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写作《个人理财心得体会》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3 22:12

写作《个人理财心得体会》小技巧请记住这五点。(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个人理财心得体会的作文,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明确你的主题,即你想要传达的核心观点。可以是理财规划的重要性、投资技巧、消费观念等。
2. 结构清晰:一篇好的心得体会文章需要有明确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 引言:简要介绍个人理财的背景,提出你的观点或问题。 - 正文:分几个部分详细阐述你的观点,每个部分可以围绕一个理财方面展开,如储蓄、投资、消费等。 -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你的观点,并提出一些建议或展望。
3. 逻辑严谨:在论述过程中,要保持逻辑清晰,观点明确。可以运用举例、对比、归纳等手法,使文章更具说服力。
4. 语言表达:尽量使用简洁、准确、生动的语言,避免冗长、啰嗦的句子。同时,注意语法和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
5. 内容充实:在论述过程中,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案例或数据来支撑你的观点。这样可以使文章更具说服力,让读者产生共鸣。
6. 个性化观点:在阐述理财心得时,要尽量展现自己的个性化观点,避免千篇一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 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你在理财过程中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 - 分析理财案例:对身边的理财案例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

在不短的理财生涯里,我总结了三个可以分享的经验,不妨来看看吧

#理财大赛第三季#我是从大学期间开始接触理财的。那时候家里在过年的时候会给我一年的生活费,让我自己决定该怎么使用。

可以说作为大学生的我,既有理财的需要,也有理财的本金。既想考理财改善生活,追逐梦想,又想靠理财获得一些金融知识。

毕业之后考入银行,我做了零售客户经理,既帮客户选择理财产品,又自己打理自己的工资。

我经常为自己挑选的理财产品一般都是些风险较高的基金或股票。因为我自认为有些投资理财的心得,再加上抗风险能力稍强一些,可以应对基金或股票带来的本金亏损。

我为银行客人挑选的多是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我知道他们来银行理财,都不想损失本金。银行的客人一般都是风险偏好较保守的人群。

在这不算短的理财生涯里,我认识到了三个道理,分享给大家:

一、理财并不适合所有人

我认为理财并不适合本金较少的人群。

大家都知道,计算理财收益的公式是,收益=本金*年化利率。如果本金比较少,收益是很难提上去的,因为大家的年化利率都相差不大。

我低一点,4%左右,你高一点,也无非就是8%或者10%,最多也就相差一倍多。

对比在本金上,差距可是非常大的了。我作为大学生,本金也就一万元,可是对于已经有固定收入的人群,本金动辄都是五万,十万,甚至几十万,几百万,相差却有几倍到几十倍。

我把资金小心翼翼地去打理,放在银行不敢花,每天省吃俭用,并没有为我的生活水平带来实质改观。毕业后有了收入,我一个月的收益就抵得上大学时期一年的收入。

对于大学生来说,我建议不要考虑理财,可以用资金去投资到自己身上,报一些学习班、考试班,让自己成长起来,毕业之后多赚的工资,理财多获得的收益都要远高于,大学阶段拿钱去理财获得的收益。

二、理财是一个取舍的过程

投资理财行业有个亘古不变的定理,那就是“风险越大,收益越高,反之也一样,风险越小,收益也越小。”

在安全和收益上,应该做一个取舍。如果你追求了保障本金的安全,那就不要去想太高的收益。现阶段5%以上都有本金损失的可能。

如果你追求了高收益,那就要做好本金损失的准备,基金、股票都有可能会损失本金,年化收益率也有可能会达到10%以上。

理财是个取舍的过程,其实当下的取舍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投资理财能力较弱的时候,可能更偏向于“取”保本金,“舍”高收益,因为这个时候是不知道如何获得高收益的。在投资理财能力较强的时候,可能就开始考虑追求高收益了,本金即使亏损也能够承受得住。

