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旅游景点演讲稿》相关写作范文范例(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07 04:49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旅游景点演讲稿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定演讲的主题是介绍该旅游景点的历史、文化、自然风光还是特色活动等。
2. "了解听众":
- 根据听众的背景知识、兴趣和需求来调整演讲内容和深度。
3. "结构清晰":
- 演讲稿应包含引言、主体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要吸引听众的注意力,主体部分要详细阐述,结论部分要总结并留下深刻印象。
4. "内容丰富":
- 提供关于景点的详细信息,如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意义、特色景观等。
- 可以加入一些有趣的故事、传说或个人经历,使内容更加生动。
5. "语言表达":
- 使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使用过于复杂的句子和术语。
-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6. "视觉辅助":
- 如果可能,准备一些图片、视频或图表等视觉辅助材料,以增强演讲效果。
7. "时间控制":
- 根据演讲的时间限制,合理安排内容的详略,确保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演讲。
8. "互动性":
- 在演讲中适当加入互动环节,如提问、讨论或小游戏,以提高听众的参与
瑞丽,一个美丽的地方
瑞丽,意为“吉祥美丽”,地处中国西南边陲,是傣文化的发祥地,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孔雀舞的故乡,一贯享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东方珠宝城”、“中华红木文化特色产业之都”、“口岸明珠”、“中国最美乡村-喊沙”“直播之都”等旅游称号。
木然般双 摄瑞丽西北、西南、东南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69.8公里。国土面积944.75平方公里,辖3乡3镇2个农场,常住人口2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8.5万人,占总人口的41.4%。
瑞丽历史文化璀璨。“滇越乘象国”、“勐卯古国”和“麓川王国”三国古都所在地,是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孔雀舞的故乡,是歌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的创作地,自古以来中缅两国边民跨境而居、同语同俗,共同创造了璀璨的历史文化、民族文化、边关文化和抗战文化。
自然资源富集。境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素有“小植物王国”之称,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天然大氧吧”;瑞丽毗邻世界最主要的翡翠原产地缅甸北部,具有发展珠宝玉石、红木产业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是中国珠宝玉石首饰特色产业基地,被誉为“东方珠宝城”和“西部红木之都”。
宋大明 摄区位优势独特。是“一带一路”倡议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枢纽、是国家首批批准实施建设的三个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之一,是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拥有两个国家一类口岸,两个国家级边境经济合作区和全国唯一实行“境内关外”海关特殊监管模式的姐告边境贸易区;瑞丽口岸“货运量、人流量、车流量”等主要指标连续多年居云南省首位,是全国沿边开放时间最早、开放程度最高、开放基础最好的地区之一,是我国最大的对缅贸易陆路口岸。
李鹏 摄瑞丽具有独特丰富的旅游资源
。神奇边塞,胞波情深。瑞丽与缅甸山水相连、唇齿相依,同一民族跨境而居、通婚互市,富有山水同脉同源、民族同文同种、边民同宗同俗的和谐景象,形成“一个坝子、两个国家”和“一江两国”、“一寨两国”、“一院两国”、“一井两国”的独特人文地理奇观。瑞丽距缅甸古都曼德勒以及蒲甘、东枝、密支那等旅游风景名城较近,可以通过瑞丽口岸前往缅甸观光旅游,自驾旅行,领略迷人的异域风情。待疫情消除在这里办理出境一日游方便快捷,可以在免税店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可以纵情体验异域情调,可以相倚两国神圣的界碑,可以留影于庄严的国门。陈毅元帅“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彼此情无限,共饮一江水”的诗句,正是中缅情谊的传神写照。
