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1 16:12

写作《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在撰写关于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的作文时,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明确教学目标": - 确定本学期的信息技术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情感目标。 - 目标应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强、有时限(SMART原则)。
2. "了解学生情况": - 分析四年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和兴趣点。 - 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分层教学计划。
3. "课程内容设计": -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资源,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 - 内容应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教学方法": -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操作法等。 - 结合信息技术特点,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等辅助教学。
5. "教学步骤": - 制定详细的教学步骤,包括导入、新课讲解、实践操作、总结等环节。 - 确保每个步骤都有明确的目的和预期效果。
6. "教学评价": - 设计合理的评价体系,包括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学习态度、技能掌握程度等方面。
7. "时间安排": - 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每节课都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教学活动。 - 考虑到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

一场个性化教育与规模化发展的突围

上海市虹口区以智能体推动大模型技术在中小学教学中普及应用

一场个性化教育与规模化发展的突围

眼下,随着DeepSeek(深度求索)火爆出圈,多地启动了大模型技术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应用的探索,上海市虹口区即是一例。

今年初,虹口区“数智虹教”云平台上线了首批100个教育智能体,涵盖名师数字分身、学科教学、协同育人等多个领域。春季开学,全区115所中小学具备了应用智能体开展教育教学的能力。

教育规模化与个性化之间的矛盾,是学校教育长期存在的难题。虹口区将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技术装进了一个个细微的、在特定教育场景下使用的智能体,为师生教与学提供了实时的、个性化、启发式服务,同时也是对个性化教育规模化开展的一次有益尝试。

上海市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教师指导学生登录HEADS平台了解智能体。学校供图

上海市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学生与智能体“钱学森”交流航天知识。学校供图

从“没方法”到“方法多”

智能体让师生用上大模型技术

“下雨可降低空气污染指数,那你们还知道哪些环境污染?有什么方法可以减少污染?大家可以和小浪花讨论一下。”在虹口区曲阳第四小学四年级语文课堂上,教师张俊逸正引导学生使用学校自建的学科学习智能体——小浪花,开展自主学习。

“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教室的大屏幕上实时滚动着学生与小浪花的“对话”。

“噪声污染如何减少?”小浪花给出答案:“可以通过吸音材料、隔音材料等降低噪声。”

“这些专业材料,家里什么东西可以代替?”学生继续提问。小浪花回复:“你的问题很棒!家里的窗帘、衣物、书架,你认为哪个更合适?”小浪花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

张俊逸告诉记者,不同于简单接入大模型,小浪花融入了虹口区本地的教育数据库,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所以每名学生的提示词是不同的”。

2023年初,随着大模型技术快速崛起,虹口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徐扬调研发现,大模型技术在中小学应用存在“两难”:“一是精准难,大模型不了解学校的具体教学要求,如教学进度、命题难度总对不上;二是训练难,因为对技术的陌生及缺乏针对性指导,教师不知道如何训练大模型用于自己的教学。”

哪里薄弱就在哪里发力。虹口区以智能体全面推动大模型技术在学校教学中“双向服务、全流程融合”。横向上,聚焦教学微场景,依托大模型平台创建教育智能体,连接大模型技术和学校教学;纵向上,理顺“区域—专员—学校—教师”的工作网络,学校、教师亮出“需求”清单,区域教研员、信息化专员与学校、教师互联互动,实现智能体共建共享共用。

“目前,多数大模型平台都支持教师‘一句话创建智能体’,但优秀的智能体必须凝聚教师的智慧,需要不断训练。”徐扬向记者介绍了智能体应用的“1∶9定律”,“一句话创建,花9分力气训练。所谓的训练,就是需要通过多轮对话,告诉智能体你要它干什么、不能干什么,等等。”

如何让教师快速学习使用智能体?从去年9月起,虹口区发挥人工智能专员队伍作用,在全区推行“快闪式”培训,即针对某一教学需求,教师提出使用和训练智能体的具体问题,专员用3到5分钟现场演示如何解决,从而补上教师的技术短板。

“接入大模型不难,但用好大模型挺难。”在上海市教委信息化工作处处长韩崇虎看来,虹口区通过“以师育师”快速推动教师全员参与,实现了智能体共建共享共用,加速了大模型技术在日常教学中的深度应用。

从“要我用”到“我要用”

智能体给师生带来获得感

如何让师生喜欢用智能体,并让智能体在大规模个性化教学上持续发力?经过探索,虹口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多智能体协作。

何为多智能体协作?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教师陈小鱼给记者举例:“确定上课主题后,我就开始‘召唤’多个智能体,设计教案和教学活动时,调用1号智能体;课堂记录和分析时,使用2号智能体;课上学生学习和课后复习时,再调用3号智能体。”

陈小鱼所说的3号智能体,正是她创设的“小学英语生成性文本助手”。该智能体可以根据学生口语表达情况,选择不同语速,并根据学生的提问,围绕核心词汇生成不同难度的儿歌、语段等,协助她高效完成指导学生背诵单词的教学任务。

虹口区第二中心小学副校长陆秦岭感叹:“用了智能体,教师们普遍反映,感觉自己招了好几个‘助教’,省心了不少!”

