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1 01:15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一篇关于红色英雄故事的演讲稿,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演讲的主题,即红色英雄故事的核心内容。这可以是某个具体英雄的事迹,也可以是某一段历史时期英雄群体的英勇事迹。
2. 研究背景:了解红色英雄故事的历史背景,包括时代背景、社会环境、政治背景等,以便在演讲中更好地阐述英雄事迹的意义。
3. 结构安排:演讲稿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要引起听众的兴趣,正文部分要详细讲述英雄事迹,结尾部分要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4. 语言表达:演讲稿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注意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拟人等,使演讲更具吸引力。
5. 内容充实:在讲述英雄事迹时,要注重细节描写,使听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英雄的英勇无畏。同时,要结合时代背景,阐述英雄事迹的深刻内涵。
6. 情感投入:演讲时,要充分表达对英雄的敬仰之情,使听众感受到演讲者的真挚情感。可以通过语气、语速、语调的变化来体现情感。
7. 举例说明:在讲述英雄事迹时,可以结合具体事例,使听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举例要具有代表性,避免过多重复。
8. 适当引用:
来源:长城网
抗日战争时期,在华北平原上活跃着一支以回民为主组成的抗日队伍——回民支队。这支部队屡建战功,威震敌胆,给日本侵略军以沉重打击,被八路军冀中军区誉为“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马本斋,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创始人。
1938年3月,马本斋率部参加八路军,6月,所部改编为冀中军区回民教导总队,马本斋任总队长,同年10月,马本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申请书中写道:“我心甘情愿把我的一切献给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献给为回族解放和整个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的伟业。”1939年7月,马本斋任冀中军区回民支队司令员。1942年,马本斋被任命为八路军冀鲁豫军区第三军分区司令员兼回民支队司令员。
经过血与火的战斗洗礼,马本斋的军事指挥水平大大提高,回民支队也迅速成长为党领导下能征善战的抗日劲旅。
1937年至1944年期间,他带领回民支队经历大小战斗870余次,歼灭日伪军3.6万余人,被毛泽东主席赞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1944年1月,回民支队奉命开赴延安。然而,长期的战争生活使马本斋积劳成疾,病情急剧恶化。没能随军出发的他,抱病为部队作了最后一次动员,叮嘱战友们“要跟着党,跟着毛主席,抗战到底!”同年2月7日,马本斋病逝于冀鲁豫军区后方医院,终年41岁。
2009年9月14日,马本斋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2014年9月1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马本斋入选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河北献县马本斋纪念馆供稿)
本文来自【长城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四川日报-川观新闻
邓林灵 川观新闻记者 兰楠 李天锐 郝勇
抗美援朝71周年纪念日前夕,10月24日一早,整理完寝务,卢俞冰往家里打了一个电话:“妈妈,明天是抗美援朝纪念日,但我明天有训练任务,只能今天给你打电话……”
今年18岁的卢俞冰是柴云振的曾外孙女。柴云振,四川省广安市岳池人,1926年11月生,1949年12月入党。他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新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柴云振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1952年柴云振伤残复员回乡务农。他曾荣获志愿军“一级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今年又荣获了“七一勋章”。卢俞冰受曾祖父的影响,于今年9月参军入伍。而受“柴云振”精神影响,赓续红色血脉的,绝不仅仅卢俞冰一人。
一个心愿
他希望柴家每代都有人参军入伍
