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09 21:4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经典阅读30篇读后感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要写的是关于哪30篇经典阅读的读后感。确定主题后,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2. 遵循结构:一篇好的读后感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经典阅读的背景和作者;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你的阅读感受、心得和思考;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主题。
3. 深入分析:在正文部分,要深入分析每篇经典阅读的内容、思想、艺术特点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人物形象:分析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成长历程、心理变化等。
b. 情节发展:梳理故事脉络,探讨情节安排的巧妙之处。
c. 主题思想:挖掘作品所传达的深层含义,如人性、社会、历史等。
d. 艺术特色:分析作品的写作手法、语言风格、表现手法等。
4. 结合自身:在论述过程中,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和生活实际,谈谈作品对你的启发和感悟。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个性和感染力。
5. 突出重点:在30篇经典阅读中,可能有些作品对你影响较大,或者有较深的感悟。在写作时,可以适当突出这些重点作品,使其成为文章的亮点。
1
读《小英雄雨来》有感
这个星期,我读了《小英雄雨来》这本书,我被雨来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住了。
在抗日战争时期,晋察冀边区的芦花村,有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雨来,他顽皮可爱、机智勇敢、信守承诺、不畏强敌,雨来和村里的其他小伙伴一样,喜欢在还乡河里嬉水,练就了一身好水性。有一天,爸爸去了区里,妈妈恰好也出去了,只留雨来一个人在家里读书。突然,鬼子来村里 “扫荡”,区上交通员李大叔被敌人盯上了,躲进了雨来家新挖的地道里。鬼子追进来,没有找到李大叔,就把雨来绑了起来,尽管鬼子又哄又骗,但是雨来就说没看见。见 “软” 的不行,鬼子就来 “硬” 的,使尽各种手段折磨雨来,但雨来还是强忍着痛苦什么也不说,气得鬼子大叫:“拉出去,枪毙了!” 傍晚,还乡河边传来几声枪响,大家都以为雨来牺牲了,万分悲伤,顺着河向下找,突然发现雨来从水里探出头来。原来,雨来趁着鬼子不注意,跳进河里游远了。雨来还经常帮助游击队站岗放哨、送信等,做了很多事情,是一名抗日小英雄。
读完了书,我被雨来的机智勇敢、不怕牺牲的精神所感动。雨来只比我大两岁,但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却毫不畏惧,并能机智地逃脱,让我佩服不已。我在想,如果是我面对这种情况,我能做到像雨来一样勇敢吗?
我喜欢故事中的雨来,我要向他学习,学习他的各种优秀品质。雨来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还不忘学习,如今,我们坐在宽敞明净的教室里,有先进的教学设备,有关爱我们的老师,我们更应该珍惜时间,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学到更多的知识,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强大。
2
读《经典导读》有感
我读过了孔子的《经典导读》,这本书里面讲述了许多含义深刻的做人道理。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一句是: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孔子站在河边,感叹道:“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
日夜不停流去,这句话让我明白了要珍惜时间。我以前在生活中有许多浪费时间的行为:长时间的看电视,周末作业没写完,就在房间里走来走去,躺在床上玩,妈妈让我写作业,我却在那里看电视;我以前在新华书店里看书我总是东张西望,这本看了几页放回原处,再换一本,看了好多本书,连一个小故事都没看进去……孔子的这句论语让我明白了以前的浪费时间的行为,今后我会少看动画片,认真写作业,专心的做每一件事,爸爸妈妈见我读了这部书后变化很大,也鼓励我好好学习。
现在我懂得了:不论做什么事,都要珍惜时间!