教师教得省心,学生也学得有效。

虹口区教育学院教研室主任姜振骅介绍,目前该区正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推动多智能体协作在全区中小学教学中应用上规模、质量上档次。

实际上,虹口区还在下更大的“一盘棋”——小学阶段,以“AI+知识”打牢学生知识基础;初中阶段,以“AI+实践”引导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高中阶段,以“AI+精准”提升学生学业水平。虹口区按照这一思路,构建全区基础教育全学段系统化多智能体协作模式,推动全区大规模个性化教学进一步发展。

从“有成效”到“有温度”

智能体伴随学生健康成长

春季学期开学不久,曲阳第四小学创建的“创新思维智能体”顺利与DeepSeek接轨。

“在HEADS平台上,我们创建好的智能体‘秒接’各种最新技术。”曲阳第四小学校长朱依黎口中的“HEADS”,指的是虹口区教育智能体导航系统。该系统基于“数智虹教”平台,为全区师生提供一站式安全可信的教育智能体导航服务。

朱依黎介绍,学校研发的第一批8个智能体,已经使用了一个学期,其中2个通过HEADS平台共享给全区师生使用。“这学期我们还要研发12个智能体,会更好用。”

如今,虹口区许多学校都像曲阳第四小学一样,研发和使用智能体。然而推广智能体之初,也曾碰到不少“钉子”。徐扬说:“不少学校担心智能体的质量,比如有教师发现,个别学生跟着智能体学吵架、损人。”

如何为学生成长建立一个积极向上的虚拟智能体环境?首先“破冰”的是《虹口区学校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暂行管理办法》。“《办法》规定,14周岁以下学生需要在教师或家长指导下使用智能体。”虹口区教育局副局长孟韬介绍。

第一批上线的100个教育智能体,既有让年轻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虚拟学生”,让学生多想多问的“科学100问”,还有让学生科学运动的“快乐蹦蹦跳智能体”……“数据都在平台上,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在使用智能体时存在的隐患,也可以从中发现学生新的需求。”虹口区信息化应用研究中心组负责人张军说。

在虹口区多所学校开展的一项对家长的调研结果,让虹口区教育局吃下“定心丸”——超九成家长支持使用智能体,近八成家长表示“有了安全感”。曲阳第四小学一名五年级学生的家长表示,自己的英语发音不准,每当给孩子听写单词时都很为难,“我偶然发现,孩子使用智能体给自己听写单词,智能体还按时提醒、及时反馈结果,确实好用”。

种种反馈让虹口区干劲儿越来越足,区信息中心计划本学期再推出150个智能体。“我们建立了‘赛马机制’,通过智能体调用数据和效果追踪,综合评价智能体的价值,实现智能体的迭代升级。”孟韬介绍。

虹口区教育工作党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孙磊表示,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主宰未来的不是人工智能,而是能利用好人工智能的人,“教育人要带着感情、带着责任、带着使命携手人工智能,践行教育数字化转型,共创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未来”。(本报记者 黄璐璐)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离职泄愤售卖客户信息? 千元获利换来刑事处罚!

近日,山东烟台海阳公安网安部门破获一起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某置业公司前员工因调岗纠纷,将自己掌握的1200余条客户隐私信息以一千元价格出售。这起看似普通的"小买卖",实则触碰了《刑法》划定的红线。当工作矛盾演变成信息倒卖,等待他们的不仅是道德谴责,更是冰冷的手铐。今天,网警通过这个真实案例,为您揭开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密码"。

危险交易:一条信息8毛钱

泄愤报复埋祸根

薛某因岗位调整心怀不满,将公司客户资料视作"报复筹码"。这些包含姓名、身份证、手机号的信息,被他以每条0.8元的"白菜价"打包出售给叶某,共非法获利1000元。

黑色产业链现雏形

叶某购买信息后,本计划用于电话营销牟利。从内部泄密到下游倒卖,这条灰色链条虽未完全展开,但已构成完整的犯罪闭环。公安机关及时斩断链条,避免了1200人面临的信息泄露风险。

法条深解:法律红线碰不得

1. 入罪标准清晰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非法获取、出售公民个人信息,普通信息达5000条即构成犯罪,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50条即可追责 。

本案中1200条敏感信息已远超立案标准。

2. 量刑阶梯分明

情节严重: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

情节特别严重: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罚金。

即便获利仅千元,薛某、叶某仍面临刑事处罚,这正是法律"零容忍"态度的体现。

警钟长鸣:每个公民都是个人信息守护者

01

职场人必修课

离职交接≠数据转移,U盘拷贝可能构成盗窃

保密协议具有法律效力,泄密者将面临民事追责+刑事处罚

02

企业防护指南

建立分级信息管理制度

关键岗位签订限制协议

定期开展数据安全演练

03

全民防护口诀:"三不原则"要牢记

不收集:非工作必要不收集他人信息

不传播:工作群不发送敏感文件内容

不交易:废弃文件资料需要物理销毁

【结语】

薛某用1200条信息换来的手铐,给所有人敲响警钟:在数字时代,个人信息是穿在公民身上的"电子衣裳"。守住法律底线,既是对他人的保护,更是对自己人生的负责。

素材 | 山东网警

(来源: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号)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