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老兵》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17 01:11

如何写《《老兵》观后感》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写一篇关于《老兵》观后感的作文,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观察角度: - 首先,明确自己的观察角度,是从电影情节、人物塑造、导演手法、主题思想等方面来评价。 - 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或几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使文章更具深度。
2. 结构安排: - 开头:简要介绍电影《老兵》的基本情况,如导演、主演、上映时间等,并表达自己的观后感。 - 主体部分:按照观察角度,分别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a. 情节分析:对电影中的关键情节进行梳理,分析其合理性和对主题的体现。 b. 人物塑造:对主要人物进行评价,分析其性格特点、成长变化等。 c. 导演手法:探讨导演在影片中的运用技巧,如摄影、剪辑、音乐等。 d. 主题思想:阐述电影所传达的主题思想,如爱国主义、战争与和平、人性等。 - 结尾:总结全文,再次强调自己的观后感,并展望电影对观众的影响。
3. 语言表达: -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使文章更具感染力。 - 避免使用过于口语化的表达,保持文章的正式性。 - 注意段落之间的过渡,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
4. 思考深度: - 在分析电影时,要深入挖掘其内涵,

电影《老兵》观后感

前几天周末无事可干,看了电影《老兵》。这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拍摄于2015年,算是老电影了。主演就一人,剧情相对也简单,但是很让人非常感动。

电影讲述一个抗战老兵住在旅游景区,每天有无数游客来到他这里参观红色文化留下的历史印记,而他,这个幸存者却无人问津。时光流逝,幸存的战友一个一个地离开人世对他打击很大,他决定用剩下的时间将战友的那些残存的记忆刻于木板,让他们的故事在世上留下一丝印记。(此段电影简介为优酷上的电影介绍)

电影的画面基本为暗色,或黑或白,少有彩色。主人公是一个叫卫国的老兵,九十岁的老人,花白的头发,平日总是白色的两根筋背心加一件白色的短袖,黑色的裤子,脚上一双黑色的布鞋,佝偻着45度的腰就像我们的爸爸或爷爷的样子。他是一个倔老头,总是撅着嘴,板着脸,游客问他是哪个部队的或者让他讲讲抗战事迹,他面无表情毫无反应。只有和小白狗独处时或看到老朋友的小孙女时才会和颜悦色,才会出现少有的笑容。

电影的开始是卫国在农村为他的老战友办理身后事,哀乐声声,子孙悲痛欲绝,哭声阵阵,卫国呆呆地蹲在一旁,脸上是悲痛的麻木的表情。稍后镜头一转,卫国掏出最大的三张百元大票给了职业哭丧队。哭手拿了钱顺手脱掉孝衣,上了农村的小三轮突突而去。卫国清扫了老战友的老屋,猫着腰脸贴着墙上的照片看了看,扯下了一张合影。佝偻着腰,拉上屋门,看见角落里有一只小土狗,白色的。他坐在大巴上,拿出了那张老照片看了看。大巴停下来,又开走了,卫国手里提个大帆布包站在路边,小狗装在包里,穿过马路,走过狭长的巷子,回到了家,把包放在地上,小狗从包里出来了,翘着尾巴。从此,老战友的小狗成了他的伙伴。

卫国是平日寡言少语,没有亲人,只有那只小白狗。日常就是坐在景区的门口,旁边有个牌子上写:拍照两元。偶尔会有游客和他拍照,他呆呆的坐在那里面无表情的看着这些人,或拍照,或在景区走马观花走一遍。晚上,他一人吃饭,偶尔和一个老头喝着酒下着棋。这个老头也是抗战老兵,他去哪里都带着他的孙女,整部电影都是暗色调,小女孩是电影里难得的一抹亮色。老头的身边时时都有孙女相伴,可是卫国的身边只有一只小狗相伴,看着有些心酸。

电影里让人不禁流泪的画面是卫国坐在床上,听着电视里新闻播放的中国人民纪念七七事变的新闻,既压抑又释放地大哭,鼻涕眼泪聚下。我看到这里我也哭了。

卫国又一个战友离世了,他笔记本里的通讯录一个一个地都被划掉了,他的战友几乎都不在人世了,他决定做些什么来记录这段往事,把这段历史刻于木板上,把那些名字刻于木板上,记下那段悲壮的历史,记下那些为了祖国而牺牲的可爱面孔,记下那些为民族而战的年轻的形象。

刻好了。他终于好好地收拾下自己:沐浴、更衣、穿上中山装、皮鞋、露大脚趾的袜子、戴上勋章、在那面斑驳的年老的镜子前照了照,戴上木刻,却没有带上他的小白狗,出门了,去老头家的小卖铺买了两瓶酒。一回头看见了小女孩坐在旁边,又给了小女孩一颗棒棒糖,从裤兜里掏出钱转身放在柜台上,下了台阶,看望战友去。在一片碧油油的稻田边,小女孩目送他远去。他佝偻着腰,艰难地爬着一个不是很陡的山坡,累了,坐在地上休息下,站起来,走到山顶的一个简陋的墓碑前。眯着眼睛擦拭着,摆了几只碗,倒上酒,与战友们同饮。收音机里放着戏曲,山风呼呼的吹着,白云嗖嗖的飘过,眼前闪过他的战友们唱着歌曲向敌人的战地前冲锋。镜头一转,他的小狗也在......

