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1 17:57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致良知》读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了解作品背景": - 研究作者王阳明及其生平,了解其哲学思想和《致良知》一书的写作背景。 - 理解《致良知》一书的核心观点,如“知行合一”、“良知即天理”等。
2. "明确读后感主题": - 确定你想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比如对王阳明哲学的理解、对书中某个观点的认同或批判、对个人成长的影响等。
3.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致良知》的作者、内容,以及你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 - "主体":围绕主题展开论述,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对书中核心观点的解读和评价。 - 结合自身经历或社会现象,阐述这些观点的实际意义。 - 分析这些观点在当代社会的应用和影响。 - "结尾":总结全文,重申你的观点,并表达对未来的展望。
4. "内容要点": - "深入解读":不仅要阐述书中的观点,还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和思考,进行深入分析。 - "举例说明":用具体的事例来支撑你的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 "批判性思维":在认同的同时,也要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批判,展现独立思考的能力。
《传习录》是辑录心学集大成者王阳明先生与其弟子及友人之间的对话、书信而成的中华传统哲学经典。该书通过王阳明先生的言传身教全面再现了王阳明本人的思想,反映了心学的核心观点。
梁漱溟说过,人生在世,就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的关系。李叔同曾经总结到,人的一生要过好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灵魂生活。当哲人们把纷繁复杂的生活现象和生命体验简化为深刻而又简约的隽永之词时,我们能感受到他们“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哲思高度和人生境界。但寻常如你我者,并不是“生知安行”的人,绝大多数人要“学知利行”,甚至是“困知勉行”,这就需要一本智慧之书来启迪我们思考、鞭策我们成长。《传习录》正是一本解答生活疑惑、平复生命情绪的好书。
《传习录》一书,告诉了我们探究事物本真的方向——从自心上去探究天理,学会与外界对话。大千世界,纷杂的现象丰富了我们的视野,也带给我们无尽的困扰。王阳明先生告诉我们,探求事物的本真要超越具体现象,要穷尽天理,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而这个天理就是至善的人心。
他也认同“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但认为求真的根本并不在解读万事万物,而是要通过万事万物的现象反映出“至善是心之本体”这一实质。正如他和爱徒徐爱的对话中,徒弟疑惑询问道:“侍奉父亲是孝顺、与朋友交往是诚信、治理国家是仁义,具体的事有许多道理,恐怕不全面研究是不能掌握究竟的。”而王阳明却认为,孝、信、仁的道理全在心里:“心即理,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诚如阳明先生所言,最佳的行为准则其实就在我们内心。遇到迷茫困扰时,不妨回想阳明先生的教诲,听从内心深处至真至善的声音。
《传习录》一书,启示了我们如何平复生命的情绪——知行合一以致良知,学会与心灵对话。阳明心学伟大之处,就在于为我们每个人提供了致良知的信心。他说“人人皆可为圣人”,启示我们“只念念要存天理,即是立志”。《传习录》更给出了我们知行合一致良知的手段——“人须在事上磨,方立得住”,告诉我们要在生活细节中打磨心性。而这种心性的打磨是不畏过往、不思将来、安在当下的打磨,是在知行合一中探究心的至善——正如老师书中教诲学生:“立志下功夫,如种树然。只管栽培浇灌,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
心学与《传习录》到底留给了我们什么?我想,它留给我们的是对人性真善美的信心——“人人皆可尧舜”。正因这种美好的信念,让我们每个人都有前行的力量和方向,在格物、诚意中悟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正因这种美好的信念让我们每个人都走在“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人生道路上。因为心的至善,让我们明白“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大连银行 彭晓辉 || 责任编辑 陈斯阳)
究竟什么是“知行合一”的心学及其影响 大家知道,日本历来有善于学习外来文化的传统,从汉服演化而来的和服,从派遣遣唐使到鉴真和尚东渡讲学,日本从汉唐时期师从中国学习东方哲学、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其中如《鬼谷子》、《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等古代典籍对日本企业界的管理精英阶层乃至普通民众奉为经营管理至宝和个人修身的准则,一次次掀起孙子热和三国热。尤其是王阳明的心学传入日本后,“知行合一”的理念已深入人心,甚至影响日本社会的各个方面。 那么,什么是心学,究竟什么是“知行合一”,我谈点个人浅见,仅供参考。 王阳明其人简介:王阳明是明朝最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其参透世事人心,集儒、释、道三家之大成,创立阳明心学,终成中国历史上三不朽的圣人之一。曾国藩学习阳明心学,不仅建立不世之功,成为晚晴“中兴四大名臣”之首。而且他修身养性的功夫也深受世人赞誉。稻田和夫将阳明心学用于现代企业管理,缔造了两家世界500强企业,成为日本“经营之圣”… 心学的成功之道在于 “由内而外,从心开始”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不渴望成功,但是“成功”究竟该如何定义,什么样的成功才是健全的、持久的、没有副作用的,却很少有人认真想过。