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关于减肥的演讲稿》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2 07:50

如何写《关于减肥的演讲稿》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撰写关于减肥的演讲稿作文时,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明确主题:首先,确定演讲稿的主题,围绕减肥这一主题展开论述。可以从减肥的意义、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阐述。
2. 结构清晰:演讲稿应具备清晰的结构,一般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三个部分。引言部分简要介绍减肥的重要性,正文部分详细阐述减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减肥的积极意义。
3. 内容充实:在正文部分,要充分阐述减肥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展开:
a. 健康饮食:介绍合理的饮食结构,如低脂、低糖、高纤维等,以及如何合理安排三餐。
b. 运动锻炼:介绍适合减肥的运动项目,如跑步、游泳、瑜伽等,以及如何制定运动计划。
c. 心理调适:阐述减肥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等,以及如何调整心态。
d. 生活方式:介绍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充足睡眠等,以及如何克服不良习惯。
4. 语言表达:演讲稿的语言应简洁明了,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复杂的词汇。同时,注意以下几点:
a. 语气亲切:以亲切、诚恳的语气与听众沟通,使听众更容易接受你的观点。
b. 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使演讲稿更具生动性和感染力

「夜读」真正的自律,是战胜你自己

1

网上有个问题,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一个高赞是: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

三分钟热度,时常讨厌自己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多种生活,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机械重复很多年……

不曾经历真正的沧桑,却失守了最后一点少年意气;尚未拥有百毒不侵的内心,却提前丧失了热泪盈眶的能力。

不知你是否发现,许多人空有一颗想要求好、上进和努力的心,却在实际生活中过得敷衍、潦草、不自律。于是,一边痛恨自己总是这么拖延和懒散,一边又纵容自己去贪念当下的满足和安逸。

其实,人这一辈子,就是不断战胜自己的过程。

2

也许,你也曾经历过无数个失败的自律计划。

比如早起,第二天实在起不来,于是就放弃了;比如读书,刚读了几页就忍不住看手机,于是也放弃了;比如减肥,也许你刚有这个念头,但当美食出现时,你又放弃了……

有没有发现,放弃很简单,只要你的思想稍微松动一下,就可以让自己轻松地逃避那些你不愿做的事。但如果你想要坚持,就太难了,因为你要面对的困难和挫折、你要经受的挑战和诱惑,实在太多了。

人与人之间一个很大的差距,就在于能否自律。自律难就难在,它并非一蹴而就的习惯。你常常需要反复跟自己做斗争,你需要对自己“下狠手”,你需要对自己更加严格。

3

人在什么时候会意识到自律的重要性?大概不是在睡到日上三竿不起时,不是在深夜吃着炸鸡喝着啤酒时,也不是在一有空闲就盯着手机追剧时,而是在当你发现自己的身材越来越走样、生活越来越单调无聊、对人生越来越失去掌控时。

而人在什么时候会意识到自律的好处?大概不是在寒冷的冬天也要逼着自己早睡早起时,不是在想要偷懒却依旧坚持锻炼身体时,也不是一个人独自读书写作时,而是当你发现自己的身体越来越好、事业越来越有成、生活越来越丰富有趣时。

对不自律的人而言,轻松是暂时的,但困难却是长久的;而对于自律的人来说,过程或许有些艰难,但结果却是令人满意的。

有人问,高度自律的人生是一种什么体验?有个是:不再被生活拖曳着前进,而是生活在你的方寸之间,未来变得可控,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想要的生活触手可及。

当你觉得管不住自己、想要偷懒泄气时,想一想自己希望过上的生活,大概就不会让自己沉迷于安逸享乐中。当你觉得坚持不下去、想要懈怠放弃时,想一想放任的后果,大概就有了自我约束和克制的紧迫感。

4

人人都渴望自己能变得更出色,但无论你想要做成什么事,都没有捷径,都要做到自律。

那些成绩比你好的人,或许没有比你更聪明,只是在一日又一日看似枯燥的学业中,坚持不断地练题、背书、做笔记。那些身体比你好的人,或许不是天生体质好,只是在一天又一天的单调重复中,坚持不断地做到早睡、早起、多运动。那些文采比你好的人,或许不是有特殊的天赋,只是在一年又一年的平淡光阴里,坚持不懈地读书、沉淀和积累。

许多人之所以觉得自律很难做到,不过是耽于眼前的轻松和安逸,他们抱着及时行乐、得过且过的态度,去耗费和虚度人生。其实,任何让人变好的行为,都不会让人太舒服。自律最大的敌人,不是温暖的被窝,不是好吃的美食,不是好玩的游戏,而是你缺乏想要战胜自己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曾看过一句话:我从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活着。共勉。

