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3 17:56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校外活动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在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是介绍一个具体的校外活动,还是对校外活动进行总结和评价。主题明确有助于文章结构清晰,论述有针对性。
2.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抓住校外活动的核心内容,如活动背景、目的、过程、成果等。重点描述活动中的亮点和特色,使读者对活动有直观的了解。
3. 结构完整:一篇优秀的作文应具备开头、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开头要引人入胜,正文要层次分明,结尾要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4. 语言表达:运用生动的语言,准确、形象地描述校外活动的场景、人物和事件。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作文的文雅和规范。
5. 观点明确:在作文中,要表达自己对校外活动的看法和评价。观点要鲜明,有理有据,避免含糊其辞。
6. 事例丰富:适当运用具体事例来佐证观点,使文章更具说服力。事例要真实、典型,与主题紧密相关。
7. 遵循逻辑:在叙述校外活动时,要遵循一定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使读者能够清晰地了解活动的发展过程。
8. 避免空泛:作文内容要具体、实在,避免
本文是六年级上册单元习作专栏的第13集。本专栏包括了六年级上学期全部单元习作和课后小练笔,后来还将不断更新,直到本学期结束,希望朋友们喜欢。
这次的内容是二单元习作,多彩的活动。
下面请看例文。
我们学校在周五下午总会组织一些班级进行校外活动,这个已经形成惯例。有时去敬老院帮忙打扫卫生,有时在马路上进行红领巾交通岗宣传,有时到公园进行清除杂草活动,这次,我们班进行了一次特别多彩的,别开生面的活动,下到农田里挖地瓜。
我们在城市待久了,对乡村和泥土是那样的陌生,甚至不很清楚平时吃的蔬菜、水果、粮食都是怎样生长出来。可能脑袋里有的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只是知道它们是地里长出来的,但具体的生长状态是什么样的?又是怎么样收割的?知道的同学恐怕寥寥无几。
一次科学课上,老师问我们:“谁知道地瓜是在哪里长的?”教室里吵得异常热闹,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有的说:“是南方的的吧”。有的说:“地瓜,地瓜,应该像南瓜一样,是在地面结出来的吧。”有的说:“像黄瓜一样在藤上生的吧。”当然也有说对的:“是长在土里的。”老师简直太惊讶我们的异想天开了,她又进一步问:“我找几张图片,你们能认出哪种是地瓜的叶子吗?”这样,连那些对了的也不敢确定了。
正是因为我们像外星生物一样不了解自己身边的农作物,所以学校就组织我们班进行了这次下地挖地瓜活动。那天,大巴车把我们载到一处田间地头,我们下了车有一种特别陌生的感觉,现在临近秋天的尾声,田野里到处是秋黄,惟有我们下车的地方长着一大片郁郁葱葱的东西。它没有枝干,全部匍匐在地面上。叶子像心形一样,密密茫茫,把地面遮得严严实实,一点也不看到下面的泥土。不用说,这就是所说的地瓜了,原来它是这个样子的。
先有一位农民伯伯样子的人给讲了些操作的方法,他说:“地瓜长在地底下,一会儿我们要先去掉这些地面上长的枝蔓,只留根上面的一截,我们顺着根在它的周围30公分的地方挖起,不能太靠近,近了会切断地瓜。地瓜一窝有生着好几根,同学们要尽量把它们找出来,不要遗漏。”老师也给我们补充:“一会儿四人一组,就按班里的小组分开,一组一窝,我们重点是要看看地瓜的生长状态,所以要慢慢挖,尽可能地把它们原生态完整的挖出来,不要着急扯断,记住了吗?”
