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10: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老虎·老虎》读后感的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了解书籍背景": - 研究书籍的作者、出版背景、时代背景等,这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意义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2. "明确读后感主题": - 在写作前,明确自己的读后感主题,比如对故事情节的感悟、对人物性格的分析、对主题思想的解读等。
3. "结构清晰": - 写作时,应遵循一定的结构,如开头、中间和结尾。 - 开头可以简要介绍书籍的基本情况,如作者、书名、主要内容等。 - 中间部分是对书籍的详细分析,包括对情节、人物、主题等的解读。 - 结尾可以总结全文,提出自己的观点或感悟。
4. "内容充实": - 在分析书籍时,要有具体的例子支撑自己的观点,避免空洞的论述。 - 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或感悟,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5. "语言表达":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 - 注意文章的节奏和韵律,使文章读起来流畅自然。
6. "观点明确": - 在分析书籍时,要明确自己的观点,避免模棱两可。 - 可以从多个角度分析,但要突出自己的观点。
7. "避免抄袭"
作者:李朝全(中国作协创作研究部副主任)
温燕霞的长篇小说《虎犊》(漓江出版社、接力出版社2021年5月出版),以中央苏区时期的少共国际师历史作为创作题材,塑造了几个红军青少年战士的形象,注重贴近青少年的生活和斗争经历,生动描写其在战争硝烟中不断成长的过程。
这部小说以两条线索来组织故事情节。一是杜鸿运和少共国际师一代人的成长故事,一是今天的青年杜思红的经历及故事。“我”杜思红是电视台编导,一个自负同时又有着青春理想的青年,在制作庆祝建党的节目过程中,找到了当过红军的太爷爷的故事。通过与自己父亲杜忆红的交谈,追寻太爷爷走过的路,他逐渐揭开了太爷爷那一代人充满青春热血的战争岁月。一群平均年龄刚过18岁的年轻人,为了理想和信仰而战,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流尽最后一滴血。他们一个个肩并肩、手拉手,前仆后继,英勇无前。在对前辈革命历史发现、领悟和接受熏陶洗礼的过程中,杜思红受到强烈的情感冲击与心灵震撼,同时也获得了思想上的启迪。他逐渐成熟起来,开始懂得与人协作共进,甚至勇于舍生取义。当遇到疯牛奔着穿红衣小女孩冲去,小女孩生命危在旦夕之际,杜思红毫不犹豫果断出手,抓住牛角,救下小女孩。他的这一英勇行为无意识中传承了祖辈的荣光。因此,这部小说用家庭血脉关联和家族家风传承与红色历史、苏区历史勾连起来,将家教家风同革命的理想信念、红色精神的教育融会在一起。杜思红的成长既是一种追寻与发现,也是一种传承与弘扬。
从杜鸿运到他的儿子杜红,再到孙子杜忆红,直到他的曾孙杜思红,一代又一代的杜氏后人都在寻找前辈,实际上也是在寻找自己的精神血脉。杜鸿运身上所集中凝聚的红军精神、苏区精神、少共国际师的斗争精神,是一笔宝贵的红色精神资源。他的一代代后人们就在这种对于父辈精神的追寻过程中实现了自身精神的涅槃。
小说的主体部分讲述的是杜鸿运等这群少年红军的成长历程。作者特别选取苏区最艰难的第五次反“围剿”时期作为历史背景。在这个阶段,中央苏区由于受到“左倾”教条主义影响,给红军和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挫折。作者集中描写少共国际师这支最年轻的红军战士队伍,表现以杜鸿运、曹远志、白菜梗、曹半夏、欧阳灿、欧阳焕等为代表的年轻战士在战火洗礼下迅速成长并在战斗中成为英雄的故事。杜鸿运原先是老财主的儿子,过着优越的生活。在红军指战员的教育培养下,他渐渐地懂得了红军是为老百姓谋幸福的,并慢慢地成长为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而在真实的战斗过程中,目睹了战友牺牲之后,他变得更加坚强和勇敢,政治上也成熟了起来,同时他和曹半夏的爱情也有了收获。
