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8 17:12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晋升三级军士长申请书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格式规范:按照军队规定的公文格式进行撰写,包括标题、称呼、正文、结尾、落款等部分。
2. 语言正式: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随意化表达。
3. 结构清晰:正文部分应包括申请理由、个人简介、工作业绩、未来规划等方面,使内容条理清晰。
4. 内容真实:在申请书中,如实反映自己的工作经历、成绩和品德,不得夸大或虚构。
5. 突出重点:针对晋升三级军士长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标题
1. 标题应简洁明了,如:“关于晋升三级军士长的申请书”。
2. 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副标题,如:“在部队某部某连服役期间工作总结及晋升申请”。
二、称呼
1. 称呼应使用正式的敬语,如:“尊敬的领导:”。
2. 可根据实际情况,添加具体职务,如:“尊敬的连长:”。
三、正文
1. 申请理由:简要阐述自己晋升三级军士长的原因,如工作表现突出、具备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等。
2. 个人简介:介绍自己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籍贯、政治面貌、入伍时间等。
3. 工作业绩:重点介绍在部队服役期间的工作成绩,
张波为官兵讲解装备天线架设的操作要领。 吴忠泽摄
第一视角 独家原创
夜深了,第80集团军某旅三级军士长、电子对抗连光电对抗技师张波裹着大衣,还在某型电子对抗装备方舱里忙碌着——
“定位的快捷键是哪个”“如何切换干扰方式”……对照手边一摞已被翻毛边的装备操作维修手册,张波逐个键按着、逐个钮转着,成堆的问号在脑海中萦绕着。
“老张出马,一个顶仨!”连队官兵说,看张班长给电抗装备“看病”就是一种享受:“咔嚓、咔嚓”几个动作,“病症”号得准准的,“药方”开得妥妥的。
2017年4月,当接到从雷达技师转任电抗超短波通信对抗班班长命令时,已在本职岗位干了十几年的张波忍不住调侃了一句:“这真叫个‘半路出家’呀!”
军队体制编制调整后,像张波一样,不少官兵受命转岗。面对转岗带来的能力差、知识差、年龄差……“张波们”大都有一个共同的隐忧:从现在开始学,还来得及吗?
薄厚如画几层茧,磨出军旅万重山。张波用事实给出答案——半道转岗,依然能一路精彩。历经近4年时间,他完成了从“雷达大拿”到“电抗行家”的蝶变。这其中,有“从零开始”的艰难,有“破茧成蝶”的阵痛,更有“再登峰顶”的快意……
学习掌握电抗专业,需要理解背记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英文代码,而立之年的老兵俨然成了“新兵”——
转岗可以带来阵痛,但决不可以认输
“根据上级命令……”这句开头的话,连长念了3遍,下一句却如鲠在喉,停顿好几秒才宣布!
