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11: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斯琴高娃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斯琴高娃的背景": - 在写作之前,先对斯琴高娃的生平、演艺生涯、代表作品等进行了解,这样有助于你更好地把握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2. "明确观后感的内容": - 观后感通常包括对电影、电视剧、舞台剧等作品的感受和评价。明确你要写的是哪一部作品,以及这部作品对斯琴高娃的表演有何影响。
3. "组织文章结构": - 通常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斯琴高娃和作品的基本情况,引起读者的兴趣。 - 主体:分析斯琴高娃在作品中的表现,包括演技、角色塑造、情感表达等方面。 - 结尾:总结观后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注意以下几点":
- "客观评价":在评价斯琴高娃的表演时,要尽量客观,避免主观臆断。 - "具体分析":不要只是泛泛而谈,要具体分析斯琴高娃在作品中的表现,例如她在某个场景中的表情、动作、台词等。 - "结合作品":将斯琴高娃的表演与作品的整体风格、主题、情感等相结合,分析她在作品中的作用和意义。
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有数千名中国军人捐躯疆场,数万名中国军人英勇负伤。
1984年,影片《高山下的花环》再现了这场战争。
影片展示了战争对普通人命运的影响,并将当时中国社会生活的一些侧面呈现在观众面前,因此带给人们强烈的心灵震撼。
这部电影我看了不止一遍,每次观影都会忍不住掉下眼泪。
是什么触动了我的泪点?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泪点之一:欠账单
梁三喜是影片中当仁不让的灵魂人物。
梁三喜的家乡在山东沂蒙山革命老区,家境贫寒。
为了让新来的指导员赵蒙生熟悉连里的情况,梁三喜一再推迟探亲日期。
就在梁三喜即将踏上探亲之路时,上级突然来了紧急命令,梁三喜率九连迅即开赴战场,失去了探亲的机会。
为了掩护赵蒙生,梁三喜不幸中弹牺牲。
战友们在他的口袋里找到了一张血染的欠账单:
借本连司务长120元;
借团部刘参谋70元;
借团后勤王处长40元……
欠账单上密密麻麻地写着17个人的名字,欠账总额是620元。
看到这里,我的鼻子开始发酸,眼泪止不住流下来。
一名常年戍边卫国的军人,一张血染的欠账单,背后是山东农村一个贫困的家庭。
这是其他影视作品很少触及的现实。
围绕这张欠账单,后来的故事更催人泪下。
梁大娘默默承受了丧子之痛,在赶去部队奔丧之前,卖了家里唯一的一头猪,带着梁三喜的妻子玉秀,抱着襁褓中的婴儿前往部队。
为了省下部队发给他们的路费,下了火车后,梁大娘和玉秀舍不得花钱乘坐汽车,一步一步地走了十多天,硬是走到了部队驻地。
在用于归还欠款的钱里,梁三喜烈士的抚恤金占了大头。
梁三喜的抚恤金有多少呢?
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战牺牲烈士的抚恤金标准是:师级700元、团级650元、营级600元、连排级550元。
1980年8月18日,这个标准在1979年的基础上各提高了300元,并加以补发。
也就是说,梁三喜当时的抚恤金是550元。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后,有不少指战员负伤致残,国家有关文件中也要求各地“酌情安排工作”。
因为“酌情”不同于“必须”,结果,一些地区在这个问题上打起了“马虎眼”,导致一部分伤残军人生活无着。
情况严重时,有的城市大街上出现了残废军人佩戴军功章乞讨的现象。
得知这个情况,国防部长徐向前元帅非常震惊,心情沉重。
在徐向前元帅和杨得志总参谋长等人的努力下,有关部门再次下发文件,对安排残疾军人工作之事做了硬性要求。
梁大娘把抚恤金全部用于还债,信守了承诺,这段情节感动了银幕前的无数国人,不少人为此留下了眼泪。
然而,剧本里的这段内容差一点没能够通过“审查关”,当时,有人指责其“有损解放军形象”,要求删去有关内容。
谢晋导演、《高山下的花环》小说和剧本的编剧李存葆不干了,他们坚持认为这是全剧的“神来之笔”,坚决不同意删除。
电影拍摄前,谢晋还特意安排李存葆和另一位编剧李准专程再赴前线,了解前线将士的心声。
战士们给出的反馈是,“欠账单”确有其事,而且不是“个案”,战士们强烈要求在影片中保留这个情节。
最终,在有关领导的支持下,终于将其保留了下来。
影片中饰演梁三喜的演员是吕晓禾,沈阳话剧团演员,他成功塑造了一个解放军优秀基层指挥员的形象,因而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奖、“百花奖”最佳男演员奖。
饰演梁大娘的是山东省话剧团演员王玉梅,因为出演了深明大义、淳朴善良的梁大娘这一角色,王玉梅获得了“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另外,电影版、电视剧版的《高山下的花环》都选择王玉梅饰演梁大娘的角色。
泪点之二: “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
影片在揭示一些社会现象的方面也有大胆的突破,实属“难能可贵”。
赵蒙生是高干子弟,为了“曲线调动”才临时去九连担任指导员。
就在九连准备开赴前线之际,赵蒙生却接到了回城的调令。
梁三喜强压怒火,对赵蒙生说了这样一席话:“现在,在你面前有一道坎,前进一步还好说,后退一步你是个啥?”
