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呼吸消化内科自我鉴定》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4 14:13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呼吸消化内科自我鉴定》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呼吸消化内科自我鉴定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是关于呼吸消化内科的自我鉴定,围绕这一主题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自我鉴定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在呼吸消化内科工作中的表现、成绩和不足;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达自己的决心和期望。
3. 内容充实:正文部分要具体描述自己在呼吸消化内科工作中的表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业务能力:阐述自己在呼吸消化内科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掌握程度,以及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患者问题。
b. 工作态度:表达自己对工作的热爱,以及在工作中认真负责、严谨求实的精神。
c. 团队协作:描述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以及如何与同事、上级、患者沟通,共同完成工作任务。
d. 成绩与不足:总结自己在呼吸消化内科工作中的成绩,同时也要正视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4. 语言表达:作文应使用规范的医学专业术语,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以下是一些建议:
a. 避免口语化表达,使用书面语。
b. 注意句子结构的完整性和逻辑性。
c.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5. 严谨

体检报告怎么看?超实用,建议收藏~

「编者按:」

在忙碌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容易忽视身体发出的微妙“信号”。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可能正是健康问题的早期警示。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能帮助人们抓住身体发出的健康“预警”,及早发现疾病风险,排除隐患,从而做到“有病早治、无病预防”。

日前,记者采访了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范西路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燕,教大家解读体检数据背后的“预警”信息,及时捕捉到潜在疾病的提示,从而采取科学的健康管理措施,享受更加健康的生活。

在市人民医院范西路院区健康管理中心,市民正在采血。

身体细微变化提醒健康面临“危险”

“不体检不知道,一体检吓一跳。”今年26岁的王亮在拿到体检报告后惊呼,没想到自己年纪轻轻却查出不少“毛病”。王亮在我市一家企业工作,前一段时间,公司组织员工们到医院进行体检,他本来不打算去,觉得自己这么年轻能有什么问题。但后来,看到身边的很多同事都参加了,他也决定加入。

“拿到体检报告才知道,原来我也贫血,一直以为只有瘦弱的人才会出现贫血。”原本以为自己身体很好的王亮,对自己的体检结果很是吃惊。咨询医生后,他了解到贫血的发生与胖瘦、身体强弱是没有关系的。出现贫血常见的原因就是营养性贫血,而营养性贫血主要是因为饮食不合理,缺乏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导致的。“医生告诉我,其实我的身体早就发出了贫血的信号,只是我没有捕捉到。”他说,医生指出他的嘴唇颜色淡白就是贫血的信号。

“千万不要忽视身体出现的细微变化,这些变化可能就是身体发出的信号,告诉我们可能出现了健康问题。”市人民医院范西路院区健康管理中心主任刘燕提醒大家,一定要留意身体出现的细微变化,及早发现疾病风险和排除健康隐患,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唇色红润是健康美丽的象征,唇色其实也是身体状况的指示剂。“我们的身体隐藏了什么疾病,都会通过我们的嘴唇反映出来。”刘燕说,唇色深到发黑、暗沉,或者是发白都是不健康的迹象。唇色颜色长期淡白,应该到医院检查是不是贫血严重。唇色深红,说明体内有“火气”。唇色为青色甚至到黑色,显示心脏出现问题,要及时就医。嘴唇发黄,说明肝脾湿热,可能是因为脾胃虚弱、肝胆不好、内分泌失调等所致。嘴唇青紫发黑,通常是血瘀的表现,说明你的身体正处于气滞血瘀的状态。舌通心,血液中含有大量废物时,舌头就会轻微发紫,舌头震颤体力差。舌苔也能反映身体状况,舌苔太厚可能是肠胃功能不良或饮食过量,舌苔过薄预示你的抵抗力正在下降,舌苔泛黄则是感冒信号。

