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烟台作文》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4 00:26

写作《烟台作文》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烟台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作文主题,比如烟台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等。主题要鲜明,便于展开论述。
2. 调查研究:在写作前,要对烟台的相关资料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包括烟台的历史、地理、文化、经济等方面。这样可以使你的作文内容丰富、有说服力。
3. 结构安排:一篇好的作文需要有清晰的结构。一般来说,一篇作文可以按照引言、正文、结尾三个部分来安排。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烟台,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主题,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4. 语言表达: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使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使文章更具表现力。同时,注意避免语法错误和错别字。
5. 举例论证:为了使文章更具说服力,可以适当举例论证。例如,在介绍烟台的历史文化时,可以列举一些著名的历史人物、文化遗址等。
6. 视角独特:在写作过程中,尽量从独特的视角出发,展现烟台的特色。可以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或者从其他角度探讨烟台的发展。
7. 突出重点:在作文中,要突出烟台的特色和亮点。对于一些重要的内容,可以进行详细阐述,而对于一些次要的内容,可以简略带过。
8. 遵循作文

青未了散文奖征文|有一种生活叫烟台(齐鲁风情)

青未了散文奖征文|有一种生活叫烟台(齐鲁风情)

作者 崔洪国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爱在烟台,难以离开。”仙境、鲜美、快乐和爱构成了烟台人生活的精彩图谱和传统与时尚元素,完美地融合在烟台人或快或慢的生活节奏中。

——题记

烟台开发区的金沙滩上,隔不远就有一座白色的类似吊脚楼一样的建筑,从远处看,好像悬空在海天之间,大约有两三层楼高,有斜着登临上去的台阶。那些台阶一级一级很陡峭,需要扶着台阶旁边的不锈钢扶手慢慢登上去。吊脚楼的上面是一个四方的平台,能容纳六七个人的样子。虽然不是很高,但上去之后就有登临送目,一览海阔天空之感。从沙滩上看那碧海是平的,脚踩在退潮的海水中向岸上的海滨路望去,是仰视。但从那吊脚楼的平台上望出去,你会感到是俯视的。涨大潮的时候,潮水会淹没吊脚楼下面几级台阶,吊脚楼就成了海中的一个观景平台。你的四周都是荡漾的碧波,海风起处,海水涨落,那吊脚楼好像一条船在上下浮动。其实那是一种错觉,浮动的是海风和海水,吊脚楼一直在那里矗立着,不过就是水漫过了台阶,成了与海岸和沙滩分开来的一个海中平台罢了。

每天的傍晚,都会有游人到那吊脚楼的平台上去观沧海,送夕阳,望星月,听松涛。这是烟台人生活的一部分。海滨城市,生活的色调,生活的元素,生活中的故事自然与这海是有着解不开的缘分。昨天下午我去的时候,就看到了一位中年男子在吊脚楼上目送夕阳的情景。我也很想体验夕阳缓缓沉入大地、落入沧海的那一刻,所以我也登上了离我最近的那座吊脚楼。我曾经很多次登临过船艇,所以登那座吊脚楼对我并不是一件难事。手握着扶手,登一级松一下手,手脚的力量平衡均匀了,很快就上了那个平台了。我看到的那位中年男子准备了两个手机,一个固定在手机架上,正录着太阳落山的视频。一个在他手里,平放在平台的护栏上,目不转睛地盯着西边的天际,太阳正在不知不觉之间变幻着脸庞的色彩,慢慢,慢慢地向下行进着。

