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3招搞定《登岳阳楼思想感情》写作。(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4 14:15

3招搞定《登岳阳楼思想感情》写作。(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登岳阳楼思想感情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主题明确": - 确保作文主题围绕“登岳阳楼的思想感情”展开,避免偏题。
2. "背景知识": - 对岳阳楼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有所了解,以便在作文中适当引用相关典故或历史人物。
3. "情感真挚": - 表达的情感要真挚,无论是对岳阳楼美景的赞叹,还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都要发自内心。
4. "结构清晰": - 作文结构要清晰,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岳阳楼的历史或登楼的意义。 - 正文部分详细描述登楼时的所见所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体验。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5. "描写细腻": - 对岳阳楼的自然景观、建筑特色进行细致描写,如楼前的洞庭湖、楼内的装饰等。 - 通过描写,展现楼中所见之景与内心情感的联系。
6. "引用恰当": - 可以引用与岳阳楼相关的诗词、典故,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以增加作文的文化底蕴。 - 引用时要确保准确,避免出现错误。
7. "抒发情感": - 在作文中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登岳阳楼》体现了诗人杜甫心念国家和百姓的伟大情怀!




《登岳阳楼》,盛唐,杜甫

昔问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登岳阳楼》是盛唐诗人杜甫创作的五律名篇,前代人称五律第一。

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示雄浑大气,气度非凡。

公元767年,时年杜甫五十七岁,距离他生命终结仅有两年,当时诗人处境极为艰难,凄苦不堪,年老体衰,多病缠身,仅靠饮药维持生命。公元768年,杜甫携带一家大小离开夔州,即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凭轩远眺,面对浩渺烟波、壮阔无垠的洞庭湖,诗人发出由衷的礼赞,继而又想到自己晚年漂泊不定,国家多灾多难,又难免感慨万千。于是在岳阳楼上写下了《登岳阳楼》。

《琴岳阳楼》中的岳阳楼,就是岳阳城西门楼,在湖南岳阳市,下临洞庭湖,为古今游览胜地。

首联”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昔闻,就是以前听说。洞庭水,就是洞庭湖水,指洞庭湖,在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这两句是说: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这是叙事写景,流露出诗人兴奋的心情,但又没有见到高兴的字眼,从“昔”到“今”,天在变,地在变,国在变,人也在变,社会动荡,人民灾难深重,杜甫的个人遭遇;都凝聚在一起,即便登上岳阳日楼,也只有一声长叹,长叹中,是忧国忧民,是感伤时世。

颔联:“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坼”是分裂,分开。吴楚是吴国和楚国,在中东南部,乾坤指的是日,月。日夜是日日夜夜,浮是漂浮。这两句是说:洞庭湖向东南延伸把吴楚分开,日月星辰天地在湖面日夜漂浮。

没有出现水字,却专门写水,洞庭湖的水。诗人站在岳阳楼上,向东南极目眺望,只见水天一色,一眼望不到头,看到洞庭湖的向东南伸展,把吴地和楚地分成两块,仿佛看到天地万物都日日夜夜地在湖水上漂游。这两句境界宏阔,一是极写水的宽阔,二是极写水的力量,能割裂大地,能浮动乾坤,是视觉,感觉和想象的融合,展现的是境界广阔,气魄宏大,是宏观景象。

颈联“亲明无一字,老病有孤舟”,这两句是说;

亲朋故旧音讯断绝,我年老又体弱,只有一叶孤舟相伴。“无一字”不但是诗人亲朋故交的音讯断绝,更是自己不了解国家的情况,这对于一个心念国君,不忘人民的诗人来说,那就是被社会抛弃的孤度客.

“有孤舟”,是说全家大小挤在一叶舟上,水上漂泊度日,精神是上,生活上的惨状可想而知。

尾联“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戎马,指战争,战乱。关山北,就是边关的山峦以北,即北方边境。

凭轩,就是靠着窗户。涕泗,涕是眼泪,泗是鼻涕,涕泗指代眼泪,涕泗流就是眼泪止不住地流淌。这两句是说;关山以北的战乱仍然未有停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园的泪水禁不住的流淌。杜甫倚靠岳阳楼的窗户,向北眺望虽然是万水千山,看不到长安,也看不见战火,但心中却仿佛呈现出吐蓄入侵,长安危急,百姓遭难的景况,他就伤心落泪。长安虽在遥远,但和洞庭湖的杜甫心心相系,这两句凝聚诗人对国家时局和自己的孤苦处境,深感无力回天,深感万分压抑,形象而深刻地显示了杜甫晚年的精神痛苦。

《登岳阳楼》:写出了杜甫晚年的无奈,还有漂泊一生的艰辛

杜甫的晚年生活陷入了困境,比他青年时代更加无助,毕竟青年时期,他还有一位好朋友严武,两个人有着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当杜甫走投无路时,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去四川成都投奔严武,正是在他的帮助下,杜甫在成都总算是站稳了脚安了家,建了一座简陋的草堂。正是从这个时期开始,他的作品有了色彩,写下了“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江深竹静两三家,多事红花映白花。”等等这些风格轻快的诗句。但是到了晚年,忧国忧民的杜甫又开始思念故乡,再上严武逝世,于是又决定离开四川成都,一路沿江而下,打算是回到老家洛阳。

