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过年了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3 11:56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过年了读后感》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过年了读后感作文,以下是一些注意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作文的主题,即你对“过年了”这本书的感受和思考。明确主题有助于使文章更有条理,突出重点。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书籍的作者、背景和主要内容;正文部分结合自己的感受,分析书中的观点、人物和情节;结尾部分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3. 突出重点:在正文部分,要突出自己对书中的哪些内容感受最深,如人物形象、情节安排、主题思想等。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谈谈自己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流畅、生动,避免过于平淡或口语化。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5. 举例论证:在分析观点时,可以结合书中的具体例子进行论证,使自己的观点更有说服力。同时,也可以引用一些相关的名言警句,增强文章的深度。
6. 保持客观:在评价书籍时,要保持客观公正的态度,既要看到书中的优点,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避免过于主观或情绪化。
7. 适当引用:在引用书中的内容时,要注意引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引用时要注明出处,避免抄袭。
8. 展开思考

《过年啦》:给孩子点亮回望五千年的一束光

中新网北京1月15日电 (记者 高凯)记者15日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了解到,央视少儿频道春节特别节目《过年啦》将于春节期间再次与小观众见面。

据悉,在2020年的《过年啦》中,小朋友们喜爱的游戏主题将再度回归。央视少儿频道的主持人齐上阵,又一次化身特工队,通过分组对抗,完成挑战任务,为小朋友们赢取“鼠小弟”啪啪圈和各种惊喜礼物。

《过年啦》的总导演许蓓蓓表示,今年的《过年啦》游戏环节实现了“内核”升级,除了“好玩”、“好看”还要“寓教于乐”。2020年《过年啦》的主题是“童心同聚中国年”,通过孩子们特别喜欢的游戏形式,将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分享给孩子们。“借传统佳节之机,在为孩子们送去欢乐的同时,希望以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许蓓蓓说。

据介绍,今年《过年啦》首次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全方位的内容设计,所有游戏项目均围绕传统文化展开。中华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节目主创撷取传统文化里小朋友们比较感兴趣的精华内容,创编成好玩有趣的游戏,同时将通俗易懂的知识点巧妙串联在剧情之中。连续7天,每期主题都有文化内涵,每个游戏都有传统元素,每集内容都有竞技比拼,从中国成语、中华美食、中国功夫,到中国汉字、传统游戏、十二生肖文化和新春庙会,带领小朋友们畅游上下五千年,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一边“过年啦”,一边“看有所得,玩有所学”。

不少传统游戏也将惊喜亮相,比如“欢乐庙会”里的“投壶射箭”、“套圈儿”,“趣玩童年”里的猜灯谜、滚铁环、跳房子、跳皮筋、丢沙包等等。

看动画过大年,是《过年啦》7年不变的坚持,每年《过年啦》都会为小朋友送出一个精彩的动画大礼包,今年也不例外。“原创动画贺岁周”连续7天推出央视动画原创IP“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棉花糖和云朵妈妈”动画电影,包括重点推出两部为2020年新春特别定制的全新动画贺岁片,让喜欢看动画片的小朋友一次看过瘾。

总导演许蓓蓓介绍,“动画过山车”板块今年将带大家走进“动画里的中国”,延续欢度新春的喜庆热闹氛围,精选水墨、剪纸、皮影等“中国风”动画,重新剪辑结构,串联成充满新意的动画作品,以鼠年和中国元素为切入点,以中国年俗为主线,通过童真童趣的动画艺术表达,突出动画中的中国年味儿,展现年俗文化的魅力。

春节是中华儿女欢聚团圆一家亲的日子,今年的节目首次了海峡两岸暨香港、澳门的少年儿童共同参与《过年啦》的录制,近距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过年啦》今年还将进一步实现广播、电视与新媒体的深度融合。节目将联手央广《小喇叭》,拓展多渠道传播。小朋友们不仅可以看到“博士爷爷”从广播里走上荧屏,用自己丰富的知识助力特工队员闯关,也可以看到央视少儿频道的主持人们从荧屏走进广播,和大家聊天互动。从1月18日起,连续7天,每天20:00《小喇叭》会呼应《过年啦》当天的传统文化主题,推出一期精心策划的特别节目。