杨永明 摄风情瑞丽,和谐家园。瑞丽居住着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傈僳族5种世居少数民族,各民族相生相融,多元文化交相辉映,民族风情独特浓郁,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艺术呈现出多姿多彩的神韵和蓬勃的生命力,构成世界上少有的多族群、多文化共生地带。瑞丽是傣文化的发祥地,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傣族孔雀舞的故乡,中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傣族泼水节、景颇族目瑙纵歌节、中缅胞波狂欢节、国际珠宝文化节等节庆活动每年都吸引数百万国内外宾客纷至沓来,一起沐浴花的世界、舞的海洋。
木然般双 制图绿色瑞丽,养生福地。瑞丽的美,是原生态的美,是天造地设的美。这里瑞丽江蜿蜓曲折,远山近树林茂竹密,天蓝云白水清草绿,阡陌纵横稻浪翻金,千般奇景万种风情。有伸开的秀臂似在迎接远方的来客独树成林;有谷深径幽、山涧飞瀑的热带雨林;有中缅两国居民跨境而居的“一寨两国”;有去美国西部淘金不如来瑞丽淘宝的南菇河淘宝谷;有康体养生温泉度假村。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成就了瑞丽食材的丰富多样。瑞丽的味道,是姐相贡米的清香,是傣族撒苤的清凉,是牛肉干巴的火辣,是景颇舂菜的酸爽,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自此,“一带一路”汇聚着全世界的目光,承载着沿途各国发展繁荣的梦想,将赋予沿途各国新的发展机遇,也赋予古老丝绸之路以崭新的时代内涵。据《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云南的定位是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而瑞丽,就是这个辐射中心的前沿阵地,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节点、是中缅经济走廊建设的门户枢纽!也是中缅跨境旅游交往的桥梁,缅甸客商和旅游者可通过“缅甸木姐-中国瑞丽”口岸,抵达云南昆明开展商贸和旅游活动,中缅公民也可凭借“中国瑞丽-缅甸木姐”口岸,经缅甸最大城市曼德勒分流,抵达仰光和皎漂两个滨海港口城市。瑞丽-木姐口岸是中缅两个经济市场的关键交汇点。随着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和“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以及中缅“人字形”旅游体系的不断完善,作为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合作城市重要组成部分的瑞丽-木姐口岸跨境旅游,也必将得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和发展。
钱景泰 摄今后,瑞丽将着力构建“大旅游”体系,加快推进全域旅游。继续在澜沧江—湄公河旅游城市合作联盟框架下,积极探索多层次、多形式的国际旅游合作模式,通过城市之间的深入交流合作,提升城市发展水平、树立整体旅游品牌、深化次区域经贸合作、促进文化交流,促进所在地区成为亚太地区民族文化特色最浓郁、旅游产品体系最完整、最具发展活力的无障碍黄金旅游区。以高端商务、休闲度假、体验购物三种旅游形态为重点,依托地热温泉、中医药和民族医药等特色资源,深度开发康疗养生休闲游;依托珠宝红木、民族工艺品、特色农产品等资源和“境内关外”等政策优势,深度开发特色购物游。打造跨境旅游新品牌。以瑞丽江和中缅边境线为轴线,重点打造中缅边境风情、特色购物、康疗养生、商务会展、乡村休闲、界河游览等旅游产品,不断丰富旅游产业链,努力推进瑞丽旅游产业集群化、旅游业态多元化、旅游发展国际化、旅游服务信息化,确保旅游发展效益不断提升。瑞丽木姐口岸中缅跨境旅游也将凝聚共识,加强合作,突破目前边境旅游的政策瓶颈、游览限制,升级和扩展成为融边境旅游、边境多日游、出境旅游、自驾旅游为一体的多形式旅游交流活动,巩固中缅友好胞波情谊、促进经贸合作和多边旅游市场的繁荣发展,实现互利共赢发展目标,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张海钰 摄瑞丽是一块神奇、美丽和充满希望的沃土。这里有看不完的景、观不完的舞、听不完的歌、采不完的花、赏不尽的玉、舍不得的情。于青山绿水中感受生态的美景美食,于四季如春中悠享养生的阳光雨露,于歌舞海洋中体验独特的民族风情,于“一寨两国”中揭启神秘的边境风貌,于旅行畅游中发现璀璨的珠宝玉石,珍贵的红木家具。中缅之窗、直播之都、精彩瑞丽,一个美丽的地方欢迎您的到来!
