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1 18: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康复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康复观后感的主题,即你想要表达的观点和感受。这可以是康复过程中的某个具体事例、康复理念、康复效果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观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尾。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康复观的内容,主体部分阐述你的观点和感受,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康复观的重要性和启示。
3. 逻辑严谨:在论述观点和感受时,要确保逻辑严谨,避免出现前后矛盾或无根据的推测。可以结合实际案例、数据或相关理论来支持你的观点。
4. 语言表达: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和感受。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力求使文章更具学术性和可读性。
5. 观点鲜明:在作文中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要含糊其辞。可以针对康复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评价,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6. 举例说明:为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可以适当举例说明。这些例子可以是康复过程中的具体事例、康复成果、康复理念等。
7. 深入分析:在论述观点和感受时,要深入分析康复观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可以从心理学、社会学、医学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使文章更具深度。
8. 结合自身:在作文
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为守护和增进人民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中医药与西医共同参与,全程协作,优势互补,发挥了重要作用,进一步彰显了其在疾病预防、治疗、康复中的独特优势。
作为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的护理人员,在这场战“疫”中,我们有备而战,积极发挥中医护理技术特色,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助力促进患者康复。
守正•在抗疫中敢于创新
中医特色护理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整体论,对疾病进行辩证施护,并运用中医技术与方法,对患者及人群施以技术。以此可见,中医护理的特点之一即为整体观,之二为辨证施护,其中,辩证施护尤为重要。
那么,我们如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护理工作中开展中医特色护理技术?我认为,首先要求我们形成“辨证施护”的临床思维,其次要有扎实的中医护理基础知识,两者兼备,方可在临床中充分开展中医人数护理技术。
经过与医生积极沟通,充分评估患病情,我们开展了耳穴贴压、穴位按摩及呼吸操等项目,其中,饮食调护及情志调护贯穿整个治疗过程。
耳穴压豆由于操作简便,我们开展较多。用于改善患者失眠、腹泻、咳嗽的症状。另外,其在情志护理方向,可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况。通过查阅近期文献,咨询多位中医专家,准确辨证,在治疗失眠时选穴神门、心、皮质下、肝及丘脑;缓解腹泻时选穴神门、肝、肺、大肠、小肠、直肠;减少咳嗽时选穴神门、肝、肺、肾;改善焦虑选穴神门、肝、心、肾、脑干。如果患者同时具有以上两种症状,我们就联合选穴,同时治疗。
穴位按摩简单易于掌握,且患者舒适感明显,乐于接受。我们选取天枢、膻中、足三里、中脘等穴为患者实施按摩,从而达到缓解腹胀、嗳气症状的作用。
根据中医学基础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给予子午流注理论,肺经总是在寅时(3:00-5:00)当令,大肠经是在卯时(5:00-7:00)当令,以此理论为依据,我们指导患者每天早上7点前完成一套呼吸操,从而达到强身健体、促进康复的作用。
五音音色相异,与五脏相对应。中医五音疗法将宫、商、角、徵、羽分属土、金、木、火、水,认为五音可对疾病产生不同的作用。肺属金,金对应商调,在《黄帝内经》中有记载曰:“闻商音,使人方正而好义。”商调的代表曲为《黄河大合唱》、《阳春白雪》等。我们帮助患者在手机上下载相应乐曲,嘱其每天下午3点—7点收听,从而调补肺气,并缓解焦虑情绪。