在今日国人的心目中,成功往往指向一些外在可见的东西,诸如有房,有车,有体面的职业,有丰厚的收入,有和谐的家庭,有相爱的伴侣,有良好的人际关系等。应该说,这样一些关于成功的外在指标不能说是错的一一毕竟没有这些东西,任何人也不敢奢谈自己是成功的。然而,拥有这些就是“成功”的全部吗?除了上述种种,是否还有什么东西被我们忽略了,而它却恰恰是成功最根本、最不可或缺的基石呢?王阳明告诉我们,那个被我们有意无意忽略掉的东西,就是我们的心。在阳明心学看来,如果我们只是一味追求物质上的成功,却疏于照看自已的心灵,那么你所获得的成功,终究是不牢靠的,至少是不完整的。因为,衡量真正意义上的成功,除了上述种种外在指标外,还需要一个内在指标,那就是心灵的富足与强大。简言之,成功不仅需要物的累积,更需要心的完善。为什么成功还需要内在指标呢?原因很简单:人生是一场长跑,一时的领先并不等于你就是永远的赢家。尤其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陷阱经常会打扮成机遇出现在你面前,而成功与失败往往只在反掌之间,所以我们身边才会有那么多显赫一时的高官和富豪,在一夜之间身败名裂、丧失所有。因此,要想拥有一个真正成功的人生,要想在人生的长跑中笑到最后,你就要让你的修为配得上你的所得,让你的内在品质配得上你的外在事功。究竟而言,土豪与贵族的差别,并不只是教养的高低,而更在于心灵的贫富。那么,怎样才能拥有一颗富足而强大的心灵呢?从精神层面上讲,一个人究竟要做些什么,怎么做,才算告别土豪阶层,迈入真正成功者的行列呢?中国古代的圣哲给了我们四个字:内圣外王。所谓内圣,就是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所谓外王,就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古人看来,倘若一个人缺乏内在的修行,精神世界贫瘠荒芜人格力量萎靡弱小,那他就没有资格去获取外部世界的成功,即便侥幸成功也绝不会长久。换言之,只有通过“格致诚正”的内在修行,修炼出富足而强大的心灵,才能为自已铺就一条“修齐治平”的成功之路,并且为持久的成功提供坚实的保障。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在王阳明这里,被概括成了非常简洁的三个字:致良知。良知有两层含义:一是与生俱来、人人皆有的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即我们平常所说的良心;二是内在于人又超越万物的宇宙本原和生命能量,用今天流行的话说,可以称之为正能量。而致良知,就是开启、扩充、运用你的正能量。我们上面反复提到的“内在修行”,其实就是对正能量的开启、扩充和运用,而等到你的正能量充盈满溢、自然流淌出来的那一天,所谓的成功也就不期而至了,并且只要你不停下修行的脚步,成功便会与你一路相伴、如影随形。如果说,把良知称为正能量还稍显抽象,以至于我们还不好理解何谓心灵的富足与强大,那么我们不妨再给它一些确指,以便更清楚地知道,所傾的致良知,所谓的开启正能量到底是什么意思。事实上,不管是在古今中外的 N 多圣哲那里,还是在王阳明的心学语境中,修行的目的,都是提升我们的道德品质、人格素养与精神境界,具体而言,就是借由修行,让自己成为一个正直、诚实、善良、谦逊、宽容、坚毅、勇敢、勤奋、乐观、积极,开懂得敬畏和感恩,懂得爱和奉献,富有同情心和责任感……的人。我之所以在此使用省略号,是因为上述种种优秀品质还可以再罗列下去。换言之,无论是王阳明所说的良知,还是我们所说的正能量,都可以包含并不止于上述品质。如果你曾经阅读过古今中外的一些名人传记,或者曾经有意识地考察成功者的品质,你一定不难发现,那些真正影响过世界、改变过世界的成功者,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具备上述品质。因此,倘若你不希望自已浑浑噩噩、庸庸碌碌地度过一生,倘若你相信真正的成功者必然都是向上向善的,那么或许从现在开始,你便可以参考上述的“品质清单”,拟定一份适合自已的修行计划,由内而外,从心开始,为自已创造一个成功的人生。今天,不管你是一个初入职场的白领,还是一个事业有成的精英,你都可以这么做,而且都必须这么做,因为成长是永无止境的,而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也应该是永无止境的。那么,一个致良知的人,或者说一个开启了正能量的人,与普罗大众、芸芸众生,究竞会有怎样的区别呢?面对复杂的世界与多变的人生,面对生命中或喜或悲、或顺或逆的种种境遇,这样的人与普通人,究竟具有怎样不同的心态、反应和行为呢?这,就是阳明心学要告诉我们的。翻开本书,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将一一展现在你面前:你将看到一个胸怀大志的年轻人,怎样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历经困顿、遍尝艰辛,却又屡屡起、百折不挠;你将看到一个数次科举落第的士子,如何在别人悲观绝望的时候,依然保持“不动心”的境界,泰然自若,淡定从容;你将看到一个初入官场的新人,为了维护正义而遭到致命打击后,以一种何等伟岸的精神力量超越苦难、火中生莲;你还将看到,一个卓尔不群、独立思考的思想者,是怎样在程朱理学一统天下的时代孤军奋战、成功突围;你还将看到,一个讲学论道、久居书斋的大儒,是如何在匪患猖獗、叛乱四起的时刻挺身而出、杀伐决断,从而力挽狂澜、建立不世之功;你还可以看到,当心学已风靡天下,王阳明的功业正如日中天时,各种毁谤和非难也汹汹而起、纷至沓来,他又是以一种怎样的胸怀笑看天下、睥睨群伦的…看完这一切,你将会发现,王阳明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伟人,其秘密,就在于心——在于他拥有一颗超越常人的强大内心!而王阳明能够做到的,你也能。因为王阳明说过:“决然以圣人为人人可到,便自有担当了。”这里所说的圣人,就是心灵富足而强大的人,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成功者!所以,从现在起,开启你的正能量,走上致良知之路。从此,你不一定会拥有超越常人的智商,但你一定会拥有常人莫及的情商(掌控情绪、调整心态的能力和智慧),更会拥有常人莫及的逆商(转化负面能量、超越负面境遇的能力和智慧)。唯其如此,你才能在复杂险恶的世界上安身立命,并且在变幻无常的人生中屹立不败、奋勇前行。最后,我想用王阳明经常引用的《中庸》里的一句话与你共勉:“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从今天起,与成功相约﹣由内而外,从心开始;改变自已,改变世界!欢迎点赞关注评论转发。个人之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阅读。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