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5 21: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朝圣》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事项:
1. "理解影片主题": - 首先,要确保自己对《朝圣》这部影片的主题有深入的理解。了解影片的核心思想、情感表达以及所传达的价值观。
2. "明确观后感的角度": - 观后感可以从多个角度来写,如影片的剧情、人物、导演手法、摄影技巧、音乐配乐、文化内涵等。明确自己的写作角度,有助于组织思路。
3. "注意作文结构": - 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影片的背景和主题,引出自己对影片的感受。 - 主体部分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结合具体情节和细节进行分析。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影片对自己的影响或启示。
4. "深入分析": - 不要只是简单描述影片内容,而要深入挖掘影片背后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 人物塑造: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心理变化以及成长过程。 - 情节安排:探讨影片的情节发展、高潮和结局,以及它们对主题的体现。 - 导演手法:分析导演在影片中的表现,如摄影、剪辑、音乐等。
5. "结合自身实际": - 在分析影片的同时,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和感悟
作者:魏田田 出版:西安出版社
○ 周瑄璞
《朝圣》一书,从西安到北京,断续十多天读完,颇多惊喜与感叹。
陕西80后青年作家魏田田的这部长篇处女作,文笔流畅,语言精准,才情四溢,动人的故事之上,具有社会性、思想性。少有初学写作者的生涩与磕绊,这或许是因为所写故事乃自己亲身经历,喜乐悲痛,溢满心间,不吐不快,与其说是想要从事文学创作,不如说为急切宣泄与表达。古今中外文学史上,这样的写作为数不少,伟大作品《红楼梦》是曹雪芹的生命回忆,国外名著《少年维特之烦恼》《茶花女》等是作者的初恋悲歌,现代文学史上有名的《青春之歌》更是作家那一代人的自我表达。
每代人有每代人的故事和忧欢,每一代青年,都有着专属于那个时代的梦想与奋斗,于连也好,高加林也罢,在他们身上都能看到鲜明而强烈的时代符号。我们来看看魏田田塑造的“这一个”。从一线城市回到家乡小城重新创业的主人公宁果,一开始就承受着生活环境带来的巨大落差,沉闷、不公、焦虑、失落,好在他具有天然的单纯,善良,敬业,给点阳光就灿烂,抓住机会就成长,说他一次次相信他人,莫若说是他内心永远驻守着正直和天真,任再多的歧视和不公,一次次的打击、羞辱和挫折,总也打不败内心那种向上向善的力量,甚至面对“恋人”的多次冷落、欺骗、耍弄,也选择了原谅与信任,好像生活投掷给他什么,他都会照单全收,欣欣然接受,然后再一次相信,可能下一次、可能下一个,就是自己最想要的那个。不禁让人想起美国电影的“超人”形象,无数次被打倒,无数次爬起来。
工作中的屈辱、不平,对爱情的执着、迷恋,为追求心爱的姑娘而付出的真诚与天真的行为,生动感人,切肤之痛,历历在目,是多少人走过的青春之路,滴过的辛酸血泪。“他就在那里静静地靠着,两个胳膊弯着撑在栏杆上,这样身体刚好被拉得很直,很显身材。为了让苏小童一出来就能看到他最好的样子,他就一直保持着这个姿势”。所有陷入爱情的青年都会有的小伎俩,在这里被描述得栩栩如生,真切可爱。可是,爱情与欢乐只是昙花一现,一件事情带给我们有多么快乐,也就有多么痛苦。对方若即若离,三心二意,甚至全不在意,不能得到的痛苦考验着所有热恋的人,那段在爱情最绝望时期回姥姥家的描述,非常动人,人在痛疼无措之下,投入大自然的怀抱,自然景观犹如天堂和圣母,抚慰伤痛的心灵,这也是一种无奈的移情,我们在经典名著里时常见到这样的章节,也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恍惚再现。而他在得不到对方消息时,拼命拨打电话,哪管母亲精心营造的饭局,为他的工作稳定而请来的领导坐了一桌,而他只是一遍遍拨打对方电话,全世界只有这一件事最重要,这种痴狂的举动,何尝不在我们的生命中皆历历演过。