很多的文学前辈留下过不少在沧海之上观夕阳落日的佳句名篇。“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天连秋水碧,霞借夕阳红”“夕阳晴碧,山翠忽明灭”“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俄罗斯著名作家冈察洛夫在他的经典名篇《海上日落》中这样描写海上日落时的壮美:“看哪,在那无边无际的天空,金光灿灿,彩云变幻,辉映中既似有亭台楼阁,又似有鸟兽虫鱼。那里,似有一座古堡,巍峨崇峻,正在无声无息地坍塌下去。”在这些关于海上落日的场景里,都充满了黄昏、云霞、秋水、长天、青山的唯美意象和宇宙宏阔,时序如流,聚散离合的人生哲思和缱绻情感。所不同的是,在中国的文学传统中,黄昏落日更多表达的是一种人生世事如白云苍狗的无奈和人在天涯的羁旅孤独、思念和情愁。不少外国文学大师对落日更多表达的是一种时光前行,朝发夕至的万象更新和朝夕更替,赋予了更多积极昂扬的基调。正如冈察洛夫在这篇《海上日落》中说的,“它是那样清澈如洗,又是那样意趣盎然,远离尘世,不,这不是荒凉的死寂。”

在沧海上观日落有一种海天苍茫和寥廓之感,那种感觉把平时微渺的自己,一个简单的生命个体瞬间放大到了无限和无尽之中。夕阳落山,在看似不变的变化中你真实体验到了瞬间和永恒的涵义。那一会,在吊脚楼上,我也目送了夕阳的远去。上面写到的那些意象和情感像过电影一样在我的眼前一晃而过了。刚开始,天还是湛蓝湛蓝的,黄昏开启落日行程,首先是从云霞和天空的色彩开始变幻的,刚刚还是洁白的云朵在海上飘逸着,这一会的功夫就涂上了一层金光,涂上了一层艳红。在鎏金之间,西边那些层层叠叠的楼宇仿佛入到了一个屏幕无限大的宇宙大片中,像进入到了洪荒时代。很快,夕阳就成了一个又红又远又大的圆盘了。西边不远处的沙滩上,有一个硕大的遮阳棚,撑开的架子上架着像波浪起伏状的白色的大伞,正张开着。太阳在伞的上方驻留片刻,就滑落到那些架子中间了。转眼,海滩上刚才还清晰可辨的那些人影就在夕阳落入大海的那一刻影影绰绰了。

赶海,也是烟台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每天黄昏,还没等夜幕降临,退潮的金沙滩上就散落了四面八方拥来赶海的客。有的是在锦江都城酒店住宿的,有的是从附近赶来的。我去的那会,长长的金沙滩上这儿一撮,那儿一群,三三两两,聚集了好多帮赶海人。我踏过细软的沙滩,走到一处赶海人多的地方。有几个赶海人正在沙滩上挖蛤。一个年轻的妈妈带着她的孩子,正用一个小铲在湿漉漉的沙滩上一铲一铲铲下去,我看到孩子真的挖到了一个蛤蜊,兴奋得手舞足蹈。妈妈把那个蛤蜊身上的泥沙冲洗了一下,放进了一个盛水的塑料兜中。我看见里面已经放了不少新鲜的蛤蜊。孩子在旁边的沙土上画了一个圆心,很稚嫩的写下了“老妈”两个字,虽然年纪很小,字还写得很工整,一看,已经是受过硬笔字训练了。

旁边还有一对中年夫妇也在挖蛤,我过去看着那位男子很专注地盯着沙滩,一会就把铲子铲了下去,也挖出了一个鲜活的小蛤蜊。我问他有什么诀窍,怎么知道哪里有蛤蜊。他说:“也没有什么诀窍,你就看着沙滩上有没有小孔就是,那是蛤蜊呼吸吐水的地方,看准了一铲下去就能挖到。”他很健谈,一边铲着沙土一边和我说着话,妻子在旁边给他打着下手,挖出蛤蜊后,妻子就用水再把泥沙冲洗干净。“我们是有时间过来挖着玩的,不专业,你看远处那些在水里穿着皮裤的才是专业的呢,一天能够挖好多。”我顺着他说的方向看了一下,果真看见远处的海水中有几个穿着黑色皮裤的赶海人,有的弯着腰,有的站立着,好像在用专用的工具挖着蛤蜊。这些挖蛤人,有的以此为业,每天追星赶月,在沙滩忙完了,会到附近的海鲜市场把挖到的蛤蜊卖出去。有的就是在赶海中顺便挖一点,到家后淘洗干净了,直接用水煮熟了,撒一点盐和葱花,那汤的味道特别鲜美。说到“鲜美烟台”,这蛤蜊汤断然是不能缺席的。那挖蛤人一说,我都有点馋得流口水了。

