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部队留守思想汇报》教你5招搞定!(精选5篇)
更新日期:2025-05-25 23:49

写作核心提示:
部队留守思想汇报作文是一项重要的书面工作,它不仅反映了战士的思想动态,也体现了对部队忠诚度和纪律性的要求。在撰写此类作文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1. "明确主题":
- 确保作文主题明确,围绕部队留守工作的意义、个人在留守期间的感受和思考展开。
2. "结构清晰":
- 作文应具备良好的结构,通常包括引言、正文和结尾。
- 引言部分简要介绍留守工作的背景和重要性。
- 正文部分详细阐述个人在留守期间的思想变化、工作体会和对部队的忠诚表现。
-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强调留守工作的重要性,并表达对未来工作的决心。
3. "内容真实":
- 确保内容真实可信,反映个人在留守期间的真实感受和思考。
- 避免夸大或虚构事实,诚实反映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4. "思想深刻":
- 作文应体现出一定的思想深度,分析留守工作对个人成长和部队建设的影响。
- 思考如何更好地履行留守职责,为部队建设贡献力量。
5. "语言规范":
- 使用规范的书面语言,避免口语化表达。
- 注意语法和拼写,确保作文的整洁性和专业性。
6. "遵守格式":
- 按照部队规定的格式撰写,包括标题、称呼、正文、落款等。
爱心守护成长 行动温暖童心——XX学校关爱留守儿童工作汇报
在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的当下,我国留守儿童群体规模庞大,据统计,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数量仍在数百万以上。这些孩子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在学业指导、情感关怀、生活照料等方面面临诸多挑战。作为教育主阵地,XX学校深刻认识到,关爱留守儿童不仅是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体现,更是履行社会责任、传递教育温度的使命担当。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关爱体系,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背景与意义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速,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城市,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数据显示,我校现有留守儿童XX名,占学生总数的XX%,他们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心理安全感缺失等问题。教育公平不应止步于课堂,更要延伸到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需求。我校始终秉持“一个都不能少”的教育理念,将关爱留守儿童作为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抓手,以实际行动为孩子们筑起温暖的成长港湾。
二、主要经验做法
1、健全机制,夯实关爱基础
学校第一时间成立由校长任组长、德育主任、班主任及心理教师为成员的关爱留守儿童专项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形成“校长统筹、部门联动、全员参与”的工作格局。建立动态电子档案系统,涵盖学生家庭结构、生活现状、学习表现等XX项信息,每学期更新数据,确保精准施策。将关爱工作纳入学校年度重点任务,制定《留守儿童关爱工作三年行动计划》,从制度层面保障工作长效推进。
2、多元帮扶,传递校园温暖
针对留守儿童学业短板,学校开设“阳光课后辅导班”,组织骨干教师利用放学后两小时开展作业辅导与学科拓展;推行“1+N”结对帮扶模式,每位教师结对3-5名学生,定期进行个性化指导。设立“心灵树洞”心理咨询室,配备2名专职心理教师,通过沙盘游戏、团体辅导等形式,帮助学生排解负面情绪。同时,为偏远地区留守儿童提供免费校车接送服务,为家庭困难学生发放学习用品、冬季棉衣等物资,20XX年累计支出关爱经费XX万元。
3、家校共育,搭建亲情桥梁
实行“每月一访、每学期一总结”的家访制度,班主任通过实地走访了解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全年累计家访XX人次。创新开展“云端团圆日”活动,每月组织留守儿童与家长视频连线,录制“亲情寄语”短视频;设立“爱心邮筒”,鼓励亲子书信往来,累计传递信件XX封。每学期举办2期家长课堂,教育专家讲解科学育儿知识,帮助监护人提升教育能力。
4、活动育人,点亮成长之路
围绕“感恩、安全、自信”等主题,开展“给父母的一封信”“安全知识竞赛”等特色活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成立书法、足球等XX个兴趣社团,留守儿童参与率达95%,多名学生在市级艺术、科技比赛中获奖。与当地妇联、公益组织合作,引入“爱心妈妈”“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开展节日慰问、户外拓展等活动XX场,为孩子们创造多元成长体验。
