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小学生使用手机申请书》小技巧(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3 21:42

格策美文教你学写《小学生使用手机申请书》小技巧(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小学生使用手机申请书注意事项
尊敬的校领导:
您好!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为了使学生在掌握现代科技的同时,也能合理安排学习和生活,我校拟允许部分小学生使用手机。在此,特为申请使用手机的小学生提供以下注意事项,以供参考:
一、明确使用目的
1. 申请使用手机的学生应明确手机的主要用途,如学习资料查询、与家长沟通、参加线上课程等,确保手机使用与学习生活相结合。
2. 避免将手机用于游戏、聊天等娱乐活动,以免影响学习。
二、遵守学校规定
1. 学生使用手机需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如上课期间不得使用手机,课间休息时间合理使用等。
2. 不得在校园内大声接打电话,以免影响他人。
三、合理规划时间
1. 学生应合理安排手机使用时间,确保不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2. 使用手机时间不宜过长,以免造成视力疲劳。
四、加强网络安全意识
1. 学生在使用手机时,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下载不明软件。
2.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如姓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等。
五、家长监督
1. 家长要关注孩子的手机使用情况,定期检查手机内的应用软件,确保孩子使用的手机环境安全。
2. 家长要与孩子共同制定手机使用规则,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手机

校园向手机说“不”

近年来,社会各界围绕手机能否进校园的问题一直争议不断。智能手机与我们的生活已是息息相关,屏幕中的精彩世界极易让人沉迷,青少年因使用手机而引发的矛盾冲突在生活中屡见不鲜。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校不得用手机布置作业。

学校和家长如何看待这些要求?我省应该如何落实教育部的规定,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记者采访了部分中小学校校长了解情况。

郑重签下手机使用承诺书

“尊敬的老师,为了响应学校号召,维护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营造宁静的校园环境,使自己静下心来,提高学习效率,我郑重承诺,在校学习期间,不拥有、不使用手机。”这是西安市第六中学北校区学生手机使用承诺书的内容,每名学生都要填写。

据介绍,西安市第六中学“名校+”教育联合体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的场所、方式、责任人,在每个班建立手机管理箱,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学生自主管理能力。

西安市第六中学北校区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前提下,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学生手机管理办法》,规定学生一律不能携带手机进校园,凡因特殊情况确需携带手机的,须由家长填写《手机使用申请书》,经班主任同意后上报政教处。家长只能给学生配备仅能接打电话和发短信、不能上网的手机,任何学生不能携带智能手机进入校园。学生在校期间一律禁止使用手机,带到学校的手机由专人保管,放学后分发。如发现有以下情形即可收缴手机,如手机铃响、拨打电话、接听电话、收发短信等情况。学生违规使用手机,由班主任或任课老师收缴,交由政教处集中处理。

西安市第六中学北校区校长许茜认为:“该不该禁止手机进校园?管理方式与尺度如何?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学校管理的难点与痛点。此次教育主管部门明确态度,帮助各地中小学明晰了方向,在手机管理上不再束手束脚,而是有据可依,放下包袱、轻装前行,中小学生在校期间也更能心无旁骛、专注学业、健康成长。”

源头管控让手机与校园“解绑”

“教育部发布的《通知》,从源头上让手机与校园‘解绑’,让教育工作者可以理直气壮对手机进校园说‘不’。”汉阴县汉阴中学校长夏忠丽说,“随着手机的日益普及,学生使用手机对学校管理和学生发展带来诸多不利影响。《通知》中明确提出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并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夏校长介绍说:“汉阴中学很早就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汉阴中学学生行为规范100条》规定,学生玩手机第一次被发现,手机由学校保管至离校退还。学校会给学生和家长做好宣传和心理疏导,让学生接受不带手机进校园的做法。学生第二次玩手机被发现,会按相关规定处理。这样的要求看上去很苛刻,却是为学生着想。作为老师,我们不希望孩子们因玩物丧志与大学失之交臂。”

