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怎么写《得分 观后感》才能拿满分?(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7 01:41

怎么写《得分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电影《得分》观后感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你的观后感要围绕什么主题展开。可以是电影中的情节、人物、主题思想、导演手法、演技等方面。
2. 观察角度:从多个角度去分析电影,如情节、人物、主题、导演、演员等。这样可以丰富你的作文内容,使文章更具深度。
3.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有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电影背景和观后感主题;主体部分分析电影中的亮点和不足;结尾部分总结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
4. 突出重点:在分析电影时,要突出重点,抓住电影中的关键情节、人物或主题,深入挖掘其内涵。
5. 结合实际:在观后感中,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或社会现象,对电影中的情节、人物或主题进行解读,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6.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干巴巴的叙述。适当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7. 避免主观臆断:在分析电影时,要尽量客观公正,避免过于主观的评价。对电影中的不足之处,可以提出自己的观点,但要注意语气平和,避免攻击性。
8

苏翊鸣不认为“被打低分”,是对尊重裁判专业性的提醒 | 快评

一枚银牌创造了中国队在该项目上的冬奥历史最佳成绩。这是我国单板滑雪历史上首枚男子项目奖牌,实现了雪上项目的重大突破,令人振奋。

不过随后,“裁判打低分”的说法也引发热议。在第一轮比赛中,苏翊鸣表现出色,做出两个1620度的连接,但裁判仅给出78.38分;同时,苏翊鸣完成了1800度的五周转体,他是全场唯一一个完成该动作的运动员,最后只收获银牌。这些都成了网友质疑的“证据”。

对此,苏翊鸣表示,没有特别关注网络舆论和分数,但对结果已经很满意。同时他还从专业角度解释了为何决赛第三轮没有得高分:在第二个跳台没有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动作,没有很流畅地完成。在第二和第三个跳台之间换了一个脚位,没有完成计划中的动作。

苏翊鸣的回应很专业,相信这可以极大地廓清舆论,让人们的注意力回到享受比赛本身。

平心而论,施行打分制的比赛,裁判的判罚向来容易引发争议。但也要看到,任何比赛都是有专业性门槛的,判罚的尺度往往复杂且多样,因此,屏幕前的普通观众恐怕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直观感觉与裁判评分有所出入,因此产生“难以理解”的情绪,并不让人意外。

网友的心情可以理解,无非是害怕中国选手“受委屈”,被不公正对待。但在一项专业的比赛中,作为普通观众,还是应该尊重裁判,尊重比赛和裁判标准的专业性,以更轻松、从容的心态去看待比赛胜败。

事实上,舆论场上的情绪与误解既源于对运动员的“关心”,也源于对专业比赛规则的不了解。因此,在专业赛事中,当面对看似有争议的裁判分数时,舆论不妨多等等专业人士的解读,切莫让情绪先行。

从以往的经验来看,当大众理解和比赛专业性产生冲突时,正是有了专业人士的及时解读,普通公众才能明白,原来一项比赛的得分点与丢分项这么细致。这种了解,其实也是一项运动产生“群众基础”的开始。

另外,在北京冬奥会上,我们看到了很多类似苏翊鸣这样的少年健儿,他们自信、乐观、阳光,展现了更为轻松的精神面貌,而在个性表达上,他们也更为舒展、自如,更专注于享受比赛本身。

也因此,作为观众,在为冰雪健儿加油助威的同时,也不妨去欣赏他们身上的人格力量。这或许也是体育带给我们的馈赠,其中不只有争金夺银的激烈场面,也有笑对胜败、尊重规则、享受比赛的心态涵养,而后者,显然值得我们去细细体悟。

特约评论员 | 江城(媒体人)

编辑 | 马小龙

校对 | 张彦君

为不看“得分”看“失分”叫好

来源:大众日报

□ 晁明春

期末考试之后去开家长会,班主任告诉家长,不管考分多少,都要对孩子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进行肯定和鼓励,但最关键的是要和孩子认真分析每一个失分点。是知识掌握不牢固?还是计算出了问题?抑或是压根就没学会?摸清了病症才好下药。

