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精心挑选《吃苦耐劳演讲稿》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5 00:15

精心挑选《吃苦耐劳演讲稿》相关文章文案。(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吃苦耐劳的演讲稿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确定主题:明确演讲稿的主题,即强调吃苦耐劳的重要性和价值,使听众能够理解并认同这一观点。
2. 结构清晰:一篇优秀的演讲稿应具备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要引起听众的兴趣,正文部分阐述吃苦耐劳的意义和具体事例,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化主题。
3. 逻辑严密:在正文部分,论述观点时要条理清晰,层层递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a. 耐苦耐劳的定义:阐述吃苦耐劳的含义,如勇敢面对困难、勇于承担责任等。
b. 耐苦耐劳的重要性:论述吃苦耐劳对个人成长、事业发展、国家繁荣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c. 耐苦耐劳的例子:列举一些历史上的名人、身边的人物或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生动形象地说明吃苦耐劳的重要性。
4. 语言表达:演讲稿的语言要简洁明了,富有感染力。以下是一些建议:
a.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避免枯燥乏味的说教。
b. 运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c. 注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使演讲更具吸引力。
5. 举例恰当:在演讲稿中,举例要恰当、具体,能够充分说明观点。以下是一些建议:
a. 选择具有代表性、说服

砥砺血性胆气,锤炼敢打必胜作风

来源中国军网综合

“新年开训,习主席在训令里强调,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我是‘王杰班’班长,如果那一天来临,我会像老班长那样奋不顾身……”2月中旬,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班”班长王大毛,把新写好的《假如明天上战场,留给亲人一封信》寄回家。该旅积极开展“三信一书”活动,探索构建部队、家庭、社会共育战斗精神模式。请关注今日《解放军报》的报道——

第七十一集团军某旅构建部队家庭社会共育战斗精神模式

“三信一书”活动砥砺血性胆气

解放军报讯 记者刘昌宝、特约记者戴强报道:“新年开训,习主席在训令里强调,要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我是‘王杰班’班长,如果那一天来临,我会像老班长那样奋不顾身……”2月中旬,第71集团军某旅“王杰班”班长王大毛,把新写好的《假如明天上战场,留给亲人一封信》寄回家。该旅积极开展“三信一书”活动,探索构建部队、家庭、社会共育战斗精神模式。

去年底,习主席视察该旅时,对连队开展“三信一书”这一充满浓厚战斗气息的活动给予肯定。该旅政委张振东告诉记者,从旅领导到普通一兵,每名官兵都踊跃写信,强化备战打仗和岗位职责意识。“军人就要有血性,不存在知难而退……”坦克五连四级军士长周亮写的这封信,在新战士中引起热议。周亮是一名坦克特级驾驶员,在一次训练中左脸颊被划出3厘米长的口子。他忍着剧痛不下火线,直到任务顺利完成后才去医院接受治疗,伤口缝了5针。当年,周亮被旅评为“两不怕”精神传人。

为打通家庭、社会培育链路,该旅鼓励官兵把写好的家信寄回家,并请家人和入伍所在地政府回信,利用集会、政治教育等时机组织讨论交流。目前,已有16个省77个县市的地方政府、群众回信回函,千余名退伍老兵给连队寄来“请战书”,庄严承诺“若有战、召必回”。

军地协作培育战斗精神,让官兵血性持续迸发、士气始终高涨。去年以来,该旅官兵率先完成调整转型任务,高标准推进战备试点和实战化训练,全旅通信训练优秀率超过50%,教练射击优秀率达到70%。

第七十七集团军某旅积极引导官兵自觉践行“两不怕”精神

“四查四看”锤炼敢打必胜作风

解放军报讯 记者田鸿儒、通讯员周炬报道:2月初,第77集团军某旅一场比武演练刚刚落幕,连长蒋尚志便主动向营党委递交整改报告,对演练中暴露出的12个具体问题作出整改承诺。今年以来,该旅开展“四查四看”活动,引导官兵对照成绩、瞄准战位查找训练中的问题,在补短补弱中砥砺战斗精神。

作为率先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口号的部队之一,该旅深入挖掘“两不怕”精神的时代内涵,并细化为“四查四看”标准,即:查理想信念牢不牢,看忠诚信念是否坚定;查战斗精神强不强,看战备意识是否强固;查实战本领硬不硬,看胜战底气是否充足;查训练热情高不高,看精武传统是否发扬。对照这些标准,他们利用民主生活会、党小组会、训练间隙等时机组织大家自查自纠,引导官兵将“两不怕”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记者在“四查四看”活动现场看到,一名领导干部在党小组讨论时坦言,对联合作战研究得还不够深、领悟得还不够透,指挥打仗、带兵打仗的实战本领还要进一步提升。一位指导员在“训练热情是否减退”一栏上如实写下“是”。他直言,能力素质跟不上转型发展需求,对重难点军事训练课目存在畏难情绪,并主动作出检讨,承诺两个月内啃下“硬骨头”。