除了唇色,头发的状况也可能揭示健康问题。“有些人头发稀疏,这不一定是遗传的原因!也可能是甲状腺有问题。”刘燕说,甲状腺所分泌的激素调节体内大量的代谢活动,其中就包括头发的生长。如果因为甲状腺的状况引起了蛋白质代谢紊乱的话,就会导致脱发和头发稀疏。饮食结构不良或由于暴饮暴食引发的营养不良也可能导致头发稀疏。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其实眼睛也是身体的窗户,通过这扇窗户,也可以窥见身体的秘密。“如果眼白发黄,那可能有肝病隐忧,贫血的人通常眼睑苍白,有过敏问题的人眼白的颜色会变暗,光泽褪去,黑白不分明。眼睛凸起来,是显示甲状腺有问题。”刘燕说,如果出现异常症状的黑眼圈,这是身体出现疾病的苗头,如肝硬化、肾炎、肾功能衰竭、呼吸衰竭,以及血液病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都导致出现黑眼圈,一定要警惕。

刘燕还提到,尿液的颜色也是很好的健康指示剂,如果在补充了大量的水分之后,尿液仍然呈深黄色,则表明肾脏系统可能出现问题,导致人体废弃物无法及时排出。在睡眠时间充足的情况下,到了下午仍然感觉疲乏、无力,这可能提示甲状腺出了问题,使得新陈代谢和激素分泌受到影响,身体能量无法及时得到补充。

在市人民医院范西路院区健康管理中心,医生用裂隙灯显微镜为市民做视力检查。

读懂体检报告中的异常健康信息

“身体出现预警信号及疾病不是一天形成的,经过长期的亚健康状态负面积累,逐渐形成病变。”刘燕说,很多人患病伊始,表面上身体很健康,自我感觉良好,而体内潜伏的致病因素正在发展变化之中,待出现症状再进行治疗,常已延误了时机。所以一定要定期进行健康体检,还应重视体检结果,有针对性地去治疗或保健。

市民柳成林每年都会做一次体检,以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可当体检报告在手,复杂的各项指标、专业的医学术语把我看得‘云里雾里’。”柳成林说。

“一份完整的体检报告通常包括个人信息、体检项目、检查结果、异常提示、健康建议等几个部分。”刘燕说,检查结果部分是体检报告的核心,详细记录了各项体检指标的具体数值和是否异常的信息,其中出现的异常信息是大家要特别关注的。

日常健康体检中,都会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常规化验项目有很多,对于普通人和日常健康的体检者,主要看“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这四项。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升高提示血液黏稠,同时降低则提示贫血。白细胞计数为血液中各白细胞总数,人体感染时,白细胞会出现升高。白细胞易受环境,情绪影响,如“疼痛”“激动”,有时容易升高,但不是一升高就是感染了,也要结合临床看病状。血小板具有止血功能,太高了容易出现凝血须及时就医。

“血脂异常包括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等,是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刘燕说,有些重要指标不易记,大家可以这样理解,比如高密度脂蛋白是“好”胆固醇,它帮身体把多余的胆固醇从心血管送到肝脏化工厂处理,所以越高越好。低密度脂胆固醇“是坏胆固醇”,它把胆固醇从处理化工厂(肝脏)运回心血管,所以越低越好。她特别提醒,血脂结果超出正常范围,并且达到一定程度才是“异常升高”,需要引起注意并及时检查,结果稍高于正常时,为临界状态,日常注意观察即可。

血糖检查也是健康体检的常见项目,血糖升高可能预示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刘燕说,并不是血糖升高就是糖尿病,如果正常血糖值、空腹血糖值、餐后2小时血糖值,三个数值都高于正常数值,就有可能是糖尿病,需要进一步检查确定。肝功能异常可能表现为转氨酶升高、胆红素升高等,常见于肝炎、肝硬化等疾病。了解肝细胞是否有损害,要看体检报告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两个指标,谷丙转氨酶升高不一定就是肝脏问题,如果出现数值“成百”“上千”升高,需要高度注意,因为这种现象常见于急性病毒性肝炎、急性中毒性肝炎、肝炎,肝癌等。