沙滩上有几对小年轻的情侣正在享受着属于他们在大海边恋爱的诗和远方。青春的靓丽需要展示,那几个陶醉在热恋中的女孩子,有的穿着白色的连衣裙,向着海的方向伸展着双臂,迎着风唱着属于她们年轻的歌,优美的身姿在向晚的夕阳中拉出长长的光影。黄昏的海边,有风渐渐地起来,女孩洁白的连衣裙在海风的吹拂中漫舞着,如一幅旖旎动感的画。当她回转过来冲着爱人的那一刻,一脸的笑容辉映着黄昏里红通通的落日,灿烂、绚丽、动人。我又想起了冈察洛夫的《海上日落》,“西下的太阳极像备尝爱抚的情人,离去时仍把深厚的思念留给天地人间。”我回首夕阳的时候,她的光辉正在一处长长的廊桥上驻留着。那个廊桥是一段通向海中的观景路,水泥路面,两侧用铁链护栏连着,廊桥的尽头处也用铁链连系着。潮退风小,有一对年轻人跨过廊桥的铁链,在廊桥尽头的平台上向着海的远处无边无际的蔚蓝飞扬着他们青春和热恋的梦想。在黄昏的夕阳里,那些诗和远方,那些梦想更增添了无数优美动人的叙事。

我离开沙滩那会,滨海路的灯光已经璀璨了,远处锦江都城旁边的一处硕大的电子屏幕上正循环滚动播放着“仙境海岸,鲜美烟台”的宣传片。那些唯美的画面配上沙鸥飞翔和涛卷浪涌,有着很强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虽然隔着一段距离,也能看得见,听得清。滨海路的南侧是连绵成片的景观林带。最早的时候是防风林,近几年,逐渐建成了曲径通幽,林回路转的景观带。灯火阑珊处,林带的深处,有的灯光如天空中那一弯新月和升起的繁星,依稀朦胧,有附近居住的居民在林带中缓步慢行着。林带的深处有和海滨连着的塑胶跑道,有年轻的穿着运动装从我身边向着大海的方向奔跑而去。隔不远的一个角落就有一个音箱,点缀在景观林带中,我走过的时候,正在舒缓地播放着《我和我的祖国》的音乐,让你不由自主地慢下来,随了音乐唱起来。

轻歌曼舞很随意,很自然地装点着烟台人的夜生活,这一点从我到烟台的头几天就感受到了。单位西边不远处就是开发区的天地广场,天地广场的中心是一处圆形的休闲健身场地,也是一处音乐广场。每当夜幕降临,那地方就成了歌舞的海洋。每天晚上都有五六个歌舞健身的队伍,在广场上列好了各自的队形,共享着海滨夜色带给这个城市的曼妙。那些队伍中,有的在跳胶东大秧歌,有的在跳藏族舞,有的在做健身操,有的在跳交谊舞。广场很阔大,一支队伍一个地方,音乐声音虽然高亢,但也是互不相扰。每支队伍都穿着与舞蹈搭配的服饰,在领队的带领下欢快地舞动着。旁边那些休闲的市民,有的坐在看台上望着,音乐的节奏富有动感,有的就情不自禁地入到场中,加入到人群中,随了音乐一起舞动着。我从金沙滩穿过景观林带,赶到天地广场的时候,那些歌舞的队伍早就整好了队形,暖好了场,在歌舞中舞动起来了。