三、止盈比止损更重要

追涨杀跌,是很多人的习惯。很多人看到账户亏钱,就想赶紧逃离,等到账户资金显示盈利,又想要继续持有,期待获得更高的收益。

这么多年买基金和股票的经验告诉我,止盈也许比止损更重要,带着反向思维,也许能获得更多的收益。

止盈其实是一种素养,它既体现了不贪心的素质,也是对见好就收的表现。把已经确定的钱先赚到手比期待着未来赚更多的钱要更加务实。

止损带来的正面效果不言而喻,可以让亏损不进一步扩大,可是止损的负面意义也很明显,那就是无法享受到未来再次上涨时带来的红利。

止盈是落袋为安,止损是承认失败离场,止盈比止损更有实际意义。

总结:

我的理财生涯开始的比较早,后来因为职业的关系,自己理财,也帮别人出谋划策,在这么多年的理财生涯里,我总结的三点道理,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最后做一下总结:

1、理财不适合所有人,本金过少,不妨先投资自己,让自己赚钱能力提升;

2、理财是一个取舍的过程,安全和收益,两者只能选其一,妄想都获得,只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3、止盈比止损更重要,让确定的收益落袋为安,比追求不确定的收益更加合理。

90后“打工人”攒钱理财十年心得:尽头是定存和大额存单?|保卫财富

经济观察报 记者 胡艳明 “惊呆了!发现自己购买时显示年化收益率3.6%的银行理财,最近一个月的实际年化收益率竟然只有1.5%。”9月底,被问到最近进行了哪些投资,小林向记者吐槽了一款银行理财产品。

这款理财产品成立不足一年,业绩比较基准为2.3%—3.6%,风险级别是R2中低风险。自成立以来,该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逐渐走低。

最后,小林还是决定赎回。

今年正好是“90”后小林北漂的第十个年头。他努力工作攒下了不少本金,也非常喜欢研究投资理财。他日常爱买些银行理财,也尝试过A股、港股和美股,甚至投资过P2P(网贷)、比特币,所幸没有经历过产品“爆雷”,也没有损失过本金。

让他感到欣慰的是,在利率下行周期,他入手了一张3.35%的大额存单。

十年里,理财市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困扰小林的是:赎回之后,再投向哪里呢?

寻找高收益银行理财

小林目前在一家知名互联网公司任职,收入不错。他和几个好友经常在微信群里交流理财和投资的心得体会,非常关注银行推出的高收益产品。

想了想,小林说,毕竟这款理财产品还是实现了正收益。另外,他入手该理财产品时正赶上银行“促销”:投资5万元及以上会送180元的支付立减金,连送2个月。小林想,就把立减金当理财收益了,这样也不亏。

工作不久,小林把钱转入支付宝的“余额宝”里。当时有同学告诉他,存1万元每天大约能有1元的利息。有了更多的积蓄后,小林开始投资利率更高的银行理财。当时银行还是“刚性兑付”,基本没有什么风险,很多银行的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达到5%—6%。

不过,小林感受到,从参加工作以来,银行理财的收益率就一直在下降。2018年,他买过不少年化收益率在5%以上的理财产品。到了2019年,年化收益率能达到5%的理财产品就不多见了,大部分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在4%—5%。此后几年,银行理财的收益率逐渐走低,而且不再保证刚性兑付。

银行理财的变化与监管政策有关。2018年4月,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下称《资管新规》)。资管新规统一同类资产管理产品监管标准,推动资管产品净值化管理,明确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打破刚性兑付,并安排了过渡期。

2022年是《资管新规》正式全面施行的第一年,投资者开始真切地感受到,银行理财不再保本保收益,2022年3月和11月,理财产品出现两波“破净潮”。

这几年,小林的风格逐渐“保守”起来,减少了权益类投资。其中,大约三分之一的钱还在股市,三分之一的钱购买了低风险理财,而低风险理财主要是购买某民营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从收益率来看,前两年有的理财产品在3.8%,现在能到3%都已经烧高香了,理财产品所列的业绩基准大多不达预期。我甚至想把钱取出来,什么都不买了。”小林说,这样的收益率,不如取出来提前还房贷。

