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4 14:15
写作核心提示:
题目:课堂演讲话题作文注意事项
正文:
课堂演讲话题作文是检验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的重要方式。为了使作文更加出色,以下是一些写作时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选题要准确
1. 选择自己熟悉和感兴趣的话题,这样可以更容易地展开思路,写出真情实感。 2. 遵循教师的要求,确保话题与课程内容相关,避免偏题。 3. 话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避免过于简单或陈旧。
二、结构要清晰
1. 开头:简洁明了地引出话题,引起读者的兴趣。 2. 主体:分段论述,每个段落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层次分明。 3. 结尾:总结全文,深化主题,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三、内容要充实
1. 论证有力:运用事实、数据、例子等有力论据,支持自己的观点。 2. 语言生动: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3. 观点鲜明: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避免含糊其辞。
四、语言要规范
1. 语法正确:注意句子结构,避免出现语法错误。 2. 词汇丰富:运用恰当的词汇,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 语气得体:根据文章内容和目的,选择合适的语气,如庄重、幽默、严肃等。
五、注意以下几点
图为衡水二中老师正在开展“微党课”活动。 衡水二中供图
中新网衡水12月23日电 (记者 李晓伟)电子屏播放、橱窗板展示、绘制专题板报,悬挂横幅标语……近日走进衡水市第二中学(简称“衡水二中”)校园,中新网记者深切感受到此间浓厚的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的氛围。
据介绍,作为衡水市直两所省级示范性高中之一,衡水二中每周会根据教学时间进行“微党课”学习:即在学校所有备课组集体教研前,由备课组长和党员教师领学,集中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
衡水二中政治老师、备课组长之一的贡军荣称,每次“微党课”前,她都会和党员教师把当期要学习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制成课件,切实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贡军荣说,作为教师她深感责任重大,只有通过系统地学习,真正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带领学生学习,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除了教职工的“微党课”学习,该校同时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金句制成校本材料发到每位学生手里,利用政治课的课前三分钟,由老师讲解并带领学生诵读、誊写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金句。该校学生将此活动生动地称为“课前三分钟”。
学生赵荣德说,“党的二十大报告里有很多话让我印象特别深刻,比如‘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我感受到了国家走绿色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决心。”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该校还成立了以校党委书记为团长的党的二十大精神基层宣讲团,利用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主题团日活动和备课组长会、全体教师会等,对全校师生进行广泛宣讲。
图为衡水二中开展党史知识竞赛活动。 衡水二中供图
同时,该校各年级还通过主题演讲赛、传唱红色歌曲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
“以前觉得课业忙,很少主动了解这些知识,现在通过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增强了我们的爱党爱国意识,也了解了更多的国家大事,对我们来说非常有意义。”高一学生逯运如说。
衡水二中办公室主任崔广义称,让学生们在互动中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更能深刻体悟精神内涵,激励他们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雄心壮志。
衡水市委党校党建教研室主任许春和表示,衡水二中在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学习形式灵活多样,党员干部率先垂范,广大师生全员参与,学习效果立竿见影,可以说真正做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
随着学习的深入,学生赵荣德说,现在他们越来越积极主动了解身边事、国家事。他笑称,作为新时代学子,要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完)
来源: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刚上完制药专业20级1、2班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张琴老师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研室接受记者采访时,笑容亲切柔和,着装大方得体。23年的从教生涯,她早已成为学生心目中的“女神”,是思政课上的“舞者”。
“师德标兵”“翔宇教学名师”“优秀思政课教师”......这些荣誉称号对张琴来说,已是过眼云烟,她更在乎的是学生的成长和对思政课的认同。“上好思政课,当好引路人是我作为思政课教师的初心与使命。思政课上学生‘抬头率’攀升,就是对我教学的肯定。”
潜心教学 让思政课有抬头率更有点头率
1997年,27岁的张琴来校,走上了思政课教学的岗位。初踏教坛,张琴经常听到前辈们说:“思政课好上,但想讲的出彩,着实不易。”虽从徐州师范学院(现为江苏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但还没有多少高校思政课教学经验,要强不服输的张琴便着手探索如何让“思政课更加出彩”。