有一种生活叫烟台。美食在这种生活中自然也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后面我会专门就此写一篇《美食烟台》的散文,这里仅说一下我初到烟台,还不算深切的感受。我这个人素来特别喜欢吃饺子,但到烟台后我发现烟台的面馆比饺子馆多。有一天下午,下班后我顺着长江路、黄山路、香山路一路穿行,想找一家很有特色的饺子馆,一路下来也没有找到。倒是在黄山路上有好多的面馆红红火火,有随处可见的兰州拉面馆,有特色的陕西面馆,陕西面馆以刀削面为主。还有胶东特色的摔面,我经过那会,正有餐馆的女主人在面板上啪啪地摔着。我在海阳工作的时候,吃过远近闻名的郭城摔面,很筋道,不知道那天我见到的那家摔面馆是否是郭城摔面。我听说福山大面有的也是摔面,改天找家面馆一睹其祥。

我那天是到一家蓬莱小面的面馆,要了一份小面。那家面馆是按照胶东人家的风格装修的,面馆的墙上和隔段的屏风上或者是关于小面的介绍,或者是一些渔舟唱晚和渔家风情的图片,一进去就感觉进了胶东渔村。那家的面很细,卤子也是咸淡适宜。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那家面馆还提供免费加面服务,让你感觉很亲情,很温馨,就和在家吃面一样,管够。这不是一种促销,这是胶东人特有的热情和好客。碰上这样的面馆,谁不进去坐一坐,点一份,尝一尝呢,如果饭量大的,再免费加些面,吃完了,顺着不远处的金沙滩,走很远的路也不会感觉累和饿,何乐而不为呢!

快乐,是烟台人生活中恒久传统的元素。周末上午,我步行到黄山路去见几个好友。在长江路和黄山路口,我看到了一位老人家正在摆摊卖鞋垫。老人家脸上虽然挂满了岁月的沧桑,但那份天真的微笑还是深深感动了我。她告诉我自己家就住在附近,每个周末都在这里卖鞋垫。她自己做鞋垫有好几十年了,一直坚持做。听她说家里条件很好,儿女都有不错的工作,不愁吃不愁穿,也都劝她不要再做鞋垫卖鞋垫了,安享晚年就可以了,但她放不下自己喜欢的鞋垫。

“闲着也是闲着,我闲不住,还是愿意做鞋垫,星期六星期天来这里卖鞋垫,赚钱多少不打紧,赚的高兴和快乐可多了。我这鞋垫你放心穿就是。”一边说着,老人顺手拿起两双鞋垫给我看着,鞋垫针脚均匀细密,图案精美,那是她的劳动成果。我毫不犹豫买了两双。老人78岁了,但是精神矍铄,一点也不像她那个年龄,摊前还有微信支付。我离开那会,明媚的阳光正照在老人古铜色的脸庞上,她忙碌地向过往的人们说着她的鞋垫和她的动人故事。

“仙境海岸,鲜美烟台,爱在烟台,难以离开。”仙境、鲜美、快乐和爱构成了烟台人生活的精彩图谱和传统与时尚元素,完美地融合在烟台人或快或慢的生活节奏中。我当年在烟台上学的时候也曾经有过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时光匆匆,相比那时,也早已是云泥之别了。我的所言所述自然也无法道尽这个叫烟台的城市和烟台的烟火生活。往后的日子里,需要我静下来,慢下来,到烟台山、南大街、所城里、毓璜顶、清泉寨走一走,看一看,也许会发现这个城市更多的与众不同与海阔天空。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济南作家协会会员,烟台作家协会会员。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烟台二中孙佳雯作文:位卑未敢忘忧国

位卑未敢忘忧国

烟台二中初2017级三班 孙佳雯

2020年的春节,注定成为每一个中国人难以磨灭的记忆!

