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0 23:13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手机防水广告词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目标受众:首先,要明确广告词的目标受众是谁,是年轻人、商务人士还是家庭用户。了解受众的需求和喜好,有助于创作出更具吸引力的广告词。
2. 突出产品特点:在广告词中,要突出手机防水这一特点,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款手机的优势。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式:
a. 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如“防水无忧,畅享生活”; b. 结合具体场景,如“户外探险,手机不怕水”; c. 强调防水等级,如“IP68级防水,深度达1.5米”。
3. 简洁明了:广告词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和复杂。尽量用简短的语句表达出产品特点,让消费者容易记忆。
4. 创意新颖:在众多手机广告中脱颖而出,需要创意新颖的广告词。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法:
a. 使用流行语或网络热词,如“防水神器,一机在手,天下我有”; b.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手机防水,如同勇士披荆斩棘”; c. 结合时事热点,如“手机防水,助力抗疫,守护健康”。
5. 调动情感:广告词要能够触动消费者的情感,使其产生
现在有很多中端手机都标榜自己支持IP68防尘防水,偶尔也会伴有“无惧水洗”之类的广告词,但实际上,IP68并没有各位想的那么“万无一失”。
所谓IP68,“IP”是Ingress Protection的缩写,意为“防护等级”,6是防尘,代表完全防止外物与灰尘侵入;8是防水,代表手机在一定压力下可以保证一段时间的浸水无影响。但防止水侵入并不意味着能完全防止水蒸气,高温的水蒸气还是有可能影响手机内部电子元件的正常使用的。
上图就是很多电商平台都在售卖的手机防水盒,虽然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液体泼溅,但如果你在洗澡期间使用,高温水蒸气仍有可能对手机造成损坏,能不用还是尽量不用吧。
(9421715)
一直以来,苹果都是自带流量,上热搜那是分分钟的事。
如今秋季发布会临近,iPhone 13 现身热搜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但是,上热搜也要讲个基本规则。
前几天有个热搜就非常离谱,说什么 iPhone 13 系列有望搭载指纹解锁。
讲道理,指纹解锁这个东西,几乎每年都会出现,但始终没有实现过。所以这个热搜,就还挺尴尬的。
但更离谱的是,几天后 iPhone 再上热搜,内容是 iPhone 13 无缘指纹解锁,iPhone 14 才可能出现。
好家伙,有和没有都被你说完了,还莫名其妙地火了两次,这流量也太好赚了吧。
即便如此,苹果还是会兢兢业业的打广告做宣传,而且都是大手笔。
前不久,苹果连续几天霸占微博 APP 开屏页面。
每次刷微博,都会看到这个疑似被泼水的奇怪男子。而他的手里,正是最新款的蓝色 iPhone 12。
显然,这是一则苹果为宣传 iPhone 12 防水能力,所投放的广告。
广告文案也说得很明白:「防溅抗水有一手。放心,有 iPhone。」
但问题是,广告说「放心」,我们就真的能够放心吗?
首先明确一点,iPhone 12 系列确实具备行业领先的防溅、抗水能力。
无论是相对低端的 12 mini / 12,还是高端的 Pro 系列,都达到了 IP68 级别抗水,可在最深 6 米的水下,最长停留 30 分钟。
但如果你只是把这个特性简单地理解为「iPhone 12 可以放心下水」,那就大错特错了。
按照惯例,这个时候我们应该把网页滑到最底部,检查一下自带隐身效果注释。
事情果然没那么简单。
注释①,防护性能可能会因日常磨损而下降。
或许这一次掉进浴缸,捡起来擦一擦还能继续用,但下一次谁也说不准。而且,苹果也没有明说,用多久之后,防护能力会下降多少。
所以,只要不是新机,所谓的抗水,都是薛定谔的抗水,在真正掉进水里之前,没有人知道手机能不能扛住。
注释②,由于浸入液体而导致的损坏不在保修范围之内。无论你是有意试一试抗水效果,还是不小心把手机掉进水里,出现问题都只能自费维修。
只看注释,还不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苹果宣传防水的原文中,有这么一个词:「停留」。
也就是说,不动,是抗水能力达到「6米 / 30分钟」的前提。
首先,手机本身不能动。苹果建议用户避免带着手机游泳或洗澡。
其次,水不能动。用带有额外压力的水流对着手机冲,也是不可以的,比如淋浴、划水、冲浪。
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iPhone抗水能力的测试标准为IEC 60529,该标准要求所有关于水的测试,应在「清洁水」中进行。
换成有杂质的水,或其他任何一种液体,都可能达不到苹果宣传的「6 米停留30 分钟」的标准。
理想的测试环境、随使用衰减的抗水能力,再加上狠心的浸水不保修......
我们再回过头看这广告词,不明显在给消费者挖坑吗?
就怕有搞不清状况的小伙伴看到广告之后,不管三七二十一,试试就试试,咚的一声把 iPhone 放进水缸。
没把防水这个概念讲清楚,而且有诱导消费者主动淋水的嫌疑,导致这则广告一出来,就立马被网友疯狂吐槽。
在吐槽之余,人们也不禁感叹苹果的「大胆」。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从去年开始,苹果就不断在防水这件事上栽跟头。
2020年初,一位用户的 iPhone XS 意外掉落浴缸后浸水,导致面容功能损坏。
虽然这款手机,支持 IP68(2米 / 30 分钟),且依然在保修期内,但苹果官方表示用户需自费维修,费用为 4800 元。
当时,很多媒体都报道了这件事情,也有用户质疑苹果虚假宣传,但苹果完全不为所动,没有为保修开绿灯。
同年 9 月,苹果又因抗水宣传上了新闻。但这一次,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意大利反垄断机构指出,苹果虽然将 iPhone 宣传为防水手机,但并非所有场景有效、也并非永久有效,而且不保修。
于是,意大利方面开除了 1000 万欧元的罚单,算是一个很大的数目了。
今年4月,苹果又因为夸大宣传 iPhone 的防水能力,遭到美国纽约州iPhone用户的集体诉讼。
上了这么多新闻,甚至还吃了官司赔了钱,实在搞不懂苹果为什么还要大张旗鼓的宣传这个功能。
总而言之,给手机加上防水功能,肯定是好事。
尤其是现在很多重要资料都保存在手机里,防水级别越高,就意味着安全性越高。
但考虑到所有手机厂商,都没有把进水损坏,纳入保修范围内。所以,千万别仗着 IP68,故意把手机往水里放。
至于苹果这次的广告,大家随便看看就好。
如果苹果执意要把防水广告继续做下去,下次请加上这样一行大字: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