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可爱的中国的读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2 00:26

写作《可爱的中国的读后感》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可爱的中国》的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读后感要围绕哪个主题展开,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敬佩、对国家发展历程的感慨等。
2.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读后感应该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
- 引言:简要介绍《可爱的中国》的作者、背景、主要内容等,引出自己对该书的感悟。 - 正文:根据主题,从不同角度阐述自己的读后感,如对书中某一章节的感悟、对某一人物形象的赞美、对某一事件的思考等。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自己的观点,并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 内容充实:在正文中,要结合具体事例和细节,充分展现自己的感悟。以下是一些建议:
- 选取有代表性的章节或段落,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阐述对书中内容的理解。 - 分析书中人物形象,探讨其精神品质,如爱国主义、勇敢、坚韧等。 - 思考书中反映的社会现象,如民族复兴、国家发展等,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 结合当前时事,探讨书中提到的观点和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 使用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空洞、乏

不可动摇的信仰——观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有感

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海报 资料图片

【追剧《可爱的中国》】

编者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天的中国,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描述的那样,“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用坚定不移的信念,书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才有了我们今天“可爱的中国”。

作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之一,方志敏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杰出代表,他所著的《可爱的中国》《清贫》等文章是我们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7月4日开始,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段热播,引发社会各界的热烈反响。大家认为,这与全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高度契合,对于传承红色基因,彰显方志敏精神新的时代价值,激励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具有重要意义。从今日起,本报特开辟《追剧〈可爱的中国〉》专栏,刊发青年学子、青年教师和驻村第一书记等不同群体撰写的观后感,听他们畅谈心中的方志敏精神,体味新时代应该如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80多年前,方志敏在狱中写下著名的《可爱的中国》一文,影响了几代人的精神追求和价值取向。近日,以方志敏英勇无畏的人生故事为主要内容的电视剧《可爱的中国》热播,在同学之间引发了追剧热潮……一篇文章,一部电视剧,跨越近一个世纪,遥相呼应,带着我的思绪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革命年代,体察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理解什么是真正的穷与富,领会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更感悟方志敏为祖国奉献一生的信仰力量。

历史总是在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方志敏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遇到了诸多无法想象的困难。正如剧中所呈现的那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国内的革命形势陷入低谷,方志敏几经磨难,却从未动摇过;面对党内出现的意见矛盾,当陈独秀执意放弃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并提出向西北发展的错误建议时,方志敏义正词严地指出问题,并提出“争取无产阶级在革命中的领导权”的主张。创作者认识到,方志敏能舍弃一切,但绝不舍弃党、不舍弃革命事业,这恰恰是共产党人坚定信念的核心思想。掌握了这一主题,剧中的方志敏便有了生命力,其革命事迹便有了精神力量。

主创团队没有局限在那些已经被写入书本之中的历史,而是在尊重真实历史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艺术想象,演绎出丰富细节,对方志敏的生活状态、言谈举止进行了生动还原。比如,面对蒋介石的通缉围捕,方志敏泰然处之,甚至半开玩笑似的草拟了一份对蒋介石的“通缉令”;他和毛泽东就革命出路问题彻夜长谈,第二天又要奔赴南昌,当毛泽东劝他休息一天再走时,他说:“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被问及为何他的文章都提到了“血”字,方志敏答道,反动派是不会自己放下屠刀的,我们要实现理想,就必须和他们战斗,我已经做好了随时流血牺牲的准备,但敌人可以砍下我们的头颅,绝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革命形势严峻,方志敏的婚礼因陋就简,他将自己名字中的“敏”字送给妻子做礼物,俩人还假装拍了张结婚照……创作者着墨于这些能体现方志敏乐观、坚定、自信等状态的情节,以饱含深情的镜头语言,呈现出他不断坚定自身革命信仰的过程,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位革命伟人的形象之真实、信仰之真挚、爱国之真切,以及革命之真心。

信仰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应当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人生牵引。它始终能生发出巨大的精神力量,让人不困于过去、不惑于当下、不惧于未来。前辈经历了血与火的革命,进行了开创性的建设,如今我们正站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我们年青一代已经被推向历史舞台,成为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力军。在这种情况下,信仰的重要性更加突显出来。作为青年共产党员,我们要时常通过《可爱的中国》等一系列优秀的影视作品来重温党的革命历程,从方志敏等革命先驱的斗争事迹中汲取信仰的力量,并将信仰践行于学习、生活之中,在变革大潮中找准定位,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文化素养,掌握为祖国建设、为社会服务的过硬本领和竞争能力,如此才能真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自己的价值。

(作者:李政,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

不曾忘却的纪念——观电视剧《可爱的中国》有感

【追剧《可爱的中国》】

近期,革命历史题材电视连续剧《可爱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档热播,该剧以方志敏为创作原型,讲述了他投身革命、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剧目开篇以倒叙的方法,逐渐把观众带入那段血与火的岁月,塑造了方志敏的光辉形象,凸显了以“爱国、清贫、创造、奉献”为主要内核的方志敏精神。

方志敏是江西弋阳人。《可爱的中国》剧中场景的一幕幕呈现,不断勾起我对这位家乡革命前辈的深切怀念。他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新中国的诞生,不惜牺牲一切,最后舍生取义。他的光辉一生,让我感佩不已。

方志敏坚定的理想信念和革命意志使我由衷敬佩。剧中展现的时代背景,条件艰苦,前途渺茫,白色恐怖,威逼利诱……也有少数人放弃了自己当初立下的誓言和理想。然而方志敏在他的著作《可爱的中国》中就预言,“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字里行间充满了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方志敏在革命斗争的过程中挫折不断,历经磨难,即使是被捕入狱,面对死亡,他也从未动摇过自己的信仰。当前,全党上下正积极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以“理想和信念”为核心主题的电视剧《可爱的中国》,将激励教育广大党员干部不忘“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作为方志敏家乡的一名扶贫第一书记,我更是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坚定信心,不畏艰难,把火热的青春献给党的扶贫事业。要始终把困难群众的冷暖记在心上,真心实意帮他们排忧解难,全心全意带领家乡群众脱贫致富,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方志敏大公无私、忠诚担当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电视剧第三集中讲述了赵醒侬、方志敏等人要将从邓如琢那儿截来的银圆运送出城给北伐军,却不料内应暴露,为保护银圆,方志敏中枪负伤……这只是方志敏革命一生牺牲小我,顾全大局的一个缩影。作为党内较早的农民运动革命家,方志敏创建了赣东北苏区,并大力发展苏区经济,然而,他自己却非常节俭,把大量物资送往中央苏区。在革命形势日趋险恶之际,方志敏临危受命,领导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行动,以策应中央红军主力转移,在生死关头以高度的责任感义无反顾走上最危险之路。这些无不体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无比忠诚、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战争年代,革命先烈用牺牲书写忠诚,用奉献展示担当,而今身处和平年代,虽没有生死考验,我仍须时刻牢记肩负的使命,脚踏实地,努力作为,争做一名忠诚干净担当的扶贫干部。行百里者半九十,扶贫工作已进入到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面临着十分艰巨而繁重的任务,我应以方志敏的果敢担当精神鞭策自己,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战斗姿态,积极投身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如期实现驻村地整村脱贫奔小康。

斯人已逝。但共和国没有忘却方志敏同志曾建下的卓越功勋。如今,可爱的中国,繁华盛世,国泰民安,正如所愿!

(作者郑普龙,系江西省弋阳县曹溪镇马山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第一书记)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