同学们已经迫不及待了,齐声说好。在农民伯伯把蔓割掉一些以后,地面上只留了10公分左右的像小树桩一些的枝干。同学们呼啦一下就分组展开了劳动。一个组发了一把小铁锹,大家都争抢着先挖,一个刚挖两锹,另一个就夺过来也要挖。有的同学嚷起来了:“看你,把地瓜都铲破了。”而且铲破的不在少数,大家哪里做过这些,觉得特别新奇,特别有趣味。有的组的同学干脆放下铁锹,用手刨起来。大家娇嫩的手第一次真正接触神奇的,有着魔力一样,可以一直生生不息生长万物的泥土。泥土是凉凉的,湿润的,虽然是土,但它看起来是那么的干净。在真正地深度触碰大自然之后,泥土的真实感觉给大家留下了美好印象,原来它并不是我们头脑着固有的,以为的那样脏兮兮,真实的田野干净到没有一丝尘埃。
地瓜全部大家挖出来,一小堆一小堆,粉红的皮,上面还粘着一点湿湿的土。有的地方被划破了,露出里面洁白的果肉,而且新鲜地流出像奶汁一样白乳乳的东西。有的地瓜胖乎乎,像班里的小胖子;有的又粗又长,像坐在最后一排的大家伙们;有的细小玲珑,像灵秀的小女生,把它们凑在一块,就组成了我们一个班级,千姿百态,各不相同。
挖土瓜的活动结束了,我们不仅学到了地瓜的知识,而且更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回来的路上,我陷入了沉思,有些时候,只有亲身经历过了,你才会真正懂得,也许这就是这次活动留给我的收获吧。
作文写完了,写得有点长,不过,这才能更详细地讲述清楚整个活动的全过程。同时也是为了让同学们体会怎样把内容写得多起来。在这里还想强调一点,我们在作文的适当地方,加入一些自己的看法,来提升作文的意义很有必要。
比如上文中说到对泥土的真实感觉时这样写的:“原来它并不是我们头脑着固有的,以为的那样脏兮兮,真实的田野干净到没有一丝尘埃。”这句话很有哲理,很有韵味,这样,全文的主题就升华了,希望同学们体味一下。
岳阳晚报全媒体 通迅员 刘霞辉 何兵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从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带弟子周游列国开阔眼界,到卢梭的自然教育,再到杜威的“教育即生活”,虽然时代不同,但都告诉我们学习场域的不同,能成就孩童生命成长的丰富。
为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组织学生集体参加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的校外参观体验实践活动,通过交换学习环境,边走边学,边学边悟,开阔视野,增长见识,我校特于12月上旬组织了四至六年级学生的冬季研学实践活动。
为避免研学实践活动只重形式不重内容、盲目随性开展,让此次研学实践真正成为“行走的课堂”,在研学中“亲近自然、感受文化、懂得合作、迎接挑战、感恩师长、热爱生活”,学校从实地考察、制定方案、设置课程、专题培训、主题队活动、安全预案等多方面细致筹划,合理分工、全盘联动, 让此次“行走的课堂”有深度,亦有温度。
阳光和暖,风儿轻柔,12月5日,东方红师生向美而行,如期许一般美好,难忘的研学实践之旅足音悦耳,旋律动听。
研学收获一:美的风景,在路上
冬阳暖暖,微风和煦,赤橙黄绿青蓝紫,沉淀下四季最美的色彩。道旁树或黄或绿,挂在枝头的橙橘黄澄澄、沉甸甸。农田稻子收割了,显出远远近近的空旷和写意,斑斓沉静。草地上,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而天空像被彩笔涂了蓝,又描了浅淡,清澈温柔得像姑娘的脸庞……暖冬的美景一一映照在孩子们纯澈的眼眸里!
金灿灿的柑橘熟了,饱胀在绿叶间!
丰收后的稻田,像黄绿错综的大毡子
蓝蓝的天空,悠悠飘着轻盈的薄纱
天然的草床,暖暖的日光浴!
研学收获二:成长,是发现更广阔的天地
认五谷,识耙犁,我是农耕的后裔。
绘草帽,支龙骨,五彩风筝天上飞。
航天科技趣无穷,十万个“为什么”齐上阵,教官:“汗颜!”
圣人绝学,博古通今,我来穿越一小会儿。
研学收获三:成长,是学会了合作
动力大圈圈,劲朝一处使!
鼓随心动,默契满分!
开心毛毛虫,步调齐刷刷!
研学收获四:成长,是直面挑战!
车轮滚滚,掌握诀窍告别心慌慌!
勇敢点,走一步,再走一步!
看似简单实则难,晃晃荡荡亦搞定!
我强它就弱,困难似弹簧!
霸气侧漏,瞄准目标,发射!
研学收获五:好的教育,是陪伴与鼓励。
“八颗牙齿晒太阳,耶!”
“稳住,我来了!”
“别怕,有我在!”
“老师像妈妈!”
我们的“太阳神”!
研学收获六:成长,是文明的传递
一切行动听指挥,静静听,细细想
一粒米饭也甭想“跑”出餐盘来!
粒粒皆辛苦,“干”了它!
我们用餐过后自己整理的绿色餐厅
五、六年级活动结束, “花约四季”研学营地只留下我们的欢笑
四年级活动离开,“桃淘屋”研学基地“净”得美好。
一天时间很短,短得似乎刚刚开始就已结束,但美好的研学之旅却已是孩子们童年生活里挥之不去的《快乐的一天》《我记忆深刻的一次活动》《研学好滋味》《假如时光可以倒流》《我多想……》《童年趣事》《相约冬季,挑战自我》。
“让每个孩童都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生活天地广,处处有课堂。学校将在一次次户外研学实践活动中,不断优化课程设计,将学生的自我管理、关键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让每一场“行走的课堂”成为不平凡的生命体验,描画孩童五彩斑斓的生命底色!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