刘燕告诉记者,尿常规检查主要通过尿糖、蛋白、胆红素及尿有形成分等,了解泌尿系炎症,结石,肝肾功能,糖尿病等。拿到体检报告首先看尿蛋白、尿糖、红细胞、白细胞这四个重要指标,如果尿糖检测为阳性,血糖值正常,极有可能是由于肾小管对葡萄糖重吸收功能减退引起的。尿蛋白阳性,很可能是肾脏出了问题。尿胆红素阳性多见于梗阻性黄疸,如胆道蛔虫、胆石症、胆道肿物等,以及肝细胞黄疸,如肝癌、肝硬化、肝细胞坏死、急慢性肝炎等。尿隐血阳性可能有肾炎,尿中有白细胞,尿检报告显示多个白细胞(“++”两个以上),多提示泌尿系感染。“大家应该根据具体异常指标进行进一步检查,确定出现异常原因。”

“肾功能主要检查有肌酐、尿素、尿酸三项,其中以肌酐最重要,肌酐是人体的代谢废物,99%的肌酐是通过肾脏排泄的,肌酐指标升高代表着肾功能减退、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常见的病因有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等。”刘燕说,假如肌酐和尿素都升高了,表示肾功能严重受损,若只有尿素氮升高,肌酐在正常范围,考虑是肾外因素引起的,不是肾脏出了问题。

由于甲状腺彩超的普及,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已超过三分之一,所以说,甲状腺结节非常常见。甲状腺结节良性居多,只有7%—15%的甲状腺结节为恶性病变。“如果是良性结节,没有症状,没有引起甲状腺功能改变、没有影响到美观,只需要每隔6-12个月进行随访即可,到医院随访,主要是做甲状腺超声检查和甲状腺功能检查,如果甲功正常,无需特殊治疗。”刘燕说。

在市人民医院范西路院区健康管理中心,医生正在为前来体检的市民量血压。

五招帮助大家远离常见疾病困扰

30岁至59岁人群是家庭和单位的支柱,近年来中青年的健康问题日渐突出。高血压、糖尿病、超重、肥胖、血脂异常的患病率迅速上升,同时吸烟、饮酒、锻炼不足、饮食不合理、熬夜等危险因素比例处于高水平,致使40岁-49岁各项指标已基本接近或超过50岁以上人群,处于较高水平。

面对“生活方式病”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石家庄市疾控中心慢性病防治科马新颜表示,年轻人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旦发现血压、血糖偏高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同时还要积极改变不良生活方式,专家给出“五招”,让人们远离这些疾病的困扰。

01

第一招:找准影响健康的根源

首先对自己目前的工作生活状况进行评估,可将自己一周的工作生活情况进行记录,了解自己整体的工作生活状态。

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估,定期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检查,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体检,及时掌握自身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健康问题。

02

第二招:选择“对”的运动

经常性体力活动或运动不仅可增加能量消耗,而且可使身体的代谢率增加,有利于维持机体的能量平衡,还可以增强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功能,运动还使人精神愉悦。

“没有时间”往往成为人们不参加体力锻炼的理由,并且把增加体力活动看成是一种“负担”,应有意识地在生活中寻找机会,尽量多地增加身体活动。运动时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爱好使锻炼不再成为辛苦的劳作和负担,坚持锻炼也会变得更轻松。

03

第三招:合理设定目标

对于养成多年的生活习惯很难一下完全改变,开始一项运动或制定一项运动计划时,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先设定一个低水平的目标,如果开始定的目标过高,实际上很难做到,人们很快就会失去信心甚至放弃,因此在制定计划时,一定不要急于求成,应该循序渐进,建立一系列短期目标。

制定计划时,措施要具体,并且是可以达到的,千万不要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列入计划,一定要给自己留有余地,这样不会因为某一天没有完成计划时有太多的沮丧,甚至因为经常完不成计划而放弃运动。

04

第四招:养成习惯,坚持才是胜利

习惯成自然,锻炼无负担,养成每天锻炼的习惯后,锻炼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了一件非常愿意做的事情。坚持锻炼也使你的运动更安全,那些运动诱发的急性心脏病大多发生在没有日常锻炼习惯的人中。每天最好选择一段固定的时间进行运动,并形成习惯。如果没办法固定时间锻炼,可以利用上下班、午休、工作间隙等“零散”时间运动。