4年前连队转隶的场景,至今仍如刀刻斧凿般印在该旅三级军士长张波的脑海里。
那天,一纸命令下达后,张波得知所在的雷达连整建制改编为电子对抗连,自己要从雷达技师转行为光电对抗技师。他红着眼眶看了看身边的战友,战友也看了看他,彼此的眼神中看似有了交流,心中却没有答案。
临别前,张波走进装备库房,与曾经的“战友”作别。
天线车、电源拖车、操作方舱……这些“铁疙瘩”,早已成为张波最亲密的“战友”。入伍14年,它们陪他度过了火热青春,也成就了他的荣光:雷达专业尖兵、修理技术大拿、10余次担任重大演训任务的雷达保障人员、专业课目比武摘金夺银……
作为而立之年的老兵,10多年学到的过硬本领、取得的丰富经验,说放下就放下又谈何容易?成为新专业连队一员的那天夜里,张波心绪不宁。
第二天一大早,张波来到新装备跟前,翻开电抗专业的理论教材,大量复杂的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一连串的技术参数让人眼花缭乱;打开操作面板,近百个开关按钮密集排列,上千种零部件错综复杂……望着这些“生面孔”,别说是与其“交心”了,连走进它的第一道门都不知道怎么敲开,向来个性沉稳的张波也开始手忙脚乱起来。
过去在练兵场上,张波从操装演示到组训讲解,从维修排障到演训保障,从头到尾、方方面面都能安排得井然有序、明明白白,是大家公认的“大拿”。
如今,张波没了用武之地,10多年的老兵在新装备面前成了一名“新兵”,每天与大家坐在小马扎上,捧着专业书籍一学就是一整天,落差感带来的阵痛不言而喻。
“要背记的东西太多了!”张波回忆,电抗专业不少内容需要理解背记大量的专业词汇,还有英文代码,虽说全连官兵都是零基础,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但与十八九岁文化程度高、学习能力强的战友相比,张波顿感有些“英雄迟暮”。
屋漏偏逢连夜雨。在接下来的第一次阶段性专业考核中,不少年轻战士10多分钟就完成了规定内容,花了两三倍时间才勉强完成的张波成了连队的“后进生”。看着那些新兵口中喊着“班长”,眼神里却露出质疑的目光,张波内心像打翻了五味瓶。
怎么办?遇到困难选择逃避?这哪是他的性格!回想起自己从入伍到如今的一幕幕:多少次学习新装备、新技术,都是打头阵、站排头;多少次急难险重任务,都是挑大梁、当先锋。
张波深吸一口气,握紧拳头用力地捶了捶胸,从牙缝里挤了这样一句话:“转岗可以带来阵痛,但决不可以认输!”
比告别旧我更难的,是塑造新我。换脑子比换装备更重要——
心若在梦就在,而今迈步从头来
转型,重在转观念。
“比告别旧我更难的,是塑造新我。换脑子比换装备更重要!”2017年6月,在连队组织的“改革强军重塑自我”讨论活动中,同为雷达专业转岗到电抗专业的三级军士长赵春生的话,让张波深受触动。
重塑自我,最难的是迈开第一步。当天晚上,张波决心把以前的事都“清零翻篇”。
“老兵就要拿出老兵该有的样儿!”他把所有证书奖状全部装箱打包。然后,像刚入伍时一样,给自己定目标、作计划,还对照训练大纲逐条逐项找短板,力争集中力量逐个攻破。
张波重新捧起最基础的教材,全身心扎进资料堆里,铆足劲一个字一个字地研读、一个词一个词地理解。碰到不会的外语单词,就拜义务兵为师;遇到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就想方设法联系友邻单位的“老电抗”或院校教授反复请教。
摸清新专业“门路”后,张波向连长主动请缨:“带头成立攻关小组,学习了解新装备新战法,尽力缩短连队战斗力生成周期。”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张波白天钻进装备研究操作、摸索训练技巧,晚上在大量资料中总结梳理。他还自编教案,将装备战术技术性能与信息作战理论相结合,摸索出一整套全新训法。
“‘山穷水尽’的时候不狠狠地逼自己一把,哪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张波的带动下,借阅专业资料的战友越来越多;一些还在等待观望的老兵不再“慢慢来”,而是暗中较劲、加快追赶步伐。
后来,上级决定组织电抗专业技能强化集训。作为连队代表,张波带队参训。那天,他面对全连战友表态:“往难里学、往深里钻,争取捧回荣誉!”
课堂上,他认真听讲做好笔记;课下,他反复背记知识要点,练习揣摩每一个操作细节;利用休息时间,他向学习掌握慢、动作技巧生疏的战友传授经验,组织针对性练习……不到一个月时间,张波瘦了许多,黑眼圈清晰可见。
转岗,阵痛过后是机遇!集训结业考核那天,张波带领班组以过硬技能力压群雄,一举夺得个人总分第二、团队第一的优异成绩。
“心若在梦就在,而今迈步从头来!”面对鲜花和掌声,晒黑了累瘦了的张波,开心地笑了,露出一口大白牙。
新型电抗装备信息化程度更高,侦听干扰效能更强,操作难度也更大——
新战位上称不称职,要靠炮火硝烟来检验
跨过高山是坦途?