爱情故事的续篇颇为动人。曹半夏在丈夫离去以后对爱情顽强守望。一直到99岁去世,她都坚信丈夫一定会活着回来找她。这位红军留下的女人、这个被留下的红军一直都在守候和期盼中艰难地挺了过来。孤儿寡母,带着遗腹子跋山涉水,从赣南一路寻到广西全州,在那里等候丈夫归来,经受了当地财主恶霸的欺凌和艰难生活的考验,最终把孩子拉扯大。她一直坚持四处收集埋葬红军的遗骸,在自家的院子里种下五星型的桂花林。这些既看出她对红军的深厚感情,更看出她对爱情的坚贞不渝。曹半夏的故事让杜思红这个懵懂青年受到深刻的启迪,从而开始认真地对待感情。苦难的岁月已经过去,经历时间及岁月磨洗的生活和爱情更加美好。生活在幸福和美好中的人们永远不能忘却峥嵘的革命历史。这就是以杜思红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所应该传承并肩负的初心与使命,亦即红色的精神底色和崇高的革命境界。
来源:光明日报
3月31日,当代作家温燕霞最新长篇力作《虎犊》预告会在京举行。江西广播电视台高级编辑,江西省文联党组成员、挂职副主席,《虎犊》作者温燕霞;中国作协创研部主任、研究员,著名评论家何向阳;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唐咸秋应邀出席。广西出版传媒集团副总编辑、漓江出版社社长刘迪才,接力出版社社长黄俭,漓江出版社总编辑张谦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虎犊》预告会现场
《虎犊》是漓江出版社和接力出版社联合打造的年度重点项目,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作品已入选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党100年主题出版重点选题。
小说分上下两篇,上篇以中共党史、军史上短暂存在过的少共国际师的悲壮传奇为叙事原型,着力刻画了杜鸿运、曹远志、白菜梗等一批有血有肉的青少年红军战士,他们在残酷的战争中迅速成长为有责任、有担当、有理想的军人,并最终为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下篇通过杜鸿运的后人对革命先烈的苦苦追寻,讲述红色基因传承的当下现实。
在短短一小时的活动中,各位嘉宾围绕“战火中的少年中国”这一核心主题,展开了精彩纷呈的对谈,娓娓讲述选题缘起,如何打造精品图书,创作、出版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以及评论界对《虎犊》内容、结构上的期望与批评等等。
谈到对红色题材的关注,温艳霞坦言,之所以喜欢红色题材的创作是源自自己的家世。“我是江西赣州地区人,我老家是安远县,实际上也是一个红区的边缘县,它是红白拉锯区。我的爷爷是地主,我的地主爷爷救过两个伤员,还给他了20块光洋,但是没留下名字。我的大姨家里有两个男丁参加红军,最后生死不明,也没有实战红军的认定。因为这样一种家世,让我天然地关注红军的题材。”
温艳霞介绍,赣南红军长征8万人,从甘南出去的有5.8万多人,占了70%。红军长征25000里,每一公里有3个赣南籍的烈士。她的老家当时人口不过10万多,烈士有27000多名,有名有姓的烈士是10800多名,更多的是无名无姓的英烈。
“我当时去井冈山参观它的纪念碑,看到黑漆漆的墙全是烈士的姓名,我真的热泪夺眶而出。我想一个作家有责任、有义务还原血与火的历史,用青春和生命构筑性命之基的历史。这是我最起码的动因,说是灵感也好,兴趣也好,我觉得更多的是责任。”
温艳霞谈到,红色题材是一种硬核题材,硬核题材软着陆,这是考验作家功力的标准。她把《虎犊》的创作称为“共情沉浸式的创作”。“我写少共国际师的时候,我觉得我不是生活在现在,而是生活在从少共国际师1933年8月5日成立,到1935年2月10日撤销之间的日子,我的生命就停留在那个阶段。我希望每一个无名英烈有五官,有身高,有家庭,有他具体的兴趣和爱好,把一个无名的烈士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
唐咸秋认为,《虎犊》是一部关于战场,热血与牺牲,追寻和传承的故事。这部小说根据历史实际,再现了党史、军史上少共国际师的悲壮传奇,直面了战争的残酷,呈现了一代青少年在血与火、荣与辱的严峻考验中迅速成长进步的轨迹。小说人物形象生动鲜明,情节曲折动人,相信每一个读者在感动之余,都会落泪,都会沉思。
何向阳则指出,温艳霞是一个非常有情怀、有使命感、有正气的作家,她的作品将红色基因转换成了时代营养。“她创作的积淀再加上女性叙事的优长,在小说中把文学性、历史感传递得非常准确,非常动人。”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