05

第五招:学会识别健康危险信号

学习了解一些主要慢性病的指标,知道什么人容易得慢性病,急性发作的前期表现。

记者:李莉雅

摄影:郄磊

来源: 石家庄日报

消化内科:守住内心的坚定,为患者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一个无论多么健康的人,哪怕很少去医院,但一定会与消化科有交集。“消化科治疗的疾病五花八门,从口腔到肛门都是消化系统,都可以得消化系统疾病。此外,在排名靠前的肿瘤里,除了肺癌、乳腺癌,其他几乎都是消化系统肿瘤——胃癌、肝癌、肠癌、食道癌……”在瑞金医院消化内科,你能直面消化疾病领域的庞杂与挑战,这里没有外科惊心动魄、瞬息万变的救治场景,却有着细细抚“胃”人心的坚持与传奇。历经逾半世纪发展,消化科的医生们在各类常见及疑难疾病中默默钻研,始终不忘一条医生的本分:为患者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

1 七十载风雨路,

“开拓”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必须

解放初期,广慈医院(现瑞金医院)内科不分专业,1952年,在内科基础上,划分为消化专业,“瑞金消化”诞生了。消化专业组成立之初,唐振铎任消化科组长,创立当年即在国内率先开展硬式胃镜检查、肝穿刺等技术;1959年,他又与上海第三钢铁厂等合作自制胃粘膜活检钳……新中国建议之初,百废待兴,对瑞金消化学科而言,“开拓”是一种胆识,更是一种必须。

唐振铎在门诊

1959年“西学中”兴起,徐家裕领衔在国内最早建立了胰腺外分泌功能的诊断试验,并在医疗设备欠缺的条件下制定了早期急性胰腺炎临床诊断标准。之后,徐家裕和王冠庭分别对急性胰腺炎和消化道肿瘤进行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其中清胰汤及扶正抗癌方的应用,吴裕炘研发的“免疫1号”“免疫2号”制剂在自身免疫性肝病等风湿病中获得良好疗效,对后来的医学领域也有重要影响。

徐家裕在门诊

谈及“吗丁啉”可谓家喻户晓,它与瑞金医院还有一段传奇往事。早在上世纪70年代,时任消化科主任的徐家裕带领消化科增添了对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研究。当年这个解决胃肠动力紊乱性疾病的新药就是由徐家裕等在80年代帮助引进中国,他还主译了Champion教授关于“胃肠动力观念进展”的著作,引发全国消化学界的重视,推动了该疾病在国内的研究。

在瑞金医院这座大型综合医院,消化科是众多学科中的一支,却是成就瑞金无数“第一”病例中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1977年10月21日,瑞金医院完成国内首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是一名肝癌患者,其围手术期医疗工作由消化组的江石湖医生负责。当时,肝移植术后治疗排异反应的唯一手段是使用大剂量激素,而其近期副作用就是消化道出血。江石湖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发现,欧洲有科学家在1964年发现一种名为西咪替丁的H2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如用它来防治消化道出血岂不合适?不过,西咪替丁在1976年才在英国正式投入市场。江石湖辗转获得该药,攻克了难关,使肝移植患者术后生存期大大延长,最长的一例是284天,死因是肝癌复发,这对当时的中国乃至全亚洲来说都是一个里程碑式的进步。

江石湖

2 六大亚专业齐头并进,

守护患者的“最后一站”使命

消化系统的很多疾病与生活质量、生命的尊严息息相关。

2020年找到瑞金医院时,76岁的史老先生已半年多没吃过东西了,喝口水都成了奢望,因为他因手术造成食管堵塞,无法从嘴里进食,只能靠静脉注射营养液维持生命。此前,他在体检中被查出胃癌,在当地医院做了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本以为就此开始新生活,手术后的他却是:吃什么,腹腔引流管流出什么……检查显示,这是食管-空肠吻合口瘘。就像塑料袋破了一个洞,装进去的东西会跑到塑料袋以外的地方去。于是,史大爷只能通过静脉输液补充营养。但两个月后,吻合口瘘依然存在,还出现了新问题——“食管-空肠吻合口狭窄”。老先生换了医院进行第二次手术,但手术不久他就出现了吞咽困难,且症状逐渐加重。当地医院准备通过内镜技术进行吻合口扩张。但检查发现,他的食管空肠吻合口已经完全闭塞,当地医生无从下手。