载誉而归的张波不以为然。他心里清楚,虽然斩获佳绩摆脱了“门外汉”的窘境,但这仅仅是拿到了电抗专业的“敲门砖”,离胜任岗位还相差甚远。
归队当晚,张波搬来马扎凳,独自坐在连队门口思索了许久。
月光映照着张波平静又刚毅的面庞。他紧皱了一下眉头,决定开启新一轮“士兵突击”。
说干就干!第二天,作为“老大哥”的张波带领其他5名班长和连队尖子成员,坚持每晚加班学理论、练技能;组织战士张清宇、何世伟展开语种识别强化训练,率先突破高速报抄收。
围绕电抗专业10余个重点难点课目,张波和战友们一路爬坡过坎、披荆斩棘。当年底,连队转岗士兵考核90%以上都达到了大纲规定的合格标准。
除此之外,张波和连队干部共同研究,列出新装备训练人才培养、战术运用、维修保障等5个方面23个问题,把官兵专业基础训练抓紧抓实。他还结合典型作战模式,自主分析信号特征、研究新作战行动战法,让连队在电磁空间的“侦、测、扰、防”能力上有了进一步提升。
有耕耘便有收获。2018年9月,张波所带班列兵张清宇在集团军电抗专业比武中名列前茅,被评为“训练尖兵”,他本人在连队年度军事素质考核中夺冠。年底,他所带班级蝉联“先进班”,个人因军事训练成绩突出荣立三等功。
2019年11月底,一路过关斩将的张波来到了军旅路上的第5个“十字路口”。“是走,还是留?”已经35岁的他毫不犹豫地递交了自愿留队申请书。留下来的理由很简单:“班级队伍还没带好,专业水平仍显不足,我不能走!”
张波如愿了。当连队通知他通过了层层选拔,晋升为三级军士长的时候,他望着自己培养出的多名专业过硬的技术能手,摸着自己硬生生啃下的上千页电抗专业学习资料,眼睛湿润了。
肩上多了一道拐,身上就多了一份责。张波再一次铆足劲儿,带着连队专业骨干,拓展学习电抗知识,精雕细琢战场实操技能,提升电子对抗战斗力,并考取了连队第一个“红本本”——电抗专业技师证。
新战位上称不称职,要靠炮火硝烟来检验。2019年10月,该旅参加上级组织的实兵演习,成千上万束不同方位、不同频率的电磁波,在无形空间进行着无声较量。压制干扰、信息佯攻、侦察测算……连队屡出奇招、赢得战机,张波立了头功。
去年7月,一批新型电抗装备列装连队。这些装备信息化程度更高,侦听干扰效能更强,操作难度也更大,要想实现“当年接装当年形成战斗力”目标,选好“带头人”十分关键。连队想到的第一人选便是张波。
受领任务后,他又以“小学生”的姿态先“飞”一步,埋头啃教材、躬身练装备,从数据分析入手,按照专业课目流程对新装备进行了数百次推演,不断优化战斗操作流程,摸索人员、装备、战法的最佳结合点。
不到半年时间,不仅排里战士人人练就操装应战的能力,更是将新装备纳入连队电子对抗体系。
去年,张波被该旅评为“先锋劲旅感动人物”。即兴讲话中,该旅旅长耿大勇掂着手中的《全旅士官人才花名册》说:“强军的伟业,寄望于勠力担当的士官力量。像张波这样的‘转岗’士官人才,犹如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啊!”
