知的波动现象。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