针对不同的患者,我们辨证施护,开展不同的中医护理技术项目,患者依从性较高。鉴于语言差异及患者中医知识缺乏的现状,我们特意印制了《中医护理技术操作宣教单》发给患者,让其心知肚明,放心接受。
创新•中医护理发展之路
中医护理创新,必须要重视中医护理技术的创新,要不断挖掘并推广特色鲜明、疗效显著的中医特色护理技术。通过本次在“新冠”肺炎患者中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我深感创新“集束化”中医护理技术的必要性。我们针对适宜患者,实施“集束化”中医技术操作,例如开展联合耳穴压豆、穴位按摩及呼吸操,并配以五音疗法,其效果较单一实施某一项操作而显著,此可谓本次工作创新点之一。
其次,根据国家提出的“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深入开展中医药服务,强化中医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要求,我认为中医护理发展离不开护理人才培养创新。各级中医院要通过多种途径,不断提升护理人员中医护理专业技术水平,紧跟中医护理专业化发展的方向,促进中医护理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就本次参与开展中医护理技术操作的5名护理人员情况分析,其全部经过严格、规范的100学时中医基础知识培训,理论基础扎实;分布在内分泌科、脑病科、肺病科、心病科及肝病科,所在科室中医特色浓厚,优势明显;5人皆为科室护理骨干,常年从事中医护理工作,中医技术操作熟练而规范,经验丰富。正是拥有这样的中医护理人才队伍,方能在本次工作中得以凸显优势,顺利完成任务,这也是医院在中医护理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成果。
可见,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创新是今后中医护理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中医护理人的努力方向。
展望•总结不足方可绽放光彩
在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治疗工作中,国家要求坚持中西医并重,中医药为疫情的防控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在临床中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可谓是条件有限,但机会难得,虽有成绩,但亦不足。总结而言,一是时间较短,实施人次有待提升;二是条件有限,未能开展艾灸,中医足浴及穴位贴敷等项目;三是由于护理人员24小时倒班,打断了中医护理技术的连贯性,从而影响其实施效果。只有及时总结不足,才能绽放光彩,进入中医护理发展的快车道。
纵观中医护理抗疫之路,作为一名岐黄天使,受益匪浅,收获颇丰。我们一定在新时代的春风中守正创新,传承岐黄,深入发挥中医护理宝库中的精华,彰显中医护理的独特优势。坚定中医药自信,发展中医药事业,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知识链接:耳穴压豆法,是用胶布把王不留行籽准确的粘贴于耳穴处,给予适度的揉、按、搓、压,使其产生酸、麻、胀、痛等刺激感应,已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外治疗法。
穴位按摩是以经络腧穴学说为基础,以按摩为主要施治,用来防病治痛的一种手段,其具有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激发人体经络之气,以达到通经活络,调整人的机能,祛邪扶正的目的。
子午流注是中医圣贤发现的一种规律,中医认为人体中十二条静脉对应着每日的十二个时辰,由于时辰在变,因而不同的经脉中的气血在不同的时辰也有盛有衰。
五音疗法,是根据中医流传的阴阳五行理论和五音对立,用角、徵、宫、商、羽五种不同的音调的音乐来治疗疾病。
山东援湖北医疗队队员、山东省中医院 高瞻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和多年前的大多数患者在与病魔短兵相接的战斗中迅速溃败不同,获益于诊疗技术的巨大进步,如今的肿瘤患者已经有能力打一场持久战,甚至成为胜方。
这些勇士还需面对很多:癌症和治疗带来的身心损伤的修复,对复发的预防和忧虑,如何顺利回归生活、回归社会……在今年肿瘤防治宣传周采访期间,记者认识了一群在康复之路且行且探索的人。
饱受卵巢癌术后折磨的李阿姨至今仍觉得不可思议,在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她原本不抱希望的康复近期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放疗、化疗、手术、靶向药……一系列治疗让李阿姨脱离了生命危险,但也伤害了消化道,她频繁出现恶心呕吐。多年的治疗,也让李阿姨对医院怀有恐惧,当家人鼓励她到鼓楼中医医院试试时,她甚至有些抗拒。会喝很苦的中药吗?有用吗?她将信将疑。
“首先采取音乐疗法、芳香疗法对李阿姨进行心理疏导,让她知道我们的治疗不是痛苦的,而后再为她实施中医疗法。1个月后,在中药汤剂、针刺、艾灸、穴位贴敷等配合下,李阿姨的症状得到缓解,已经可以少量进食了。”该院肿瘤科医师曹洪福介绍,上述治疗的思路,是中医“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理念的实际应用。近年来,着眼于患者需求,该院肿瘤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针药并施,内外合治”,编组出一支中医康复“护卫队”,将中医疗法贯穿肿瘤患者康复全过程,帮助患者重新回归社会,提高生命质量。