据介绍,汉阴中学制定了学生四条禁令,明确规定手机不能进校园。考虑到学校的高中学生大部分是住校生,为了方便学生与家长联系,学校在每个学生宿舍楼都安装了磁卡电话,学生还可随时免费使用办公室电话和老师的电话联系家长。

为了让学生不做“低头族”,多读书、多看报,汉阴中学在校园的多个角落设置了图书角和报刊亭。汉阴中学分管德育的副校长钱德坤告诉记者:“《人民日报》《陕西日报》《安康日报》等报纸里面的文章,对高中年龄段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我们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看报,增长见识,提高文学素养,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健康快乐成长。”

将孩子的注意力抢回来

如今的课堂,远程授课、线上教学已备受追捧。教学手段的信息化确实提升了效率,却也在不知不觉中让各类电子产品成为学生学习、生活的必备工具,而过度使用各类电子产品会造成学生注意力下降。

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校长唐晓芳认为:“我们要把孩子的注意力抢回来,学校首先要在教学环节上做‘减法’,免除不必要的‘线上’模式。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将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和作业管理,不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小学生过早、无度地使用手机,会影响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学习成绩,必须加强教育引导。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在日常的教学中,通过主题队会、心理辅导等多种形式对学生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地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提高学生信息素养和自我管理能力。

受疫情影响,青少年儿童户外活动时间可能减少,辅导班网课会增多,孩子需要合理使用网络。放假前,西安市灞桥区纺织城小学发出了致家长的一封信,倡议家长提醒学生合理安排假期学习生活,按时作息,不过度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不沉迷网络游戏,做好视力保护,多参加体育锻炼,勤参与家庭劳动,学习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保持身心健康。学校将手机管理的有关要求告知学生家长,讲清过度使用手机的危害性和加强管理的必要性,引导家长履行教育职责,加强对孩子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引导孩子正确使用手机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7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人,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0.4%。

在使用网络这个问题上,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校长贺月玲认为:“电子产品不是洪水猛兽,堵不如疏,我们要教育孩子正确地使用电子产品。孩子过度使用手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满足感的缺失。当孩子遭遇学业失败、孤独感、人际障碍等问题时,如不能正确处理,他们就会在网络中,特别是在网络游戏中获得快乐感和成就感,消化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不满、失落、压力、沮丧,长此以往很容易网络成瘾。作为老师和家长,我们要积极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摆脱网络依赖。”

引发孩子过度使用手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不科学的家庭教育。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如叛逆、学习成绩下降等,部分家长应对的态度和方式过于简单粗暴,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孩子的学业和人际关系,并诱发他们从手机里寻找慰藉。孩子沉迷手机会让原本的问题更加严重,造成恶性循环。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小学南校区的老师们建议家长采取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帮助孩子从容应对学业上的压力,积极解决人际交往中的问题,建立自信心、满足感和成就感,从而逐渐解决过度使用手机的问题。父母要尊重和理解孩子,可以尝试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内心的担心和困扰可以跟孩子倾诉,与孩子共同商量解决问题的方法。父母的尊重和理解,能让孩子在社交生活中更有自信,未来的人生道路会走得更加顺畅、平坦。(记者 郭妍)

来源:陕西日报

来源: 陕西日报

北京中小学将陆续出台“校级”手机管理新规

各区和学校要将手机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各区和学校合理设置校内统一集中保管学生手机的必要设施设备……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下发,北京市教委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和学校提出“北京版”中小学生手机管理要求。

市教委通知下发后,昨天北青-北京记者从本市部分中小学了解到,各校“升级版”手机管理办法将在新学期开学前后出台。此次校级管理规定将更加细致、更加“接地气”,学生将参与“新规”制定。此外,校内违规使用手机的惩戒举措也将明确提出。

多校开展校内大讨论学生参与制定手机管理“新规”