三、成效与反思
经过三年实践,我校留守儿童平均成绩提升15%,性格孤僻、焦虑等心理问题发生率下降40%,90%以上学生反馈“感受到学校的温暖”。相关工作获《XX日报》专题报道,获评“市级留守儿童关爱示范校”。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目前存在专业心理教师不足、社会资源整合有限等问题。下一步,我校计划通过“互联网+教育”模式引入优质资源,探索建立区域性留守儿童关爱联盟,推动关爱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教育是点亮心灵的火种,关爱是滋养成长的甘霖。XX学校将继续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深耕留守儿童关爱事业,用爱心弥补亲情缺位,用行动守护纯真童心。我们也呼吁更多社会力量加入,共同编织一张覆盖生活、学习、心理的关爱网络,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向阳生长。
红色“御林军”:八路军留守兵团在延安
导读1937年12月,中央军委将在延安的八路军后方留守处改编为留守兵团,萧劲光担任司令员。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留守兵团战胜了各种艰难险阻,齐心协力巩固了延安大本营,壮大了革命队伍,扩展了革命根据地,为以后全国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留守延安的岁月也成为萧劲光革命生涯中辉煌的一页。
01萧劲光受命组建留守兵团1937年8月22日,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并同意总指挥部下辖3个师,每个师1.5万人。之后,完成了改编的八路军部队陆续东渡黄河,开赴抗日前线。根据毛泽东的提议,萧劲光被任命为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主任。陕甘宁边区是十年内战以来我党我军得以保存的惟一的根据地,是党中央的所在地,是八路军抗日出征的总后方,留守部队担负的任务是很重的。东面,隔黄河相对的是从华北进犯而来的日本侵略者,要随时准备抗击日寇入侵,固守千里河防。南、西、北三面,有国民党二十几个师包围。在边区,当时是国共两个政权并存,虽然建立了统一战线,但摩擦反摩擦的斗争还时有发生。同时,边区内部还有大大小小的几十股土匪经常四处袭扰。1937年10月,中央军委给留守部队下达了“保卫边区,肃清士匪,安定人民生活,保卫河防,保卫党中央,巩固与扩大留守部队”的指示。为了加强领导和指挥,中央军委决定将八路军后方总留守处对内改称留守兵团,并决定由萧劲光担任留守兵团的司令员。留在延安的部队来自各个根据地,大部分同志经过长征,是在残酷斗争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但部队的问题也不少:组织不健全,机构不统一,编制装备参差不齐,纪律涣散,军容风纪不整,游击习气浓厚,执行命令不坚决;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之间、同级干部之间、上下级干部之间都存在着不团结的现象,等等。萧劲光毫不隐瞒地将部队存在的问题和如何抓好这支部队建设的想法,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十分关注这支红色“御林军”的建设,面对存在的问题,他让萧劲光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毛泽东还要萧劲光每天晚上到他这里,谈谈部队情况,汇报工作。那一段时间,萧劲光有空就往部队跑,一会儿找各部队的领导交谈,一会儿和战士们围在一起聊天,之后把自己关在屋里,分析问题、总结经验,再按时向毛泽东汇报工作。1939年,八路军三五九旅接替了留守兵团一部分河防任务,延安兵力紧张的状况得到缓解,但接着发生的几件事,却让萧劲光伤透了脑筋。延安女子大学有个女学员和留守兵团一个战士发生争执。毛泽东听了汇报,很不高兴:“今后要立个规矩,军队和地方出了问题,军队首先要做检讨。军队和地方闹了矛盾,军队首先要做自我批评。”毛泽东的这一条,不仅为留守兵团立了“规矩”,也为后来的军队正规化和处理好军民关系确立了原则。第二件事是留守兵团的南方籍战士不懂陕北风俗,为此常与当地群众闹得很不愉快。为此,萧劲光又挨了批评。而最让萧劲光感到委屈的,是以高岗为首的中央西北局向中央“奏了一本”,批评留守兵团不尊重西北局和地方政府,有闹独立性、本位主义、个人主义和违反纪律等问题。为此,毛泽东当面批评了萧劲光,要他尊重高岗,尊重地方政府,搞好军政关系。从那以后,萧劲光更加注重发展军地关系,维护内部团结,这对边区稳定产生了重要影响。02部队正规化建设有一次,毛主席把萧劲光召到杨家岭,对他说:“留守兵团的工作是不错的,但我们不能就此满足。你是喝过洋墨水的(注:萧劲光曾留学苏联),我交给你一个任务。这几天我看了国民党发给部队的一些军事小册子,里面的内容都不行。你要在我们部队搞一套自己的东西。”说着,毛泽东顺手把国民党发的《步兵操典》、《野外勤务》、《作战指导纲要》交给萧劲光。萧劲光接受了这一重任。