一手抓自查自纠,一手抓任务磨砺。在“四查四看”活动基础上,他们把险难课目训练作为砥砺战斗精神的平台,加大高强度夜间训练、长距离机动等难度、强度和险度,练本领练作风练血性,在潜移默化中锤炼官兵不怕流血牺牲、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和战斗作风。

“四查四看”激活了官兵争当“两不怕”精神传人的行动自觉。去年以来,该旅出色完成装备巡检巡修、高原运输保障等大项任务,涌现出一批吃苦耐劳、矢志精武的骨干人才,成为全旅官兵践行“两不怕”精神的标杆。

英雄,是这样炼成的(逐梦·致敬功勋党员(14))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图为安阳林州大峡谷风光。 影像中国

七月安阳,古都绚烂。

“报告首长:原军委工程兵131团政治处报道员李长顺向您敬礼!”面前的“七一勋章”获得者王占山老人,是我的军礼的致敬对象。王占山1947年入伍,1987年从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副司令员岗位上离休。我是1973年入伍。同样的军旅生涯,让我们相见后毫不陌生,亲切感油然而生。

我与老英雄王占山交谈起来。92岁高龄的王占山,在党七十三载的王占山,依然精神饱满,思维清晰。

民兵也是英雄汉

王占山传奇式的民兵生涯,将我带回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1946年4月,河北省唐山市丰南县钱营镇。一名国民党军官从一家杂货铺里走出。这时,一个敏捷的身影从山墙边闪出,一把木头手枪顶在了军官腰上:“不许动!后边去!”吓坏了的国民党军官乖乖地来到房后,又被我军侦察员的真手枪顶住腰。原先的木头手枪收回,同时国民党军官的手枪被抽了出来。拿木头手枪的人,就是小赞公庄村的民兵王占山。王占山和侦察员把国民党军官押回团部,原来对方是敌保安团作战参谋。根据俘虏供出的情报,军分区48团打下了顽敌固守的钱营镇。这是民兵王占山为解放家乡立下的一大功劳。战后,团长高兴地对王占山说:“小伙子好样的!奖励你点什么吧。只要我有,都答应你。”王占山说:“我啥都不要。我要当兵。”团长说:“好!你这个兵,我收下了。”

还是这一年,8月初的一个晚上,绿油油的玉米地里迎来两个英武的民兵。一个是因需要又派回小赞公庄村的民兵队长王占山,另一个是民兵指导员。他们从区里开会回来后,因躲敌情就睡在了地里。突然,拉网式搜捕的敌兵,用刺刀抵住了两人的胸膛,逼问他们村里共产党员的情况。面对敌人的刺刀,两人宁死不屈。于是敌人押着他们游街示众,并将全村人驱赶到武帝庙前,要在村民面前杀了二人。这时枪声突然响起,敌人以为共产党的军队来了,慌忙占据有利地形还击。那是我军在截击敌人沿路抢掠的物资。枪声一响,乡亲们连忙逃跑,王占山和指导员也趁机赶紧跑。到北麦场时,王占山跳到大石磙子上,向乡亲们大喊:“快跑!”敌人听到喊声,立即向他开枪。王占山跳下石头磙子又赶紧跑。就这样,他从敌人的魔爪下逃生。可惜的是,指导员因腿有伤,不幸被敌人抓回,壮烈牺牲。这是王占山的人生中经受的第一场严峻的生死考验。

艰苦岁月逞英豪

为了保卫乡亲们分到手的土地,王占山再次积极报名参军。1947年10月,他终于如愿以偿。并且,这回不是地方部队,而是主力——东北民主联军8纵24师71团3营7连。终于到大部队打大仗了,不练好战斗技术哪儿行?王占山苦练技术,射击、投弹、刺杀、爆破、土工作业,样样精通。立功伴随着练兵运动。连队评功,王占山荣立一小功。

1948年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首长给王占山佩戴上一枚艰苦奋斗奖章。要说部队初到东北有多苦,那可有的说。刚到东北时没棉衣过冬,零下十几二十摄氏度的天气,冻伤耳朵、手指、脚趾是常有的事。武器简陋落后,大部分是缴获的日本三八大盖,轻机枪不多,重机枪更少。

于是,东北民主联军对外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用战斗胜利和分田分地打开局面;对内战胜困难的法宝之一,则是广泛开展立功评奖活动,激发指战员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1947年还专门制定了《东北民主联军立功运动暂行条例》,功分为大功、小功,奖章分为战时、平时。王占山获得的这枚奖章,既有平时吃苦耐劳工作的苦劳,又有辽沈战役中冒着枪林弹雨屡屡完成通讯员任务的功劳。

庆功大会开过,奖章来不及摘下,部队就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追击溃逃的国民党军队。王占山笑着说:“追到那里,敌人已经逃走。我们奉命往回走,路上遇到热情的老百姓,提篮拿筐慰问解放军。老百姓爱子弟兵,特别是瞅着胸前挂奖章的解放军。我怀里揣满了馒头苹果,好多好吃的。”

老百姓啥都舍得给解放军,士气还能不越打越旺?有这么好的父老乡亲撑腰打气当后盾,啥样的敌人还不能战胜?!