阳光,痛感,热望,失望,现实讲述交织着浪漫情怀,主人公与心中女神营造的秘密花园,其实经不起现实的无情打磨与考量。多情总被雨打风吹去。但那又怎样呢,青春就是不停地编织梦想,哪怕一次次受伤,纵然滴落鲜血,也要像荆棘鸟一样放声歌唱,果实的成熟要经历风雨,春天的花朵是由漫长的严冬孕育。
好的小说无不是摸准了时代的脉搏,记录了生活的音律。此作生动真实地展示了一代青年的精神风貌,记录了新时代青年的身心成长,描述了闭塞小城的生态样貌,批判国有体制同工不同酬的僵化和腐败环境的污浊。小说让人看到80后一代人的生活与心灵,也让我们看到他们不屈不挠追求幸福生活的希望。
真诚的作品才能打动读者,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回报。这是作者一开始就找到了的创作的不二法宝。作品闪烁着至真至纯至痛的光彩,犹如鲜花和鲜血,是作者捧出的一颗怦怦跳动的赤子之心,也闪耀着积极、阳光、向上的力量,是成长路上必不可少的伤痛与打击。小说结尾将主人公引向出走,使远方与爱情结合在一起,让人看到希望与光明。一切寄寓于未来。
《一个人的朝圣》是英国剧作家蕾秋·乔伊斯的处女作,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哈罗德的故事,主人公曾在养猪场干了40年销售代表,退休后和妻子莫琳住在英国的乡间,他俩隔阂很深。
一个平凡的早晨,哈罗德收到一封20年未曾谋面的同事奎尼的来信,奎尼曾为他背黑锅而被开除,得知她患了癌症,哈罗德随即写了回信。在一个加油站女孩的启迪下,哈罗德突然产生了一个念头——只要他走着,奎尼就会活着,他要亲自去送这封信。正是凭着这样一个信念,哈罗德从英格兰南端的布里奇步行到了苏格兰东北的贝里克,历时87天,途行627英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见到了老友奎尼,也走出了自己人生的雾霾。
这是一次朝圣般的旅程,哈罗德穿过城市和乡村,遇见形形色色的人。他犹豫过、后悔过、被嘲笑过、也被记者和路人追随过……这一路,哈罗德回想自己惨淡的一生,妻子莫琳、儿子戴维、朋友奎妮以及身边的往事.....在一个人的旅途中,哈罗德有时间慢慢梳理自己、直面人生,他发现了自己情感的伤口,逐步回到清醒的现实。
“人生,就是不断将一只脚放到另一只脚前面。”这一路的丈量,是他对信念的坚守,亦是对人生价值的重新思考和定义。旅途中,哈罗德渐渐读懂了人生,学会了接纳自己,感悟到“给予和接受都是一份馈赠,既需要谦逊,也需要勇气”!
随着作者细腻的描述,我逐渐认识了一个内向、保守和不自信的哈罗德,到最后成为一位坚贞的朝圣者,一个阳光、真实和自信的老人,直到与妻子莫琳敞开心扉、突破情感的藩篱......我仿佛隐约看到了我自己,震撼直抵心灵深处!
小说的结局是哈罗德没能拯救奎尼的生命,读者一开始也许就会料到,但这段朝圣般的路途,一直牵扯着读者的心,直到小说的结尾哈罗德拯救了他自己。也许,这就是作者的创作目的——她不为结局创作,只为一段救赎的旅程。
读完小说,我突然自问,自己是不是一个朝圣者?在茫茫人海中,我们都希望得到“加油站女孩”的启迪;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都希望遇见称心的旅伴给予的鼓励。我发现,这段千山万水的“朝圣”,不只救赎了哈罗德,也救赎了我自己……
《一个人的朝圣》余音犹在,接下来在自己的人生旅程中,要学会爱、学会珍惜、学会感恩、学会包容、学会认识自己和这个万千世界……(文/田雨生)
来源:宝塔区人民检察院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