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4 23:1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与相伴”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1. 确定主题:首先,要明确作文的主题,即“与相伴”的具体指向。是描述与亲人、朋友、老师等人的相伴,还是与自然、书籍、音乐等事物的相伴?明确主题有助于展开论述。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作文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来说,一篇作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在写作过程中,要合理安排段落,使文章层次分明。
3. 内容丰富:在作文中,要充分展现“与相伴”的经历和感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 描述相伴的场景:通过细腻的描写,让读者感受到相伴的美好时光。
b. 表达情感:抒发自己对相伴之人的感激、思念、怀念等情感。
c. 分享感悟:结合自身经历,谈谈相伴对自己的影响和启示。
4. 语言表达:作文的语言要准确、生动、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排比等,使文章更具表现力。
b. 适当运用修辞手法,但不可过度,以免影响文章的流畅性。
c. 注意用词准确,避免出现错别字。
5. 视角独特: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与相伴”,如心理、情感、生活等方面,使文章更具深度
同学开头原文
茶叶慢慢沉入水底,在一缕缕升腾的白色水汽中,我想起了朦朦胧胧与茶相伴的往事。
刘老师开头批注
这是一个倒叙的开头,刘老师建议,以后在用倒叙开头的时候,我们可以使用省略号作为结尾,因为省略号可以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而倒叙睹物思情也是起到设置悬念的作用。
刘老师开头例文
一杯清茶,散着浅香,于白色的水汽中氤氲,它用淡雅,温润了时光;它用朴素,深沉了过往......
同学第二至三段原文
爷爷最大的爱好就是品茶。壶托在他的手指间,轻巧得如一张薄纸,左手中指按住壶钮,水流悠然而下,手腕带动手指,恍如描摹着一幅精致的工笔画,一点一点,从心底晕染而出。小小的茶叶在水中,像小鱼一般游来游去。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渐渐开始与茶相伴,对茶萌生了兴趣。
家旁的大树黄了又绿,绿了又黄,成长的脚步匆匆。爷爷像往常一样拿着茶杯细细地品味茶的口味。我也轻轻拿起茶杯,细细品上一口,只觉一股淡淡的苦味从舌尖蔓延开来,我皱了皱眉。但随即,一阵清香充斥口腔。那股清香,随着茶水慢慢流入我心间,微蹙的眉也仿佛被那清香抚平,舒展开来。我沉迷于茶香,半晌没说话。
刘老师第二至三段批注
第二段写得很好,但是有一个不足之处,茶壶里面为啥不放茶叶?为啥要放在杯子里?一般情况下现在喝茶都是把茶叶放在茶壶里,然后倒在公道杯中,继而再倒入茶杯,这样的好处就是喝茶时,不必担心喝到茶叶,只需要品香即可。爷爷既然爱喝茶,我们再写的时候,就要按照茶道去写,你写的喝茶的流程,其实叫做饮茶,不叫品。这里刘老师要说明一下,很多人觉得,一些人喝茶很多讲究,没有必要。其实,这些人是没有分清饮和品的区别,饮茶是为了解渴,品茶可不是。刘老师之前喝茶也如你写的这般,可是现在不是了,曾在一本古书上看到这么一句话,让我茅塞顿开:“欲得芬芳,必先躬耕其田,欲得茶香,必礼待其叶”。刘老师第二至三段例文
爷爷爱品茶,与我的记忆中,他的手中从未缺失过茶壶:檀香袅袅中,他右手微倾,或绿或红的茶,便宛如涓流,悠然而下。恍如一幅精致的工笔画,一举一动间,尽是优雅。近朱者赤,近茶者爱,自幼与爷爷生活,那与茶相伴的时光,也渲染了我的童年。初时品茶,淡淡的苦味让我皱眉,但爷爷示意我不要着急下咽,而是停在口中,果然,苦尽甘来,一阵清香蔓延整个口腔。那小小的茶叶,缘何有如此的魅力?能将世间如此的香,汇聚在干涩的叶中?同学第四至八段原文
“爷爷,我也要学怎么沏茶!”
“好呀,我教你!”
爷爷熟练地拿起茶叶罐,用专用的勺子挖了一小勺,掂了掂,轻轻放入茶壶。一连串的动作,宛如在看一场表演。我也学着,小心翼翼地挖了一小勺茶叶,一片片小茶叶就像许多小精灵躺在勺子里,真有意思啊!爷爷告诉我:“放茶叶也是有讲究的,放多了会太苦,放少了又会太淡。”接着,爷爷让我拿起热水壶,把滚烫的开水浇在茶壶上。我满脸充满了疑惑:“为什么要把热水倒在茶壶上呢?”外公似乎也看出了我的疑惑,解释道:“把热水浇到茶壶上,是为了养壶,这是沏好茶的第一步。”原来沏茶还有这种讲究啊,真的比单单喝茶有意思多了!