“金汤桥连”勇冲锋

在一张“金汤桥连”指战员的胜利合影中,高擎红旗者为王占山。解放天津攻坚战中,王占山荣立一大功二小功,一枚勇敢奖章挂在胸前。这时王占山刚过19岁,已是一名共产党员。

王占山不愿多谈自己的立功经过:“全连136人,一仗下来合影的只有24人。荣誉是战友们用命换的。”

王占山所在的7连,任务是占领天津金汤桥,把固守顽抗的13万国民党军队拦腰砍断,以便分割围歼。7连一路猛攻猛打,冲到金汤桥旁。这是敌人的核心工事,有一个加强连把守,5个钢筋水泥大碉堡互成掎角,十几个小碉堡用交通壕与大碉堡相连。7连攻击多次,都被敌人的凶猛火力所阻,伤亡很大。师部山炮营赶到,我炮兵三发三中,打掉3个大碉堡。剩下的两个大碉堡,7连的爆破勇士们冲了上去。第一组的两个战士、第二组的两个战士,都倒在了敌人疯狂的机枪扫射下。第三组的邓宝殿忽左忽右地冲上去,大碉堡又炸掉一个,可是邓宝殿也被机枪火舌扫中壮烈牺牲。第三组李全顺抱起两个炸药包,冲到最后一个大碉堡下。轰轰两声爆炸声,大碉堡飞上了天,李全顺也被剧烈的响声震晕了过去。在巨响和浓烟中,指导员马占海举枪一挥:“同志们!冲啊!”身为通讯员的王占山紧跟在后。不料敌残兵打来一梭子,指导员倒在冲锋路上。看着自己的入党介绍人、平时对战友如兄弟一样的指导员牺牲在眼前,王占山愤怒的火焰彻底爆发,大喊:“给指导员报仇!”然后端着冲锋枪冲了上去……

金汤桥被拿下。被国民党军认为“固若金汤”的天津,29小时就被解放。

在我大无畏的解放军将士面前,哪有什么“固若金汤”!

英勇无畏的志愿军英雄

参加抗美援朝金城战役前的王占山,已是身经百战的老兵,智勇双全的排长。动员大会后,王占山第一个请战,要求参与最艰苦最重要的战斗任务。

金城反击战的惨烈程度,完全超出王占山这个老兵的想象。连队战前146人,战后仅剩6人。王占山的又一任指导员张冠佐也壮烈牺牲。

王占山所在的志愿军404团3营7连提前穿插受阻,就近抢占巨里室北山。2排在前抢先进入阵地后,敌人有所察觉。王占山带领3排进入阵地的正前与左侧时,已有敌人两个火力点封锁。王占山命令全排隐蔽待命,自己匍匐前行观察地形。他发现了一棵小树。有办法了。天开始黑下来,王占山把一顶帽子挂树头,一块擦枪布搭树枝,这样影影绰绰就像个人形。果然,敌人两个火力点同时向小树开火。王占山趁着烟雾带全排猛跑一阵,无一伤亡到达阵地。这是第一天。

第二天、第三天的战斗非常艰苦。过江桥时下大雨,敌人的飞机没法轰炸。步兵过桥后,雨停,敌机开始轮番轰炸,江桥被毁。我军重炮和后勤保障因此都被隔断在江北,404团得不到炮兵支援和后勤补给。而敌人十分嚣张,每次进攻前,先是飞机狂轰滥炸10分钟,再重炮轰击20分钟,然后步兵发起猛烈攻击。虽然敌人进攻势头又猛又狠,但都被更勇猛的7连将士打退。可是,由于弹药得不到及时补充,7连的损失也很大,连长牺牲,指导员重伤,其他干部非死即重伤。再次打退敌人后,身中3弹的指导员把王占山叫到身边,嘱咐最后的话:“连队交给你。阵地交给你。人在阵地在。”

千斤重担压在王占山肩上。志愿军战士个个不怕死,可是阵地上的石头都快用光了,没有弹药拿啥打敌人?王占山召集大家说:“我们缺枪少弹,可还有敌人当运输大队长。怕啥?”王占山派4个小组,趁夜色去敌人阵地上找东西。一夜,缴获丰厚,有轻机枪、步枪、子弹袋、手榴弹、弹药,还有罐头、压缩饼干、香烟等。