曹洪福解释,针对癌症的“既病防变”“瘥后防复”有两个内涵:一是生理康复,患者术后或放化疗后,容易出现倦怠乏力、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症状,中医药参与,有助于实现气血流畅、阴阳平衡,显著改善患者不适症状;二是心理康复,很多患者因肿瘤治疗前后个人及环境变化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如抑郁、焦虑等,中药配合太极拳、八段锦、五音疗法等,形神同调,进行有效的情志调节、心理调适,帮助患者以更加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新生活。
在上述理念指导下,这支团队结合肿瘤康复患者的身体状况和不同需求,不断丰富康复手段,细化康复方案。“施用针灸的强度、时长,做各种非药物疗法时的体位等,都会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进行细致调整。”曹洪福说,立足发挥中医药优势,致力于肿瘤患者康复的中医医疗机构和专业团队在各地已经越来越多。
从2019年起,内衣设计师于晓丹开始与乳腺癌术后患者打交道。“最初是一位治疗乳腺癌的医生找到我,想让我给他的病人设计适合术后穿的内衣。也是在这个时候,有一位好朋友突然得乳腺癌,做了手术。开始我想的是,至少我可以为她做一件适合的内衣。”于晓丹坦言,在看到好友术后的胸部,并进一步交谈后,她逐渐意识到,多数乳腺癌患者重获的生命线虽然绵长,却已是与以前截然不同的轨迹。如何沿着这条新路走下去,是她们的新课题。于是,于晓丹有了使命感——为更多的乳腺癌术后患者缝制柔软贴合的内衣,给她们提供面对新生活的“软铠甲”。
做这种内衣更讲究量体裁衣,试穿极其重要,因为每个人的伤口位置、清扫面积、年龄不同,需要在意的细节也不同。“第一次试穿会就在我的工作室举办,来的20多人都是我那位朋友在病友群里招募的志愿者。”于晓丹回忆,最初她预想,要将伤疤袒露出来,对她们或许有点难。但70多岁的阿英似乎毫不介意。阿英的左侧乳房在30多年前被切除,大片触目惊心的疤痕。
“她告诉我,任何内衣穿在自己身上都会往上跑动,一抬手一转身,这件贴身的衣物都会脱离控制。她只能自己动手,在内衣的下围和内裤的边缘分别缝上一根细绳,系上以防止内衣的跑动。”于晓丹仍记得,阿英说自己这样做,只是“想看起来像个正常人”。
在与她们的交流中,于晓丹了解到了更多DIY内衣的笑泪交加的故事:有人往文胸里塞手绢、纱布、丝巾;有人夏天怕热,用绿豆做成沙袋放入;还有人嫌绿豆颗粒大,改用藜麦、薏米……她们甚至会笑着回忆,塞进去的杂粮发了芽。
“一方面会非常难过,但也觉得她们真的好棒,在想办法努力生活。”于晓丹发现,面前的这些可爱女人对特型内衣的需求,不仅是为了隐藏自己的伤痛和缺憾,更是为了不吓到别人。
被感动的于晓丹在接下来的时间精心设计制作“软铠甲”。她将一件内衣分为了左片和右片,设计出不同薄厚兼具透气和亲肤功能的面料和填充物,让患者根据自己的不同健患侧需求自行搭配组合。“希望能让她们的新生活更美好一点。”她说。
近期,80多岁的张家敏奶奶和她的“战友局”开始逐渐回归线下。作为我国第一条乳腺癌患者援助热线的开通者和乳腺癌患者公益团队“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的发起者,她在几天前带领队员们又来到了熟悉的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给乳腺癌患者提供资源服务等,还和队员们一起出席了今年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启动仪式,分享抗癌经验和康复心得。如何在乌云密布的天空奋力寻找镶嵌的银边?乳腺癌康复群体给所有关注肿瘤防治的人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1994年,因患乳腺癌接受根治术,张家敏失去了左侧乳房。劫后余生,她决定更努力地生活,寻找生命的意义。当时,有位老专家有感于她的积极和勇敢,鼓励她把这种心态传递给更多病友,并在征得她同意后公开了她家中的座机号码。很快,各地的病友都来找她倾诉苦闷,咨询经验。热线公布至今,张家敏已经连线数万名乳腺癌患者。
热线开通一段时间后,张家敏感觉到很多时候语言是无力的,一个温暖的怀抱胜过千言万语。她和几位病友姐妹一商量,决定成立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专为乳腺癌住院患者服务。2012年,“粉红丝带志愿服务队”就这样成立了。术前做心理疏导,术后指导康复训练,团队成员以过来人的身份现身说法,特别受欢迎。
在张家敏看来,每一次探访、交谈、帮助,每一次拥抱、撞拳、击掌,都传递着来自“战友”的温暖和力量,支撑着乳腺癌患者充满信心不断向前。当她们“得胜”回来,又会成为鼓舞他人的新力量。
文:健康报记者 崔芳 郭蕾 王潇雨 特约记者 张晓丹 通讯员 郝芳
编辑: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王乐民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