卢俞冰原本在成都读大二,今年9月作为大学生应征入伍,现在正在武警四川省总队进行新兵训练。“别担心我,这一个月我适应得挺好的,就是体能方面还要多加强,今天还想乘着周末有时间去跑跑步。”通话中,卢俞冰对妈妈说。
卢俞冰的妈妈柴萍、外公柴兵荣、外曾祖父柴云振都是军人。柴萍说:“爷爷的遗愿就是希望柴家每代都有人参军入伍,在部队接受洗礼与锻炼。‘参军入伍’的信念深植在柴家后代心中。”
虽然从小教育孩子们要保家卫国,但对于自己的功劳柴云振却是绝口不提。他曾这样说:“我不是英雄,真正的英雄是那些牺牲的战友。”所以柴萍小时候,一直对爷爷身上24处伤痕的来历很好奇。
抗美援朝时期,柴云振在志愿军15军45师134团8连任7班班长。志愿军15军在朝鲜战场上是支响当当的英雄部队,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都来自这个部队。柴云振所在的134团8连是其中的一个英雄连队,在后来的上甘岭战役中,该连坚守坑道作战34个昼夜,毙敌逾千,电影《上甘岭》中的那个8连,就以这个连队作为原型。
柴云振就是在朴达峰阻击战中成为英雄的。1951年5月,柴云振所在部队在朴达峰担负阻击北上敌军的任务。战斗进行到第六天,志愿军前沿阵地被敌占领,情况十分危急,柴云振是8连7班班长,接到上级命令,要求他带领战士夺回阵地。晚上,柴云振带领7班战士,避开敌人火力,从右侧无名高地两边突袭,夺回了阵地。
天亮了,敌军展开大规模反扑,柴云振等战士打退敌人多次进攻。战友倒下了,手榴弹扔光了,子弹也快打完了。最后,柴云振发现,阵地上只剩下他一个人了。而此时,他突然发现敌军一个营部近在咫尺。打?还是撤?柴云振没有犹豫,孤身一人继续突击。先狙杀了敌军哨兵和指挥官,又把手榴弹丢进了敌坑道和指挥所……此战,柴云振全身24处负伤。随后,增援部队赶来,阵地被志愿军牢牢占领,战友在阵地上发现了陷入昏迷的柴云振,便把他背下山头送去抢救。
一股热潮
全城百姓致敬学习柴云振
战后的柴云振却“消失”了,庆功会上他的英雄勋章无人领取……战后,柴云振被辗转送到内蒙古包头医院治疗,与原部队失去联系。
1952年4月,柴云振拿着三等乙级残废军人证书与500公斤粮票的复员费,回到岳池县乡下,踏踏实实当一个农民,后来被乡亲们推选为生产小队长、大队长。1961年,他和社员一起研究抗灾自救,把山坡荒芜的空地分给社员耕种。改革开放时期,柴云振带头示范,买回两头母猪,并把母猪产下的仔猪赊借乡亲们饲养,带领群众致富。
这期间,党和国家、部队从未放弃过对柴云振的寻找。在《四川日报》两次刊登出《寻战斗英雄柴云振》的启事。1984年9月12日登载寻人启事的报纸,被柴云振大儿子柴兵荣看到了。失联33年的战斗英雄柴云振终于联系上部队,英雄身份大白于天下。
身份变了,但柴云振为国为民的炽热情怀却不曾改变。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省政协委员后,柴云振先后提交200余份建议、提案。2018年12月26日,柴云振走完了他非凡又朴实的一生,享年93岁。今年6月29日,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领奖台上,柴兵荣为先父代领“七一勋章”。
一座城致敬一个人。今年7月3日,广安市岳池县翔凤大道上人潮涌动,群众手举国旗,欢迎“七一勋章”获得者柴云振的家人载誉归来。柴兵荣回到岳池的第一件事,便是全家一起将勋章带到父亲墓碑前。柴兵荣说:“爸爸,看看勋章长什么样。党没有忘记,共和国没有忘记,人民没有忘记你……”此情此景,不由得让人联想到1984年。那一年,失踪了33年的柴云振被找到时,他也曾感叹“党和国家没有忘记我”。
学校、医院、社区……近日,在广安市各地掀起了一阵又一阵学习柴云振的热潮。广安市实验中学、广安市岳池中学、华蓥中学、华蓥一中……柴云振的先进事迹在青少年中流传。“每次听到柴云振爷爷的故事,对他就又有了新认识。我想以爷爷为榜样,考进军校。”岳池中学高2020级6班张熏说。
“我们的老乡被中央授予‘七一勋章’了,好光荣哦。”柴云振老家岳池县罗渡镇园艺场村民更是以柴云振为骄傲。在61岁的园艺场村村支部副书记李先兵记忆里,柴云振是顶天立地的柴叔叔。“我读小学时,村里到学校的路上有一条河,每年夏天下大雨都会涨水。柴叔叔天没亮就会到河边守着,把我们一个个背过河。”李先兵说,以后他要以柴云振为榜样,把园艺场村建设得更好,带领乡亲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10月13日,一场党员培训活动在武胜县党校举行,参加培训的是来自重庆和广安基层的党员代表。“这次活动是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背景下,重庆渝北与四川广安大力加强党建合作的一次尝试。”学员重庆市渝北区金鹏实验小学校(西政附小)党支部书记童代兵介绍说,“培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柴云振同志的先进事迹,他奋不顾身的英勇壮举,回乡后对自己的严格要求,都值得我们弘扬。我们将以‘渝广合作’为契机,以柴老为榜样,认真工作,干事创业,服务人民。”
10月24日,上午9点,卢俞冰结束了与妈妈的通话,整理军装离开寝室,卢俞冰来到操场开始跑步,一圈又一圈,她说:“对外曾祖父精神最好的传承,便是每一天踏踏实实的做好本职工作。”
本文来自【四川日报-川观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