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格策美文网

如何写《导师演讲稿》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5 07:49

如何写《导师演讲稿》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写作核心提示:

标题:导师演讲稿写作注意事项
尊敬的各位同学、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撰写导师演讲稿时应该注意的一些事项。一个好的演讲稿不仅能够体现导师的风采,还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引导学术氛围。以下是一些写作时需要注意的要点:
一、明确演讲目的
1. 确定演讲主题:首先要明确导师演讲的主题,是介绍学术成果、分享研究经验,还是进行学术指导? 2. 明确演讲对象:了解听众的背景和需求,确保演讲内容对他们有吸引力。
二、结构清晰
1. 开头:简洁有力地引出主题,吸引听众注意力。 2. 主体:按照逻辑顺序,分段阐述观点,每段围绕一个中心思想展开。 3. 结尾:总结全文,强调重点,并留下深刻印象。
三、内容丰富
1. 突出学术成果:展示导师在研究领域取得的成果,体现其学术水平。 2. 分享研究经验:结合实际案例,分享导师的研究方法和心得体会。 3. 学术指导:针对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提供有益的建议和指导。
四、语言表达
1. 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生僻的词汇,确保听众能够理解。 2. 富有感染力:运用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 语气亲切:与听众建立良好的互动,营造轻松愉快的氛围。

当好老师做“大先生”

初秋,又一个天高云阔的早晨。天南海北,孩子们背着书包,走进校园,一如每一个平常的上学日。

但今天,或许一些孩子的手中多了一朵鲜花;或许一些孩子的书包里多了一张卡片;而可以肯定的是,今天,每个孩子的心里都盛满了兴奋和祝福……

今天是第35个教师节,我们要向全国的教师说一声:“教师节快乐!”

教师,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太阳底下最崇高的职业,今天,请接受我们最诚挚的敬意!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高度肯定了教师的重要价值,“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从1985年我国恢复设立“教师节”,到1986年颁布《义务教育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从《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35年间,每一个坚实的脚步,都标注下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全新刻度。

教师,是“园丁”,是“蜡烛”,更是“引路人”“筑梦人”。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

“一支了不起的力量”:

教师队伍建设有规模、有质量

6月19日,法国巴黎。

在联合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面向全球发布的2018教师教学国际调查(TALIS)成果中,上海初中教师的表现亮眼:职业满意度、职业首选比等多项指标位于48个国家和地区前列,其中,83.1%的教师参加过正式入职培训,比例最高;上海学校100%提供“带教活动”,是唯一一个。

全球顶尖的一流教师队伍,让我们感到了无上的荣光。

在距离上海2200公里外的海南省陵水黎族自治县吊罗山脚下,祖关小学的贾兴丽等19名乡村教师也有满满的获得感:新教材专项培训、课前童诗诵读、乡村音乐演唱、幻灯片制作指导……一系列为提高乡村教师教学技能而定制的培训课程,让他们收获颇丰,成长迅速。

坚守一线的最美乡村教师,让我们看到了无限的希望。

回望35年风雨历程,从东部沿海到西部边疆,从城市名校到乡村小学,从高等学府到学前教育,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正在形成:

——1673.83万各级各类专任教师,比1985年的931.9万人,增长了79%;

——取得本科及以上学历的小学、初中教师比例比1985年分别增加了61.59和80.59个百分点;

——中西部省份2012年以来招聘了51万名特岗教师,持续为乡村教育输入“新鲜血液”;

——2012年以来,“国培计划”培训各级各类教师超过1400万人次。

正是这一庞大的职业群体,支撑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被习近平总书记称为“一支了不起的力量”:

了不起,这是一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力量;

了不起,这是一个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群体;

了不起,这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职业。

“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

政策支撑体系全方位、全领域

“震撼!全面!深刻!”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出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专门面向教师队伍建设的里程碑式政策文件。从教60多年的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于漪十分振奋,“全力建设好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是学生之福、民族之福、国家之福!”