第四天的战斗更残酷。敌人上来,王占山指挥战士们用石头砸,敌人逼近了,用枪打用手榴弹炸。敌人冲锋兵力越来越多。可7连战士们的战斗意志也更强,越战越勇。这天杀敌数目远超前两天之和。但是7连也付出不小代价,晚上集合点名时包括伤员只有60人。重伤员下去了,余下的人轻伤员占了一半多。

第五天一大早,趁敌人没进攻,王占山再次集合战友们,面朝祖国宣誓:“为牺牲的战友们报仇!人在阵地在!”然后大家抓紧加固掩体,加宽加深堑壕。这天敌人的轰炸更猛烈,修好的阵地全部被炸毁,山头成为一片废墟,不少战友被埋进土里。王占山被埋两次,都被战友们扒了出来。有的战友扒出来就没气了。敌人连续发起4次猛烈进攻,每次都突破7连阵地,又都被7连战士用刺刀赶了下去。

傍晚,405团2连来接防,此时7连阵地只剩下6名活着的勇士,个个多处受伤。王占山身受重伤,几次昏迷。王占山等人被护送回营部,再换乘汽车送到野战医院。昏迷不醒的王占山,经过数天抢救后,才慢慢恢复了过来。

战后,王占山被授予志愿军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受到毛主席接见。

英雄本色岂止在战场

初次采访王占山,下了公交车后,我向附近的人们打听军分区干休所。一位老者听说我找王司令,竖起大拇指:“那老爷子,我们都认识,勤俭节约惯了。出门不坐车,好骑车好买馍。问他又买馍?不吃点好的?他老说,有馍就不错了。打仗时的战友们,哪有馍吃?”

王占山的女儿王秀香印证了老者的话:“我哥有一辆不骑的二八直梁自行车,老爷子从60岁骑到70多岁。后来怕他骑大车出事,好说歹说,换了一辆斜梁小轮自行车,又骑到80岁。再后来因为年龄太大,家里人不让他再骑车,这才不骑了。按规定干休所配给他汽车,可他从不用公家派车。一次,我哥以他的名义让干休所出了一次车,被他知道了,结果老爷子开家庭会议,严厉批评他,以后家里再也没人让所里派车。”

干休所李建钢所长告诉我:“王司令新中国成立前参加革命,工资不低。但他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换家具,却舍得捐款和帮助别人。一次他到三官庙小学做传统教育报告,没看到一个之前老爱缠着他提问题的孩子,一问才得知孩子家出了重大变故。他当天就给这个孩子送去3000元和一套学习资料,并一再嘱咐孩子父母,千万不要耽误孩子学业。去年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王司令还交了3000元特殊党费。几十年来,扶贫帮困、抗洪抢险、抗击非典、汶川抗震……王司令自己也记不清捐过多少款,交过多少特殊党费。他虽然早已远离战场,但思想上始终枪不离肩、马不离鞍。一次干休所小区改造,住户推荐一贯作风正派、已离休的王司令带队考察郑州一家建筑公司。中午公司老总要请吃饭,王司令坚决不干,把大家领到小饭馆吃烩面。王司令的话很让大家佩服——吃人家的嘴短。工程质量如有问题,咱们说话腰杆子就不硬气。”

干休所张鑫干事接着介绍说:“王司令倾心国防教育和关心下一代工作,离休后将全部精力投入到革命传统教育。他担任三官庙小学、第二师范附小、三十二中学、安阳师范学院等十几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不辞劳苦为学校师生、部队官兵、企业员工等讲革命传统,讲英模精神,讲保家卫国情怀,传承红色基因。30多年来,王司令做报告400余场,资助贫困学生20多人,帮助10多个失足青少年走上人生正轨。”

离休以来,王占山获得了许多荣誉。2014年11月,他被中共中央组织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20年10月,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纪念章。

今年“七一”前夕,王占山被中共中央授予“七一勋章”。他说得很诚恳:“这枚‘七一勋章’,是我替牺牲的指导员和战友们领的。他们舍命为人民打江山。他们最应该获得这枚勋章。”

百战老兵王占山的故事告诉我们:英雄,是这样炼成的。然而,王占山从不把自己当英雄。用他的话说:自己是一员老兵,一名老党员,一个老百姓。这就是英雄本色。这就是伟大又平凡的英雄。

离别时,我再次端端正正地举起右手,向老英雄王占山致军礼。这是向“七一勋章”获得者的敬礼,向一代英勇无畏老战士的敬礼,向一名无私奉献共产党人的敬礼!这也是向矢志不渝精神的敬礼!

《 人民日报 》( 2021年10月25日 20 版)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