“学生带手机进学校的主要需求有哪些?学校能否满足?如果能满足,学生是否能不带手机上学,带进学校后对学生有哪些影响?带手机进校后如何规范?”丰台区的赵登禹学校校长徐唯告诉北青-北京记者,此前该校规定,小学生不允许带手机进校。中学生原则上进校园也不带手机。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各种与家长的联系方式,比如,学校办公室的电话向学生开放,老师的手机也可借给学生使用。

虽有政策,但学生偷偷在校内违规使用手机的情况依然发生。近日,根据市教委的要求,该校计划将这一管理举措“升级”,同时征集广大学生意见。“前段时间,我们特意给学生会干部开了一个线上座谈会,就是想听听学生的意见。真正有效地对学生使用手机的情况进行管理。”徐唯说,光靠“堵”是不行的,还需要真正了解学生的意见,与他们达成一致,形成“公约”,这样的管理才会有效。

昨天,《丰台二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草案正式出炉,从手机带入、手机保管与使用、违规使用处理以及给家长的建议等四个方面拟定了23条学生手机使用管理细则。“这个草案还需要在学生中征求意见,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再进行最终的修改和确定。”该校校长何石明介绍。

此外,北京十八中校长管杰也向北青-北京记者介绍,该校在寒假期间,也已经通过学生会、团委、班级等多种渠道、各种形式,就学生在校使用手机的管理在学生间进行大讨论,最终形成意见,作为该校手机使用管理新规的重要参考。“通过各种形式的讨论,让学校更能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制定出有‘人情味’、‘接地气’的规定。同时也能让学生更清楚不合理使用手机的害处,在新的规定出炉后更好地遵守规定。”管杰说。

北京师范大学密云实验中学在新学期将通过讨论形成班级公约,实施班级统一管理。学校每个班级申请安装手机箱,集中统一管理。如针对“学生手机进校园、进班级、进宿舍,带来哪些问题,把这些问题交由师生家长共同梳理,形成共同的认识,同时,师生家长共同探讨化解问题的办法”,明确学生自主管理责任人和相关细则。

新规内容更细致小学生“电话手表”也将纳入管理

北青-北京记者昨天在各校采访中发现,新的管理制度更加细化,操作性更强、更符合学校管理实际。“以前我们学校要求如果学生有特殊情况需要带手机进校,需要进行申请。但没有统一的申请表作为留存,新的规定中,我们将申请表规范化,便于管理。”赵登禹学校校长徐唯说。

人大附中西山学校老师透露,学校此前在学生的手机管理上已有一些政策措施,但不同年级班级有不同的规定,有的年级要求锁到学生自己的衣帽柜里保管,有的年级则要求统一存在手机柜里保管,但AP班有时上课要用到手机,所以会做灵活处理。“新学期也要根据实际做出调整,我们会家长代表和学生代表,希望大家达成共识,形成共同遵守的公约。”该老师介绍说。

北青-北京记者还注意到,在小学中,佩戴电话手表的学生越来越多。“电话手表”设备是否也将严格管理规范,据海淀区某小学老师透露,电话手表同样属于学校手机管理对象,要求学生尽量不佩戴电话手表入校,如带入校园,必须交由老师来管理。

以他律助学生自律明确手机违规使用惩戒措施

北青-北京记者了解到,明确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的惩戒措施,也将成为各校在新规制定中的重点内容。“学校明确不鼓励学生在校违规用手机。但是此前,学校并没有明确的惩戒措施,这次学校的‘新规’中将列出惩戒举措,形成规章制度,在日常管理中有规可依。也能够通过‘惩戒’这种他律举措,帮助学生自律。”丰台二中校长何石明说。

在《丰台二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草案中,北青-北京记者就注意到,该规定列出了手机使用的违规违纪内容,比如,不按时上交手机的视同违纪;使用手机仅限于特需学习、联系家长或特定部门,除此之外,手机铃响,拨打、接听电话,用手机发、看短信息,玩手机(如看视频、看电子书、听音乐、玩游戏等)均视为违纪。