无惧困难敢攀登
■某旅运输勤务营教导员 江培禄
改革调整的一纸命令,让我离开了熟悉的教导大队,来到运输勤务营任教导员。到任那天,我拿起桌上的编制表、人员名册和装备清单,面对这样一个车辆种类多、装备类型多、执行任务多、人员数量多的新单位,顿时觉得肩上的担子重千钧。
当时,真的是“压力山大”。但我始终坚信一点:工作转岗就是战斗转场。军队转型总会有阵痛,自我重塑从来不会简单。3年多来,我啃教材、学技术,拜战士为师、组攻关团队,带领全营官兵热情高涨地研战练兵、信心满怀地爬坡过坎,闯过了横在面前的一道道难关。如今,营队整体建设已跨上了一个新台阶,战斗力水平实现逐年跃升。
一路走来有苦有累,但又激情澎湃。这一刻,我才深刻体会到,身为一名军人,只有自觉融入改革强军伟业、投身练兵备战大潮中,才能更好地超越自我、彰显价值。
越过高山是坦途
■某旅机动通信营上士 王晰晰
调整转隶前,我是医院的护士。调整转隶后,我成了基层连队的卫星通信员。战位从病床前一下子转到了卫星背负站,两个专业之间的差距,对已近而立之年的我来说宛如鸿沟。翻开卫星专业的教材,满纸是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和运算公式;接触卫星专业装备,到处是陌生的零件拼接和操作使用。
就在这时,营连相继组织新老结对互帮互助、派驻教员进连入班等活动,帮我闯过了“入门关”。从调整转岗至今,我苦练加巧练,逐渐掌握了卫星专业的原理以及有关装备的操作使用技能。在去年底的考核中,我取得了装备拼装和理论考核两项单课目第一和总评第一,赶超了同专业男兵,得到了营连干部的表扬。
放下医药箱拿起电话机,我开启了一段最为难忘的全新军旅生涯——在实现个人能力再升级的同时,更获得了助力打赢的满满“成就感”。
(蔡婉芃整理)
不怕路远,就怕志短
■潘红宇
“新时代”,一个极富历史感的词汇,迭代着历史又在重塑着历史,透露出一股放眼未来的凌云之气。迈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为中国军队标定了醒目的强军兴军路标:2035年,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2050年,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
今日之我非昔日之我,亦非明日之我。“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是身后。”在练兵场上挥洒汗水、跃进拼杀的中国军人,正在拥抱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拥有战位更要奋发有为。部队改革之后,每个岗位都是精心设计的。只有负起本职岗位之责,才能扛起强军的战位重担。我们每一名官兵都是部队的一个细胞,只有每个细胞都充满活力,我们整支部队才能生机勃勃、战力充盈。
路,就在勇士脚下!必须进一步强化推进转型的主人翁意识,跑好时代赋予自己的新征程,以开拓者、奋进者、奉献者的姿态,扎根基层,热爱本职,恪尽职守,在练兵主战场、改革最前沿、任务第一线,为改革转型添砖加瓦,为强军兴军铺路架桥;通过学习提高、能力扩容、本领升级,争当抓训备战的尖子能手,练好手中武器,练强专业技能,练就制胜本领,努力成为精通本职的行家里手;不抛弃、不放弃,不迷茫、不懈怠,时刻保持“时不我待争朝夕”的紧迫心态、“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昂扬状态、“快马加鞭未下鞍”的冲锋姿态,主动想事、踏实干事、用心成事。
只有拼搏了、付出了,才能在强军路上遇见更好的自己,晒出过硬的成绩单,从而拥有无愧于时代的芳华。
有这样一句话:生命如果跟时代崇高的责任联系在一起,你就会感到它的永恒。不怕路远,就怕志短。从2021年到2035年再到2050年,伟大目标在前方召唤,壮阔征程就在脚下。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路虽然还很长,但时间不等人,容不得半点懈怠。
未来强军大业必成,期待着更多“走在时间前面”的奋斗者写下浓重一笔、留下铁血荣光!(本报特约记者 赵雷 杨国军 通讯员 张楠)
来源: 解放军报