在师里放电影的临时礼堂里,雷军长当着广大指战员的面发了“雷霆之怒”。
“同志们,现在战争就要打响了,我的千军万马正要去杀敌、拼命、流血。可就在这个时候,我的军里发生了一件奇闻怪事。”
“今天我的老毛病可能又要犯,可能又要甩帽子,骂娘!”
“有那么一位神通广大的贵妇人,她竟有本事把电话要到我的前沿指挥所……要我把她的儿子调回后方……他奶奶的,走后门竟走到我这流血牺牲的战场上!”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这时,台下一片沉寂,赵蒙生则无地自容。
雷军长手抚军帽:“我不管她是天老爷的夫人,还是地老爷的太太,谁敢把后门走到战场上,我偏要她的儿子第一个扛着炸药包去炸碉堡!”
说罢,雷军长用力将帽子甩在了桌子上。
全场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热烈掌声。
这就是一名革命军人的铮铮傲骨,光明正大,无私无畏。
在电影中看到这个片段时,不少观众的眼里都含了眼泪,是激动,感动,也是欣慰。
除此之外,梁三喜对赵蒙生说的一句话也让人印象深刻:“中国是我的、也是你的!”
话虽然不多,分量却极其重!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赵蒙生自然明白其中的深刻含义,这一点,从他惊愕、羞愧难当的面部表情上就能够看得出来。
饰演赵蒙生的是时年32岁的唐国强。
当时,唐国强正被“奶油小生”的外号搞得苦恼不已,这次饰演赵蒙生,唐国强特别希望来一次“脱胎换骨”。
看得出来,唐国强在影片拍摄中使出了浑身解数,《高山下的花环》大把揽奖时,他也获得了“百花奖”最佳男演员的提名。
泪点之三:“200个亿养个狼崽子”
影片中有一段这样的情节:
九连干部秘密去前沿侦察越军的防御情况。
看着越军大大小小的碉堡,赵蒙生非常吃惊。
梁三喜心情沉重地说:“看到了吧,他们的炮口早就对准了我们!”
靳开来则愤愤地骂道:“200个亿养个狼崽子!”
在真实的历史上,越南很早就把中国当作假想敌,进行着针对中国的战争准备。
靳开来的话也有来头,在近20年时间里,中国人民勒紧裤腰带,无私援助越南人民,累计花费达200个亿。
谁也没有料到,他们吃着中国援助的粮食,甚至穿着中国援助他们的衣服,回过头来就成了凶恶的“白眼狼”。
如此忘恩负义,靳开来能不愤怒?中国人民能不心酸落泪?