3
读《青铜葵花》有感
我满怀好奇地读了著名作家曹文轩写的《青铜葵花》一书。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世界,让我感受到了一种我从未知晓的苦难,它深深地触动了我,我不得不承认这真的是一本好书。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男孩叫青铜,女孩叫葵花,他们俩都有着苦难的经历,青铜五岁那年,芦苇荡着火了,大火熄灭后的第五天,青铜就变成了哑巴,再也不能说话了。青铜没有朋友,也不能上学,每天只能与牛相伴。女孩葵花自幼失去了妈妈,跟随爸爸从城里来到一个叫大麦地的村庄生活,孤单寂寞的她结识了同样孤单寂寞且不能说话的农村男孩青铜。后来,葵花的爸爸因寻找她,意外落入河中淹死了,从此可怜的葵花成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幸好贫穷却善良的青铜父母收养了她,葵花和青铜成为了兄妹……
读完这本书,我感动得眼泪都要掉下来了,两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孩子,却承受了我们难以想象的苦难。想想自己,有爱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有关心爱护我的老师和同学,真是太幸福了!可怜的青铜、可怜的葵花,到我家来吧,让我们成为好朋友,让我们一起去学校,每天快快乐乐、健健康康地成长……
4
《草房子》读后感
《草房子》,看到这个书名,脑海中便浮现出一个由草垛子搭成的房子。这本书描绘的正是那充满诗意与自由的乡村生活。读完书后,随着作者的笔触,我仿佛回到了那如童话般的油麻地,透过桑桑的视角,见证了每个人的悲欢离合。
在油麻地的草房子,见证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的六年小学生活。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平常却又催人泪下、感人至深的故事:少男少女之间纯真无邪的友情、垂暮老人在生命最后一刻闪耀出的人格光辉、残疾男孩对尊严的顽强坚守、大人们之间复杂纠葛却又饱含真心的情感牵绊…… 这一切,既清晰又朦胧地呈现在少年桑桑的世界中。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启蒙教育的六年时光。
最让我钦佩的人是小男孩杜小康,他的童年,跌宕起伏。原本家境富裕,却因借钱购买的一批货物沉入海底,家庭从此一贫如洗。然而,他并未就此消沉。他坚持在河中放养鸭子,希望帮父母减轻负担。怎料,有一天,杜小康和他的父亲没能看住鸭子,鸭子游进了一户人家的鱼塘,吃光了几百根鱼苗,他们还因此被当地人扣留。回到油麻地后,杜小康计划在校门口摆个小摊售卖杂货,没想到生意逐渐有了起色。有一天,一位债主上门讨债,杜小康让债主将家中的红门拆走了…… 文中的杜小康不哭不闹,听父母的话,行动力强。那被拆除的红门,让我感受到现实的残酷,也让我体会到少年的悲伤与坚韧。
读完书,眼前满是夕阳映照下的草房子:一个小小的院落,几只在空中盘旋的白鸽,一排排整齐的教室,整洁的校园,绿油油的艾地,两岸绿树成荫的河流……
5
读《三打白骨精》有感
《西游记》是我最喜欢品读的经典作品之一,尤其是书中第二十七回 “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的故事让我触动很深。这回故事的主要内容是:唐僧师徒四人在赴西天取经途中遇到了白骨精。白骨精一心想吃到唐僧肉,先后幻化成少女、老妇、老头,屡次迷惑唐僧,但均被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破,孙悟空不惧唐僧的紧箍咒,用金箍棒打死了白骨精,解救了唐僧。
我十分钦佩孙悟空警惕性高、疾恶如仇的性格,更加赞赏他即便遭受责骂、误解,乃至惩罚、驱赶,依然坚持斩妖除魔、保护唐僧的行为。而唐僧却曾因被欺骗、受蒙蔽而颠倒人妖、混淆是非,错怪好人。不过后来,唐僧在事实面前受到教育,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生活中有不少人看了故事后,对唐僧存在偏激看法,怨恨他 “念金箍咒”,怨恨他好坏不分。但仔细想想,唐僧亦是受害者,难道人们不更应该憎恶祸害人间、奸诈狡猾、穷凶极恶的白骨精吗?
这段时间,社会上电信诈骗、网络诈骗、手机诈骗等案件频频发生,致使许多善良且警惕性低的老百姓遭受侵害。然而,社会、媒体等往往过多地指责受害者愚钝、轻信他人、防范意识差,对违法犯罪分子的声讨、斥责却不痛不痒。
在这种时候,我们更应期盼大圣降临。让他用火眼金睛将犯罪分子一网打尽。无论违法犯罪分子多么狡猾、多么刁钻、多么来势汹汹,都要将他们绳之以法,还人们一个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一片晴朗的天空。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深入分析问题,对邪恶投以憎恶、蔑视的目光,对正义拥有绝对的信心。只有保持这种气概与精神,我们的生活才能充满无穷的活力与动力。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