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更新日期:2025-05-15 02:41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失去的一天》的读后感,以下是一些需要注意的事项:
1. 题目明确:首先,给文章起一个简洁明了、吸引人的题目,如《失去的一天:反思与成长》。
2.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失去的一天》这本书的作者、背景、故事梗概,以及你阅读这本书的原因。
3. 故事梗概:简要概括故事情节,包括主人公、主要事件、故事背景等,让读者对故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4. 情感体验:分享你在阅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如喜悦、悲伤、感动等。可以结合具体情节,阐述这些情感是如何产生的。
5. 人物分析:对故事中的主要人物进行简要分析,如主人公的性格特点、成长过程、心理变化等。可以结合自己的观点,探讨人物的性格是否真实、立体。
6. 主题探讨:分析《失去的一天》这本书所传达的主题,如珍惜时间、反思人生、成长与改变等。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阐述,并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
7. 思想启示:总结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收获,如对生活、人生、价值观等方面的启示。可以结合具体事例,阐述这些启示对你的影响。
8. 个人感悟: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谈谈你对故事中某些情节或人物的理解,以及这些理解对你产生的影响。
9.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再次强调《失去的一天》这本书给你带来的感悟和
听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 语文出版社
作者简介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全称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苏霍姆林斯基,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他从17岁即开始投身教育工作,直到逝世,在国内外享有盛誉。苏霍姆林斯基出生于乌克兰共和国一个农民家庭。1936至1939年就读于波尔塔瓦师范学院函授部,毕业后取得中学教师证书。1948年起至去世,一直担任他家乡所在地的一所农村中学——巴甫雷什(也译作帕夫雷什)中学的校长。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1枚红星勋章、多枚乌申斯基和马卡连柯奖章等。
苏霍姆林斯基一生短暂,但他却持之以恒地探索和孜孜不倦地写作,奇迹般地写出了40部专著、600多篇论文、约1200篇儿童小故事。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部著作都是面向教师、教育家、教育者、父母和自己孩子们的。他把自己的思维、思索、建议和见解全部倾注在了他的著作当中,即怎样培养“真正的人”。他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写有《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巴甫雷什中学》、《公民的诞生》、《失去的一天》和《学生的精神世界》、《致女儿的信》、《妈妈,我不是最弱小的》等教育专著,收在《苏霍姆林斯基选集》(五卷本),其中《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为师范学生入学必读。
●出生在一个贫困的小贩家庭女主人公苔丝单纯善良,有一天他的父亲约翰·德比被告知是古代贵族德伯的后代,于是他和他一样爱慕虚荣的老婆决定让大女儿苔丝自称是德伯后裔攀亲戚,不料被老太婆的儿子亚力克诱奸。
B●失身之后,苔丝生下一个儿子,刚出生就夭折了,苔丝的生活充满悲痛。
C●几年后,苔丝远离家乡到塔尔勃塞牛奶场干活儿,遇到了他的此生挚爱安琪·克莱尔。朝夕相处中,被他深深吸引,但是旧事使得苔丝无法面对克莱尔,在新婚之夜向克莱尔坦白一切,可是克莱尔却无法原谅妻子,于是远离苔丝和故土。