为什么会想到这个问题?是有感于7月21日至25日山东党政代表团北上南下“问道”京冀沪。这次学习,代表团成员深切感到,“两市一区”改革魄力空前、开放步伐矫健,制度创新释放了空前活力。尤其令人震撼的是这么一点:去年,世界银行对中国营商环境的排名一下子提升了32位,样本城市正是北京、上海。但两地不看“得分”看“失分”,双双推出了优化营商环境政策2.0版:北京今年要再减材料66%、减证明累计3/4;上海今年要将重要事项办理时限再缩短40%,手续环节再减少50%。

不看“得分”看“失分”!每当看到这句话,总是忍不住为京沪叫一声“好”。

不看“得分”看“失分”是一种格局。大家都有亲身体会,每次考试之后,如果考得不错总是忍不住想炫耀一下分数,甚至还会走出“六亲不认的步伐”,这也是一种正常心理。对北京、上海来说,作为中国营商环境的样板,更是有足够的炫耀资本:北京开办企业用时15分钟至3小时,水电气暖讯接入审批用时4天,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许可20天;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全覆盖,货物申报30分钟,船舶申报2小时……在两地办事,很多事项不是用天、周、年计算,而是用时、分、秒计算。但人家炫耀了吗?人家看到的仍是不足,分析的仍然是失分点,推出的仍然是进一步改进的措施。这种放眼世界的豪气就是人家的格局。

不看“得分”看“失分”是一种自信。有句老话说得好:成绩不说跑不了,缺点不说不得了。我们写汇报、作报告,总是一二三四先把成绩罗列一大堆,最后在文尾再加个“虽然”和“但是”,蜻蜓点水般地点一下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表面上透着一股谦虚,但骨子里透出的却是一种心虚,不自信,底气不足,不说说成绩就觉得脸上没光彩、挺不直腰。但就像代表团看到的那样,北京、上海不炫耀、不看“得分”,但“得分”一点儿也没少,也没有谁敢在北京、上海面前拍拍胸脯、掰一下手腕子;只看“失分”也丝毫不影响人家的成绩,丝毫不减人家的光彩。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人家有这种自信和底气。

不看“得分”看“失分”背后还有一种改革不停、创新不止、永远进取的勇气和决心。北京、上海的高效率也不是凭空取得的,靠的是刀刃向内的流程再造,靠的是刮骨疗毒般的自我革新。北京2011年即成立实体平台打通“数据烟囱”,目前几十个部门、16个区的政务信息实现了共享共用。为了让“一窗通办”成为可能,北京清理所有办理事项的兜底条款、去掉部门的“模糊地带”,让窗口受理简化成了“点检画钩”。为了让新设企业开户后不再跑腿,他们将商业银行-央行-税务、社保、公积金、医保等四部门的系统打通,由央行将开户信息“秒推”给四部门自动备案等。但更可贵更需要学习的还是北京、上海这种永不停步和永远进取的决心,最要不得的是稍有点儿成绩就沾沾自喜的自大,最不可取的是稍听几句好话就想停下脚、歇口气的知足。打破利益樊篱,突破部门“封地”,我们还有太长的路要走,太多的工作要做。

不看“得分”,“得分”一分不会少;忽视“失分”,甚至故意视而不见,下一次考试还会照样失分,还是开门见山、直面问题好。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要求,全面检视问题,对照“失分点”,条分缕析,一条一条摆,切实把学习感受转化为具体行动,彻底整改之。从代表团一下高铁就在济南西站会议室召开总结会议就可以看出,省委、省政府这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责无旁贷的使命感。抓紧动起来、改起来、跑起来,加快推进新旧动能转换,相信山东一定会尽早度过“空笼期”、阵痛期,实现高质量发展。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