来源:温暖的女子(ID:wennuan-312) | 作者:李思圆 | 主播:郭珮瑶

投稿邮箱:rmrbydtg@163.com

本期编辑:蒋川,实习生:于璐

以瘦为美不健康,年轻人应如何走出身材焦虑

一个多月前,以只卖小码衣服著称的时装品牌BM(Brandy Melville)在北京三里屯开了新店。开张第一天,店外排起长队,店内人山人海,网友们戏称,“全北京的美女都在这儿了!”与之前火遍全网的A4腰、漫画腿、锁骨放硬币一样,BM宣扬的也是“纸片人”的审美标准——只有“瘦成一道闪电”,能把自己塞进童装一样尺码的衣服里,才有资格成为“BM女孩”。

在欧美国家,BM不仅因其单一的审美标准备受争议,更因为让众多消费者感到在店里受到“身材羞辱”而一再遭到投诉和抵制。然而,这一品牌和它所宣扬的“纤瘦才是美丽”的理念在亚洲却大受欢迎。“BM风”的流行,增加了女孩儿们的身材焦虑,甚至有女生因为达不到所谓的“BM女孩标准”而感到自卑。

以健康为代价的审美标准一定不是好标准

事实上,“瘦益求瘦”已成为当下年轻人的一种“流行病”。前不久,中国科学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的王葵副研究员和她的团队,针对我国年轻人的求瘦意愿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发现在被调查者中,只有12.6%的女性大学生和13.5%的男性大学生对自身的体型满意;有72.8%的受访女生希望更瘦些,这个数值在男生中为46.2%。研究者进而分析了参与者自我报告的身高和体重的数据,发现其中只有10.58%的人真正超重,其余的人不仅并不肥胖,而且在成年人群中属于偏瘦体型。

显然,大多数想要变瘦的年轻大学生并非是因为自己真的肥胖,那么他们究竟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身材?为此,研究者询问了他们的理想身高和理想体重,结果发现,女性理想的BMI均值是17.87kg/㎡,明显低于健康标准的下限18.5kg/㎡。事实上,有75.7%的女生希望拥有低体重的身材(BMI减肥的风险不仅仅是减不了肥那么简单

降低体重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要达到并保持调查折射出的大多数女性希望的低体重水平更是难上加难。为了达到目的,一些人可能会对自己“下狠手”,严格限制自己的食物摄入量,让自己一直处于饥饿状态。然而,据王葵介绍,众多科学研究表明,长远来看,苛刻的节食计划对体重控制往往没有效果。从心理学来说,其中的原因可以用“白熊效应”来解释。(记者注:白熊效应又称白象效应、反弹效应,源于美国哈佛大学社会心理学家丹尼尔·魏格纳的一个实验。他要求参与者尝试不要想象一只白色的熊,结果人们的思维出现强烈反弹,大家很快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只白熊的形象。当人们刻意转移注意力时,思维也开始出现无意识的“自主监视”行为——监视自己是否还在想不应该想的事情,从而使自己无法从根本上放弃对事情的关注。)

王葵进一步解释说,当一个人制定并且参与了非常苛刻的节食计划,首先就要考虑哪些东西不能吃,而这些往往是自己非常喜欢吃的东西。“苛刻的节食计划意味着一个人将常常处于饥饿状态中,于是大脑很可能想的都是与这些食物有关的内容。一旦忍受不住的时候,就可能吃掉比正常量多许多的食物。”王葵说,“就好比很饿的时候点餐,基本都吃不完;很饿的时候逛超市,会莫名其妙买比平常多得多的食物。”

王葵介绍,心理学上有一个基本假设,即人的认知资源是有限的,也就是说,当一个人想要抑制获取食物的冲动,就需要调动认知资源,而当这个人遇到压力情境时,则需要调动一些心理资源来进行应对,因此,那些负责掌控节食计划的认知资源就被调走,节食的阀门随之松开,一个大吃大喝的周期就会开始。不节食的人偶尔大快朵颐内心一般没有什么负担,而对于节食的人而言,大吃大喝之后往往会有深深的负罪感。于是,在负罪感的驱使下,新一轮的、很可能是更苛刻的节食计划就会开启,随之而来的是新一轮的体重循环。一个循环之后,体重基数更可能上升而不是下降。一不小心,节食减肥就变成了越减越肥。接着,人们会责怪自己没有毅力,怀疑自己的自控能力,而这一切都源于大家低估了降低并且控制体重的难度。

