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上学记 读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3 22:11

怎么写《上学记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上学记》读后感的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确定你的读后感想要表达的核心观点或情感。是想要赞扬作者的写作手法,还是对书中所描绘的校园生活有所感悟?
2. "内容丰富":在作文中,要结合具体事例或细节来阐述你的观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书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及其对你的影响。 - 作者的写作风格及其对作品整体效果的影响。 - 书中描绘的校园生活对你的启发和感悟。 - 与自己经历的相关性,以及从书中获得的共鸣。
3.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以下结构: - "开头":简要介绍《上学记》的作者、内容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 "主体":围绕主题,分段阐述自己的观点,每段都要有明确的观点和论据。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点,并给出对《上学记》的总体评价。
4. "语言表达": - "用词准确":使用恰当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语。 - "句子通顺":句子结构要完整,避免出现语病。 - "修辞手法":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5. "情感真挚":在写作过程中,要真情实

读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有感

人刚过55岁两个月,便从岗位上内退了,看我闲着无事,在异地工作的孩子便推荐我多读书,并列了一大宗书目。我平时慵懒惯了,虽看了一些,留下印象的并不多。前几日,孩子又推荐我看何兆武先生的《上学记》,并要求看完后要写读后感,我便欣然答应。

读书必须了解作者,对于何兆武先生,我是陌生的,第一次听说。 何兆武老先生,1921年9月生于北京,原籍湖南岳阳,1939年考入西南联合大学,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西南联大外文系读研究生。1956年至1986年任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研究员。1986年至今任清华大学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兼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访问教授和德国马堡大学客座教授。长期从事历史理论、历史哲学及思想史的研究和西方经典著作的翻译工作。

《上学记》是由何兆武先生口述而成的,叙述了何先生1920年代~1940年代末不足30年间学生时期的陈年往事,蕴含着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对整个20世纪历史的反思,对我们重新认识过往、观察现在以及展望未来都有着重要的启迪,被誉为是一部浓缩了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史。

刚开始看《上学记》这本书的时候,便觉得书名起的不好,不吸引人,但一读下去,便一发不可收,分明是一部好书。


关于文字


何兆武是著名历史学家、思想文化史学家、翻译家。他学识渊博,精通中西思想文化史。1978年,他的《中国思想发展史》出版,全书50多万字,系统、全面、科学地论述了中国思想发展史。此书几经再版,被许多大学选为教科书。而后他用英文撰写了《中国思想发展史》由外文出版社出版,全书60多万字,为世界了解中国,为中国走向世界作出了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何兆武的学术研究成果如雨后春笋,他的《近代西方思想史》、《当代西方史学理论》等十几部著作以及《历史性批判散论》、《历史与历史学》等论文集携百余篇论文不断问世。

按说,这样一个著作等身的大家,应该是文采飞扬的,但是我们读《上学记》,文字是朴素的,是简约的,通篇都是大白话,没有雕琢修饰。如同坐在你面前的一个老者,用最平易的话,讲述那个时代的自己、自己的事及那些人、那些事,还夹有评议和自我评价,没有大、空话、套话。

苏东坡给他侄子的信,谈作文之秘:“凡文字,少时须令气象峥嵘,采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

平淡乃绚烂之极也。口述的毕竟不等同于学术文章,必须让人听得懂、读得懂。《上学记》是先生80多岁的作品,他把一些重大事件、一些高深的理论、一些名家大家如数家珍,娓娓道来,并非应景时髦话题,该书初版后却能一版再版,可见其影响度,其中平白的文字也是其功之一。


关于大家


先生讲述的一些学术大家,稍微有点文化的人,大都知道,有的甚至非常熟悉。其实大家也是人,也同普通人一样,也不是完人,有这样那样的问题。

先生“很敢说”。字里行间也可以品读出何先生的恬淡率真、风趣可爱。他会直言不讳的讲吴晗的“不配”,为赵九章、叶企孙鸣不平;会称赞梅贻琦的临危不惧,安步当车;会讲冯友兰紧跟当权者的做派,也肯定冯先生对中国哲学史做出的贡献······

再比如,在谈论鲁迅和巴金的文章时,他直言自己不喜欢巴金的文章,并写道:“我认为,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完善都需要正视自己的缺点,惟有如此才能真正鼓舞士气,才能真正进步,否则徒然助长虚骄之气,是没有好处的。”

在这本书里,他不避讳议论前辈作家与学者的道德文章,也不避讳谈论自己对时代与历史的反思,自由地抒发性情,说了很多真话、心里话。

丹青难写是精神。这些文字所构建出的那一位位“难忘的人”,正是何先生所倡导的“写历史最重要的也是要把“精神”写出来,堆多少资料也雄不出活生生的人”的真实写照。

其实先生不仅“画”别人,更没有忘记谈自己,借别人之口,多处说自己学的杂,学业无成等,何兆武说:“为尊者讳、为贤者讳,并不是真正对人的尊重。一个人的思想本来是活泼的、与时俱进的,又何必一定要把它弄成一种思想上的木乃伊,让人去顶礼膜拜呢?”