泪点之四:杨改花等不来的军功章
靳开来性情豪爽,身体强壮,领兵打仗是一把好手;
他的妻子杨改花热情温柔,善良体贴,对未来的日子充满期待。
他们还有一个虎头虎脑的可爱的儿子。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战前,靳开来是整个团里资格、年龄最老的排长,几次要提拔为副连长,却都卡在了最后环节。
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他是出了名的“牢骚大王”。
他看不得歪风邪气,容不下不正之风,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有什么就说什么,还老给上级提意见。
临到大战在即,靳开来却意外地顺利升任了副连长。
对此,靳开来自嘲道:“副连长,副连长,战前赏了我一个送死的官。放心,我会在副连长的位置上死出个样来的。”
靳开来这么说也是有根据的。
当时,连里的几个领导都有基本的工作分工。
连长负责军事指挥,指导员负责宣传鼓动,并协助连长指挥,副连长带尖刀排,副指导员组织前运后送。
其中,副连长的任务确实最危险、最艰巨。
“烈士陵园见。”
“打起仗来,还得靠咱们这些庄户孙”。
这些都是电影中的“牢骚大王”靳开来的名言。
“我靳开来可是弟兄四个,死了一个还有仨,可你梁三喜不行,你两个哥哥都不在了,你有老娘,有玉秀……还有那个不知男不知女的下一代”。
这是靳开来和梁三喜争带尖刀排时说的“掏心窝子”的话。
“打敌人我能做到勇敢,可是敢于提意见,向我们内部那些歪门邪道开炮,你要比我勇敢得多。我……我希望留下你这门大炮!”这也是梁三喜的肺腑之言。
“我是噘嘴骡子卖个驴价钱,吃亏就吃亏这嘴上了,你还欣赏?”靳开来说。
“我欣赏!”梁三喜非常坚定地答道。
这真是“英雄相惜,天地怆然。”
电影里,靳开来说那句话的时候仍然是“嬉皮笑脸”,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可是,这句话意味着什么,这些都是明眼人可以预见得到的。
在生死关头,靳开来把生还的可能留给了梁三喜,把危险留给了自己。
如此战友情谊,如此挺身而出,梁三喜能不感动?观众能不动容?
自卫反击战开始前,上级就规定:异国作战也要注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因此,在作战初期,部队遇到断粮的情况时,只能找些野地里的木瓜、野菜、树叶等充饥。
有个战士砍了越南老百姓地里的甘蔗,因此而被严肃处理。
靳开来砍甘蔗的情节就借鉴于此。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战士们干渴难熬,赵蒙生要带人去砍甘蔗,却被靳开来拦住了。
他说:“犯错误的事哪能让你们这些当正职的去干……我就不信,他奶奶的,200个亿换不回来他一捆甘蔗!”
说罢就带人下了山。
不幸的是,在砍完甘蔗回来的路上,靳开来踩响地雷英勇牺牲了。
也因为“砍甘蔗事件”,在战后评功授奖时,靳开来被定为“违犯战场纪律”,因而没有得到军功章。
靳开来为九连的生存而牺牲,却连立功受奖的资格都没有。
雷军长对此愤慨地说:“我们有些干部总是爱听阿谀奉承,对爱提意见的同志,到死他们也不肯放过!”
赵蒙生也激动地要越级反映。
雷军长后来更是发了怒:“不给靳开来立功,天理难容!”
影片中,一群烈士家属肃然站立,等待着领取他们亲人的立功奖章,靳开来的妻子杨改花带着儿子也在此列。
眼看着其他人纷纷手捧奖章,而自己却迟迟等不到颁发给丈夫的奖章,杨改花神情恍惚。
杨改花的饰演者是斯琴高娃,她用“面无表情”代替了流泪、哭泣。
此情此景,让赵蒙生看得心如刀绞、心乱如麻。
此情此景,也让电影观众看得痛心、伤心……
靳开来的扮演者是长春话剧院演员何伟,何伟因此获得了“金鸡奖”最佳男配角奖和“百花奖”最佳男配角奖。
泪点之五:雷军长、梁大娘墓地相遇
影片中的一个重要人物是军长雷震,人称“雷神爷”。
这是一个老一代革命军人的光辉形象。
在影片中,雷军长的独生子“小北京”隐瞒身份上前线,最后因为“臭弹”而光荣牺牲。
在六十、七十年代,因为特殊的原因,曾有大量高干子弟入伍从军。
在自卫反击战中,有很多高干子弟浴血奋战,甚至负伤、牺牲。
电影《高山下的花环》剧照
如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江燮元之子江鲁平、江南平,第41军军长张序登之子张鲁汕、张鲁江,侄子张孟江;
第55军政治部副主任甄文林之子甄平,第14军40师副师长赵子雄之子赵杰昌;
开国上将张宗逊之子张又侠,第41军政治部副主任刘义德之子刘粤军……
他们的父辈都是久经战阵的革命功勋,如今,新一代军人也大都不负所望,以实际行动实践了舍家卫国的誓言。
不可否认的是,当年也确实有些高干子弟在战前调回后方,造成了非常不好的影响。
在影片中,同样是高干家庭,雷军长和吴爽,小北京和赵蒙生,彼此间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高干子弟小北京和农家子弟梁三喜、靳开来同上战场,鲜血流在了一起,正是当年那段历史的真实写照。
电影在结尾部分有这么一组画面。
梁大娘和雷军长同时出现在烈士陵园。
他们身份悬殊,地位不同,但是,在这里,他们却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烈士父亲(母亲)。
影片没有大肆渲染悲伤的气氛,而把焦点集中在了两位老人的一段对话上。
梁大娘对雷军长说:“你是军长,你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前线上,牺牲了!我哪怕就只看到了这一个,我是看到了……好啊,好啊,你们好啊!中国能兴旺啊!”