写在前面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第16个年头。回想起当初入党宣誓的情景我至今记忆犹新。一路走来,从一名农村娃到一名军人,是党的光辉照耀我成长,是组织的培养使我成为一名党员骨干。
我是2002年12月来到部队的,于2005年10月26日在排长田海和班长柏平同志的介绍下,被党组织吸收为预备党员。在入党之前我一共写了四份入党申请书,每写一份都有不一样的感想和体会,但始终对党怀有一份感恩的心。
我为什么要入党?我想大多数战友跟我一样,入党申请书写了肯定不止一次。新兵连那会儿,我对党缺乏真正的认识,尽管上过几次党课,但对党的基本知识知之甚少,思想上并没有迫切要求入党的愿望。直到我写第三份入党申请书时,我才深刻体会到党员真正的价值意义。
那是因为在一次演习中,组织要求党员佩戴党徽、站排头、扛党旗,急难险重任务都是党员冲锋在前,这在我的脑海中烙下深深的印记。
还有一次是电影中一个“滚雷”的场景触动了我,影片中部队正准备发起冲锋,然而敌人埋在地下的地雷还未排完,此时要是不发起冲锋就会影响到整个战役的胜败。
影片中的连长立刻动员大家开始“滚雷”:“是党员的先上,家里独生子的留下。”话音未落,党员就争先趴地上往前滚,用身体引爆地雷,为大部队滚出一条安全通道,确保了最后的胜利。至此,我深深地被这两件事所触动,我在心里暗暗鼓励自己一定要入党,一定要和他们一样拥有“特权”。
我入党的初心是什么?对于我来说就是戴党徽、站排头、扛党旗,大项任务中我先上,组织党员突击队时,我能出现在队伍中,冲锋一线时能有我的身影,这就是我入党的初心。
我认为党员是高尚、光荣、使人进步的榜样。俗话说:“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人可以影响一群人,一群人能带动多数人,我们部队才有战斗力,战场上才能打胜仗,才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各种任务 。”
我是怎么入的党?说起我怎么入的党,过程颇有曲折。由于我长时间在外参加演习任务,未能同在营的入党积极分子一起接受组织的考评。但是组织并没有忘记我,营党委、连队党支部在我完成任务返回营区后,单独为我组织了考评 。
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考评前夕教导员找到我说:“给你一天时间,回去好好准备,只有一次机会,希望你能珍惜。”
我倍加珍惜这次机会,因为在上一批入党测评时,我比另一名同志少一票而没有被吸收进党组织,但我也没有因此而气馁,反而促进了更加努力的脚步,当再次测评时,我全票通过,证明了自己。
当我面对鲜艳的党旗进行宣誓时,我的眼睛红了,自己也终于有了“扛炸药包,往前冲”的权利。
入了党,当了骨干,我一直保持不骄不躁、踏实肯干的作风,事事带头干,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先做到,平时不管是学习、训练、工作都是站排头,只有这样,自己才更有说服力。
有一次在对修竣车辆进行试车时,变速箱与空气压缩机的结合面突然漏油,大伙儿都觉得这车需要重新拆开修理,我随即钻进车里对漏油处进行检查,发现只要改良一下工具,就能排除这个故障。
说干就干!经过一个小时的努力,改良好的工具做出来了,随即故障得以排除,大家都对我竖起了大拇指,当时我特别开心,这更加激励我扎根岗位,钻研修理的决心。
我的原则就是自己带头干,站排头,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一言一行去影响身边的战友,让他们也有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作为的意识。不管做什么,只有自己素质过硬了,才能有信心带出更好的兵。
入伍19年来,我带过很多兵,其中最老的已经是四级军士长了,在我的影响下都成为了共产党员,或向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其中不乏有高级技术能手和单位技术骨干。
作为军人又是党员我想说的是“我的青春只为国只要部队需要组织需要我一定会时刻准备”(陈磊、余朋帅、方宇航、刘煌伟)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