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1 07:12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李商隐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和感受。李商隐的诗作内容丰富,情感复杂,可以从他的生平、诗歌风格、情感表达等方面入手。
2. 了解背景:李商隐是唐代著名诗人,生活在唐朝末年,他的诗作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个人的悲欢离合。在写作时,要对李商隐的生平和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以便更好地理解他的诗歌。
3. 选择作品:在写作前,挑选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李商隐诗作,如《无题》、《锦瑟》、《夜泊牛渚怀古》等。通过对这些诗作的分析,来展开你的观后感。
4. 分析诗歌:在分析诗歌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中所运用的意象,如“银烛秋光冷画屏”、“青鸟殷勤为探看”等,探讨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情感。 b. 诗歌的韵律:分析诗歌的韵律特点,如平仄、对仗等,探讨这些特点对诗歌情感表达的影响。 c. 诗歌的意境:分析诗歌所营造的意境,如“月照纱窗,风吹罗帐”等,探讨这些意境所传达的情感。 d. 诗歌的主题:分析诗歌的主题,如爱情、友情、人生
出身于小官僚家庭,三岁离乡漂泊,十岁丧父归家,李商隐以悲惨为基调的人生仿佛在童年时期就已经埋下伏笔。
“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李商隐作为家中长子,常常“抄书舂米”以补贴家用。回乡后,李商隐在堂叔的教导下熟读儒家经典和史部书籍,从此,“读书入仕,兼济天下”便成为他历经磨难仍不灭的理想。
曾任宰相的令狐楚极为爱才,他不仅让李商隐与儿子令狐绹一同读书,还将当时官场通用的骈文写作方法传授给李商隐,成为李商隐人生难得的暖意。
与此同时,李商隐在东都还认识了白居易,两人十分投缘,结成忘年交。
曾有流传白居易调侃来生想做李商隐的儿子,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可见白居易对李商隐文采的认可度。
唐代科举讲究门第,出身普通的李商隐多年名落孙山,自命不凡的他将结果归咎于当时的考官,以“鸾皇期一举,燕雀不相饶”,抒发内心的不满。
太和九年,发生了一件动朝廷根基的大事——甘露之变,许多重要大臣被杀,牵连一千余人,李商隐对此写下《有感二首》,视野也从对自身前途的不平转移到对唐朝命运的担忧。
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使李商隐的人生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在令狐楚去世后,李商隐做了王茂元的幕僚并娶了他的女儿,
本应加入令狐楚所在的牛党的他,
现在却选择加入王茂元所在的李党,
不知李商隐这么做是初入官场的单纯还是不拒橄榄枝的圆滑。
这件事后,李商隐的仕途注定坎坷不平,也从此背上忘恩负义、虚伪不堪的骂名。
开成四年,李商隐第二次参加授官考试,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
好景不长,由于牛党的影响,李商隐被调任至灵宝做县尉。
在灵宝,许多老百姓因不堪赋税入狱,李商隐因无力改变选择离职。
回到长安后,他复任秘书省正字,定居樊川,并拥有了新的名号——樊南生。
但此时李商隐的母亲去世,他只得丁忧在家,错过李党得势的大好时机,也错过了晋升的好机会。
在丁忧的三年里,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也病故,这使李商隐的今后的仕途雪上加霜。
唐宣宗李忱的即位,意味着李党的失势,三十岁多岁的李商隐仍因仕途不得志而郁郁寡欢。跟随郑亚,郑亚被贬;求助令狐绹,多次被拒。
妻子的离世,无疑又给李商隐的人生蒙上了一层阴影。
后来李商隐跟随柳仲郢,在四川与京都度过了七八年后,罢职回乡闲居。可以说,李商隐的一生都充满了艰难与困厄,遥想当年在东都意气风发的少年立下的雄雄壮志,如今只得感叹“只是当时已惘然”。
东君寄语百花还。
锦瑟丛中识义山。
我欲青天题彩句,
化为星雨落人间。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