看茶泡好了,我欣喜若狂,急忙对爷爷说:“我来倒!我来倒!我要喝!”“不要急,急了就泡不好茶了,而且第一次泡的茶不能喝,那里面有很多的茶渣,而且味道也没有完全泡出来。”外公不紧不慢地说道,便把第一壶茶倒掉了。我愣了一下,哎,这茶真不简单啊。
当第二泡茶出来时,我着急地又要喝,爷爷又说:“这茶不是像喝白开水那样的喝,要慢慢地去品。” 说着,又像往常那样,品起了茶,我也学着爷爷。茶水在我眼里,我在爷爷怀里,爷爷在洒满阳光地茶几边,形成一幅最完美的水墨画。
刘老师第四至八段批注
这几段写的是爷爷教我泡茶的过程,其实,这一个过程完全可以加入一些哲理在里面,茶道蕴藏了咱们中华璀璨的文明,所以这个时候,爷爷借泡茶之机,也让我懂得了其中的哲理,比如放茶叶为啥要讲究,因为中国的中庸之道等等。
刘老师第四至八段例文
“爷爷,我也要学泡茶。”倚在爷爷身边,我撒着娇。爷爷颔首微笑,将我引到他的怀中,轻轻握着我的手,打开茶叶罐,以茶勺轻舀,再徐徐放入茶壶。我的手在爷爷的手中,神奇地经历着这一切,爷爷柔声低语:“中不偏庸不易,此为中庸之道,茶叶也是这样,多了太苦,少了太淡。”说罢,一旁的水开了,爷爷并未着急往壶中蓄水,而是缓慢地浇在茶壶上,望着这些,我挠挠头,爷爷微微一笑:“这叫养壶,想让壶适应温度,方能更好的泡茶。”
总以为喝茶就是喝茶,将茶叶以热水泡开即可,却不想,小小的几片叶子里,竟裹着如此深厚的底蕴。
一泡倒掉,从第二泡开始喝,我迫不及待,拿起杯子便一饮而尽。待到第二杯时,爷爷挡住了我:“品茶、品茶,三口一杯才是品,一口喝光,那叫牛饮。”我歪着头道:“要是这么喝茶,人都渴死了,这些喝茶的人,真是穷讲究。”
爷爷笑了:“品茶就是专治你这个急躁的小毛孩儿的,急什么?好事多磨,好茶多等,品茶和读书一样,是为修身养性呀。”听着爷爷的话,再次端起茶杯,小抿一口,果然,当放下急躁,心平之际,茶香徐徐蔓延。同学结尾原文
与茶相伴,让我懂得生活如茶,苦中泛着清香。我们要懂得在生活经历中不断沉淀,就像茶一样在热水中浮浮沉沉,但最后只有在沉淀到碗底时,茶香才能完全释放出来。
如今,我坐在考场上,以笔代茶,以墨代水,一笔一划地书写坚定与从容。与茶相伴,让作为一名初中生的我,在今后的日子中,也要像茶一样,纵使起伏不断,也要迈入成功的殿堂!
刘老师结尾批注
结尾你突然写到考试,这有些太突兀了,前文没有一丝跟考试学习有关的东西,为啥结尾来个这?切记,千万不要为了贴合题目而刻意去写,这样只会让文章显得不够自然。刘老师结尾例文
与茶相伴,与理同行。在清香袅袅之际,淡苦嫣然之时,我似望见泡菊为茶,不思丰餐的陶潜;望见临溪煮水,梅妻鹤子的林逋......品茶不是解渴,而是解惑,那淡香之中,蕴藏的,是中华千年璀璨的文化,更是智者万代悟道的精髓,浮沉之下,我们的脊梁,便愈发的直了;我们的前路,便愈发得明了。近期私聊刘老师修改作文者颇多,恕不一一回复,感谢各位!
修改作文,请联系刘老师
《陪伴》
王郅尧
宁兴小学四年级五班
常常听人说,人的一生究其根本是孤独的。我不懂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我从不觉得我很孤独。
我认为的陪伴,就是有人听我说话,有人在我身边。在我的世界里,妈妈总会听我讲一些没有逻辑的想法,爸爸总陪我做科学小实验,爷爷奶奶总会在我饿的时候给我美味的饭菜,我的小伙伴们也是一呼百应,陪我奔跑、嬉笑……陪伴就是这么简单。当我感受到温暖时,太阳就陪伴着我;当我看到柳絮时,春天就陪伴着我;当我听到鸟鸣时,生命就陪伴着我;当我闻到饭香时,爱就陪伴着我。人们总在烟花中庆祝新年的到来,当我看到万家灯火,家人坐在身旁时,我只觉得陪伴才是最该被庆祝的事情。
那当我一个人的时候会觉得孤独吗?不,我会自己陪伴自己。有时我一个人走在放学的路上,我也不会觉得孤独。和被风吹落的树叶逗趣,与路边毛茸茸的小猫嬉闹,都是幸福而快乐的事。我想,在这个世界上总是有什么在陪伴着我的。
后来,我明白了。一直陪伴着我的是爸爸妈妈的爱,是爷爷奶奶的关心,是小伙伴们的快乐,是我对这个世界的热爱。我知道人总有落单的时候,但只要我们心中存有对这个世界的爱和感恩,我们就不孤独。
作文投稿时间:2021/8/26 9:45:15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