邹多武主任(右)

就这样,老先生开始了每天“痰盂不离手”的日子——滴水不能进,否则口水在嘴里攒多了,只能吐出来。研究着这个病例,消化内科主任邹多武和王东主任医师决定给病人再次做手术,用超声内镜穿刺方法重新打通食管。像老先生这种病情的超声内镜治疗难度极高,文献检索世界上还没有同样的病例治疗报道。医生的经验与态度感染着患者的家属,“我们对瑞金的医生有信心,哪怕我爸能再喝几口水也好啊。”病人的信任也让医生决定一搏。手术当天,邹多武、王东凭借多年的超声内镜操作经验,在X线辅助及护士的娴熟配合下,将一根不足1mm的细针从老人的食管吻合口穿入对面的肠腔,成功放置覆膜金属支架……手术历时不到1小时,“饭从口入”终于实现。

在国内,瑞金医院消化学科绝非体量最大的,但70年发展历程中对疑难杂症的诊治,敢于向疑难发出挑战,成就了“瑞金消化”独有的金字招牌。

都知胰腺癌凶险,胰腺炎也不是“儿戏”,尤其是急性重症胰腺炎。早在1973年,瑞金消化的抢救小组就救治了一位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虽经80多次院内外大会诊、6次外科手术,患者仍于发病87天后死亡。通过这次救治,瑞金消化人深刻体会到早期识别重症急性胰腺炎的重要性及摸索有效治疗的迫切性,总结经验并着手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治及发病机制进行研究。自此,对胆胰疾病的研究成为瑞金消化的一大特色。

胆胰疾病诊疗更多时候需要多学科参与。2020年,由消化科邹多武牵头,汇集消化内科、胰腺外科、肝胆外科、放射科、核医学科等科室专家,为患者提供涵盖预防、筛查、诊治、康复的“一站式”服务,为患者争取“最合适的治疗方案”。在瑞金胆胰疾病MDT门诊中,有1/3的患者修正了原来的疾病诊断、1/3的患者改变了最初的治疗方案。比如有的由传统外科手术,改为内镜微创治疗,有的准备做内镜治疗的,最后认定为手术是最佳方案,有的原本要手术的患者,经缜密分析进一步检查,查明原因无需手术,病人从中受益良多。

炎症性肠病诊治复杂,瑞金医院消化科炎症性肠病的诊治水平始终领跑全国。2003年,钟捷完成国内第一例双气囊小肠镜检查,同年,完成国内最大样本组胶囊内镜150例。钟捷作为国内“双气囊小肠镜操作第一人”,通过多年研究系统研究,出版了《双气囊电子内镜——原理、操作技巧与疾病图谱》,为进一步规范小肠内镜在我国的应用作出重要贡献。

钟捷

难治性炎症性肠病是炎症性肠病中的诊治难点与重点,由瑞金消化牵头的炎症性肠病MDT团队组建于2015年,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炎症性肠病MDT之一,为近百名疑难患者解决临床难题。

技术是医学进步的一双翅膀,但好的技术需要好的医生加以最好的应用才能真正为患者所用。以超声内镜、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技术为代表的消化内镜在胆胰疾病诊治中具有独特优势。1995年,瑞金医院消化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探头超声内镜检查。2008年,瑞金消化超声内镜技术又有突破进展,借助EUS的穿刺技术解决了胰腺肿瘤的术前定性诊断,并首次尝试开展晚期胰腺癌EUS介导基因重组腺病毒的植入治疗。目前,由邹多武领衔,瑞金消化的ERCP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水平,并开展了大量复杂ERCP治疗,如肝移植术后ERCP、小儿ERCP,ERCP患者中年龄最小者出生10个月,最大者104岁。