不仅如此,该规定还将“违规使用处理”作为单独一部分,明确了学生违规使用的惩戒举措。学生发生违规使用手机情况,学校所有教职工均有当场制止使用并收缴手机的权利;对于收缴手机时采取不合作态度的,管理人员有权对其进行批评教育或口头警告;对拒不接受教育或坚持不交出违规所用手机的,可报请学生发展中心给予纪律处分。用手机浏览不健康内容或联系校内外人员组织打架斗殴或其他非法活动,除收缴手机外,学校依照校规做相应处理,情节严重的,可移交公安机关。

北青-北京记者还了解到,这次各校对手机管理的新规,均特别注重“家校配合”的内容。北京十八中校长管杰表示,在疫情期间,该校已经与家长进行多次沟通,帮助家长监督学生使用手机情况。“我们即将制定的校级‘新规’将提出建议:学生居家学习时,学生的手机要放在学生和家长都能看得见的地方,方便家长监督。”

《丰台二中学生手机使用管理规定》草案中也将“为家长提出家庭指导意见”作为其中重要内容。明确建议,家长要及时了解学校对于手机使用的管理要求,在手机的使用上自律自控,合理使用,做好榜样示范作用,同时在孩子使用手机时间较长时及时介入和干预。

北京市京源学校副校长黄海群则建议“家长以身作则,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读书、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教授孩子生活方面的技能,对家风家训进行梳理解读等”。

对话

一位北京高中的毕业生接受北青-北京记者采访时吐露心声——

“对绝大多数同学而言,手机统一管理有益专心学习”

对话人:西安理工大学学生张澍阳(北京学子,中小学均就读于北京)

北青-北京记者:你的中小学阶段,学校怎么进行手机管理的?

张澍阳:我的高中和初中,在“携带手机进校与否”的问题上,正好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要求。我的初中,不只是禁止手机进入校园,学校甚至要求上课期间学生手机在家也要处于关机状态,如果老师抽查打通了你的电话,同样要于第二天没收手机。而我的高中,则是完全自由选择,学校甚至提供免费WiFi。对于我这种自控力不高的学生,高中成绩下滑,“进入了理想的高中,没有考上理想的大学”是血淋淋的事实。

北青-北京记者: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管理方式,你个人怎么看?

张澍阳:通过两种模式下个人和身边同学的经历,我认为禁止携带手机合适与否,取决于该校学生的整体学习水平。对于绝大多数同学来说,禁止携带手机绝对是一个非常有用且便于操作的措施。我所就读的高中高考平均分常年位居北京市前十,在学校生活中,我看到很多同学通过手机查询知识内容、学习课本里没有涉及的课程相关知识,在中午大课间和放学后在教室里联机打游戏,但是他们都有一个特征——能高度集中注意力,且能快速切换学习和休息状态。而这一点,像我这样的人是做不到的。相对于我浪费的时间,手机带来的帮助可以说杯水车薪。而回想起我的初中三年,我心无旁骛地度过每一天的学习生活,只有周末接触一下手机和网络。那种纯粹、认真的学习状态,在手机的肆扰下已经很难找回。

北青-北京记者:最新出台的统一管理手机政策,你觉得能帮助到学习吗?

张澍阳:在我看来,手机会助力部分学生更好地学习,但是这种学生在茫茫的中高考大军中,凤毛麟角。在我接触到的同学中,携带手机上学对学习利大于弊的也不会超过5%。同时,中学的学习不同于大学,其实没有很多重要通知、学习资料和课外任务需要通过网络下发。在非疫情期间没有健康码的要求时,手机对于中学生不是必需品。故此,我非常支持限制手机进入校园的举措。我还认为这种措施可以引入大学校园中,让更多的学生在课堂环境中,保持一个纯粹、集中的学习状态。

学通社记者/程沐涵 张澍阳 韩俣桐 游舒情

文/北青-北京记者 武文娟 林艳 刘婧 蒲长廷

来源: 北京客户端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