随着“武汉封城”的一声令下,放假后在家准备辞旧迎新的欢欣雀跃,仿佛一夜之间就被全民皆兵的紧张氛围所替代。微信朋友圈里铺天盖地的疫情状况使得年三十㶷丽灿烂的礼花黯然失色;大年初一,家家闭户,人人囗罩,往昔的车水马龙、熙熙攘攘更被一骑绝尘、万籁俱寂所替代。这一切,也使得十四岁的我,开始关注周围,心系祖国,思考未来⋯⋯

白衣天使、人民警察、囗罩、酒精和蔬菜,这些是我平时生活似乎不考虑的名称,开始天天出现在眼前。

他们,穿着厚重的防护衣,认真护理,连续工作十个小时以上,吃不上一口饭,喝不了一口水,精疲力竭后甚至休息在地板上;他们,日夜设卡巡逻,走村入户,家家落实,保持高度警惕,认真排查可能出现的疫情;他们,放弃假期,提前返岗,恪尽职守,为城市运转默默奉献⋯⋯这些人中,有我的父亲、我的三姨!

这个世界之所以是美好的,正是因为有这些有责任感、有担当的人。他们将自己的奋战,自己的付出视为使命!

我只从生物书上知道"病毒"这个名词,病毒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最小的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变异可能性大。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对中国乃至整个世界医药学领域是个全新的挑战。疫情已经超出了我们的认知,甚至打破了我们的想象。

虽然卧室墙上贴着中国地图,抬头可见,但从来没有这么每天都认真地关注。那一个深紫的是湖北,周围大片或红或紫的区域是根据感染人数确定的;从来没有这么每天都翻看烟台疫情实时报告,那一个个确诊患者正月间应该是在快乐地走亲访友、谈笑风生。而我们的祖国,在这场灾难面前在临危不乱,在党的正确领导下,调动全国的力量驰援武汉:中国速度的"火神山"医院、一天350吨新鲜蔬菜无偿捐赠的寿光基地、阿里巴巴集团捐款10亿、"小汤山"医疗队全体请战书"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祖国各地各处的力量,如钢铁洪流般奔涌汇聚疫情一线。

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取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致敬那些前方的战士,他们让自己变成一束光,照亮前路。我深深的感觉到,这一一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幸运。

要相信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要相信迷雾终会散去,要相信终有柳暗花明的一刻,要相信明媚的阳光、新鲜的空气仍然属于我们每一个人。

除了相信,我们更需要的是学习。华南海鲜市场的内幕令人触目惊心,为了不让悲剧重演,我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保护自然;学着关心国家,学会担当。

因为,将来,我们必将走向社会,接过前辈们接力棒,担负起建设祖国的使命。这次全国的疫情危机,让我等学生提前明白了何为"责任",何为“家国天下”。古有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苏武持节,初心不改;今有钟南山不惧生死,力挽狂澜,坚守抗疫一线,更有无数医护人员“无论生死,不计报酬”。

危机,也是契机;生活,就是功课。

我,作为一名初三学生,在这个不寻常的假期,宅在家中。我的假期生活是宅在家里、关心时政、锻炼身体、好好学习。

"宅",这个名词,从它成了动词那一刻起,就充满了调侃的意味。但在这个假期,宅,有了新的正面的力量。

为了战胜疫情 , 响应国家号召 ,不出门,不聚会,宅在家里,天天翻看最新时政报道,心跟着祖国一起跳动,为战胜疫情的好消息欢呼,为增加确诊人数而忧虑;宅在家里,安排学习计划,没有正月里的走亲访友,静心致远,查漏补缺,预习新课,复习会考课目,积极与老师沟通学习情况;宅在家里,功课之余,执一书卷,品一清茗,奏一琴曲。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下册政治书,我们将会学到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作为公民,不仅意味着你拥有国籍,也意味着你要承担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和义务。国家若想强大,靠的不仅是口号的响亮,也不仅仅是英雄群体的带动,而是每一个公民的努力,伟大出自平凡,人人好,国家才会好。明白自己的责任,履行自己的义务,从洁身自好、自我约束做起。

位卑未敢忘忧国!

我,做为一名学生,在国家面临考验之际,在疫情肆虐之时,宅在家里,合理安排自己学习生活,不给国家政府添麻烦,做好一名学生的本职,尽一名公民应尽的义务,也是"有所作为”。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位卑未敢忘忧国",这,是我们每一名公民应尽的责任,是世间最柔美、最强有力的光!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