肿瘤日益成为威胁国人健康的重大疾病,早在1989年,瑞金消化科就引进具有当时国际先进水平的电子胃镜、超声胃镜色素染色和双通道胃镜等设备,与外科、放射科、病理科组建早期胃癌协作专题组,开展早期诊断工作。1995年起,吴云林组织10家医院,10年间在240万病人中筛查早期胃癌,证实早期胃癌手术率为9.1%,成为我国早期胃癌研究的基础指数。1996年至2010年的16年间,瑞金消化科吴云林等与外科朱正纲等合作,开展早期胃癌诊断与治疗工作,使得瑞金医院早期胃癌手术率高达21%。

吴云林(左)和袁耀宗(右)

2005年,消化内科、普外科、腹腔镜外科、放射科、病理科和肿瘤科共同组建胃肠肿瘤学科群,在吴云林教授带领下,成为上海市胃肠肿瘤重点学科,瑞金医院外科胃癌手术患者中早期胃癌手术率名列上海及全国前茅,成为我国早期胃癌研究的领跑者。瑞金医院消化科在早期胃癌研究中,总结了一系列判别要点,使得瑞金医院消化的早癌诊断始终保持国际先进水平,形成了瑞金早癌诊治体系。

凭借着瑞金医院良好的医疗环境,也依赖于消化科医疗上原有的精湛技术,这些年,由邹多武、钟捷组成的核心领导团队引领瑞金消化迈入新发展期。目前,瑞金消化形成胆胰疾病、消化道早癌诊治、炎症性肠病、消化内镜技术创新、胃肠功能及动力障碍性疾病、消化科疑难杂症六大亚专业。其中,内镜中心能高质量开展目前国际上开展的所有消化内镜领域的检查和治疗。

瑞金医院消化内镜中心

至今还有人“打飞的”冲着瑞金消化这块招牌来看病。究其背后,一大客观原因是消化系统确有许多疑难杂症,导致患者“跑了许多医院,依旧看不好”。对医学发展的研判,也回应着患者的期待,这些年,瑞金消化牵头建立了“炎症性肠病多学科群”“胆胰疾病多学科群”“消化动力疾病多学科群”等多学科群与多学科门诊,来自多学科的专家每周共同研究疑难杂症的对策,多科协作为棘手、重症的患者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瑞金医院被病人称作‘最后一站医院’,意思是遇到疑难杂症,一定要到瑞金医院看看,如果这里也没办法了,就真的没办法了。”邹多武说,消化内科疑难疾病会诊中心承接着这份来自患者的信任,更承接这份沉甸甸的使命。

3 人才奔涌竞逐,潜心医路直面新挑战

盛名之下,每年来瑞金消化进修的各地消化科医师人数众多。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有进修医生来消化科学习访问,据统计,从1980年至2022年瑞金医院消化科累计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近千人次。在此期间,瑞金消化学科的人才梯队稳步前进,综合学术影响力逐年提升,获得多项各级各类奖项,发表SCI 80余篇。当前,消化内科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及上海市科委、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等众多研究项目,重点对胃肠肿瘤、重症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及综合治疗等进行研究,多项成果为临床一线治疗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你要做一个敢想、敢为、敢担当的学者”,这是当年唐振铎教授对消化科医生的要求,也是代代消化科人共的追求。回首消化科70年,有光荣的历史、宝贵的经验,更有征程在前。“医学技术飞速发展,留给我们的问题依然很多,比如胰腺癌的生存期依然急需提高,如何让患者更早发现消化系统肿瘤,得了肿瘤后如何更有效精准的治疗,需要消化科、肿瘤科、外科等多学科,以及基础研究团队进一步精诚合作,向科研要答案。”邹多武说。

从广慈到瑞金,百十年岁月间,璀璨光辉的广慈大内科、大外科向前发展,逐步形成如今的各个优势专科,并在“广博慈爱,追求卓越”的精神指引下,不断攀登医学新高峰。在建院115周年之际,特推出“瑞金名科”专栏,让我们一起走近瑞金医院的这些优势学科,了解他们是如何担当“国家队”重任的。

撰文:姚玮艳唐闻佳

编辑:韩康妮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