来源:瑞丽市文化和旅游局
大理文旅|珍藏一份功果桥的记忆
当年因为抗战,滇湎公路上的功果桥曾驰名中外。一座传奇的桥梁,一座沧桑的桥梁,一座吉祥的桥梁,值得人们珍藏一份永久的记忆。
行走在桥上的的盟军将士。
援华美军在功果桥上合影留念。
滇缅公路途经云龙县境,当年云龙承担修筑境内57公里的路段,征集民工达10000人,《血肉筑成的滇缅公路》一书记载:“云龙一县筑路即死五六百人”,因而功果桥被称为滇缅公路的咽喉,留下了许多神奇的史话。
云龙境内澜沧江与沘江汇合处的地名叫功果,西岸的村庄称为功果村,功果古代曾经是一个渡口,是云龙井盐运销到保山、腾冲、缅甸等地的捷径,因此,在这里建造一座桥梁就成了许多云龙人的梦想。据《云龙县志》记载:“早在1912年-1916年间,云龙籍省议员王九龄、董坊二人,先后向省政府提出在功果修建铁索桥的建议,估计需款浩大,无以筹拔”。后来,宝丰井的董坊先生与地方商绅筹资修建铁索桥,该桥于1921年建成,净跨85米,取名为“青云桥”。
1937年11月2日,云南省政府通令滇西28县和设治局,征集20多万各族民工抢修滇缅公路,急需在澜沧江上修建一座可通行车辆的吊桥,为给施工带来便利和快捷,桥址就选择在青云桥上方8米处,利用青云桥作护岸,此桥于1938年3月1日动工,5月9日竣工通车,取名为“功果桥”。功果桥与青云桥并驾齐驱,一桥通车,一桥通人。
图为1938年的功果桥,右侧是通行人和马的老桥。
功果桥的载重量仅为5吨,重车时常要下货过桥,远远不能适应抗战运输的需要,功果桥备桥工程处又作出决定,在距功果桥上游约有700米处再建一座载重10吨的钢索吊桥,工程1939年3月13日开工, 1940年11月14日建成通车,为纪念1939年因公从重庆飞往昆明罹难的交通部技术厅桥梁设计处处长钱昌淦,特将新桥命名为“昌淦桥”。人们习惯把功果桥称为“功果老桥”,而将昌淦桥称为“功果桥”,一直延续至今。
功果被称为滇缅公路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1940年10月18日至1941年2月17日间的123天中,日军对功果桥、功果老桥等目标轰炸16次,出动飞机242架次,投下炸弹近千枚,功果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地面上弹痕累累,变成一片焦土,青云桥、功果老桥、功果桥被炸断,抗战军民在功果桥上游300米处赶修出了一条便道,并将144支汽油桶扎成浮船下水,临时解决过渡,并奋力抢修功果桥,功果桥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走过桥上的的兵马。
七十年代中期,滇缅公路改线不再途经云龙,功果老桥经历沧桑岁月,东桥墩已不复存在,西桥墩部分倒塌,桥门仍耸立在澜沧江西岸边,石圈门上刻着“帝国主义侵华遗址”,而功果桥却一直保存下来,成为云龙通往西部漕涧、民建、功果桥、苗尾四个乡镇和保山、德宏、怒江三个州市的重要通道。在人们的呵护下,功果桥、功果老桥西桥墩、小铁桥、高炮路、高炮台等群体建筑,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成为滇缅公路最珍贵的历史见证。
国家开发水能资源,功果桥电站的大坝就筑在距离功果桥下游几百米的地方,云龙县抓住复建桥梁的机遇,争取资金2400万元,修建了功果大桥,同时争取了近上千万元资金,对淹没区内桥梁等文物古迹实施整体搬迁,功果老桥西桥墩就地搬迁到上方新建的公路边上,功果桥则迁到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宝丰,按原貌进行复建。随着高峡平湖景区的形成,迁移后的功果桥、功果老桥西桥墩将成为新的旅游景点,继续承载起文物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功能。
来源: 云龙关注
编辑:都市时报一点关注 张如尘
审核:字丹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