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发布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半年报告(2024年上)》显示,2024年上半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80%。

正如小林所感受到的,相关统计显示,银行理财收益率逐年下滑。2018年,封闭式非保本产品按募集资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97%;2019年,封闭式产品按募集金额加权平均兑付客户年化收益率为4.44%;2020年,新发行银行理财产品加权收益率为3.93%;2021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最高为3.97%,最低为2.29%;2022年各月度,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2.09%。

随着收益率的下降,银行理财产品的规模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尤其是2023年初以来,受理财赎回冲击余波、居民风险偏好较低、季节性效应等多重因素影响,理财规模增长压力较大。截至2023年上半年末,理财规模为25.34万亿元,较年初下降2.31万亿元。银行理财的规模也被公募基金超越。

不过,2024年上半年,银行理财的情况已经好于去年同期。截至2024年6月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8.52万亿元,理财规模较年初增长1.72万亿元。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金融团队表示,受益于“手工补息”整顿带来的存款搬家,银行理财显著增长。

在小林感叹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只有1.5%时,一位朋友推荐了一款民营银行新推出的短期产品,成立以来的年化收益率为3.5%。但是小林仔细研究一番后发现,这款产品的收益也没有保障,而且买入之后,赎回还需要提前预约。

小林说:“收益率普降,真的好难选。”

买了40万元大额存单

让小林感到遗憾的是,错过了黄金的行情。

近年来,他一直在关注黄金,眼看黄金价格一路上涨,还推荐身边的朋友买黄金,自己却没有买。

而小林最成功的理财,就是入手了一张大额存单。2022年2月,他在一家中小银行买了40万元的三年期大额存单,年化利率为3.35%。到2025年2月到期,他拿到的收益超过4万元。

小林说,看着红色数字,就感到高兴。另一方面,他也发愁,这笔大额存单到期之后,能否还找到较高收益的产品。

这两年,眼看着大额存单和存款的收益在下降,其中多数大额存单的年化收益率在2%—3%,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行中长期存款普遍执行“1”字头利率。

小林感受到,这几年银行降低存款利率的频率很高。而且银行的大额存单也变得更紧俏了。

华宝证券分析师张菁表示,2023年以来,银行主动调降存款利率,同时也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停售中长期限大额存单。大额存单因其稳健和收益较高的特点,受到稳健投资者的青睐。但随着存款利率的下行,大额存单利率较定期存款的优势减弱,2024年5月四大行3个月、6个月、1年期、2年期在售大额存单利率大约比定期存款利率仅高35个基点。多家银行停售3年期和5年期大额存单。

这造成了大额存单的紧缺。为了抢大额存单,甚至衍生出“黄牛代抢”业务。

小林的银行客户经理告诉他一个方法:比如银行上午九点放出大额存单额度,八点五十八分就要进入手机银行界面,点击购买,先输入密码的前五位,九点钟一到,立即输第六位,就有可能买上。

存款选择受限,还有其他稳健投资方式吗?张菁表示,在经济增速承压下,投资回报率下降,带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走低。存款利率下行,也会进一步带来投资于高息存款类资产的理财产品收益的走低。

小林总结说,现在回头看,身边有两个优秀案例:一个是入手了存款和大额存单,另一个买了预定利率3.5%的万能险。“现在看真是有远见,3%以上的低风险投资产品已经很难再出现了。”他说。

在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下,张菁建议,投资者应尽量调整好投资心态:首先调整及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其次,根据自身风险偏好和对每一笔钱的投资风险收益要求,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对于稳健型投资者而言,除了存款类产品之外,可以适当配置期限在半年到3年期的低波动稳健的固收类理财产品和部分保本策略的结构性理财产品,以替代中长期限大额存单的“缺位”。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