关于自由


先生《上学记》中,谈了学术自由,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乃至“借书”自由。他说“学术自由非常重要,或者说,学术的生命力就在于它的自由”;他说“图书馆变成了藏珍楼,唯恐被人家摸坏了,这就失掉了它最初的意义了”;

他说即使是不同政见的同学“晚上没事,大家也是海阔天空地胡扯一阵,而且可以辩论,有时候也很激烈,可是辩论完了,关系依然很好”······“没有求知的自由,没有思想的自由,没有个性的发展,就没有个人的创造力,而个人的独创能力实际上才是真正的第一生产力”。

如果大家都只会念经,背经,开口都说一样的话,那是不可能出任何成果的。

其实在当下,谈论自由也许不合时宜,先生的说法不一定全对,但还是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

似乎先生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观点不会被接受。他谈及读书时,也强调学术不是宗教信仰,并非字字真理,启发作用是第一位的。

先生的“过程本身就是最大的价值”,他将告诉你在寻找风景的过程中,不要忽略了沿途的风景。或者我们每一个人,在寻找人生终极目的的过程中,都应该好好享受和珍惜这寻找的过程,“且行且珍惜”,让人生在自由的心境中获得最大的丰盈,让生命在沿途的每一个小景点中串出自己独特的价值。

这一点应该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吧。


关于高干子弟


《上学记》中“高干子弟”篇,记录了一些求学的高干子弟,让人印象深刻。其中之一刘峙的儿子在他们班上,刘峙是蒋介石手下八大金刚之一,可是他的儿子在班里总是灰溜溜的抬不起头,因为他功课念得非常糟,大家看不起他。

那时候,同学间受尊敬的是那些业务突出,用北京话说就是“特棒”的人。成绩优秀,学问好,当然最受钦佩。

我想,观念的转变大概和解放后历次的运动不无关系。解放后政治挂帅,运动中人人争相自保,这是生存的本能,最安全可靠的路就是跟着高干子弟走。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那些“炫富”炫爹”的官二(三)代们枚不胜举,却“一不小心”为反腐“立功”,搬起“特权”的石头,砸到自己及其老爹甚至爷爷的脚,呜呼哀哉。

贪欲难遏,导致家风不正;家风败坏,助长贪腐。有这样的后代,即便不是靠腐败积累下巨额的财富,整个家族又能好到哪里去?

这又不仅让人想起曾国藩,曾家长盛不衰,代有人才靠得是什么?是文化的力量,而绝不是靠“炫富”、“炫爹”……

难道新时代不如旧社会,个中缘由不免令人唏嘘不已。


《上学记》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对于今天的受众者而言,《上学记》不仅是一本口述史,更是一本打开历史之门、知识之门乃至真理之门和思想之门的启蒙之书,很值得好好一读。

好作文 | 哥哥,再也不能撒谎了——读《小怪兽上学记》有感

潮新闻客户端

温州路桥区路北小学二(5)班 潘星尔

《小怪兽上学记》这套书太搞笑了,讲得都是小怪兽们有趣的故事。

有一只火脾气怪兽特别像我的哥哥。

火脾气怪兽在上课的时候看漫画书,被老师发现了。老师问他在干嘛?火脾气怪兽故作委屈地说,没干嘛。老师最不讨厌撒谎了,直接将火脾气怪兽的课桌砸成两半。火脾气怪兽再也不敢撒谎了。

我听妈妈说,哥哥坐在教室倒数第二排,他以前总爱把漫画书夹在课本里,在上课的时候偷看。结果,老师让他问题,他一题都不会。

回到家,妈妈问哥哥:“你上课有没有看漫画书?”他不以为然地:“我没有看啊!”妈妈盯着哥哥的眼睛说:“你还撒谎,老师都跟我讲了!”

还有一次,妈妈要出去开会,叮嘱哥哥:“别忘了,要写两页奥数作业。”

妈妈的车一启动,哥哥就拿起了平板玩,一玩就是二十分钟,电没了才放下平板,又翻开了一本《天文爱好者》。我提醒他:“哥哥,奥数还没写呢!等会儿妈妈回来了,看你怎么办?”

“放心吧,我写奥数可快了!”哥哥头也不抬。

门突然开了,妈妈走进房间,看见哥哥正躺在沙发上入迷地看着书,一脸怀疑地问:“你奥数写了吗?”

“写了。”哥哥脸不红,心不跳地说。

“哥哥作业没写,他就知道玩平板和看书。”我趁机打了个小报告。

妈妈眼睛一下子瞪得圆圆的,怒气冲冲地说:“你什么时候学会撒谎了?!”

哥哥担心妈妈眼中的怒火烧到自己,赶紧跑上楼去写作业了。

我在后面幸灾乐祸地说,哥哥,再也不能撒谎了 。

其实,每一个人都不应该撒谎。

“转载请注明出处”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