当时,部队有文化的人少,他只有自己动手写教材,先写出了夜间训练、防毒防空、轻重机枪的使用等教材,然后再从一般军事常识到单兵战术,理出了一个小册子。经过半年多的努力,萧劲光一边总结理论,一边组织实践,部队的军事技术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开展的创造特等射手活动,取得了突出成绩。以步枪卧姿射击为例,1937年100米环靶,命中率只有47%,而1938年200米环靶射击,命中率就提高到了87%。中央领导和边区政府领导看了留守兵团的军事训练表演,几乎人人都很满意,只有毛泽东意犹未尽,告诉萧劲光,这才是刚刚起步。为此,萧劲光又加了把劲。第二次兵团首长会议时,颁布了“建立正规军队制度的各种草案”,1939年5月召开的留守兵团军事会议,在上述草案试行的基础上,进一步颁布了《内务条令》、《纪律条令》和《参谋工作条例》等。为了推广这些制度和原则,留守兵团开设了一期又一期的训练班。先是骨干训练班、射手训练班和参谋训练班,最后发展到兵团首长参加的军事研讨班,形成了空前的学习军事的热潮。文化和军事知识的逐渐积累,使高级将领们开始用理论去解决现实问题。这正是毛泽东的用意所在。他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身边这块“试验田”,既为陕甘宁边区铸造一支红色劲旅,又为未来建立正规化军队奠定了基础。03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1939年秋,逼人的寒意袭向延安。一天,萧劲光桌上的电话铃响了,电话是总后勤部部长叶季壮打来的。原来,蒋介石停止发饷了,不仅停止发饷,粮食、被装、武器、弹药等一切供应都停止了。萧劲光急了,给陕甘宁边区党委负责人高岗和边区主席林伯渠分别打了电话,请求地方帮助支援一下部队,但是,地方政府和群众都很困难,拿不出多少东西支援部队。无奈之下,他把部队面临的困难如实地报告了中央。几天之后,作为大本营党政军负责人的高岗、林伯渠和萧劲光被毛泽东叫到他的住处。“现在日本帝国主义国民党顽固派要困死饿死我们。怎么办?”毛泽东提高嗓门说:“靠我们自己的两只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这是我们唯一的出路,是打破封锁克服困难的有效办法。”此后,中共中央向全边区党政军民学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随后,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在陕甘宁边区开展起来。中央机关各级领导都以身作则地加入了这个行列。这年秋天,中央机关掀起了纺线的高潮。房前屋后,到处响着“吱扭扭”的纺车声。萧劲光也将一架纺车搬进了自己的窑洞。从那天起,萧劲光每天都要抽出一段时间纺线。从1939年冬天开始,三五九旅开进杂草丛生的南泥湾,三五八旅开进虎豹出没的大小凤川,烧荒屯垦,一年就达到自给有余。毛纺厂、被服厂、鞋袜厂、皮革厂、木工厂、煤窑、砖瓦窑、瓷器窑越办越多,运输业、商业等多种生产经营活动越办越红火。留守兵团的部队成了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支生力军。1942年,全边区共开荒近百万亩,使边区耕地面积达到了1338多万亩,粮食总产量达184万石。全边区总粮食消耗量为162万石,出现了22万石余粮。棉花产量173万斤,自给率达73%。毛泽东提出的“丰衣足食”的目标基本实现。附毛泽东组建延安留守兵团的目的1937年8月,为了研究确立军队开赴前线与国民党军队共同抗日的政治、军事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洛川会议。洛川会议讨论的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抗日战争的军事指导方针问题。毛泽东提出,出征以后,主要的作战方针是以游击战为主,运动战为辅。毛泽东在会上还提出,主力部队开赴前线后,要留下一支部队巩固陕甘宁根据地,使陕甘宁成为全国抗日的大本营。但有少数同志认为,陕北地瘠民贫,不宜作抗日大本营,担心主力走后,根据地守不住,主张党中央随着主力走。毛泽东不同意这个意见,认为:陕甘宁根据地是十年内战后留下的唯一根据地,是我们出征抗日的唯一依托,它的存在对我们来说是十分宝贵的。陕甘宁有它的优势,从地理条件上说,它交通不便,又有黄河阻隔,是敌人进攻的薄弱环节;它距离华北前线不远,指挥比较便利。从根据地现状来说,由于大革命的影响,当地群众有较高的觉悟,我们又有两年的工作基础。主力开赴前线,对敌人是很大的威胁和钳制。我们再留下一支部队,党中央在西北立足是完全可能的。听了毛泽东的分析,大家统一了思想,决定从整编的各部队中抽出一部分留守陕甘宁根据地。实践证明,这一决定是很英明的。附陕甘宁边区的工农业生产博览会在革命战争年代,陕甘宁边区的物质条件是异常艰苦的,但是,边区政府依然举办了20余次工农业生产展览会。1943年秋,中国共产党的老朋友、国民党晋陕绥边区司令邓宝珊将军来到陕甘宁边区。萧劲光提议去看一看边区生产成果展览会,邓宝珊欣然前往。中央军委小礼堂里琳琅满目,在农副产品陈列处,白花花的稻米、黄澄澄的谷子、尺把长的豆角、几十斤重的南瓜……在工业品陈列处,马陵草制的纸、细纺的布匹、粗纺毛呢、泥烧陶瓷,还有猎取的虎豹皮……邓宝珊惊叹不已:“真没想到你们在这样短的时间里就渡过了经济难关。”邓宝珊走到一个“南瓜王”旁,边摸边看,发自内心地说:“毛主席真是领导有方啊,延安的南瓜长得都比别的地方大!”萧劲光会意地笑了。