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是人间最伤心的事,听到两位老人的对话,看到他们满头的白发,但凡有一点良知,谁也不会无动于衷。
影片中饰演雷军长的是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童超,他曾在话剧《茶馆》、《骆驼祥子》、《名优之死》中都有过出色表演。
他塑造的雷军长已经成为永久的经典,定格在中国电影的历史上。
最后,不少朋友关心的一个问题,《高山下的花环》是军队作家李存葆的作品,为什么没有交给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
其实,八一厂当时也是小说改编权的竞争者之一。
李存葆是军队作家,当然也想把小说改编权交给八一厂。
然而,因为小说反映了社会和军队内部的不正之风,揭示了革命老区贫困落后等问题,八一厂在这些问题上有所顾忌,因此一直犹豫不决。
而上海电影制片厂祭出了谢晋这尊大神,并做出了“最大程度忠实原著”的承诺。
因此,李存葆最终把改编权交给了上影。
左:李存葆 中:谢晋
谢晋导演在后来的剧本改编、电影拍摄过程中确实做到了“忠实原著”。
整个创作期间,他和他的团队克服了各种各样的难题,排除了各种干扰,最终拍出了一部具有强大艺术感染力的经典电影。
电影上映后,首先斩获了文化部1984年优秀影片一等奖,随后又获得了“金鸡奖”的四项大奖,“百花奖”的八项大奖。
1985年11月7日,影片《高山下的花环》易名为《卫国军魂》在香港上映,马上引起了轰动,上映14天里,这部电影的票房收入就达346万港币。
大家不要小看这346万,这可是建国30多年后大陆电影在香港的最高票房纪录。
在中越边境,每年春天,满山开遍木棉花一片火红,其花鲜红似血,硕大如杯。
盛开时,花儿峥峥绽放,风吹过时,花儿的叶片几乎落尽,散落一地。
远远看去,那漫山遍野的木棉花犹如一团团欢快跳跃的火苗。
那是烈士灿烂的青春在尽情绽放!
清明将至,让我们一起向舍家卫国的英烈们献上一束鲜艳的木棉花,愿烈士们安息!
由肖齐导演,斯琴高娃、郭凯敏等主演的电影《芳草满天涯》日前在京进行了教师节特别放映。影片根据乡村教师张玉滚的事迹改编,讲述了他在基层辛勤耕耘数十载,不忘初心、潜心育人的故事。
据悉,《芳草满天涯》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等指导。影片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在视听语言上以近乎白描的方式直观展现乡村教育的时代变迁。同时,主创团队注重围绕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生动呈现一批热爱教育、投身教育的新时代教师群像,展现他们敬业乐教、无私奉献的精神品质。
“加强教师题材文艺作品创作是广大教师的共同心愿,有利于提升广大教师职业荣誉感。希望创作者能继续制作拍摄像《芳草满天涯》这样优秀的教育教师题材电影,讲好教师故事。”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副司长翁波说。
记者:王鹏
图片由片方提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