一路上杜甫感慨万千,走得很急,也很匆忙,但是到达了夔州后,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此时的杜甫已经入不敷出,幸好他有才华,受到了当地都督柏茂林的照顾,得以在夔州暂时居住。这一段时间,他始终是想着国家,想着黎民百姓,同样写出了很多经典之作。其实人们之所以会喜爱杜甫,也正是由于他始终是心系天下,关怀普通的民众,把仅有的一点爱给予了更需要关怀的底层平民,所以后世还给以了他“诗圣”的称号。

公元768年(大历四年),杜甫由于思乡心切,不愿意再夔州生活下去,只想要尽快回到故乡,于是他又是乘舟北上,依旧还是由于战争不断,他只好又掉转方向去郴州投靠舅父崔湋。到达江陵,又是转到公安,到达了年底之后,杜甫到底了湖南岳阳。在这里他登上了岳阳楼,写下了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登岳阳楼》,这首诗在《全唐诗》里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也是杜甫作品里很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写这首诗时距离诗人逝世的时间,只不过两年的时间,此时他已经是57岁,对于现代人来说,57岁算不得什么,如果保养得好,身体还是很健康,可是杜甫一生漂泊不定,骨子里充满了忧愁,早已是白发苍苍,当他站在岳阳楼上,感受更多的还是人生的无奈,身边没有一个亲人,生活又是陷入了困境,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让人过早地白了头。不过也正是由于他在现实生活中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奈,还有生活所带给他的痛苦,才能够写出如此感人肺腑的诗作,有的时候生活就是诗,然而诗也可以是生活。

杜甫早年间就听闻了岳阳楼,也一早想要登楼浏览到地的风景,当他登上岳阳楼时,他以一种很细腻的笔触描写了周围的风景,在首联他一开篇就表达了自己登楼时的心情,还有对于这种楼的敬佩;我早就听闻洞庭湖波澜壮阔,今天终于是登上了这岳阳楼。其实这两句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杜甫也只不过是信手拈来,但是却又写得极为生动,让环境与心境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所以在颔联他依旧还是在写景,这个地方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远处的天地好像是在湖中日夜浮动。这个时候的杜甫完全是沉醉在了美景中,写得也是更具有诗意。

岳阳楼迷人的风景,让人沉醉,但是杜甫不一样,他在欣赏了美景之后内心并没有安静下来,他则是更加的忧愁,此时又是想到了自己的身世,还有当时的处境,为此,在颔联和颈联又是重点描写了悲痛之苦,还有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尤其是颔联更是整首诗的诗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相信任何一个人读到这样的诗句那都会感动;一个漂泊了一生的老人,当他面对生活时才突然发现,自己像是一个被人抛弃的婴儿,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所有的朋友音信全无,现在自己又是老了,再加上身体有病,只有那么一条船孤零零地陪伴着自己。颔联又是笔锋一转,把骨子里的家国情怀展现的淋漓尽致,现在关山以北依旧战事不断,烽火依然没有熄灭,我依靠在栏杆上默默流泪。

读杜甫的诗一定是要了解历史背景,还有他写作时的心境,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理解其中的意思;作为当时著名的诗人,杜甫无论是才华,还是人品,那都是一流。我们从他的作品中,处处能够感受到他的家国情怀,还有他对于人生的深刻的解读,以及对于普通民众深沉的爱。一位知识分子就应该要有这样的担当,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们铭记于心,家国天下,始终是站在弱者一边,给予人们关怀和温暖。

每次读杜甫的诗我都泪流满面,这也正是杜甫所带给我的感动,在这首《登岳阳楼》一诗中,他把周围的美景,还有对于人生的解读融为一体,正是这样的一种描写,让这首诗处处充满了诗意,也流露出了无限的忧愁。生活中的无奈,漂泊在外的生活,还有北方没完没了的战争,这些都成为了杜甫心中永远的痛。晚年的杜甫思念故乡,希望天下太平,可以回到故乡过安稳的生活,可是有的时候生活又不得自己,即使是像杜甫这种伟大的诗人也是一样,他在生活中吃尽了苦头,遭受了无数人的白眼。

杜甫在写下了这首诗之后,又是一路漂泊,大历五年冬(公元770年)到达了湖南耒阳,由于下了一场几天几夜的暴雨,他被困在小舟中,当地的县令听闻杜甫被困江中,带来了美酒和牛肉,当时杜甫怀着对于人世的留恋,永远地离开了,终年59岁,一代伟大的诗人就此烟消云散。尽管现在学术界对于杜甫的逝世有多个版本,但是经过很多专家和学者的研究,人们更偏向于他是病死在耒阳。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