D●命运弄人,与克莱尔分离的苔丝再次遇到德伯维尔,因为家庭的变故和窘迫的生活,再次落入德伯维尔的魔爪。
E●不久,克莱尔幡然醒悟,旧情复萌,返回故土寻找苔丝,向她忏悔,却知苔丝为了生计已嫁作他人妇。
F●苔丝觉得是德伯维尔让她再一次失去了克莱尔,因此怀着恨杀死了德伯维尔,与克莱尔一起度过了五天的幸福时光之后,苔丝被捕并被处以绞刑。
其实初中的时候已经在中学生必读经典名著书目的列表中了解过这本书,惭愧的是一直到今天才彻底地读过第一遍。
哈代的多数作品都以伤感为基调,《苔丝》也不例外,当时的社会现状奠定了他的的写作风格,因为赋予了文章现实意义,才会让当时的人甚至是后世的我们从中有所收获。
然而当时的社会现状已经不能再复制,当我们沉浸于阅读中的时候我们要将自己代入其中,那种感觉就像体验了一番别人的人生百态。
但是到读完的时候我们就应该从故事情节中脱离出来,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反思某本书中人物命运走向对于我们有何现实意义。
01纵观全书,苔丝最后的悲剧与贫穷是脱离不开关系。
出身农民,唯一的一匹用来贩卖东西铺贴家用的马还死了,如何生存的恐惧开始笼罩这个有着四个小孩子的家庭,苔丝的父母又生性懒惰,爱慕虚荣,所以当苔丝的父亲听说自己是古代贵族德伯家的后裔时,他们想到的唯一办法就是利用这层飘渺的家族关系和苔丝的年轻貌美攀附富贵人家。
尽管苔丝不愿意,但是自己已经和家庭的生存绑在了一起,因为责任,也因为自己没有其他可以养活一家老小的方法,苔丝还是踏上了这条极不愿意走的道路。
如果追根求源,还是苔丝一家缺乏独立生存的能力,甚至可以说他们没有独立生存的念想。
那种虚荣心再加上家中窘状,直接将自己推上了依附别人这条路,这样就等于把自己的命运交到了别人的手中。
如果有一天失去了所依附的东西,或许就再也无法独立生存。
可怜的苔丝,不谙世事,单纯善良,因为父母屈服于了贫穷,自己也几乎成了贫穷的傀儡。
本来只是想在那个所谓的亲戚的养鸡场靠自己的双手劳动挣钱,却没有料到这次的将就竟是自己这一生悲剧的开端。
02开端悲于依附,结局也是悲于依附。
在克莱尔得知真相狠心走后,苔丝的生活就处在水火交融之间,回归到最普通的问题上,就是吃,穿,住。
苔丝算得上是一个坚强且独立的女人。
尽管克莱尔在分手时向苔丝说过,如果缺钱的话,可以直接问他的父亲要,但是苔丝碍于面子从未张口要过。
到后来她宁愿选择在天寒地坼的季节里到地里挖萝卜,一天不间断地在全速运转的机器上喂麦子,做着那些男工们才干的活,他也从没有向谁低过头。
到后来,德伯维尔再一次出现骚扰她时,虽然苔丝心灵上的伤与身体上的痛交织交错着,她都选择一个人来默默忍受。
然而,上天总是一点也不怜悯苔丝。
她的父亲死了,更可悲的是,她们家住的房子只有三代人的租赁期,而她的父亲正是最后一代。
这便意味着,她们要搬出去另找房子,而这,对于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苔丝一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灾难。
就在搬家的前一夜,德伯维尔还去寻找过苔丝,他给苔丝说让她们一家都去自己的大房子里,然后把她们的弟弟妹妹送进一所好的学校念书,还可以办一个正规的家禽场,让苔丝的母亲好好饲养。
这样的条件,对于处在那样困境下的苔丝一家,似乎是一缕黑暗之中的曙光,明亮但是却刺眼。
在杂乱的思绪之下,她还是选择关上了那扇可以依附别人的窗,把无边苦海留了下来。
只是,这一次需要受苦不仅仅是她自己,还有她母亲以及四个小的孩子,孩子的年龄从3岁到11岁,这才是真正让苔丝倍受煎熬的事情。
有时候命运就是想要捉弄人,本来要租的房子却被别人先租走了,苔丝一家人流落他乡街头,无依无靠。
命运的悲剧洪流还是席卷了她,苔丝屈服在了德伯维尔的利诱之下,这个曾经坚持自立的女人,从此跳进了依附男人的巨大深渊。
苔丝与德伯维尔的关系之所以存在,完全是因为彼此的利益所在,德伯维尔垂涎苔丝的美貌,而苔丝不过是为了养活自家的人。
苔丝无法掌控自己的命运,她没有经济能力来养活一家子人,便没有办法脱离开这无涯的苦海,在那个金钱和权贵盛行的时代,她只有这样的办法生存。
03有这样一句话:不必依附任何人就不必取悦任何人。
苔丝的大多数选择都是被动的,一个最大的悲剧就是她成为了贫穷的傀儡。
对于一个人来说,能做到真正的经济独立,才能保证自己生活的尊严,不用乞求别人的施舍,不用看别人的脸色。
自由的人生是人人都向往的,如果在钱的方面依靠别人,久而久之,就会丧失精神上的独立。
而一个在经济上和人格上都独立的人,才会拥有真正潇洒的一生;反之,则悲剧已然可见。
作者简介:萍姑娘,一个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的姑娘。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