拟定目标,行动起来却没有那么容易。张琴开始了提升教学“功力”的探索之路。她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围绕备课、授课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环节,精心策划每一节课,情境教学、课堂辩论赛、主题演讲、专题讨论、翻转课堂……都被她搬到了课堂。“课堂要坚守一专到底,不能是枯燥乏味的理论说教,而要善于巧妙融合社会热点、时政动向、学生关切、课题研究、地域特色等元素。”张琴说,“上好一堂思政课,要像编剧一样写好教案,像导演一样组织好课堂教学,像演员一样展现出每一堂课的精彩,从而抓住学生的眼球和求知欲,谆谆诱导,层层深入,达致教学目的。”灵活的教学方式,让她的思政课“活”了起来,抬头率和点头率不断攀升。
在讲授“中国梦”时,张琴从“中国梦的内涵”“如何实现中国梦与个人梦的统一”等问题出发,详细介绍了中国梦提出的时代背景和基本历程。接着,围绕中国梦个人梦的内容,用不同的案例阐明了实施的具体路径。课上,她还让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把幸福的实现路径写在纸条上并收集上来,结合有代表性的小纸条内容进行讲解和引导。这种方式让学生“很兴奋”。丰富新颖的课堂,让学生对她的课越来越感兴趣。“张老师,你的课接地气、有朝气,三节课感觉一眨眼就过去了,我们喜欢上你的课。”这是学生经常跟张琴说的一句话。
但张琴觉得这还不够。她坚持把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时事热点追踪、学习成果展示、致敬英雄模范、实地参观考察、劳动教育创新、志愿服务调研等方式都被她运用到思政课里,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高度融合,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思政课不仅有“历史感”“理论感”,更充满鲜活生动的“现代元素”,最大限度的实现思政课从“有意义”到“有意思”的转变。
修己达人 担好学生成长引路人
“教好学生,首先要锤炼自己,才能当好学生成长路上的引路人。”在张琴看来,教师仅凭课本上的知识来教学生是远远不够的。她始终认为,思政课教师要用深厚的家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正确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发展趋势,为社会聚集正能量,为学生指引前行方向。
为了上好每一次课,给学生留下更多“精神给养”,下班后,张琴经常顾不上疲惫,趴在家里的电脑旁忙着查阅资料、收集案例、修改教案。日积月累下,她形成了较为齐全的教学资料库,还有6本课堂随记和5本科研笔记。有了这些“宝贝”,张琴笑称:“上课时就能信手拈来、旁征博引。”此外,为了讲好课,她经常光顾与思政课教学相关的各类网站,搜集各种精彩的影音素材,逐字逐句地琢磨授课技巧。自己在上课前也经常反复推敲,反复试讲,讲了修、修了改,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思政课不是假大空,要以真情实感打动人。”在张琴看来,好的思政课还必须讲到学生心坎里去。她注重深挖教材所蕴含的情感元素,唤回学生最朴质的情感、思想上的共鸣。在讲授戊戌变法运动六君子之一谭嗣同时,她既深情讲述了谭嗣同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铮铮铁骨,又展现了他作为有血有肉有情有爱之普通人的似水柔情。她的讲述深深打动了学生,有的学生甚至眼泛泪花。
当记者问道她如何做到这一点时,张琴微笑着说:“没有什么窍门,更多的是启发。”据张琴讲述,她通过校内课堂教学和校外实践活动体验等形式,关注学生的日常情感体验,注重培养他们的情感记忆能力和感同身受能力,启发、引导学生学会用想象的、带有诗意的观点去观察和理解生活,唤醒、激活他们潜藏的诗性意识和诗意情怀,使他们对现实保持一种新鲜活泼的感情体验、一种诗意的精神状态,去探索未知世界与生命意义的真谛。
已经毕业的学生冯加根深有感触地说:“她的课具备丰富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素材,从两会焦点到优秀影视热剧,从民生难题到春晚小品,从优秀文化传统故事到革命先辈事迹,很是吸引人。在她的课里,我们学到的不单单是知识,更多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
力做火苗 让思政课光辉越发闪亮
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提及张琴老师,更多的评价是:“教研室里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也是一名女神级教师。”“张老师在我们教研室很活跃,像一颗火苗,感染并引领着我们教研室的每一个人。”教研室主任程单剑说。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这门课开设于2005年,教研室成立于2012年。无论是纲要课程建设,还是教研室各项工作,张琴老师都给予了一以贯之的全力支持。作为教研室的骨干,她积极参与到大纲制定、集体备课、教学设计、课件创制、专题研讨、试卷命题等各个环节,总是不厌其烦、耐心细致修改斟酌,直到符合教学要求。
在纲要教研室里,张琴老师还是一名科研达人。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她始终坚持科研反补教学。近年来,她主持完成省社科基金项目、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和市厅级项目多项;在《中国社会科学报》、《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理论探索》、《政治与法律》、《江苏高教》、《求实》、《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北方论丛》等学术报刊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部;多篇成果获得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做好自身教学科研的同时,她还“点燃”了更多的思政课教师。王红艳便是其中的一位。在张琴老师的指导下,王红艳在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省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展示活动中获得二等奖,还获批了省社科基金项目。“无论是教学还是科研,张老师都给予我们青年教师倾心指导。她的治学态度深深感染着我们每一个人。” 据了解,青年教师刘巍、解军、秦蕾等在张琴老师的指导下,已经成为思政课教师队伍中的骨干和中坚力量。
张琴说:“我的理想目标就是做新时代最好的思政课教师。虽然离‘最好’还有一段路要走,但这是我的追求和信仰。”在张琴老师看来,思政课蕴含“大学问”,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功力”,用一辈子上好一门思政课,使自己成为名副其实的“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让思政课光芒越发耀眼闪亮。
(李博澜 仲昭慧)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