这部电影真的很感人,让我们永远铭记那些为了中华民族而战的可爱的人们......

正视历史 铭记历史--评何一铮电影《老兵》

正视历史 铭记历史

——评何一铮电影《老兵》

□ 黄 凰

从来没有写过影评,也不知道该怎么写,但今天看过的一部电影实在让我有很多话想说。这部电影叫《老兵》,导演是何一铮,一个我从来没听过的名字。

电影不长,前前后后加起来总共才51分钟,基调沉重灰暗,节奏很慢,基本没什么台词,也没有多少镜头,跟那些所谓的大导演大投资的大片比起来,估计这个只能算一部投入少得可怜的小众电影,但感染力很强。

影片讲述的是一个90多岁的国民党抗战老兵的晚年生活。电影从他雇人给自己死去的老战友办丧事讲起,丧乐乐队卖力地吹打,哭丧的人卖力地大声号哭,老人蹲在门口,仿佛这热闹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丧事办完了,给钱,待那些专门给别人哭丧的人走后,一切归于平静,留下来的只有老战友的一间破旧的老屋、几件农具和一只小狗。影片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无法言说的沉重、沧桑和凄凉。老兵把那只与老战友生前相依为命的狗带回了他生活的地方——曾经的抗战旧址、现在的旅游景点。每天都有人去那里旅游,也有人找他拍照合影,两元钱一次。那些人来去匆匆,只是旅游,只是观光,虽然有导游的简单介绍,但没有谁会认真地去询问和正视那段历史。老兵每天的生活就是如此。没有亲人,唯一的朋友就是附近开小店的同样是抗过日的老兵,但老友比他幸运,因为他是共产党的兵。老友知道他心中的苦闷,偶尔会带着小孙女来陪他下棋,陪他喝酒解闷,也会一起去看已经看了很多年的老戏。日子依然单调、沉闷、孤寂,伴随着电视机里关于“七七事变”有关纪念活动的新闻报道,已经小便失禁的老兵心里始终有一个结。直到有一天,电视里传出习近平主席与国民党老兵一起参观抗战纪念馆,说到应该正视历史,不能改变历史事实,肯定了国民党士兵的抗战事实时,老人吞声而泣,哭声压抑悲痛,整个夜里,除了电视机的声音,就只有老兵的抽泣。第二天一早,老兵心情非常好,见谁都笑,兴冲冲地跑去给其他的国民党老战友打电话,准备告诉他们这个好消息,可是他的老战友再也听不到了。为此,老兵更加抑郁。他冲回家把自己关在屋里,电话本上那些曾经的抗战老兵已经一个个离开了人世。老兵觉得应该留下点什么,他找来一块木板,开始每天在上面雕刻。伴随着日升月落,伴随着风卷云舒,伴随着游客来去匆匆的身影,多年前的抗战镜头在眼前掠过。影片最后,老兵沐浴更衣,戴上曾经的勋章,提着一个简单的行李包,来到了一座荒山上。那里有一块简单的石碑,老兵把那块辛苦雕刻的木板放在石碑前,原来上面雕刻的是曾经发生在这里的抗日事迹和那些为了保家卫国而牺牲的无名战士的名字。老兵从行李袋里掏出几样简单的祭品,又倒了几碗老酒。依然没有台词,有的只是荒凉的山、孤寂的老兵、时暗时明的日光和曾经的抗日杀敌镜头。到此,一切戛然而止。

整部电影,没有大明星,没有大动作,更没有煽情,一切只是平淡的叙述,娓娓道来,没有动人的情节,看惯了商业大片的人可能一分钟都看不下去,但我却觉得感人至深,是一部非常难得的好电影。感人的同时,更让我们思考:要正视历史,更要铭记历史。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共伤亡3500万,中国军队共损失380余万,其中中国共产党60余万,国民党320余万。现存的抗战老兵总数不到2万,平均年龄在90岁以上,这个群体正以极快的速度缩减。那些还活着的国民党老兵,可能他们需要的不是政府的关爱,不是金钱和物质上的照顾,他们需要的和电影里老兵需要的一样,仅仅只是需要政府对他们的肯定,对过去那段历史的正视。这么多年,他们一直生活在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生活在被历史掩盖的角落,有的可能还在被歧视的目光和阴影里生活过,因此,当他们终于被国家和政府正视时,他们喜极而泣。值得欣慰的是:2013年7月3日,民政部宣布将原国民党抗战老兵纳入社会保障;2014年7月7日,习近平主席携国共抗战老兵一起为“独立自由勋章”雕塑揭幕;今年的9月3日,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的阅兵式上出现了国民党抗战老兵的身影。

(作者单位:湖北省崇阳县质监局) 《中国质量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