2020年1月18日至23日18:30,1月24日(除夕)18:02,《过年啦》将在央视少儿频道与小观众一起过年。(完)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老舍散文《过年》有感,年过了,年淡了,年变了,几样打动你的心

今天是2025年2月12日,农历正月十六日,是新媳妇、丈夫和孩子全家一起回娘家省亲拜年的日子。

刚才,在抖音视频,听读了著名作者老舍的散文《过年》。

年过完了,从传统节日风俗来讲,过了腊八就是年,一直到出了正月十五,年就过完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因为什么,因为过年和所养的花卉,会一年又一年的重复流转,不因时光的顺时变化,而发生彻底的改变,程序要求气氛也好,过年的追求心情也罢,还是过年的衣食住行,儿时的期盼和过年的经历感受,所有的一切,年年岁岁基本相似。

山还是哪座山,沟还是哪条沟,年年过年年年过,一年过了一年来,习俗和体验不会有大的改变。

改变的是人,可感可见的全员能力的改变和增长。

人的内在成长,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学习积累,科学文化素质能力的全面积极正确的建构。

变的是外表生活的崭新体验,和平们时代,科技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物阜年丰,国泰民安,物质精神两个文明双丰收。

岁月不饶人,随着岁月的流逝,人的年龄,人的思想,人的容颜,一年一个样,在发展中产生不断的变化,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改变的是生态环境,是日常生活,是科学技术,是生活周围的一切人和物,不是在转变,就是正在转变的路上。

散文《过年》,是现代作家老舍1951年创作的,距今已经过去74年了。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今天听老舍笔下儿时过年的怀念,如放电影,历历在目,过去现在,前后比较,有几个明显的感受。

一、年淡了

散文中一句年淡了,勾起了我对每年过年的思考。

这句话几乎我们人人都听说过,有的有时还自然而然的亲口说过。

过年期间,每当人们聚会见面,总会有人发出今不如夕的感叹,心中充满对儿时年味的留恋,对当下过年所见所想与儿时的比较,顿感许多深情的无奈,对天气年味人情世故的粗浅评判。

现在的人会说这句话,过去半个多世纪的人也会说这句话,不同的具体时间,相同的过年时间段,发出几乎一致的观点,不管生活是好,还是生活是孬,同样会发出相似的声音。

也许再过半个多世纪,不同的人对自己当下过年,也会发出同样的感概。

对待现在过年与过去儿时过年的怀念,会有许许多多的感受不一样,不能达到天随人愿,满足自己的理想。物质在变,文化也变。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山长水阔,有变有不变,感叹永远不会变。

还是那句话,年淡了,这也是过年的味道。

二、品年味

老舍笔下《过年》,怀念儿时浓浓的年味。

腊八节,贴春联,蒸年糕,穿新衣,放鞭炮,年守岁,吃饺子,扭秧歌,敲锣鼓,落地炮。

仪式感多多,新年味十足。

这些习俗,历经千年,一代又一代的传承,大部分保留,少部分变化,年韵年味,年的味道充满年末岁尾,祝福祝愿,恭喜恭贺,吉庆有余,开心团圆。

现代年味,在原色原味传承的同时,创新发展,融入了大量活色生香的现代元素,衣食住行,男女老少,国家家庭,方方面面,与时俱进,融合发展,丰富了人们的参与感、收获感、幸福感。

三、变化了

发扬传统,遵循规律,不是要僵化我们的思想,不是要禁锢我们前进的脚步,更不是阻止我们创新发展的行动。

悠久的过年文化丰富多彩,有着十分重要的传统意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生活意义,需要毫不迟疑的发扬光大,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有目标,有动力,有前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建设美好社会。

对于年文化中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环节和内容,也要注意与时俱进,留其精华,去其糟粕,不断做出积极有效改变,推陈出新,为新春佳节增添喜庆欢乐祥和幸福的浓烈气氛。

比如有的城乡出台落实关于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