振奋源于振兴。

从《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到《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实施办法》,再到《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一系列中央政策文件的出台,都旨在通过全方位、全领域的制度设计,激活教师这一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保障教师队伍建设有章可循。“教师发展的‘春天’到了!”甘肃省兰州市永登五中教师高进儒发出喜悦的感叹。

还有很多个“第一次”值得我们铭记:

——1993年,我国教育史上第一部关于教师的法律《教师法》颁布,第一次提出“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2006年,修订后的《义务教育法》第一次以法律形式明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

——2015年,《关于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印发,第一次把职称系列统一为初、中、高级,小学教师从此也能当教授。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在2018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这是我们党念兹在兹教育情怀的深刻体现,更是一个文明古国尊师重教、崇智尚学的价值追求。

“让人羡慕的职业”:

教师地位待遇受尊重、受关注

教师资格证“火”了。

9月3日,2019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开始网上报名的第一天,由于报名人数激增,导致报名端口拥堵。话题“学信网崩了”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单。

“有学生大一就开始报名了”,西南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大三学生徐丹对教师充满向往,“正是因为教师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不断提升,才吸引更多人走上从教之路。”

教师日益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和“让人羡慕的职业”。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满腔热情关心教师,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让广大教师在岗位上有幸福感、事业上有成就感、社会上有荣誉感,让教师成为让人羡慕的职业。”

“让人羡慕”,是因为教师的待遇、编制、职称等有了保障。

——教师工资由20世纪80年代前在国民经济各行业排倒数后三位,提升到目前全国19大行业排名第7位;

——在严控编制总量的背景下,教师编制实现编制标准和编制总量双增长;

——全国已有9854名中小学教师取得正高级职称,大大激发了中小学教师长期从教、终身从教的热情。

“让人羡慕”,更是因为教师用仁爱之心呵护身边每一个学生,用无私奉献树起了时代的精神标杆。

为我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直到生命最后一刻的黄大年,为人类建世界屋脊“种子方舟”的钟扬,为支教事业奉献生命的北大教授孟二冬,为救学生双腿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为山里娃撑起希望的“摆渡教师”石兰松……教师楷模的名字和故事,数不清,也写不尽。

“三寸粉笔,三尺讲台系国运;一颗丹心,一生秉烛铸民魂。”是他们,为教师这个名字写下了一个个最好的注解,为教师这个职业谱写了一曲曲最美的赞歌。

(本报记者 柴如瑾 晋浩天)

当好“引路人”争做“大先生”——王露老师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这是我最近特别喜欢的一句话。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着满腔的热情。回想这几年的工作时光里所遇到的事情和自己的解决方法,我也时常思考怎样找到教学和生活的平衡点让自己不再每天“盲目”地忙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过这样个问题:“我们年轻时要怎样开始工作,才不至于在年老的时候后悔?”为了更好地理解这句话,我拜读了教育专著《给教师的建议》,让我感触颇深。

在读到“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一段时,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一昼夜只有24小时啊!确实,做教师的都知道,每天必须做的几件事:备课、上课、改作业、辅导,完成学校各项任务。带着这个问题,我阅读到书中所写:怎样进行呢?这就是读书,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潺潺小溪,每日不断,注入思想的大河。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书中举了一个例子:一位老教师上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她的风采吸引了在场的所有老师。当别人问她:“你花了多少时间来准备这节课”时,这位老教师说:“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而且,对每一节课,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的!”感动之余,我也豁然开朗。这段话振聋发聩,令人警醒。用心备课,是有全局性,规划性地备课,我们努力备好的不是这一节节的课,教给学生的也不是局限于这一课的知识点,而是点点滴滴,身体力行;耳融目染地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文中那位用一辈子来备课的历史老师,仿佛给我打开了一扇窗,使我窥见了教育技巧的一些奥秘。

其次,发自内心地爱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思想的人,你对他们的点滴关爱和付出,他们都会明白,尊重他们的独立人格,给予他们爱和尊严。真正让他们成为课堂的小主人,成为学习的第一执行者。当你拿着这颗赤诚之心去对待学生时,他们也一定会真心地去对待反过来,孩子就会喜欢你,尊重你,这都是相互的。当孩子们每天盼着上课,当他们听课时眼里满是星星,这样的课程,如何不高效?所以,努力做一个有幽默感的老师吧!

好的教育方法,良好的生活心态,不是某一本书,某一句话,教会我们的,而是长期阅读的时光里,点滴坚持的日子里,书本,积蓄的力量,读书,如此,育人,如此,人生,亦如此。好运气,藏在你的实力里,也藏在你不为人知的努力里。

《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蕴含了很多教育智慧,更是苏霍姆林斯基这位伟大教育家的教育结晶。这本书值得我们教育者反复研读、思考、创新,并且也是常读常新。我相信我还会再次阅读这本书,几年的教学实践会不会让我对这本书有更深的领悟需要时间来告诉我。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上好一堂课,要做毕生的准备,是啊,为人师者,任重而道远,未来的路,学无止境,我们并肩前行。

撰稿/王露 摄影/王露

热门标签

相关文档

文章说明

本站部分资源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该资源。

一键复制全文
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