王葵看到,为了降低体重,有些人甚至会铤而走险,采取一些非常极端的减肥方式,比如用代餐食品代替正常食物,完全不吃某类食物或者干脆禁食,此外还有过度运动、服用非医生建议的减肥药,饭后诱导呕吐、滥用食欲抑制剂、滥用代谢加速药物、滥用泻药和利尿剂等。这些方法都是进食障碍患者常常用以控制体重的,对健康的危害性极大。王葵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神经性厌食症和神经性贪食症是最常见的进食障碍亚型。其中,神经性厌食症是所有精神障碍中致死率最高的。不少进食障碍患者在发病前都有严苛的减肥史。因此,减肥的风险不仅仅是减不了肥那么简单。

身材/容貌焦虑背后有更深层的心理根源

那些采取苛刻和不理性的方式让自己变瘦的人,他们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究竟是什么?身材焦虑或容貌焦虑是否只是浅层的表象,其背后还有什么更深层的心理根源?

王葵认为,很多在容貌和身材上跟自己较劲的人,其实是因为生活中有一些更深层的焦虑在控制着他们,这种焦虑可能来自对现实生活中某些人或事的不安全感和不确定性,只是因为造成这些焦虑的根源更加难以掌控,于是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自己的身材和外貌上,不仅纠结于自己的体重,对自己的五官也百般挑剔。从前阵子被热议的“颅顶增高手术”“小腿神经阻断术”以及“玻尿酸精灵耳”就可看出,很多人的外貌焦虑已经发展到近乎失控的程度。

女孩子会对身材和容貌产生焦虑的另一个原因,则是来自社会对女孩子的设定,那就是“女孩子一定要好看”。王葵指出,不少女生可能在中学时代都收到过一些有关自己外貌方面的负性评价,这些负性评价可能来自自己的朋友,更多的则可能来自自己的父母。虽然他们在说这些负性评价时很可能是无心的,比如父母可能会跟朋友开玩笑说“我家胖墩儿”如何如何,但这些评价往往会让当事人很走心。无心的玩笑可能让一些人多多少少有了心理阴影,在以后的人生中遇到挫折时,例如被分手,或是求职失败,就会怀疑是不是因为自己不够好看。社会对女孩子外貌的过多讨论,造成了女性对人生的观察和总结有了偏差。

外貌与幸福感没有因果关系

王葵指出,其实外貌与个人的幸福感并没有因果关系。由于社会过分强调女孩子需要好看,让一些女孩子觉得好像只要自己好看,生活中所有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但其实当她们走入职场,或者进入婚姻后,就会意识到这个信念是错误的。每个人在职场和婚姻中都会遇到不如意的事情,都会有问题需要解决。即使是高颜值的明星也会跟平常人一样遭遇感情的背叛,也可能要面对职场中的不公平竞争以及婚姻里的鸡飞狗跳。解决矛盾需要深层次的交流,而不是想当然的自以为是。

人们在择偶时的确会偏爱容貌好看、身材出众的人。在交往不深的时候,人们也的确很容易以貌取人。“但是生命中真正重要的人,那些真正对你有影响的人,都不会在意你的外貌。”王葵说,“真正能够维系一段关系的,绝不是容貌或身材,而是更深层的东西。”

王葵对那些会被相貌和身材困扰的中学生群体尤其感到担忧,她在调研中看到,“一些中学生真的会因为觉得自己不好看而拒绝出门见人,甚至不去上学。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很容易受到外界影响,并且这种影响会非常深远。”她告诉记者,很多进食障碍患者在中学时期就已经出现了进食障碍症状。

因此,王葵建议,媒体应有社会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孩子们建立多元的审美观和正确的人生观,避免对容貌和身材的过度宣扬和关注;同时,当学校从医学角度教育孩子们有关肥胖的危害时,也要注意教导他们区分肥胖和正常体重的标准,不要矫枉过正,避免他们因控制体重而危害健康;此外,家长也可以帮助孩子们丰富他们的生活,让他们懂得,丰富自己的内涵比关注外貌更加重要,让他们把注意力转移到比容貌和身材更有价值的地方。

“人生中有许多比追求美丽的外貌更有价值的事,过多地纠结于体重和容貌,会妨碍实现自己的价值。”王葵说,“年轻人应该放下对于身材和容貌的执念,学会爱自己,欣赏自己,接纳自己,不仅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优点,也要学会接纳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这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门必修课。”

文/夏瑾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